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标要求中考命题走向生活、走向综合,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学科渗透题就是这一命题理念的体现。预计此种题型在今后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将会频频亮相,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下面对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学科渗透题作扫描归类,并略作分析,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一、 物理学科渗透到语文试题中
例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①弹力是一种力。
②弹力是物体在外界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后产生的。
③弹力是物体要恢复原来形状时产生的。
提取上面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给“弹力”下一个定义。(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弹力是 。
解析 这是一道与物理学科有关的“变句”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长短句子互变的能力。此题难度不大,但具体解答时要把握四个基本原则:①不改变原意;②不能增删或改变内容;③可增删个别词语;④注意层次及逻辑关系。由于各句主语是一致的,只须注意定语的排列顺序即可。
参考答案:物体在外界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后要恢复原来形状时产生的一种力。
二、 数学学科渗透到语文试题中
例2 在运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时,首先观察多项式的结构特点,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当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时,可以直接提取公因式,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当多项式的各项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可以把这个多项式因式看作一个整体,直接提取公因式。
阅读上面材料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填空作答。
材料主要介绍了运用 ① 来解决因式分解的数学方法,强调了运用该方法时的两种情形。材料中涉及到的两种情形分别是: ② ③ 。
解析 这道题重在考查考生对数学因式分解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对材料中提到的提取公因式法有个正确理解;其次就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提炼出关键信息填空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①提取公因式法;②当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时;③当多项式的各项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
三、 地理学科渗透到语文试题中
例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
②贵州高原位于多雨的季风区,雨量充足。
③云南高原宽广平坦,地面起伏和缓。
④大致以乌蒙山为界分为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两部分。
⑤云贵高原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完美、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将上面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A.⑤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⑤ C.①⑤②④③ D.③②①④⑤
解析 这是一道与地理学科有关的“句序排列”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时,一要注意话题的中心是介绍“云贵高原”的;二要抓住关键词语:云南高原→贵州高原→云贵高原,是按这样的顺序介绍的;三要看题目所给的选项,找准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利用排除法,先把不符合的选项排除。结合试题看,选项A、D首先被排除,剩下选项B、C,再进一步分析第二句应该写“云贵高原分为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两部分”,所以C项也被排除,这样答案就为B项。
参考答案:B。
四、 音乐学科渗透到语文试题中
例4 第一段:在这离别之际,我们别情依依,走一回校园的小路,踏一回教室的楼梯,心中荡起甜蜜的回忆。再见吧同学!再见啊再见!亲爱的同学再见,盼望你早日成功的消息。
第二段:在这离别之际,我们有千言万语,看一眼先生的白发,摸一下老师的坐椅,腮边挂满滚烫的泪滴。再见吧老师!再见啊再见!敬爱的老师再见,请接受我们深情的敬礼。
——歌词《告别母校》(作者:田德芳)
在离别之际,同学们心里一定会荡漾起对老师的许多感激怀念之情。请联系生活,仍然以“老师”为题,模仿歌词中相应的句子,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在这离别之际,我们有万千思绪, ① , ② ,胸中荡起感激的涟漪。再见吧老师!再见啊再见!敬爱的老师再见,您永远屹立在我们的心里。
解析 此题向考生展示了两首《告别母校》的歌词,要求考生联系生活,以“老师”为题,补充句子,从而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怀念之情。这实际上是考查考生的模仿表述能力。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分析示例歌词句式特点,即“在这离别之际,我们有万千思绪,(动词 数量词)……(名词)的……”,其次就是根据句式特点仿写,做到所填内容能够紧扣“老师”,与“感激”相关;句式、字数与歌词相同;第二句末尽量做到押韵。
参考答案:示例①:听一番先生的教诲,翻一回老师的讲义。示例②:挽一回先生的臂弯,寻一遍老师的足迹。
五、 政治学科渗透到语文试题中
例5 蓝天中学开展有关“中国梦”的话题讨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梁启超的梦:引进西方政治文明以拯救衰弱落后的国家。
②莫言的梦: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1)以上材料各自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品质?
① ②
(2)请围绕青少年与国家、民族的关系,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少年怀揣梦想则民族充满希望,少年实现梦想则 。
(3)“中国梦”有大有小。分别以“市民”和“中学生”的身份说说各自的梦想。
①市民: 。
②中学生: 。
解析 这是一道与时政有关的试题。特别是十八大以后,“中国梦”迅速成为一个热点名词,全国各地着实刮起了一阵“中国梦”风暴。当然中考也不例外,此题就是以“中国梦”为素材来设置的,考查考生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第(1)小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只要读懂材料,理解概括出精神品质即可。第(2)小题主要考查考生补充句子的能力。补充前,首先要读懂上半句,梳理出上半句内容的特点,即说出了青少年与民族的关系。那么下半句就是要补写出青少年与国家的关系。另外补充句子的字数最好与上半句相同。第(3)小题主要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只要说出的梦想反映追求,体现抱负,思想健康即可。
参考答案:(1)①爱国、有胆识;②执着追求。(2)示例:国家繁荣昌盛(复兴、富强)。(3)①市民:示例一:我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监管,让我们能够吃到有保障的放心食品;示例二:希望将来房价还是要降一降,物价也要降一降(符合说话人身份特点)。②中学生:示例一:我想现在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当科学家,发明出中国的超级航母;示例二:我想参加中考,参加高考,圆自己的大学梦。
【备考方略】
中考语文学科渗透题渗透了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涉及面广,这就对我们的语文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平时学习中,我们既要牢固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及时总结这些知识的规律性,使之形成知识网络,以求灵活运用,融会贯通,又要经常加强与数学、化学、物理、地理、生物、历史等学科的联系,寻找各学科间的结合点。同时要积极主动地搜集信息和整理材料,并能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另外,搜集历年中考语文试题中出现的学科渗透题,了解题型特点及解题规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预计此类试题在今后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将会频频亮相,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解答学科渗透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仔细读题,弄清试题的具体要求;二要分析试题渗透了哪些其他学科知识;三要回顾相关学科知识;四要结合学科知识分析思考试题中提出的问题;五要组织语言书写答案。
(编辑 巧克力)
一、 物理学科渗透到语文试题中
例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①弹力是一种力。
②弹力是物体在外界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后产生的。
③弹力是物体要恢复原来形状时产生的。
提取上面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给“弹力”下一个定义。(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弹力是 。
解析 这是一道与物理学科有关的“变句”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长短句子互变的能力。此题难度不大,但具体解答时要把握四个基本原则:①不改变原意;②不能增删或改变内容;③可增删个别词语;④注意层次及逻辑关系。由于各句主语是一致的,只须注意定语的排列顺序即可。
参考答案:物体在外界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后要恢复原来形状时产生的一种力。
二、 数学学科渗透到语文试题中
例2 在运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时,首先观察多项式的结构特点,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当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时,可以直接提取公因式,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当多项式的各项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可以把这个多项式因式看作一个整体,直接提取公因式。
阅读上面材料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填空作答。
材料主要介绍了运用 ① 来解决因式分解的数学方法,强调了运用该方法时的两种情形。材料中涉及到的两种情形分别是: ② ③ 。
解析 这道题重在考查考生对数学因式分解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对材料中提到的提取公因式法有个正确理解;其次就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提炼出关键信息填空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①提取公因式法;②当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时;③当多项式的各项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
三、 地理学科渗透到语文试题中
例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
②贵州高原位于多雨的季风区,雨量充足。
③云南高原宽广平坦,地面起伏和缓。
④大致以乌蒙山为界分为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两部分。
⑤云贵高原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完美、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将上面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A.⑤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⑤ C.①⑤②④③ D.③②①④⑤
解析 这是一道与地理学科有关的“句序排列”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时,一要注意话题的中心是介绍“云贵高原”的;二要抓住关键词语:云南高原→贵州高原→云贵高原,是按这样的顺序介绍的;三要看题目所给的选项,找准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利用排除法,先把不符合的选项排除。结合试题看,选项A、D首先被排除,剩下选项B、C,再进一步分析第二句应该写“云贵高原分为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两部分”,所以C项也被排除,这样答案就为B项。
参考答案:B。
四、 音乐学科渗透到语文试题中
例4 第一段:在这离别之际,我们别情依依,走一回校园的小路,踏一回教室的楼梯,心中荡起甜蜜的回忆。再见吧同学!再见啊再见!亲爱的同学再见,盼望你早日成功的消息。
第二段:在这离别之际,我们有千言万语,看一眼先生的白发,摸一下老师的坐椅,腮边挂满滚烫的泪滴。再见吧老师!再见啊再见!敬爱的老师再见,请接受我们深情的敬礼。
——歌词《告别母校》(作者:田德芳)
在离别之际,同学们心里一定会荡漾起对老师的许多感激怀念之情。请联系生活,仍然以“老师”为题,模仿歌词中相应的句子,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在这离别之际,我们有万千思绪, ① , ② ,胸中荡起感激的涟漪。再见吧老师!再见啊再见!敬爱的老师再见,您永远屹立在我们的心里。
解析 此题向考生展示了两首《告别母校》的歌词,要求考生联系生活,以“老师”为题,补充句子,从而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怀念之情。这实际上是考查考生的模仿表述能力。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分析示例歌词句式特点,即“在这离别之际,我们有万千思绪,(动词 数量词)……(名词)的……”,其次就是根据句式特点仿写,做到所填内容能够紧扣“老师”,与“感激”相关;句式、字数与歌词相同;第二句末尽量做到押韵。
参考答案:示例①:听一番先生的教诲,翻一回老师的讲义。示例②:挽一回先生的臂弯,寻一遍老师的足迹。
五、 政治学科渗透到语文试题中
例5 蓝天中学开展有关“中国梦”的话题讨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梁启超的梦:引进西方政治文明以拯救衰弱落后的国家。
②莫言的梦: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1)以上材料各自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品质?
① ②
(2)请围绕青少年与国家、民族的关系,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少年怀揣梦想则民族充满希望,少年实现梦想则 。
(3)“中国梦”有大有小。分别以“市民”和“中学生”的身份说说各自的梦想。
①市民: 。
②中学生: 。
解析 这是一道与时政有关的试题。特别是十八大以后,“中国梦”迅速成为一个热点名词,全国各地着实刮起了一阵“中国梦”风暴。当然中考也不例外,此题就是以“中国梦”为素材来设置的,考查考生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第(1)小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只要读懂材料,理解概括出精神品质即可。第(2)小题主要考查考生补充句子的能力。补充前,首先要读懂上半句,梳理出上半句内容的特点,即说出了青少年与民族的关系。那么下半句就是要补写出青少年与国家的关系。另外补充句子的字数最好与上半句相同。第(3)小题主要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只要说出的梦想反映追求,体现抱负,思想健康即可。
参考答案:(1)①爱国、有胆识;②执着追求。(2)示例:国家繁荣昌盛(复兴、富强)。(3)①市民:示例一:我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监管,让我们能够吃到有保障的放心食品;示例二:希望将来房价还是要降一降,物价也要降一降(符合说话人身份特点)。②中学生:示例一:我想现在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当科学家,发明出中国的超级航母;示例二:我想参加中考,参加高考,圆自己的大学梦。
【备考方略】
中考语文学科渗透题渗透了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涉及面广,这就对我们的语文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平时学习中,我们既要牢固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及时总结这些知识的规律性,使之形成知识网络,以求灵活运用,融会贯通,又要经常加强与数学、化学、物理、地理、生物、历史等学科的联系,寻找各学科间的结合点。同时要积极主动地搜集信息和整理材料,并能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另外,搜集历年中考语文试题中出现的学科渗透题,了解题型特点及解题规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预计此类试题在今后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将会频频亮相,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解答学科渗透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仔细读题,弄清试题的具体要求;二要分析试题渗透了哪些其他学科知识;三要回顾相关学科知识;四要结合学科知识分析思考试题中提出的问题;五要组织语言书写答案。
(编辑 巧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