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00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近几年来,江苏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紧密结合省情实际,积极探索实践,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开创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一、深刻认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紧迫性。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对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论述,作出了新的部署。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更加自觉地加强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央殷切期望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两个率先”,是在科学发展道路上的率先,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率先,既要有发达的经济,也要有繁荣的文化,既要有经济的硬实力,也要有文化的软实力。省委把建设文化强省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任务,对文化建设怍出了全面部署,把文化建设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文化更加繁荣”、“人民具有更高文明素质”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内涵,把多项文化发艮指标纳入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明确了文化建设的发展导向、工作导向和考核导向,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二是根据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更大力度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江苏经齐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去年人均GDP达到5700美元以上。这一发展阶段,是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文化消费比重明显上升。多年来,我们在文化建设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文化体制机制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文化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还不相适应。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是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是发展新阶段的紧迫任务。省委认真分析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差距,组织力量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了“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开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在贯彻好中央文化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我省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9个方面43条政策措施,把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三是围绕转变发展方式的新任务,更加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决发展的关键环节。随着文化与经济的日益交融,文化与产业的结合更加紧密,文化产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江苏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文化产业潜力大。省委提出,要把史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江苏的支柱产业,并确立了发展目标,明确了发展重点,规划建设十大文化产业项目,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培育文化骨干企业和文化市场,努力实现文化产业噌长速度高于全省GDP和服务业增幅,使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是把握文化发展的新趋势,更加注重提高文化的创造力和影响力。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彼此渗透、相互促进的态势日益明显,文化生产力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面;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日益紧密,带来了文化生产力新的飞跃;文化促进社会建设的作用日益突出,先进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适应文化发展的新趋势。我们积极更新文化发展理念,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内容形式创新、文化业态创新、传播手段和运作模式创新,提高文化的创造力和影响力。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在推进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把中央精神与江苏实际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具有江苏特点的文化发展新路子。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努力实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坚持政府投入与体制改革“两到位”,繁荣文化事业政府投入到位,发展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到位;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两分开”,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促进繁荣与加强管理“两结合”,以科学规范的管理促进文化发展繁荣。
  
  二、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江苏把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基层为重点,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关键是政府投入到位。近几年来,全省大幅度增加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做到“两个高于”:财政文化事业支出增幅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增幅,文化事业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高于“十五”时期。我省先后建成了南京图书馆新馆、南京奥体中心、南京博物馆新馆、省美术馆新馆、江苏广电城等一批省级重点文化设施,“十一五”以来全省财政用于文化建设的投入达到248亿元。省财政还设立专项资金,资助基层文化设施项目建设,支持农村发展公共文化事业,扶持公益性文化单位,购买公共文化产品,为城乡基层和低收入群体提供文化服务。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把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了一批综合性、多功能、有特色的公共文化设施。目前,全省实现了市有三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县有两馆(文化馆、图书馆),乡有综合文化站,社区有文化中心,村有文化室,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
  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发展文化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引导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社会,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实行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公众开放,全省174家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以来,去年参观人数达到5100万人次,是免费开放前的4倍,不仅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而且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积极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近三年共送书195.6万册,送戏8159场,送电影34.3万场。推进农家书 香工程,建成农家书屋9341个。在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基础上,全省进一步实现了有线电视、宽带网村村通。
  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更多的优秀文化作品,是文化事业繁荣兴旺的重要标志。我们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建立有利于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激励机制,省级财政用于扶持和奖励文化精品的专项资金去年达到3500万元,设立了“紫金文化奖章”,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文化人才。鼓励广大文化工作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作更多反映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人民。近3年全省生产电视剧80部、2294集,每年新创剧本100多部,其中30部新剧目搬上舞台,昆剧《1699·桃花扇》、现代京剧《飘逸的红纱巾》、舞剧《红河谷》、歌舞音乐剧《茉莉花》、滑稽戏《一二三,齐步走》、电影《南京!南京!》、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等一批作品受到了广泛好评。
  
  三、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又好又快发展文化产业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早改革早主动,晚改革就被动,不改革没出路。我们围绕“出活力、出人才、出效益、出成果”,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破除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解决影响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构建富有生机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是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着力重塑文化市场主体。我们把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大力培育自主经营的文化市场主体,先后组建了广电、出版、报业、演艺、文化产业、广电网络6个省级文化企业集团。2004年。省演艺集团所属11个院团一次性整体转企改制,实行全员身份置换,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内部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了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各院团坚持“两为”方针,以演出为中心,从单纯追求“获奖”转为面向观众、走向市场,一批优秀作品受到群众欢迎,一批青年演员脱颖而出,艺术生产力创造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4年来,集团营业收入增长11.4倍,演出场次增长3倍,资产增长10倍,人均收入增长3倍,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京剧、昆曲等传统艺术也在改革中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新华日报报业集团、省广电集团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整合内部资源,转变经营方式,把广告、印刷、发行、传输网络部分,以及影视剧等节目制作与销售部门,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实行企业化管理,进行市场运作,为主业服务。在省级文化单位试点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在全省6个省辖市和90家文化单位扩大改革试点。
  二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做大做强骨干文化企业。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我们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重组,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实现低成本扩张,做大做强文化企业,以骨干企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壮大。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借助市场机制,不仅整合了省内发行网络,而且跨省兼并发行机构,开设中心书店,目前拥有省内外销售网点1721个,核心产品销往全国28个省市区。还与国外出版机构合资合作,近三年版权输出年均增长47%。去年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实现销售、资产“双过百亿”,是目前国内同行业规模最大、资本最多的出版集团。省广电网络公司以资本为纽带,实行市场运作与行政推动相结合,整合了全省各地有线电视网络资源,公司注册资本达到68亿元,覆盖有线电视用户709万户,成为目前全国有线电视用户最多的广电网络运营商。公司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加快全省数字电视整转步伐,大力发展互动电视,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是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快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区。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打造特色文化产业群,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途径。我们依托江苏的科教人才优势,积极发展新兴业态、新兴媒体、新兴产业,推动文化创意、文化博览、动漫游戏、数字出版、数字传输等文化业态快速发展,去年全省原创动漫作品49部,产量居全国第二。新华日报的手机报开办不到一年,用户已突破140万。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突出抓好7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和省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水平。
  四是加强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建设,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设立省级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初始规模20亿元,对重大文化项目、重点文化企业发展给予扶持。积极探索文化领域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省级文化产业集团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省广电集团、新华日报报业集团都以多种形式引进社会投资,不仅壮大了自身实力,而且增强了国有文化资本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在充分发挥国有资本主导作用的同时,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市场主体和投入主体多元化。民营文化企业蓬勃发展,全省现有民营影视制作机构155家,民营文艺院团数量超过450家,民营博物馆近60家,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五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文化管理方式。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要求,积极推进文化管理体制创新,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从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主要通过制定文化发展规划、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完善文化产业政策、规范文化市场监管等方式,营造更加有利于文化发展繁荣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社会环境。探索调整市县文化行政管理机构,在具备条件的市县推行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合一”,试行文化综合行政执法,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推动公益性文化单位深化内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增强内在动力,提高服务水平。
  改革创新激发了江苏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全省文化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增加值连续3年保持近30%的增幅,去年超过800亿元。文化企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文化市场更加繁荣,优秀文化作品日益增多,社会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广大文化工作者积极支持改革,热情参与改革,在改革发展中施展了才华、得到了实惠,人民群众共享了文化建设的成果。所有这些,都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发展繁荣,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人才基础和社会基础。
  
  四、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江苏的文化发展站在新的起点,面临新的机遇。我们要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提高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把握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的主动权,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从“盆景”走向“百花园”、从“试验田”走向大面积“丰收田”,努力把江苏建成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
  实现文化事业强。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基层文化建设、经济薄弱地区文化建设,支持优秀精神产品生产。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文化事业覆盖面,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实现文化产业强。重点抓好深化改革、文化创新和产业集聚,以大改革促进大发展大繁荣。在全省范围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培育一批综合实力强、竞争力强、带动力强的骨干文化企业。壮大一批发展起点高、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特色文化产业群,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大幅度提高文化产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
  实现文化人才队伍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完善有利于激发文化工作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长效机制,着力培养文化领域的领军人才、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加快培养优秀年轻人才,在改革创新中发现人才、引进人才、锻炼人才,形成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伴随文化的繁荣兴盛,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正在到来。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全面提升江苏文化综合实力,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其他文献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宝。做好群众工作、创新群众工作法既是新形势下基层党绀织工作的必然要求,
近几年高考作文越来越“生活化”,尤其江苏省2009年高考作文命题要求学生“品味时尚”的生活。从阅卷来看,很多学生的作文缺乏个性,写的作文离自己的生活比较远。这就对中学作文教学带来一个警示:把学生关在题海里,不去好好关心社会与生活,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那么,怎样让写作教学走进生活呢?   一、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1)要激发观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发掘写作源泉,首先要激发学生的
据英国《BBC新闻》(BBCNEWS)2010年2月7日报道,最近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的一项研究指出,工业化国家的人民对特定细菌和过敏原很敏感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他们从小就
夏秋之交,我到靖江市新桥镇驻点调研。20年前的1991年,我在省委研究室工作时曾在这里工作调研10天,对新桥镇上世纪80年代的发展情况作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调查研究。当时的新桥,享有苏北第一个工业亿元镇、苏北第一镇、苏北第一个省级文明镇等荣耀。接触到的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无不充溢着发展的激情和生活条件快速改善的自豪。我们撰写的调研报告,也难抑对他们的赞赏和钦佩。后来,偶尔听说过新桥发展中遇到过一些曲
探讨使用数据挖掘中的聚类算法和分类算法构建图书零售商脱销预测模型,利用Microsoft Server SQL2005来构建连锁店的图书脱销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效果进行比较评估。
我向来不赞同将城市里的落叶扫掉,落叶扫净了也许能让市容看起来更整洁些,但这同时会让一个城市少了许多温晴和诗意。树是大自然的生命,落叶是树的孩子,我不认为这些有生命的东西
列宁丰富和发展了灌输理论,为了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效果,他从灌输原因、灌输主体、灌输客体和灌输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学习列宁的灌输理论,有助于人们认
<正>~~
期刊
招数1:江苏氽业家多跑跑四川、广西、云南、贵州,这些地方将是下一轮经济的增长点,需求很大李稻葵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格局、发展动力现在确实是来自于国内了。四川、广西、云南
在构建和谐社会与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经济社会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它对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新要求。这就需要我们适应新的形势,不断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