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人类发掘自身潜力的故事!
虽经过了几百万年的进化,我们的社会已经高度发展,科技已高度发达,但是却仍旧逃不过老化凋亡的自然规律。生老病死的困惑围绕在我们左右,禁锢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作为所谓的高级动物,我们人类,有时的渴求却是那么的简单:拥有像低等动物才会有的看似简单的生存本领,如像壁虎那样重长出尾巴而不留下伤疤,像螃蟹那样缺胳膊少腿却依旧可以再生。
令人欣喜的是,拨开层层迷雾,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些绝地重生、返老还童的蛛丝马迹,为人类的自我修复和抵抗年老色衰的侵袭带来一缕冬日灿烂的光亮。
故事的主角,是一群有着非凡魔力的圆球儿。先进的技术可以让它在人的手中千变万化,衍变成“万物”。同时,还可以让它拼命往回追溯,找回那些年逝去的“青春”,回到年少时“单纯”的模样。此外,它还如同一个随时准备被唤醒,来解决人们身体问题的种子,扣动着人的心弦,幻化着万般姿态,给人以期许种种。这,就是下面即将展开的,关于神秘干细胞的种种传奇。
百变神君
我们人体约有40万亿-60万亿个细胞,共分为220多种,包括皮肤细胞、神经细胞、骨髓细胞等。不同的细胞担负着不同的功能。而所有的细胞,却都无一例外,全是由同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想当初,上亿个如蝌蚪般的精子吹响着前进的号角,试图攻城拔寨,刺破卵细胞,而最后,却只有那亿里挑一的超级幸运儿成为仅有的胜利者,出线成功。顶体反应完成后,小小的精子便一跃进入卵细胞,与之融为一体,形成受精卵。也许看起来,这只是“蝌蚪”前进路上的一小步,可却是其生命史上的一大步:自这种精卵结合,个体才被真正地赋予了生命。自此,受精卵的不断分裂使细胞数目扩增,不断地分化也使细胞种类增加。经过多次分裂(5天-7天)后,便形成了未分化的,有可能变成不同类型细胞的胚胎干细胞(ESC)。这些细胞是万能的,可以成为体内细胞中的任何一种,进而发育形成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这就像是母体里被播种下的一颗种子,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最终成形并形成我们这个复杂而又完整的生命个体。一旦我们受伤了,这些细胞便可通过增殖,来修复我们受伤的、需要替换或更新的组织。
科学家们想尽一切方法,试图去了解并获取到精确控制这种细胞的能力,让一直崇尚“人定胜天”观念的我们,掌握“总闸开关”,左右着故事的发展方向。试想一下,如果真能让这种万能细胞按照我们的意愿随意“变身”,那么,修复患病组织甚至器官,不就正如换个轮胎安个螺丝那般简单么?如果我们什么地方受了伤的话,这些细胞直接通过增殖,便轻易地摆平一切,把受伤的组织修复如初,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着:他们坚信这个来自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的,被称之为胚胎干细胞的“怪物”拥有幻化一切的可能,是公认的最佳干细胞的来源。当然,他们也的确做到了。
有一个很好的科学实例,或许能较为明显地直接呈现出胚胎干细胞的强大威力:在美国,95岁的帕特丽夏·赖利独自生活在康涅狄格州,她做过胆囊切除术、子宫切除术和食管手术,接受过中风和溃疡性结肠炎等多项治疗。如今,她需要靠每天大量服药来应对关节疼痛、哮喘、高血压、消化不良和精神焦虑。2010年,她又被诊断出患有老年性黄斑退化。医生给她两个选择:要么每6个星期接受一次药物注射,勉强维持视力;要么任其发展,坐等失明。为遏制病情恶化,赖利当然选择接受注射,尽管这比较麻烦且花费巨大。而到了2012年,借助最新的胚胎干细胞技术,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兰扎通过将人体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并培育成视网膜细胞,并将之置于人造膜上,植入视网膜后部,而得以成功地让两名因黄斑退化而失明的老人重见光明。这项工作一次性操作,直接恢复,且花费相对低廉。如今,这两名患者中,一名患者已能独自行走,用电脑、倒咖啡完全无碍。而另一名患者则能很好地辨识颜色,看清视力表上5个字母,较好地克服了视觉障碍。不得不说,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作用,是显著而高效的。
然而,现在就摆庆功酒,可能尚有点为时过早。因为胚胎干细胞所引发的政治和伦理问题,高深而复杂:支持者认为它有助于根治很多疑难杂症,是一种挽救生命的高尚行为,是科学进步的表现;而反对者则认为,胚胎是人尚未成形时在子宫的生命形式,破坏胚胎以取得干细胞的过程本身就是在谋财害命。
我们回望下历史,就不难知晓干细胞研究的艰难曲折了:在干细胞技术刚刚萌芽的上世纪90年代初,克林顿是第一位支持并鼓励人类胚胎研究的美国总统。然而仅两年之后,他就变卦了,在宪法中明令写下:联邦政府不能资助涉及创造或毁坏人类胚胎的研究。在布什执政期间,继续采取紧缩政策:政府只拨1亿美元资助60个细胞系的研究。而在联邦各州,关于干细胞的政策也不尽相同。有些州明令完全禁止,有些州却大力支持。如西海岸的加州拨款30亿美元鼓励研究,东海岸的新泽西州则干脆组建美国第一个州立干细胞研究所。甚至连明星也来凑热闹了:超人扮演者克里斯托夫·里夫建立了干细胞研究基金会,布拉德·皮特和帕金森症患者迈克尔·福克斯四处为干细胞研究游说……
美国之外的欧洲,说起来也都是一把辛酸泪:欧盟在2006年决定不资助“涉及毁坏人类胚胎”的研究;奥地利、丹麦、法国、德国和爱尔兰也都不允许本国科学家开发胚胎干细胞;基督教圣殿罗马天主教堂在2008年颁布《人类尊严》文件,继续维持其二十多年来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反对……
尴尬的替身
既然胚胎干细胞的研究阻碍重重,争议颇多,那还有可供替换的其它选择么?
此时,就不得不提及,摆在科学家面前的,那源于上世纪60年代,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科学家Ernest McCulloch和James Till等发现的成体干细胞了。要知道,在1963年,可是由他俩首次证明老鼠骨髓中存在着自我更新的细胞的。
说起来,我们的人体的确很神奇。伴随着个体的成长,身体里的血液、四肢、器官会逐渐发育趋于完全,不同部位各司其职,相互协调。要想让这些已经成型的组织重新发育,看似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事实上,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成年人身上其实也广泛分布着干细胞,其中最丰富的是骨髓和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我们血液中的红细胞每120天就要更新一次,每小时要制造约5亿个新的红细胞,如此庞大的工作量,可都是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兢兢业业地干着呢。不过,与前面所提及的胚胎干细胞相较,成体干细胞还是显得身单力薄:量少不说,且在体内一般处于静息睡眠的状态,常常潜伏不表,明显的“耍大牌”么这不是。 而要想动用这些少之又少且不太愿意“劳筋动骨”的成体干细胞,谈何容易。拿骨髓细胞来说吧,每一万到一万五千个细胞中,仅有一个是造血干细胞,对于它的发现可谓是大海捞针,让科学家们颇费了一番工夫。不过令人欣喜的是,研究人员们经过常年不懈的探索,现已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识别它,并且让它再生出治疗人类血液疾病的新细胞了。
说到这儿,或许有人会有这么一个疑问,为什么受精卵能发育成一个人,而造血干细胞只能发育成血细胞呢?它们的遗传物质不是一样的么?
这就不得不提及基因的神奇之处了!尽管不同的组织细胞有着相同的遗传物质,但是他们面临的环境,以及调控方式却是不同的。打个比方,就像是做饭的时候,用同样的米面等材料,经过不同的方式,什么揉搓啊、劈砍啊、甩弄啊、混搭啊,就可以制造出各种色香味不同,差别极大的成品-可以是面条、是馒头、是饼……于是,有的基因在肌肉组织里会表达,但是在神经里被抑制;有的基因表达所产生的蛋白在这里被修饰成了圆形,在其他地方却被剪成了方形。各种“打扮”方式正如同一层层复杂难拧的开关,形成了数之不尽的排列组合,造就了大相径庭的后果。
科学家们一直试图去做的,便是寻找各种开关,并弄明白其开合关闭之道。当然,一旦我们完全掌握了这些开关的控制方式,一扇崭新的大门必将完全打开。
这就不禁让人畅想:如果人体的其他组织和器官,也能像血液一样,可以直接获得成体干细胞这样的“种子”,然后弄明白控制开关,那是否也可以让我们再生出可以替代患病或缺失的任何组织呢?是不是那样的话,就可以像胚胎干细胞那般“为所欲为”,畅行无阻呢?
理论上,或许应该如此。不过,实际上,还有很多问题亟待攻克。要知道,即使是像血液干细胞这样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的技术也是进展有限,真正长期在体外扩增和培养成体干细胞的血液干细胞技术仍然不是很成熟。更不用说那些刚刚开始的其他器官的成体干细胞的研究了。
当然,种子,一般是有限的,且会有发芽凋败那天。而最后,当枝叶枯黄,伴随着阵阵秋风徐徐下坠的时候,它已老去,能奉献的,只是拌入春泥,甘当护花。
所以,我们需要变通!
穷则思变——全民偶像
如果说成体干细胞是一颗特定的种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是否有一种万能种子,可以种出人们想要的任何东西呢?或是,存在着这样一个“怪物”:它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种子,却可以受外界蛊惑而成为可以七十二变的悟空呢?
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宣告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iPS)的正式实现。这项技术可以将终末分化的体细胞逆转成干细胞。且正是由于此项突破性的贡献,他被历史所铭记,与英国剑桥大学约翰·戈登(John Gurdon)教授一起荣获201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简单说来,该技术是这样的:用人工诱导的方法将四个精心筛选而得的因子,导入体细胞中,使已成形的终末细胞逆转,重新编程,恢复成几乎是受精卵后三天的类胚胎干细胞状态,成为“种子”。这个过程如同返老还童,直接从成年退回到婴幼儿时期。让生命重新来过,开展新的征程。
此翻折腾所获的iPS细胞最重要的优势就是,它规避了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壁垒。用成体细胞来培养出胚胎干细胞,就是在创造着新的“种子”,不涉及有关胚胎、生命、意识等这些问题。另外,它也规避了捐献的供体和受体的问题,克服了异质性和排斥反应的干扰。由此,诱导多能性干细胞技术真正做到了用自己的细胞治疗自身的疾病,无需求助他人。这应该算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典范了吧!
因此,基于iPS,我们不难想到,或许有这么一天,在诱导干细胞技术成熟后,大家不用再担心身体配件的缺失损坏了,就是像缺血那样现在看来万分头疼麻烦的事儿,也只需随便取一块皮肤,学猴哥那样放在掌心一吹,便可“瞬间”幻化成血了。
当然,前途是美好的,现实往往是残酷的。由于目前对诱导技术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既不够深入也不尽成熟。而且,在诱变过程中暂时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诸如致次瘤性较高,诱导效率较低,“变身”的火侯力道掌控得不够理想等。不过,相信随着iPS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细胞机理研究的更多了解,人类将会在不远的未来搞定各种阻障,玩弄细胞于鼓掌之中。
期待吧,致我们所钟爱的“百变神君”——干细胞!
虽经过了几百万年的进化,我们的社会已经高度发展,科技已高度发达,但是却仍旧逃不过老化凋亡的自然规律。生老病死的困惑围绕在我们左右,禁锢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作为所谓的高级动物,我们人类,有时的渴求却是那么的简单:拥有像低等动物才会有的看似简单的生存本领,如像壁虎那样重长出尾巴而不留下伤疤,像螃蟹那样缺胳膊少腿却依旧可以再生。
令人欣喜的是,拨开层层迷雾,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些绝地重生、返老还童的蛛丝马迹,为人类的自我修复和抵抗年老色衰的侵袭带来一缕冬日灿烂的光亮。
故事的主角,是一群有着非凡魔力的圆球儿。先进的技术可以让它在人的手中千变万化,衍变成“万物”。同时,还可以让它拼命往回追溯,找回那些年逝去的“青春”,回到年少时“单纯”的模样。此外,它还如同一个随时准备被唤醒,来解决人们身体问题的种子,扣动着人的心弦,幻化着万般姿态,给人以期许种种。这,就是下面即将展开的,关于神秘干细胞的种种传奇。
百变神君
我们人体约有40万亿-60万亿个细胞,共分为220多种,包括皮肤细胞、神经细胞、骨髓细胞等。不同的细胞担负着不同的功能。而所有的细胞,却都无一例外,全是由同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想当初,上亿个如蝌蚪般的精子吹响着前进的号角,试图攻城拔寨,刺破卵细胞,而最后,却只有那亿里挑一的超级幸运儿成为仅有的胜利者,出线成功。顶体反应完成后,小小的精子便一跃进入卵细胞,与之融为一体,形成受精卵。也许看起来,这只是“蝌蚪”前进路上的一小步,可却是其生命史上的一大步:自这种精卵结合,个体才被真正地赋予了生命。自此,受精卵的不断分裂使细胞数目扩增,不断地分化也使细胞种类增加。经过多次分裂(5天-7天)后,便形成了未分化的,有可能变成不同类型细胞的胚胎干细胞(ESC)。这些细胞是万能的,可以成为体内细胞中的任何一种,进而发育形成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这就像是母体里被播种下的一颗种子,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最终成形并形成我们这个复杂而又完整的生命个体。一旦我们受伤了,这些细胞便可通过增殖,来修复我们受伤的、需要替换或更新的组织。
科学家们想尽一切方法,试图去了解并获取到精确控制这种细胞的能力,让一直崇尚“人定胜天”观念的我们,掌握“总闸开关”,左右着故事的发展方向。试想一下,如果真能让这种万能细胞按照我们的意愿随意“变身”,那么,修复患病组织甚至器官,不就正如换个轮胎安个螺丝那般简单么?如果我们什么地方受了伤的话,这些细胞直接通过增殖,便轻易地摆平一切,把受伤的组织修复如初,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着:他们坚信这个来自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的,被称之为胚胎干细胞的“怪物”拥有幻化一切的可能,是公认的最佳干细胞的来源。当然,他们也的确做到了。
有一个很好的科学实例,或许能较为明显地直接呈现出胚胎干细胞的强大威力:在美国,95岁的帕特丽夏·赖利独自生活在康涅狄格州,她做过胆囊切除术、子宫切除术和食管手术,接受过中风和溃疡性结肠炎等多项治疗。如今,她需要靠每天大量服药来应对关节疼痛、哮喘、高血压、消化不良和精神焦虑。2010年,她又被诊断出患有老年性黄斑退化。医生给她两个选择:要么每6个星期接受一次药物注射,勉强维持视力;要么任其发展,坐等失明。为遏制病情恶化,赖利当然选择接受注射,尽管这比较麻烦且花费巨大。而到了2012年,借助最新的胚胎干细胞技术,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兰扎通过将人体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并培育成视网膜细胞,并将之置于人造膜上,植入视网膜后部,而得以成功地让两名因黄斑退化而失明的老人重见光明。这项工作一次性操作,直接恢复,且花费相对低廉。如今,这两名患者中,一名患者已能独自行走,用电脑、倒咖啡完全无碍。而另一名患者则能很好地辨识颜色,看清视力表上5个字母,较好地克服了视觉障碍。不得不说,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作用,是显著而高效的。
然而,现在就摆庆功酒,可能尚有点为时过早。因为胚胎干细胞所引发的政治和伦理问题,高深而复杂:支持者认为它有助于根治很多疑难杂症,是一种挽救生命的高尚行为,是科学进步的表现;而反对者则认为,胚胎是人尚未成形时在子宫的生命形式,破坏胚胎以取得干细胞的过程本身就是在谋财害命。
我们回望下历史,就不难知晓干细胞研究的艰难曲折了:在干细胞技术刚刚萌芽的上世纪90年代初,克林顿是第一位支持并鼓励人类胚胎研究的美国总统。然而仅两年之后,他就变卦了,在宪法中明令写下:联邦政府不能资助涉及创造或毁坏人类胚胎的研究。在布什执政期间,继续采取紧缩政策:政府只拨1亿美元资助60个细胞系的研究。而在联邦各州,关于干细胞的政策也不尽相同。有些州明令完全禁止,有些州却大力支持。如西海岸的加州拨款30亿美元鼓励研究,东海岸的新泽西州则干脆组建美国第一个州立干细胞研究所。甚至连明星也来凑热闹了:超人扮演者克里斯托夫·里夫建立了干细胞研究基金会,布拉德·皮特和帕金森症患者迈克尔·福克斯四处为干细胞研究游说……
美国之外的欧洲,说起来也都是一把辛酸泪:欧盟在2006年决定不资助“涉及毁坏人类胚胎”的研究;奥地利、丹麦、法国、德国和爱尔兰也都不允许本国科学家开发胚胎干细胞;基督教圣殿罗马天主教堂在2008年颁布《人类尊严》文件,继续维持其二十多年来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反对……
尴尬的替身
既然胚胎干细胞的研究阻碍重重,争议颇多,那还有可供替换的其它选择么?
此时,就不得不提及,摆在科学家面前的,那源于上世纪60年代,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科学家Ernest McCulloch和James Till等发现的成体干细胞了。要知道,在1963年,可是由他俩首次证明老鼠骨髓中存在着自我更新的细胞的。
说起来,我们的人体的确很神奇。伴随着个体的成长,身体里的血液、四肢、器官会逐渐发育趋于完全,不同部位各司其职,相互协调。要想让这些已经成型的组织重新发育,看似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事实上,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成年人身上其实也广泛分布着干细胞,其中最丰富的是骨髓和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我们血液中的红细胞每120天就要更新一次,每小时要制造约5亿个新的红细胞,如此庞大的工作量,可都是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兢兢业业地干着呢。不过,与前面所提及的胚胎干细胞相较,成体干细胞还是显得身单力薄:量少不说,且在体内一般处于静息睡眠的状态,常常潜伏不表,明显的“耍大牌”么这不是。 而要想动用这些少之又少且不太愿意“劳筋动骨”的成体干细胞,谈何容易。拿骨髓细胞来说吧,每一万到一万五千个细胞中,仅有一个是造血干细胞,对于它的发现可谓是大海捞针,让科学家们颇费了一番工夫。不过令人欣喜的是,研究人员们经过常年不懈的探索,现已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识别它,并且让它再生出治疗人类血液疾病的新细胞了。
说到这儿,或许有人会有这么一个疑问,为什么受精卵能发育成一个人,而造血干细胞只能发育成血细胞呢?它们的遗传物质不是一样的么?
这就不得不提及基因的神奇之处了!尽管不同的组织细胞有着相同的遗传物质,但是他们面临的环境,以及调控方式却是不同的。打个比方,就像是做饭的时候,用同样的米面等材料,经过不同的方式,什么揉搓啊、劈砍啊、甩弄啊、混搭啊,就可以制造出各种色香味不同,差别极大的成品-可以是面条、是馒头、是饼……于是,有的基因在肌肉组织里会表达,但是在神经里被抑制;有的基因表达所产生的蛋白在这里被修饰成了圆形,在其他地方却被剪成了方形。各种“打扮”方式正如同一层层复杂难拧的开关,形成了数之不尽的排列组合,造就了大相径庭的后果。
科学家们一直试图去做的,便是寻找各种开关,并弄明白其开合关闭之道。当然,一旦我们完全掌握了这些开关的控制方式,一扇崭新的大门必将完全打开。
这就不禁让人畅想:如果人体的其他组织和器官,也能像血液一样,可以直接获得成体干细胞这样的“种子”,然后弄明白控制开关,那是否也可以让我们再生出可以替代患病或缺失的任何组织呢?是不是那样的话,就可以像胚胎干细胞那般“为所欲为”,畅行无阻呢?
理论上,或许应该如此。不过,实际上,还有很多问题亟待攻克。要知道,即使是像血液干细胞这样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的技术也是进展有限,真正长期在体外扩增和培养成体干细胞的血液干细胞技术仍然不是很成熟。更不用说那些刚刚开始的其他器官的成体干细胞的研究了。
当然,种子,一般是有限的,且会有发芽凋败那天。而最后,当枝叶枯黄,伴随着阵阵秋风徐徐下坠的时候,它已老去,能奉献的,只是拌入春泥,甘当护花。
所以,我们需要变通!
穷则思变——全民偶像
如果说成体干细胞是一颗特定的种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是否有一种万能种子,可以种出人们想要的任何东西呢?或是,存在着这样一个“怪物”:它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种子,却可以受外界蛊惑而成为可以七十二变的悟空呢?
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宣告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iPS)的正式实现。这项技术可以将终末分化的体细胞逆转成干细胞。且正是由于此项突破性的贡献,他被历史所铭记,与英国剑桥大学约翰·戈登(John Gurdon)教授一起荣获201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简单说来,该技术是这样的:用人工诱导的方法将四个精心筛选而得的因子,导入体细胞中,使已成形的终末细胞逆转,重新编程,恢复成几乎是受精卵后三天的类胚胎干细胞状态,成为“种子”。这个过程如同返老还童,直接从成年退回到婴幼儿时期。让生命重新来过,开展新的征程。
此翻折腾所获的iPS细胞最重要的优势就是,它规避了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壁垒。用成体细胞来培养出胚胎干细胞,就是在创造着新的“种子”,不涉及有关胚胎、生命、意识等这些问题。另外,它也规避了捐献的供体和受体的问题,克服了异质性和排斥反应的干扰。由此,诱导多能性干细胞技术真正做到了用自己的细胞治疗自身的疾病,无需求助他人。这应该算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典范了吧!
因此,基于iPS,我们不难想到,或许有这么一天,在诱导干细胞技术成熟后,大家不用再担心身体配件的缺失损坏了,就是像缺血那样现在看来万分头疼麻烦的事儿,也只需随便取一块皮肤,学猴哥那样放在掌心一吹,便可“瞬间”幻化成血了。
当然,前途是美好的,现实往往是残酷的。由于目前对诱导技术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既不够深入也不尽成熟。而且,在诱变过程中暂时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诸如致次瘤性较高,诱导效率较低,“变身”的火侯力道掌控得不够理想等。不过,相信随着iPS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细胞机理研究的更多了解,人类将会在不远的未来搞定各种阻障,玩弄细胞于鼓掌之中。
期待吧,致我们所钟爱的“百变神君”——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