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无国界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kFlande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有无国界是当前饱受热议的话题之一,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所以笔者认为音乐是无国界的。音乐作为人类情感和生活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用理性的技术手法抒发着人们至情至性的情感诉求和美好愿望,它通过自己的方式表情达意,塑造着各种饱满的艺术意象,就像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多次强调的那样: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语言。这也是音乐神奇而伟大的地方之一。因此,本文分别阐述了中西方音乐的组成、中西方器乐作品和声乐作品的音乐风格。
  一、音乐组成
  音乐不仅是艺术门类的一脉,而且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伴随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更确切地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中国,音乐伴随着祭祀而产生,进而得到发展。音乐追求和谐,起到沟通人与神关系使之融洽的作用。《山海经·大荒经》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其名曰夔。”《黄帝内经》曰:“黄帝伐蚩尤,玄女为帝制夔牛皮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到了尧舜时期,舜任命一个叫作夔的人为乐官,掌管乐舞之事。这一时期,音乐主要起到祭祀的作用。
  古希腊时期,在人们的生活中,敬神、祭神的宗教活动极为普遍,并且伴随多样的音乐表演和演奏方式,使用的乐器以里拉和阿夫洛斯最具代表性。这些活动一方面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促进了古希腊音乐的发展。随着音乐的发展,它本身具有了社会功能,有善恶之分和影响人的精神。人们认为,好的音乐可以驱邪防病,坏的音乐使人容易堕落。
  所以,从音乐起源来看,中西方音乐具有相同的社会功能——祭祀,这可以初步说明中西方音乐是无国界的。
  二、器乐方面
  音乐的风格千变万化,但是人们总能从不同国家作曲家的作品中寻找到它们的相似之处。
  20世纪初,学堂乐歌流行于中国,很多中国作曲家先后出国留学,走出国门去学习西方的音乐技法。最初直接用中国乐曲,然后用西方的和声知识和音乐技法进行编配,后来用西方作曲技法直接谱写乐曲。比如,李叔同的《送别》原来是一首美国通俗歌曲,李叔同用西方作曲技法对《送别》进行改编,使之传唱至今。贺绿汀在1934年创作了《牧童短笛》,这首具有鲜明、成熟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曲,刻画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风格的中国田园音画,将西方的复调写法和中国的民族風格相结合,将欧洲音乐理论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呈现出独具一格的中国风格,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翻开了新的一页,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
  作曲家谭盾创作的《看戏》是一首典型的湖南花鼓戏羽调式乐曲,其基本特点是开朗明快、粗犷朴实。刚开始,乐曲模仿锣鼓声的几个小节,这是一首中国味十足的钢琴曲。谭盾的《看戏》说明音乐是无国界的,其运用西方乐器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声,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将中西方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同样,西方也有作曲家改编了中国乐曲,如《梁祝》。法国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用钢琴弹奏《梁祝》,中国乐曲可以通过国外作曲家的改编,让世界都听懂这个浪漫的爱情故事,这也是音乐的力量,更充分体现了音乐无国界这一论点。
  三、声乐方面
  从演唱技法来看,中国很早就引进西方美声唱法,美声唱法可以用于演唱外国歌曲,也可以用于演唱中国歌曲,这体现了在声乐技术上的中西方融合,也可以说明音乐无国界。
  女高音歌唱家宋祖英曾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个人音乐会,她演唱的全是中国歌曲,但是使用的是西方交响乐团,这从伴奏方面体现出音乐是无国界的,中西方音乐可以相辅相成。其间,西方观众也会跟着欢快的音乐而舞动。例如,《辣妹子》让人感觉到辣妹子的活泼开朗、干脆利落的性格,不禁受到歌曲情绪的感染,随着欢快的旋律一起舞动起来。另外,西方观众听见悲伤的歌曲也会潸然泪下。例如,《海风阵阵愁煞人》充分表现珊妹急切、压抑、悲愤的心情,开头“海风阵阵愁煞人”点出歌曲的主题思想,前面四个字气息要饱满,感情要深沉,“愁煞人”三个字要一气呵成,特别是“人”字的拖腔,运用了戏曲中的哭腔,收放结合,如泣如诉,催人泪下。宋祖英将悲愤的情绪演绎得淋漓尽致,即使台下的观众听不懂歌词,但是通过音乐的演绎和烘托,他们也受到相同的情绪感染,眉头紧锁,表情凝重。由此可见,音乐的情绪是相通的,可以使人感受到快乐,也可以使人感受到悲伤。
  四、结语
  即使不懂外文,作为外行,很多中国人也能感受到西方音乐表达的意境,产生心灵共鸣。音乐不分贵贱和贫富,不分语言,不分种族,更加不分国界。音乐不仅仅没有国界,更是一种文化交流、沟通和共融的重要桥梁。音乐作为一种极致的听觉审美艺术,纵跨空间,横跨地域,用最科学的体系和最感性的内涵将人类的精神世界沟通,永无国界!
  (内蒙古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庞丹妮(1995-),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
其他文献
人世间  有人煮茶 把自己的黑  煮成白 从春到冬  她煮着赤橙黄绿  远山的薄暮 渐渐  被她煮成一壶青黛  有人烤酒 把自己的光洁  烤成皱纹 从重阳到立秋  他反复蒸煮高粱和小麦  小村落的黄昏 已显醉态  黎明躲进深夜  人世间 总有自己的活法  有人骑着一辆破摩托车  有时向北像一叶时针  有时向西像一叶分针  马不停蹄 倜傥裹不住潦倒  有人守着一抔新黄土  跟深埋的骨灰说话 已  三
期刊
此刻 我终于明白  极致的思念不在深沉的大地  墓穴之下  而在朗朗晴空之上  所有的过往化为生命的一部分 不可分割  成为无形的生活  它磨练着我的心智  在焰火中感受着饥饿、痛苦  最终化为一体 学会自己站起来  生活如你般深爱着我  我亦如爱你般深爱着生活!  你终究喜欢我笑 而我希望你快乐!  潸 然  是什么让心中潸然  好似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被宣判永远破碎了  最初 总是酸涩里还透着
期刊
暑去秋来夜渐长,蝉鸣蛙躁满荷塘。  凉风惬意人心醉,梦越时空一觉香。  荷 韵  一池绿伞盖湖中,雨似晶珠抚弄笙。  独爱红蕖香淡雅,正直不媚舞清風。
期刊
自从门前打了水泥路,鲍三就立即买了一辆电动车。他家住的地方离镇中心有三里远,二区市场是吉勒布镇经济和娱乐中心。下棋是鲍三退休后的唯一爱好。只要天晴,鲍三一定要去市场下棋。  吉勒布镇是大兴安岭北部西坡的一个边陲小镇。小镇和周边的镇一样,因林而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国家为了开发大兴安岭,成立了一个个林业局。每一个林业局是一个小社会,随后才有了镇政府。吉勒布镇上最大的单位就是吉勒布林业局,林业局最多
期刊
春 思  柳枝微绿风不寒,砌下落梅如雪乱。  鸟语原本传春意,眉锁心事反觉烦!  心 碎  梨花飘零人心碎,皎白花瓣带泪滴。  无可奈何花逝去,静立树下空叹惜。  秋 色  秋风阵阵秋意浓,落叶纷纷入草丛。  满目大地披金色,偶有枫叶嵌其中。  路  人生如棋莫走错,一着不慎满盘输。  勤奋务实奠基础,深谋远虑展鸿图!  梅雪之恋  梅躲三季冬独开,相思满腹枝头待。  白雪乘风匆赶到,梅雪相拥诉情
期刊
霍霍屠刀砺上磨,  待杀母畜系围栏。  忧伤母泪苍天雨,  稚嫩胎儿睡正酣。  送 行  儿出门远行,  跪地谢娘亲。  养育恩如海  收孤情比鼎。  视儿千步走,  嘱儿万叮咛。  返宅房门闭,  双颊泪染巾。  留守与归来  ——听丰乐公园小鸟彻夜叫声不停有感  (一)  母鳥出林早,漆黑未见回。  雏儿悲泣血,问母几时归。  (二)  母鸟归巢晚,口叼肉脯香,  心牵子鸟饿,委顿路途长。  
期刊
丙申年二月,旅居吴越,游富春江。溯流而上,至钱塘。夜得梦,舟泊风雨廊桥、小孤山下,与黄公望雨夜把酒清谈。醒来记之。  夜宿钱塘,泊江渚,北望临安。  放眼遠去,雨雾凕濛,江波粼碧,遥似渔火时隐现。画舫笙歌寻不得,红绡帐幔均不见,柳絮飞花轻摇曳,石拱廊桥遮雨帘。茫茫四顾无鹭影,万籁寂静渺人烟,只听浪拍船。观舱外,落白帆,依稀独靠木堤边。残荷芦荡风摇处,澹墨烟云小孤山,暂栖雁岵滩。  混沌不知时,舟子
期刊
本该春暖花开,洋溢着生气的四月,和往年有些不一样了。  理应在三月就结束的寒冬,不知道为何延续到了四月,还一直未有散去的意思。不比北方的严寒,南方的冷带着湿气,更加令人不适。  “嘶——真冷啊,这南方的冷简直是魔法伤害,要不是找人加上开车进不来,鬼才呆在外面受冻。”  正如他自己所说,关策此行的目的是来找人。  总之,因为某些原因,武汉这附近前段时间封城了,最近他才找到机会混进来,但因为不能太显眼
期刊
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的传统陶瓷艺术逐渐演变,陶瓷陈设艺术品的应用范围逐渐拓展,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装饰形式,同时为传承和弘扬我国特色文化打下坚实基础。本文探讨了陶瓷艺术的特征,结合陶瓷陈设艺术品的特点,详细分析了陶瓷陈设艺术品在民宿中的应用。  陶瓷陈设艺术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新背景下,社会对于陶瓷陈设艺术品的喜爱程度有增无减。陶瓷陈设艺术品
期刊
陆华柏是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原名承荣,字华伯,因老师误写华柏,乃将错就错,一直沿用,笔名花白、芦花白、淡秋、华等。原籍为江苏武进,他生于湖北荆门,成长于武汉。20世纪30年代,陆华柏开始从事音乐教育及艺术创作活动,在其一生的音乐作品创作中,抗战时期的歌曲创作可作为陆华柏创作领域的一个分水岭,也可作为一个创作成熟时期的划分。陆华柏是旅居桂林抗战文化城、从事抗战音乐文化运动和音乐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