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教育模式的优化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eh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变化,我国学位制度的改革也不断调整和完善。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加的情况下,我国从2009年开始在硕士研究生层面设置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制度自全面开展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态,但在实践中仍有许多基础性问题未能得到解决,本文我们将结合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学学科,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教育模式优化问题做出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全日制 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 教育 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Optimization of Postgraduate Degree Training and Education Mode
  ——Take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Architecture Discipline as an example
  QI Yaming, ZHAO Jilo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1)
  Abstract With the demand for China's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re constantly changing, the reform of the degree system has been adjusted and improved. In the high-level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of increasing demand, the country beginning in 2009 at the graduate level set up a full-time master degree.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system since fully operational, has maintained a good momentum of development, but in practice there are still many fundamental problems have not been solved, the paper we will combine disciplines of architecture,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graduate degree for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education model to mak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
  Key words full-time; degre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ptimization
  0 前言
  2009年我国全面展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以来,采用全日制的培养方式,在招生范围、培养方式等诸多方面均与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类似,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真正体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特色,是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
  1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
  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沿用原来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来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成“缩量版”的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既有管理体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对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认识和社会认同方面的原因。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制度的设立,是适应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和高度分化需要的产物;同时也是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随着全国科技人才短缺的情况得到逐步缓解,越来越多的硕士研究生在毕业后,并不从事与研究或教学等专业技术相关的工作。
  2 建筑学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教育模式的优化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学科研究生教育起步于2000年,至今已培养出八届硕士研究生。下面我们将结合山东大学建筑学学科实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教育模式的优化策略加以分析。
  2.1 坚持特色应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
  (1)以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为目标。专业硕士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而言的应用型学位类型,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我校建筑学科始终秉承学校作为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方针,研究生教育坚持应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而这一定位恰恰与我国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指导思想相吻合。
  在这一理念引导下,我校建筑学科研究生2002年第一版的培养方案提出了:“坚持职业性与学术性兼顾,强调理论研究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以设计实践带动研究能力的提高,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应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如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2010年版的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掌握职业建筑师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了解工程项目全过程,能独立承担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等相关领域的设计、咨询工作,具有创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校现行《关于制订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则特别指出“为城市管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其实,建筑学科自2002年开展研究生教育以来,在历次修订的培养方案中均明确强调了坚持职业性和学术性兼顾的原则,强调了理论研究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强调了以设计实践带动研究能力的提高,即应建立与培养目标相匹配培养方案体系和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并且充分体现出到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互为依托的重要性。   (2)以学科平台为坚实基础。我校是以土木建筑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土木建筑专业门类齐全,学科群体基础雄厚,相关学科资源丰富。建筑学科所处的建筑城规学院在2011年国家一级学科对应调整后,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均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人居环境领域的完整学科框架在学院内建构成功。因而建筑学科的研究生教育整体可以依托学校“大土建”的学科专业资源,局部又可以学院的人居环境领域内各学科基础为支撑。
  (3)以地域文化和绿色技术研究为特色。建筑学科在学术研究中强调突出学科特色优势,紧跟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前沿,坚持绿色技术研究,逐步扩展并延伸向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探索;同时注重形成地域性朴实研究方法,融合环境与文脉意识,梳理整合思维观念,并将这一方法延伸到其他区域研究和实践活动中。因此着重打造并形成了两个特色优势方向,即地域建筑理论、遗产保护和绿色建筑设计、理论与技术。
  (4)设立相互渗透、交叉融合的研究方向。依托于学校和学院的各类学科专业平台,本着“强调学科间交叉融合、突出地域特色、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的指导思想,建筑学下设立了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的三个二级学科,在多年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各自确立了各自稳定的研究方向。而各二级学科间的相互交叉、逐步融合,可整合概括为四个方面:①绿色建筑设计、理论及技术研究;②地域建筑理论、遗产保护与城市景观特色研究;③居住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④西方近、现代建筑历史与当代建筑思潮。
  2.2 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1)定期调整、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按照学校对于各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每四年一次调整、两年一次修订的要求,建筑学科三个主要二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经历过两次大调整和多次的修订,目前建筑学一级学科下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和建筑技术科学三个二级学科执行着2012年调整后的培养方案。优化后的培养方案更加注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学术基础和创新能力培养,初步构建学科交融的基础。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大板块,学位课突出设计、理论、技术并重的基础知识平台,非学位课可实现各二级学科课程的互选,增强了学科的交叉融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2)实行导师负责制,校外专家全过程参与培养。研究生培养方案明确了导师的主导作用,实行研究生导师负责制。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各方向的专业硕士培养则实行“双导师”制度,即除了经过“研究生-导师”双选环节确定的校内指导教师外,还确定一位企业导师,参与指导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及开展论文工作。除此之外,学科各方向所开设的设计平台课程群中有部分课程则特别聘请校外专家亲临授课、指导设计、参与考核。目的是可以使学生全方位多视角接受知识,使论文选题更加贴近社会需求,达到切合实际的效果。也使对学生设计能力和水平的考核评判更加接近客观性标准要求。
  (3)凝练特色优势,建立完备知识结构的课程体系。建筑学科研究生的基本课程设置充分利用了学院内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三个一级学科同处一个学院的大平台优势,在基础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各学科间互相打通,通过选修课向外拓展知识结构,构建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资源共享的开放式教学体系。而专业课则针对建筑学三个二级学科各研究方向的特点,形成了建筑设计研究系列、城市设计研究系列、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研究系列以及绿色建筑技术研究系列四大课程系列。
  ①设置方法类理论课程。研究生与本科生的重要区别在于研究生应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为使学生能够顺利实现从本科教学到研究生教育阶段的过渡,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研究生的第一学期即设置了“建筑学研究方法”课程,并且将其确定为学位课;为完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宽基础的应用研究型人才,设置了“建筑设计方法”课程;为配合理论教学,以科学研究理论和方法指导建筑设计实践在第二、三学期开设了“建筑设计研究1”、“建筑设计研究2”,以期达到知识传授方面前后呼应的实际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建立特色课程体系。为保持并发扬建筑学科在绿色建筑及地域特色研究方面的优势,四大课程体系中特别构建了“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研究系列”和“绿色建筑设计研究”两大课程体系。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研究系列包括“现代建筑历史”、“中国古代建筑历史与文化”、“历史遗产与保护”三个课程群,包括有七门专业必修与选修课程。而绿色建筑设计研究系列则由“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和“建筑构造与安全技术”两大课程群组成,涵盖了多达11门的专业课程。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③强化设计平台课程教学。多途径培养设计实践能力,建筑学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特别强调了学生应具备独立承担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等相关领域的设计能力,建筑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设计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建筑学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中特别设置了“设计平台”课程,并在教学中多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这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制度的设立,是适应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和高度分化需要的产物,同时也是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教育课题的研究对于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东海,陈曦.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2:83-90.
  [2] 秦发兰,陈新忠,汪华,胡承孝.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特色化培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4:56-60.
  [3] 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0:1-7.
  [4] 董丽敏.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 理想课堂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毕生追求的目标之一。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和主要阵地,几乎占据了学校教育的全部内容。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主要是由教学各要素之间多边的互动交替来推进的。本文试论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提升课堂互动的质量,要把握好情感需要、质疑解惑、重点难点、感悟体验和汇报展示五个互动的时机。  关键词 理想课堂 课堂互动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
期刊
摘 要 从最初我院学生对于就业指导的陌生和漠视,到现在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关注,两年多来,全院就业工作人员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在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和越发激烈的就业竞争,目前的就业指导已不能很好的满足同学们克服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的需求。因此,完善就业指导的课程内容,构建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是全院就业工作人员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分级授课 教研小组 业务水平 质
期刊
摘 要 阅读是精彩人生的开始,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与好书交朋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感受读书的快乐,获得丰富的知识,提高内在修养,让书香充满校园,会读书,会分享,开展读书活动是很必要的。  关键词 大学生 读书活动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Let Scholarly Fill in Campus  ——On Reading Activities  ZHOU Jiehui
期刊
摘 要 准确认定高校贫困学生是做好资助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体现落实人本理念的重要方面。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贫困生认定的新机制,将影响学生贫困的各种信息进行量化,用分值表示出学生的贫困程度,从而指导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  关键词 高校贫困认定 量化 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1.0
期刊
摘 要 本研究以“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问卷”(NSSE- China)为工具,对“上海J大学”本科生作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将结果和全国院校、地方本科院校、“211工程”院校和“985工程”院校作横向比较研究。总体揭示了2013年度上海J大学与其他院校的水平差异,定位了J大学在各类院校中所处位置。对J大学学生学习与发展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科学的了解,此研究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各类院校。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对人才类型需求的多样化,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成为地方高校的现实选择。陕西某高校经管类专业以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为目标,通过树立“大经管”人才培养理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创新型应用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
期刊
摘 要 近几年来,幼儿教育改革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幼儿自主游戏也被提上了重要日程。幼儿园的教学模式从集体教学到主题教学,再到现在备受推崇的区角活动,我们看到的是对统一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形式的革新,是对幼儿自主游戏的追求和对个别化教育的重视。区角活动对幼儿和教师的成长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幼儿园 区角活动 幼儿 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
期刊
摘 要 儒家学说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动力。以仁为本,道德为根,各种技艺才能为施仁之手段,是儒家学说的基本特质。通过“志、据、依、游”的具体求学方法,发挥“道、德、仁、艺”的教化作用,是儒家学说的目的。在当代政治发展及精神文明建设中,不断挖掘儒学特质的现代意义,会进一步推动儒学理论的发展和实践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 儒学 特质 现代探究  中图分类号:B2
期刊
摘 要 针对高校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很多高校采取了进行重复率检测的措施,对遏制研究生学术不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笔者作为高校学位管理工作者,试图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力图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研究生学位论文 学术不端 重复率检测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s and Counter
期刊
摘 要 我省高等医学教育按照是否具备医学类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以“教学研究型为主的高等医学院校”和以“高等医学职业教育”为主的高等医学院校。对于以高等医学职业教育为主的相关医学高校,是当前我省高等医学教育转型发展的关键领域。  关键词 河南省 高等医学院校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Status and Structure Analysis of Hena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