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来源 :中外童话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sdf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传说之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进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疮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故形成“捏冻耳朵”的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传说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传说之三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其他文献
窗外飘着雪花,卷尾狐趴在窗边等着他的小伙伴们。  小院的雪越积越厚,卷尾狐心里着急呀,这么冷的天,伙伴们会不会来呢?  雪花一片片落下,伙伴们还没来,卷尾狐的心里冰凉凉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小院里滚来了一个大雪球。  咦,哪里来的大雪球?卷尾狐赶忙跑出来一瞧——啊呀,大雪球裂开了,里面全是沾满了雪花的小伙伴呢!
期刊
1.“汤姆,时间到了!”妈妈对汤姆说,“该上床睡觉了!去,换上睡衣,再让我亲亲你。”
期刊
从前有一位巨人,他太大,大得让人看都看不见。他走起路来,跨上一步就老远老远,谁也不能从这头看到那头,他的头高入云霄,谁也没有那么好的眼力看到他的头顶。由于谁也不能一下子看到他的全身,所以谁也不知道有这么个巨人存在。  有时候人们感到他的脚步震动着地球,于是他们说: “又发生了一次地震。”有时候他们感到他的影子在他们头上经过,他们说:“今天的天多黑呀!”有时候,他弯下腰来搔搔腿,他们感到他的呼吸,便
期刊
在樱花湖里,有一群水怪,每当天气不好时,他们那嘶哑的歌声就会响起,唉!又有人倒霉了。  “啦啦啦,啦啦啦,大水怪,小水怪,男水怪,女水怪,我们的马来啦,快快把他拖下水……”  这时,他们会一拥而上,有的拽胳膊,有的拽腿,有的拽船帮,有的拽船尾,把来游泳的倒霉蛋或者是游船小划艇什么的毫不留情地拖下水。然后他们会把落水的人变成水马来骑。“驾,驾,驾……”  这一天,阳光明媚,一个小男孩来到樱花湖边,天
期刊
有一只小黑兔,高高兴兴地跑去图书馆看图画书。  小黑兔找到图画书,它一页一页地翻啊翻,仔细地读着,开始还高兴得直拍手,大家都扭头看它呢,可读着读着它就擦着眼泪,噘起三瓣嘴儿哭起来。  小花狗跑过来关心地问:“小黑兔,你哭什么?”  “呜呜呜,呜呜呜,书里面的小白兔,没人关心,真可怜!”
期刊
从前,在深海中,有一尾鱼。它非常喜欢凝视天空,于是它去请求上帝把它变成一只飞鸟。上帝说,我无法把你变成飞鸟,但是我允许你升上天空。条件是你将只能在黑夜里出现,并且你将承受无止境的孤单,你愿意吗?鱼点头同意了。  于是,从那一天起,鱼每天都一个人畅游在深蓝色的夜空中……周围是闪烁的繁星,身边是呼啸而过的风,再往下则是五光十色的城市灯火……鱼觉得很幸福,但是,有多幸福就有多痛苦。因为它越来越感到刻骨铭
期刊
《三字经》里有一句“融四岁,能让梨”,讲的是孔融4岁时,母亲让他分酥梨,结果“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其父很奇怪,就问孔融,孔融说:“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2012年,上海一所小学的一年级语文考试,阅读题材料是“孔融让梨”,其中一问是:“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有学生回答“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叉。“凭什么说真话就错了呢?”这位小朋友的家
期刊
风儿住在偏僻山区的一棵老树洞里,在周围的崇山峻岭间自由出入,他几乎认识这里的每一棵大树,每一种花卉,乃至每一只小鸟。风儿认识这座山,那座山,尽管山路崎岖,他也从不迷路,山外就是平原,风儿有时站在山尖向平原观望,可那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一马平川,风儿只能看看,他却不敢踏上平原半步,他不知道离开大山,他会在哪儿歇脚,他会在哪儿睡觉,会不会迷路,因为风儿还不知道东西南北呢!  不知为什么,风儿却越来越向往
期刊
惮烦(dàn fán)  释义:“惮”是怕、畏惧的意思,“惮烦”就是怕麻烦的意思。  例句:  1.《孟子·滕文公上》: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  2.明代方汝浩《东度记》:果然日日走入这社,一则也觉惮烦,一则也觉没趣。  3.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故学问不可以惮烦也。  4.巴金《龙》:你为什么这样不惮烦地阻止我?  5.徐梵澄《秋风怀故人》:初稿便请他看过,他不惮烦将我的文字细
期刊
嗒嗒熊问妈妈,自己生日的那天是什么样的。每一片树叶都裹满了果酱吗?不是。每一朵郁金香都盛满了美酒吗?不是。每一根柳条都涂满了蜂蜜吗?不是。真的是很平常的一天呢。嗒嗒熊失望极了!  是的,那一天很平常,不过正是因为这平常的一天,我和你都有了不平常的快乐。熊妈妈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