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中职;音乐教育;学生;创新;
意识;胆识;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4—0120—01
有的老师参照中学高中阶段的艺术教学模式,习惯于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当作知识的承载体。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向学生传输尽可能多的知识,信息增大,课堂容量增加。这无疑极大地损伤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更有甚者则根据自身的条件搞“职业特色”,开发了许多适合这个年龄段学生选用的音乐教材、制作与其配套的课件和软件等等。而我个人认为,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音乐教学,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正如法国作家雨果对音乐有这样的理解:“音乐是当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而又无法沉默的时候而产生的。”誠然音乐是一种不能触摸、只能聆听感受的艺术,它往往是文字和语言等表达手段都无法呈现的一种意识形态层面上的事物。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对音乐知识的渴望,并不亚于对科学知识的追求。如果能把看似遥不可及的高雅音乐通俗易懂地呈现给学生,把似懂非懂的音乐常识深入浅出地展现给学生,就能达到丰富内涵、陶冶心灵的教育目的。所以,对于中职学生要注重从三个方面去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下,学生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不想标新立异,这反映了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要想弥补学生这方面的缺陷,首先就要打破学生对老师的“迷信”,不要把老师的话当“圣旨”,要让他们用质疑的态度听老师的讲解,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因为没有怀疑就没有科学的发明,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比如,我会在课堂上故意做错误的讲解和示范,这样可以打破学生对老师的“盲从”,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再如,在上音乐课之前告诉学生,老师在讲解音乐作品、音乐知识时,在示范演唱和演奏时都故意安排了一些错误,谁发现得错误多,老师就会奖励谁。可以想象,只要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学生的学习态度定会由“被动接受”型转变为“主动探究”型。长此以往,学生的求异思维将会逐渐养成,创新的意识亦将由此而生。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胆识
有了创新的意识不等于就能进行创新,学生普遍还缺乏创新的胆识。其实胆识孩子们本来是有的,只不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胆识就在家长和老师的“紧箍咒”中逐渐消失了。在国外,学生在音乐室就喜欢摆弄陈列在教室里的乐器,他们从自己胡乱“制造”出的嘈杂音响中获得无限乐趣,老师会用赞赏的眼神鼓励学生们的“胡作非为”。而在中国,这种“不轨”之举一旦被老师发现,照例会遭到一通臭骂。可想而知,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创造冲动也就随着老师的臭骂而消失了。我们应该明白,学生的“胆”其实是教师给的。当你要求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而学生依然正襟危坐、默不作声时,不要埋怨学生;当学生在探索与创造的过程中因碰到困难而退缩时,不要埋怨学生。教师有责任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说、敢干”的氛围。当学生碰到困难时,教师就应该积极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应该鼓励他们不要惧怕挫折和失败,应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坚毅的创新意志品质。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
学生仅仅“敢创新”还不够,还要“会创新”。要使学生会创新,教师就必须帮助他们储备丰富的基础知识,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养成多向可变的思维习惯,学会基本的创新方法。我们切不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能通过作曲训练来实现。其实,在音乐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均可达成这个目标。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途径是广泛的。如,我们可以在唱歌教学中,让学生为歌曲重新填词,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歌曲;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甚至可以指导学生把某些歌曲加上少量对白改编成有情节的音乐小品。
再如,在欣赏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边听边用体态及简单的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对某段音乐的感受尝试用文字或语言表达出来,甚至可以要求学生画一幅画来表现音乐的意境。在律动和表演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动作,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并设计本组的队形变化等。
编辑:王金梅
意识;胆识;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4—0120—01
有的老师参照中学高中阶段的艺术教学模式,习惯于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当作知识的承载体。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向学生传输尽可能多的知识,信息增大,课堂容量增加。这无疑极大地损伤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更有甚者则根据自身的条件搞“职业特色”,开发了许多适合这个年龄段学生选用的音乐教材、制作与其配套的课件和软件等等。而我个人认为,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音乐教学,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正如法国作家雨果对音乐有这样的理解:“音乐是当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而又无法沉默的时候而产生的。”誠然音乐是一种不能触摸、只能聆听感受的艺术,它往往是文字和语言等表达手段都无法呈现的一种意识形态层面上的事物。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对音乐知识的渴望,并不亚于对科学知识的追求。如果能把看似遥不可及的高雅音乐通俗易懂地呈现给学生,把似懂非懂的音乐常识深入浅出地展现给学生,就能达到丰富内涵、陶冶心灵的教育目的。所以,对于中职学生要注重从三个方面去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下,学生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不想标新立异,这反映了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要想弥补学生这方面的缺陷,首先就要打破学生对老师的“迷信”,不要把老师的话当“圣旨”,要让他们用质疑的态度听老师的讲解,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因为没有怀疑就没有科学的发明,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比如,我会在课堂上故意做错误的讲解和示范,这样可以打破学生对老师的“盲从”,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再如,在上音乐课之前告诉学生,老师在讲解音乐作品、音乐知识时,在示范演唱和演奏时都故意安排了一些错误,谁发现得错误多,老师就会奖励谁。可以想象,只要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学生的学习态度定会由“被动接受”型转变为“主动探究”型。长此以往,学生的求异思维将会逐渐养成,创新的意识亦将由此而生。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胆识
有了创新的意识不等于就能进行创新,学生普遍还缺乏创新的胆识。其实胆识孩子们本来是有的,只不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胆识就在家长和老师的“紧箍咒”中逐渐消失了。在国外,学生在音乐室就喜欢摆弄陈列在教室里的乐器,他们从自己胡乱“制造”出的嘈杂音响中获得无限乐趣,老师会用赞赏的眼神鼓励学生们的“胡作非为”。而在中国,这种“不轨”之举一旦被老师发现,照例会遭到一通臭骂。可想而知,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创造冲动也就随着老师的臭骂而消失了。我们应该明白,学生的“胆”其实是教师给的。当你要求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而学生依然正襟危坐、默不作声时,不要埋怨学生;当学生在探索与创造的过程中因碰到困难而退缩时,不要埋怨学生。教师有责任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说、敢干”的氛围。当学生碰到困难时,教师就应该积极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应该鼓励他们不要惧怕挫折和失败,应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坚毅的创新意志品质。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
学生仅仅“敢创新”还不够,还要“会创新”。要使学生会创新,教师就必须帮助他们储备丰富的基础知识,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养成多向可变的思维习惯,学会基本的创新方法。我们切不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能通过作曲训练来实现。其实,在音乐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均可达成这个目标。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途径是广泛的。如,我们可以在唱歌教学中,让学生为歌曲重新填词,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歌曲;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甚至可以指导学生把某些歌曲加上少量对白改编成有情节的音乐小品。
再如,在欣赏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边听边用体态及简单的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对某段音乐的感受尝试用文字或语言表达出来,甚至可以要求学生画一幅画来表现音乐的意境。在律动和表演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动作,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并设计本组的队形变化等。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