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单、双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78例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单孔组与双孔组,各39例。双孔组实施双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单孔组实施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1)对比两组围术期基本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留管时间及住院时间。(2)对比两组术后3 d、3个月、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3)对比两组术前、术后7 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4)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留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双孔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双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术后3 d、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2.58±0.64)、(1.34±0.51)、(0.93±0.19)分,均低于双孔组的(4.79±0.82)、(2.26±0.63)、(1.16±0.4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RP、TNF-α、IL-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的血清CRP、TNF-α、IL-1水平均较本组术前降低,且单孔组降低程度优于双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2, P>0.05)。结论相较于双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应用于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可缩短恢复时间,缓解术后疼痛,促进炎症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