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频出的财务舞弊事件,损害了资本市场形象,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本文结合近年来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违规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的统计结果,剖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特征,进一步探究了财务报告舞弊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财务报告舞弊 ;治理对策;内外兼治
我国证券市场建立20多年来,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一直困扰着市场的监管层,舞弊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正常有序发展的绊脚石。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规定,对财务数据做出虚假报告通常表现为:一是对财务报告所依据的会计数据或相关文件记录的操纵、伪造或篡改;二是在财务报表中的不真实表达或故意遗漏交易事项或其他重要信息;三是故意误用与确认、计量、分类或列报有关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一、财务报告舞弊的特征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特征来鉴别财务报告舞弊:
(一)财务报告舞弊的主体是上市公司治理层或管理层。根据 Treadway 委员会的相关 COSO 调查,大约72%的财务报告舞弊与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有关,并且是主观的、故意的;
(二)财务报告舞弊的客体是上市公司对外公开的财务数据或者会计信息,舞弊的主要方式有伪造、变造会计凭证,虚构交易或协议,滥用会计方法,虚假披露对外财务报告等会计信息;
(三)企业真实的盈利状况是无法通过虚假的财务数据来隐瞒的,虚假的财务数据,不仅会错误引导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判断,还会影响管理层的经营决策。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状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案件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银广夏”连续三年造假,令人震惊。2011年6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报、中国证券期货联合在互联网上举行了一次关于上市公司年报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网民投资者认为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完全可信”的占4.26%,“基本可信”的占19.73%,“部分可信”的占52.25%,认为“基本不可信”的占19.44%,“完全不可信”的占4.32%。由此可见,广大投资者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缺乏信任。
近年来,国内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频发,证监会2014年1—7月依法对26件信息披露违法案件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对18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行政处罚,罚没款共计2259.23万元。尽管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会计信息质量整体上得到提升,但相当数量的上市企业仍存在主观调节利润等性质严重的会计欺诈行为。
三、财务报告舞弊的防治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当前的制度背景下,防范和治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应该从源头入手,采取内外兼治的综合治理措施。
(一)消除诱发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内外因素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机会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消除诱发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机会因素,即是要解决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失衡问题和外部治理机制失效问题。
1.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需要完善自身的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要求公司优化股权结构,理顺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利益关系,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的结构与人员构成,通过权力分配、权力制衡和信息披露等机制,在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制度执行有效性的基础上,增强内部审计的作用,加强对财务造假的监督。
2. 完善外部治理结构
完善外部治理机构应从完善监管法律制度,加强会计、审计规范建设,提高注册会计师独立性,以及加大注册会计师违规违法的惩戒力度等方面考虑。
完善外部治理结构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完善证券监管法律制度体系。(2)完善会计准则和舞弊审计准则的相关规定。(3)对会计师事务所而言,让注册会计师完全独立于上市公司利益之外,使其审计工作可以彻底不受干扰地面向公众投资者服务。(4)提高注册会计师违规违法成本,加大对审计舞弊的惩戒力度。
(二)转变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机制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外部对公司经营业绩的监管要求,防范上市公司造假需要从资本市场环境、监管角度等各个方面釆取措施:
1.监管机构应树立市场化的监管理念,政府部门应以政企分开为方针,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法人治理结构,使上市公司真正实现自我发展。
2.应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的监管体制,可以建立一套对财务舞弊的预警机制,通过对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财务指标的监控,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此外,应加强证券监督与财政、税务、审计等相关政府监管部门的联合监管力度。与此同时,应提升监管效率,提高监管人员的水平。
3.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监管角度应立足于企业申请上市前的准入审核,公司IPO发行上市要从证监会“核准制”的管理体制下走向”注册制”,,扩大监督的广度,真正做到权责相匹配,使得只有真正合格的企业才能发行上市。
(三)加强道德自律和诚信文化建设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形成,除了与外部的相关因素有关外,还与从业人员思想道德有关,这才是上市公司舞弊发生的根源所在。
去除诱发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根本因素应着重于加强道德自律和诚信文化建设,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重视公司内部财务人员的道德和法律教育。(2)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发挥注册会计师协会在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与诚信建设的作用。(3)弘扬企业诚信文化,建立诚信体系,在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创造良好的诚信氛围,提高整体的诚信文化素质水平,从根本上防范舞弊的出现。
参考文献:
[1]陈艳,于洪鉴.论权利腐败与会计造假[J].财务与会计,2015 (11):68 -70.
[2]中国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IPO)在审企业财务专项检查第二批抽查企业产生[EB/01].http://www.csrc.gov.cn/pub/newsite/bgt/xwdd/ 201306/t20130607_229164.htm,2013 ,06 ,07.
[3]黎恩.财务报表舞弊手段的识别与防范技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35-87.
[4]张晓宁.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02 (153): 93-94.
[5]王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44-49.
关键词:财务报告舞弊 ;治理对策;内外兼治
我国证券市场建立20多年来,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一直困扰着市场的监管层,舞弊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正常有序发展的绊脚石。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规定,对财务数据做出虚假报告通常表现为:一是对财务报告所依据的会计数据或相关文件记录的操纵、伪造或篡改;二是在财务报表中的不真实表达或故意遗漏交易事项或其他重要信息;三是故意误用与确认、计量、分类或列报有关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一、财务报告舞弊的特征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特征来鉴别财务报告舞弊:
(一)财务报告舞弊的主体是上市公司治理层或管理层。根据 Treadway 委员会的相关 COSO 调查,大约72%的财务报告舞弊与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有关,并且是主观的、故意的;
(二)财务报告舞弊的客体是上市公司对外公开的财务数据或者会计信息,舞弊的主要方式有伪造、变造会计凭证,虚构交易或协议,滥用会计方法,虚假披露对外财务报告等会计信息;
(三)企业真实的盈利状况是无法通过虚假的财务数据来隐瞒的,虚假的财务数据,不仅会错误引导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判断,还会影响管理层的经营决策。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状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案件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银广夏”连续三年造假,令人震惊。2011年6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报、中国证券期货联合在互联网上举行了一次关于上市公司年报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网民投资者认为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完全可信”的占4.26%,“基本可信”的占19.73%,“部分可信”的占52.25%,认为“基本不可信”的占19.44%,“完全不可信”的占4.32%。由此可见,广大投资者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缺乏信任。
近年来,国内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频发,证监会2014年1—7月依法对26件信息披露违法案件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对18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行政处罚,罚没款共计2259.23万元。尽管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会计信息质量整体上得到提升,但相当数量的上市企业仍存在主观调节利润等性质严重的会计欺诈行为。
三、财务报告舞弊的防治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当前的制度背景下,防范和治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应该从源头入手,采取内外兼治的综合治理措施。
(一)消除诱发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内外因素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机会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消除诱发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机会因素,即是要解决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失衡问题和外部治理机制失效问题。
1.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需要完善自身的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要求公司优化股权结构,理顺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利益关系,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的结构与人员构成,通过权力分配、权力制衡和信息披露等机制,在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制度执行有效性的基础上,增强内部审计的作用,加强对财务造假的监督。
2. 完善外部治理结构
完善外部治理机构应从完善监管法律制度,加强会计、审计规范建设,提高注册会计师独立性,以及加大注册会计师违规违法的惩戒力度等方面考虑。
完善外部治理结构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完善证券监管法律制度体系。(2)完善会计准则和舞弊审计准则的相关规定。(3)对会计师事务所而言,让注册会计师完全独立于上市公司利益之外,使其审计工作可以彻底不受干扰地面向公众投资者服务。(4)提高注册会计师违规违法成本,加大对审计舞弊的惩戒力度。
(二)转变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机制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外部对公司经营业绩的监管要求,防范上市公司造假需要从资本市场环境、监管角度等各个方面釆取措施:
1.监管机构应树立市场化的监管理念,政府部门应以政企分开为方针,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法人治理结构,使上市公司真正实现自我发展。
2.应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的监管体制,可以建立一套对财务舞弊的预警机制,通过对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财务指标的监控,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此外,应加强证券监督与财政、税务、审计等相关政府监管部门的联合监管力度。与此同时,应提升监管效率,提高监管人员的水平。
3.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监管角度应立足于企业申请上市前的准入审核,公司IPO发行上市要从证监会“核准制”的管理体制下走向”注册制”,,扩大监督的广度,真正做到权责相匹配,使得只有真正合格的企业才能发行上市。
(三)加强道德自律和诚信文化建设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形成,除了与外部的相关因素有关外,还与从业人员思想道德有关,这才是上市公司舞弊发生的根源所在。
去除诱发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根本因素应着重于加强道德自律和诚信文化建设,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重视公司内部财务人员的道德和法律教育。(2)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发挥注册会计师协会在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与诚信建设的作用。(3)弘扬企业诚信文化,建立诚信体系,在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创造良好的诚信氛围,提高整体的诚信文化素质水平,从根本上防范舞弊的出现。
参考文献:
[1]陈艳,于洪鉴.论权利腐败与会计造假[J].财务与会计,2015 (11):68 -70.
[2]中国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IPO)在审企业财务专项检查第二批抽查企业产生[EB/01].http://www.csrc.gov.cn/pub/newsite/bgt/xwdd/ 201306/t20130607_229164.htm,2013 ,06 ,07.
[3]黎恩.财务报表舞弊手段的识别与防范技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35-87.
[4]张晓宁.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02 (153): 93-94.
[5]王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