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内容选定、强化审计内容过程管理、督促审计建议落实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及实施措施。
关键词: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项目选定;项目实施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属于微利事业单位,审计只局限于外在审计,也就是上级对医院的审计,而开展内部内部审计工作关乎着医院工作质量的高低。
一、审计内容选定是保证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前提
为了提高医院的经营和管理水平,实现优质、高效、低耗、规范管理的内部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应是在对可能影响内部审计目标实现的风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上。一是要确定哪些事项应列入内部审计范围;二是确定哪些列为内部审计对象的事项会给组织带来风险;三是确定哪些事项要先审;四是结合审计资源状况选定项目
二、强化审计内容过程管理是保证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核心
实施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审前、审中和审结。
(一)审前主要工作是制定审计内容
通常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内容:(1)审查医院各种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例如,对医院的药品及器械的采购,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防范和处理,计划、人事、投资决策等活动进行检查与监督,以保证医院各部门遵循国家有关政策、方针、法规、制度,减少差错和失误。(2)审查医院内部各种业务活动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例如:检查医院内部各种活动的执行与计划是否一致;各部门是否忠于职守,严格执行医疗、护理等操作制度;效率如何,是否取得预期效果;是否厉行节约,讲求成本效益原则等。(3)审查医院经济活动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例如,对医院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检查账实是否相符,有无私设“小金库”等情况,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及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审中主要是依据审计方案内容开展工作
在进行内部审计测试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被审计部门的内部控制状况,如重要职能部门的各项制度的严密性、逻辑性和衔接性,评价被审计项目内容的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审计抽样,搜集审计证据。同时将审计证据与审计依据进行对比,看是否存在差异,分析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及差异产生的原因。
(三)审结是内部审计报告阶段
审结应包括被查事项的任务和目标与医院任务目标是否一致、医院任务目标是否完成、被查事项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情况部分应按审计发现的重要性顺序反映发现的状况、依据、差异、影响和原因;意见、建议部分一要有助于解决问题,促进风险降低,二要切实可行,三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四要既利于解决医院现实问题,五要适合医院的经营活动。内部审计报告的问题及意见、建议部分是重点。对发现的问题.内部审计人员要与被审计部门共同分析成因以及影响,提出加强管理、堵塞漏洞、挖掘潜力、讲求效率的意见和建议,归纳出具有全局性、建设性的防范措施,提出完善体制、改革机制的具体建议,报告中不宜使用责难性的措辞,不采取简单披露问题的方法;报告应着重反映重大的问题,对一般性质的问题,在审计过程中直接向被审计部门提出并督促其审中完成整改。
三、督促审计建议的落实是保证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
建立健全审计整改监督制度、确保审计建议的落实是保证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
(一)下达内部审计意见书后,要求被审计部门做出整改承诺
对需要落实整改的有关事项,明确责任人、督办人和整改结果反馈时间。通常被审计部门负责人作为落实整改措施的责任人,内部审计部门及上级有关职能部门作为相关问题的落实督办人。
(二)要求被审计部门定期汇报内部整改情况
责任人和督办人在规定时间内应将落实审计建议的具体情况书面反馈到内部审计部门,重要的落实整改事项结果还应向更高级别领导报告。反馈信息应包括:针对存在的问题已经采取和将要采取的措施;整改落实的责任人;不能整改问题的情况说明。被审计部门有责任保证:所采取的措施针对的是报告中提到的缺陷;所采取的措施必须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而不仅仅是消除现存的问题;整改措施将持续产生作用。
(三)采取审计回访、追踪审计等方式,督促、保证内部审计建议得到有效落实
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对被审计部门的整改情况进行检查,核实书面反馈的有关情况,防止整改工作走过场。对于重要或复杂的审计结果落实整改事项,内部审计部门还应根据需要安排后续审计,通过连续性的跟踪审计,促进问题的解决。
实践证明,只有审计决定和建议得到真正落实,审计行为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医院内部审计把审计建议的落实纳入审计项目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正是体现了现代内部审计的重要特点,同时也是对内部审计中发现问题的判断评价意见是否准确、处理意见和建议是否切实可行的一种实践检验。充分体现了内部部门在医院组织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项目选定;项目实施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属于微利事业单位,审计只局限于外在审计,也就是上级对医院的审计,而开展内部内部审计工作关乎着医院工作质量的高低。
一、审计内容选定是保证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前提
为了提高医院的经营和管理水平,实现优质、高效、低耗、规范管理的内部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应是在对可能影响内部审计目标实现的风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上。一是要确定哪些事项应列入内部审计范围;二是确定哪些列为内部审计对象的事项会给组织带来风险;三是确定哪些事项要先审;四是结合审计资源状况选定项目
二、强化审计内容过程管理是保证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核心
实施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审前、审中和审结。
(一)审前主要工作是制定审计内容
通常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内容:(1)审查医院各种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例如,对医院的药品及器械的采购,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防范和处理,计划、人事、投资决策等活动进行检查与监督,以保证医院各部门遵循国家有关政策、方针、法规、制度,减少差错和失误。(2)审查医院内部各种业务活动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例如:检查医院内部各种活动的执行与计划是否一致;各部门是否忠于职守,严格执行医疗、护理等操作制度;效率如何,是否取得预期效果;是否厉行节约,讲求成本效益原则等。(3)审查医院经济活动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例如,对医院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检查账实是否相符,有无私设“小金库”等情况,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及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审中主要是依据审计方案内容开展工作
在进行内部审计测试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被审计部门的内部控制状况,如重要职能部门的各项制度的严密性、逻辑性和衔接性,评价被审计项目内容的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审计抽样,搜集审计证据。同时将审计证据与审计依据进行对比,看是否存在差异,分析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及差异产生的原因。
(三)审结是内部审计报告阶段
审结应包括被查事项的任务和目标与医院任务目标是否一致、医院任务目标是否完成、被查事项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情况部分应按审计发现的重要性顺序反映发现的状况、依据、差异、影响和原因;意见、建议部分一要有助于解决问题,促进风险降低,二要切实可行,三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四要既利于解决医院现实问题,五要适合医院的经营活动。内部审计报告的问题及意见、建议部分是重点。对发现的问题.内部审计人员要与被审计部门共同分析成因以及影响,提出加强管理、堵塞漏洞、挖掘潜力、讲求效率的意见和建议,归纳出具有全局性、建设性的防范措施,提出完善体制、改革机制的具体建议,报告中不宜使用责难性的措辞,不采取简单披露问题的方法;报告应着重反映重大的问题,对一般性质的问题,在审计过程中直接向被审计部门提出并督促其审中完成整改。
三、督促审计建议的落实是保证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
建立健全审计整改监督制度、确保审计建议的落实是保证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
(一)下达内部审计意见书后,要求被审计部门做出整改承诺
对需要落实整改的有关事项,明确责任人、督办人和整改结果反馈时间。通常被审计部门负责人作为落实整改措施的责任人,内部审计部门及上级有关职能部门作为相关问题的落实督办人。
(二)要求被审计部门定期汇报内部整改情况
责任人和督办人在规定时间内应将落实审计建议的具体情况书面反馈到内部审计部门,重要的落实整改事项结果还应向更高级别领导报告。反馈信息应包括:针对存在的问题已经采取和将要采取的措施;整改落实的责任人;不能整改问题的情况说明。被审计部门有责任保证:所采取的措施针对的是报告中提到的缺陷;所采取的措施必须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而不仅仅是消除现存的问题;整改措施将持续产生作用。
(三)采取审计回访、追踪审计等方式,督促、保证内部审计建议得到有效落实
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对被审计部门的整改情况进行检查,核实书面反馈的有关情况,防止整改工作走过场。对于重要或复杂的审计结果落实整改事项,内部审计部门还应根据需要安排后续审计,通过连续性的跟踪审计,促进问题的解决。
实践证明,只有审计决定和建议得到真正落实,审计行为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医院内部审计把审计建议的落实纳入审计项目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正是体现了现代内部审计的重要特点,同时也是对内部审计中发现问题的判断评价意见是否准确、处理意见和建议是否切实可行的一种实践检验。充分体现了内部部门在医院组织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