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s8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古希腊建筑是古希腊文明中最绚丽的奇葩,这些古希腊的能工巧匠运用精湛技艺建造的,充满艺术品质的建筑物外观恢宏,内质优雅,是人类智慧之花的体现与升华。
  一、古希腊人认为,“艺”不可分割地包容在“技”之中。应用“技”的生产制作过程,也是赋予美的艺术过程
  古希腊人对神的崇拜是淋漓尽致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约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陆续形成了数以百计的城邦。
  古希腊是奴隶制社会,奴隶主是具有哲学智慧、文学艺术、几何数理知识的社会地位“崇高”的人,他们控制着数以千万的奴隶,这些奴隶成为天生从事沉重体力劳动的工具。
  海德格尔说,人类的技术就是为了达到目的所衍生的工具(《海德格尔选集》——对技术的追问,孙周兴译)。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有了城邦,城邦需要建设,匠人就将劳动力和奴隶主的智慧、文学艺术、几何数理知识加以综合吸收和应用。在此基础上,古希腊建筑的技艺水平发挥到了极致。
  在古希腊人眼里,技术与艺术是浑为一体的。技艺与人类的存在与发展总是相伴而生。在古希腊语中,“技艺”(techne)一词的本意是“制作”(poiesis)。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所有的艺术在本质上都是“模仿”,这就是艺术追述到最早的起源。
  在柏拉图看来,工匠通过技艺制作的东西不过是对理念不完善的模仿,是“理念”的“影子”;而艺术家对自然的摹仿,更是对“理念”模仿的模仿,是“影子”的“影子”。因此,“技艺”与“艺术”不仅在本质上是同源的,而且“艺”不可分割地包容在“技”之中。应用“技”的生产制作过程,也是赋予美的艺术过程。
  可以说,在建筑中,古希腊的“技”与“艺”实现了完美结合。
  二、在众多的古希腊建筑物当中,建筑总是和神庙联系在一起
  劳吉亚说,古希腊建筑以原先的石柱代替了木架结构,柱子顶盘代替了原先的水平构件,屋顶三角纹饰发生改变,这些稳固的变化使我们看到了建筑的再现力,也就是建筑的本质。后来,弗兰西斯科提出建筑“和其他艺术一样,是一种模仿的艺术。唯一的区别在于有一些艺术拥有天然的模仿品可以模仿,而建筑却缺乏这样天然的模仿品。”但在这种模仿的艺术过程中,人们使用技术,第一次建立起神庙的雏形后,建筑就有了建筑模仿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技艺结合的作品。
  在众多的古希腊建筑物当中,建筑总是和神庙联系在一起,在很多地方,它们还以自身的规律性和表达性展现着力量。海德格尔常常引用古希腊神庙,后来他接受了黑格尔的看法——建筑是人类首次的尝试,它给神以外在的实体,“建筑实际上是通向神的恰当显现的路上的首要先驱”。
  三、古希腊建筑是技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所有古希腊建筑的共同之处是具有明晰的结构,在这里,外廊或内廊的空间布局有着首位的重要性,总的形式是直交的,平面轴线对称。
  从建筑的技术层面上,又将古希腊神庙起到稳固、支撑作用的主体柱式分为两种外貌——壁柱式神庙和前柱式神庙。前者是在前面围绕正殿的墙上赋有壁柱,两根壁柱之间的总部有两根柱子并在上面的人字顶的形式;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在壁柱的对面有两根角柱,而且和壁柱的做法相同,在上面有额缘,在左右转角部分也有,这使建筑物整体浑厚而坚固,是人类知性的理念与实物相结合的完美构成。
  从建筑的艺术层面上,又将柱子的外貌划分为柱子密集的密柱式;稍微离开而柱间宽度小的窄柱式;净空充足的宽柱式;净空超出适度的离柱式;柱间适当距离的正柱式。人类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上,将柱式又分为多立克式和爱奥尼式,前者雕塑感极强,表现手法硬朗、沉重、庄严、大气,仿佛男性阳刚的气魄;而后者表现手法柔和、明朗、轻盈、典雅,好似女性柔美的神韵。
其他文献
看过一篇文章,题目就不说了,文章开头第一句是一个问题:“如果让你回到古代做一次旅行,你最希望碰上哪类人?”接着,作者马上给出三个选项:“A.小屁孩儿;B.未婚女青年;C.老太太。”作者选了C项,理由是:“这帮老太太……会用她们的行动和经验来点化你……让你在一瞬间看到通往成功的道路。”作者的观点非常明了,我也深表同感。可是作为一个老师,我深知,孩子的天资禀赋以及师长的引领是多么地重要。这两个老太太恰
期刊
新中国实行土地改革以前,广大农村一直存在大量无地或少地的穷苦人。为了养家糊口,维持生活,无地者就自谋职业,有的人外出做佣工,有的人从事匠作行或其他职业,这些人长年累月辛勤劳动,流血流汗,为当时的社会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他们的生活可谓斑驳陆离,千差万别。  佣工  当时的佣工,分为长工、短工、季节工。主要是给地主、富农家做帮工,这种现象,在封建社会的农村非常普遍,可以说村村都有。长工,是指一年以上,
期刊
十、佟槐给我写了一张大字报  1966年5月,随着“5·16”通知的下达,随着毛泽东所写的《我的一张大字报——炮打司令部》的传达,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样规模浩大的群众运动。整个人类的四分之一,不分男女老少一齐动员起来,工、农、兵,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圣徒和魔鬼,一股脑儿卷了进去。  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席卷全国,也包括了地处太行山区,座落在旷野里的山西省长子中级农
期刊
会馆出现在明末清初。清朝是会馆兴盛昌隆的时候,民国时期也曾经设立过一些会馆。北京目前保存完好的会馆也大多是清代和民国留存下来的。  会馆的兴盛和科举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每逢京师举行会试“春闱”,数以千计的举子涌入京师,于是出现了专为考试举子开办的“状元店”。但“状元店”租金昂贵,贫寒子弟难以负担,于是,会馆应运而生。这种以接待举子考试为主的会馆也叫“试馆”。  后来,科举制度废除,大批各地的中小官
期刊
古代中国一直有较为严格的服饰制度,比如老百姓只能穿布衣,黄色是皇族专用色,紫色、红色这种富贵色只能是某种品级官员的专用颜色,等等。但是,把朝野官民妇孺所有人的衣着纳入国家制度,对违反者给予断肢割鼻严厉处罚的,到朱元璋是登峰造极,不同等级的人群,都有各自穿衣服的规定,一旦穿错,就等于是“僭越”大罪,将被国家处以重刑。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执政的31年中,对服饰制度进行了十几次定制、修订和增补,平均两
期刊
晏阳初,1890年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世界著名平民教育家,乡村改造运动的开创者,一生致力于落后地区的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事业,被尊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曾被联合国聘为终身特别顾问。  一、“博士下乡,与民为伍”  晏阳初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早年留学美国,1918 年耶鲁大学毕业后开赴法国战场。在法国战场,他创办了华工识字班与《华工周报》。识字班开班几个月后,晏阳初收到了一位华工写的信。这位华工为了表
期刊
战争是人世间最残酷的游戏,第二次世界大战(下文简称“二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  传统观点认为,二战由德国首先挑起。  德国为什么要挑起二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下文简称“一战”)就是德国挑起,但它没有获胜,过了20年,它又发动二战,为什么?  二战中,意大利与日本都与德国结了盟,为什么这几块料儿会凑到一起?  实际上,这跟这几个国家一战后的经历有非常大的关系。  一战后至少头十年,维持世
期刊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与张学良暗隙渐生,后者多次被暗示下野,另一位国民党高级将领何应钦则出任国民军事委员会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占领了东三省,欲将魔爪探向华北的日本人当时正在寻找借口欲在华北地区发起战事,于是,老谋深算的土肥原贤二开始策划又一次暗杀事件,这次他将目标圈定了何应钦,执行暗杀任务的两名高级间谍酒井恭辅与清水次郎扮成中国商人,偷偷潜入了北平。  被伙夫泼灭的炸药  酒井恭辅五短身材,枪法如
期刊
在反腐败斗争中,从各种传媒不断披露出来的一宗宗、一件件骇人听闻的腐败案件中,不得不让人深思这样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为啥有人就是不怕,屡禁不止?不得不让人用第三只眼看腐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千里当官,为的吃穿”。这是形成腐败不断萌生的一个较深的思想基础和历史根源。正如一个县太爷的直白——“升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当官不收钱,退了没本钱。”寥寥数语,就把大小贪官的丑恶灵
期刊
一、宇文泰和他的八柱国大将军以及他们的子孙们影响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形成了纵横中国近二百年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  古都平城,就是现在的山西大同。自从北魏建都平城后,为了拱卫京城,沿长城一线,设置了六大军镇。其中的怀朔镇,位于今包头以北的固阳一带;武川镇,位于今呼和浩特附近。  北魏末年,沃野镇的破六韩拔陵起义,六镇纷纷响应,北方大乱。在多年的征战中,怀朔镇的高欢建立了东魏,以宰相的身份坐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