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k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探讨了一种适应于高水平应用型专业课程教学的新型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该模式以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双主体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过程化考核机制为保障,以科学合理综合应用教学方法为辅助。应用新模式于生物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发酵工程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发酵工程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8-0156-03
  Abstract:This paper explores a new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model that adapts to the teaching of high-level applied professional courses. This model is based o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ourse teaching content,guided by the dual-subject teaching concept,Protected by a process-based assessment mechanism,and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as an aid. The new model has achieved good teaching results in the teaching and testing of the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of the core course of biotechnology.
  Key words:Applied professional;Classroom teaching mode;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近几年来,为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国家加大了对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强调了对本科生专业综合技能与素质的培养要求。在此大環境下,各院校纷纷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与调整[1],并对各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本文结合临沂大学应用性较强的生物技术专业的建设,就其核心专业课程《发酵工程》的课堂教学,探索出一种适应于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的课堂教学模式。
  1 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存在教学内容更新慢、跟不上当前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教学内容偏少的现象,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认知,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果;另一方面,存在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验实践技能训练割裂的现象,或存在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偏少的问题,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是教育的主体,学生则是教育的客体,即两者存在主客体关系。这种教学理念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2],学生的收获与教师的付出远远不成比例,且不利于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对于一般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基本上是“期末成绩+实验成绩+出勤成绩”的模式。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不能适应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的需要[3]。
  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课堂教学中如不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必然会降低教学效果[4]。但现实中也存在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大量应用各种教学方法的现象,使学生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一堂课热热闹闹下来,感觉教师讲的很好,但讲的专业知识不多,记住的专业内容更少,不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
  2 应用型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2.1 优化教学内容,适应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的需要
  2.1.1 拓展教学内容的高度和宽度 课程教学优化内容必须有一定高度,含有行业发展前沿和科技研发最新成果的内容[5],使学生了解整个专业发展的状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课程教学优化内容还须有一定宽度,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课堂讲授内容远远不能满足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的需求。因此,今后可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与专业知识密切关联的知识,这部分内容教师不用详细讲解,只需要简单的提示并当所讲的知识相联系,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涉猎更多的相关专业知识;通过增加回顾知识,指导学生明确当前专业知识与以前所学知识的关系,既回顾以往所学知识又巩固新知识,更起到了完善知识体系的作用。另外,课后布置课外练习题以及与专业相关的讨论题,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多专业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
  2.1.2 丰富实验实训教学内容 《发酵工程》课程作为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既具有较深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也是生产技术专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6]。在教学中,应加大实验实训方面的教学内容,充分结合实验教学、实验参观、生产实习等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专业方向的引领、专业技能的训练,以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为使有限的教学资源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整个课程设计要统筹考虑,实验实践要有针对性,优先针对课程重点知识点或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设计实验项目或实践活动。每一实验项目或每次实践活动,要明确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做到有的放矢。
  2.2 转变教学理念,形成以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教学 为适应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的需求,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应以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该理念的核心是配备高素质的优秀教师,因为教师本身的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其是否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成为教学的另一主体,从教学客体变为教学主体,利于逐步提高学生含实践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7]。体现在平时具体教学中,双主体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进程如图2所示。课前学生通过预习课本知识、调查课外资料来发现问题;课堂上开动脑筋加强与教师的交流互动,逐步解决问题;课下学生通过课后总结、作业思考与练习题巩固专业知识,并探讨所学知识在专业体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该教学理念的应用,使学生和老师2个主体都思考符合教育规律的问题,做符合教育规律的活动,都成为积极教育行为的主体,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2.3 健全过程化考核机制,以考促学 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以及双主体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对学生执行过程化评价模式是包括生物技术专业在内的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的必然需要。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出了“多目标多项目过程化考核评价体系”。在该体系中,把平时的教學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阶段,分别针对课前预习、出勤、课堂互动、课堂笔记、课后作业等不同的教学项目进行相应的评价,分别培养学生自主学生、发现问题、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为使该评价考核模式具有可行性并提高实际应用效果,在具体应用中可根据学生多少将班内所有学生分成6~8个学习小组,每组5~6人,每小组选出1位组长负责组内活动的组织。平时评价项目主要以组为单位进行,期末对各小组进行评比并排出名次,以激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该体系充分体现了过程化评价与考试评价相结合的特点,经在《发酵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逐步得到了改善。
  2.4 应用综合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随着虚拟演示、教学动画、课堂讨论、课堂翻转以及网络视频等新型教学方法的不断涌现,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应用不同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作用。在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时,一方面,应掌握教学方法只是一个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辅助手段而不是目的的原则,且在应用中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对于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可择优应用,对于学生易于掌握的简单教学内容,没有必要大张旗鼓的应用高大上的教学方法,避免为了使教学过程“丰富多彩”而堆砌过多的教学方法的现象。另一方面,注意许多教学方法的应用是有前提条件的,如课堂讨论、课堂翻转等教学方法,在应用之前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熟悉教学内容,并提出课堂讨论的问题,没有预习这个前提,再好的教学方法也只是徒有其表,起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本文针对生物技术专业中《发酵工程》课程的课堂教学,探讨了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以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双主体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过程化考核机制为保障,以科学合理综合应用教学方法为辅助。经检验,该新模式可有效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该模式不仅适用于生物技术专业的其他课程的教学,而且对其他应用性较强的高水平专业课程的教学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施晓秋,刘军.“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08):34-39.
  [2]梁清,王雪松,梁彦龙,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发酵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8,5(19):76-77.
  [3]田亚红.《发酵工程设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4,12(01):34-35.
  [4]王彦杰,刘铜,张鸿雁.精心设计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以《发酵工程及设备》教学为例[J].吉林农业,2016(08):120-121.
  [5]党亭军.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做些什么——对现行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当代教育科学,2008(15):23-24
  [6]郝继伟,邢晋祎.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24):237-240.
  [7]王金晶.基于研究的生物工程专业本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31-33.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试验选用大同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3个板蓝根品种大叶板蓝根、小叶板蓝根、太空板蓝根,按照3∶1、4∶1、5∶1的比例套种玉米,收获时测定板蓝根和玉米籽粒产量,分析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以山西大叶板蓝根品种按照4∶1套种玉米经济效益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2个板蓝根套种玉米模式;3个板蓝根品种套种玉米经济效益均极显著高于单种板蓝根模式。  关键词:板蓝根;玉米;套种;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344.
期刊
摘 要:徽两优882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自育的恢复系YR082与安徽农业科学院水稻所培育的不育系1892S配组选育的优质高产中籼两系杂交稻组合,2015年通过国家审定。该文介绍了徽两优882的亲本特征特性及其高产安全制种技术。  关键词:水稻新组合;徽两优882;制种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7-0034-03  Abstr
期刊
摘 要:该文以阜阳市特色小镇建设现状为基础,通过实地调研与资料整理,将研究对象规划分为产业类、文化类、体育类和旅游类4类特色小镇,分析了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为阜阳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阜阳市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7-0003-04  Abstract:Based o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大豆根腐病在宿州地区的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引起大豆根腐、茎腐、早衰、枯萎、死亡等,严重影响大豆的安全生产。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种衣剂处理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种衣剂对大豆根腐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生物农药申嗪霉素和新美洲星的综合表现效果良好;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和丙硫菌唑前期防效好,后期药效降低,可配合其他药剂使用;叶菌唑药害严重,严重影响大
期刊
摘 要: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探究不同OD值、侵染时间及外植体类型对诱导纹党产生毛状根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采用OD值0.8A、侵染时间10min与纹党幼嫩叶片作为外植体的试验组处理效果最好,毛状根诱导率可达55.6%。纹党幼嫩叶片作为外植体诱导毛状根处理效果最好,纹党根、纹党茎段及无菌苗皆不适宜作为诱导材料。经形态学观察,诱导出的根基本符合毛状根的特征,PCR扩增得到865bp的DNA目的条带,证明
期刊
摘 要:以海南省澄迈地区的特色果树“福橙”为试材,研究增施有机肥和套袋对果实主要品质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提高了福橙的主要品质指标,其中着色指数和光洁指数分别提高0.9和1.0;处理间交互效应方差分析显示,增施有机肥可提高福橙產量,最高单株产量为42.76kg,较对照高13.1%、且差异显著。  关键词:柑橘;有机肥;套袋;品质;产量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期刊
摘 要:為研究猴樟幼苗耐盐碱胁迫的能力,以1年生猴樟幼苗为材料,采用0、50mmol·L-1、100mmol·L-1、300mmol·L-1的Na2CO3和NaHCO3(摩尔比Na2CO3∶NaHCO3=1∶1)混合溶液进行处理,测定其叶片的丙二醛、可溶性糖、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处理7d时,不同苏打盐碱胁迫处理均提高了猴樟幼苗叶片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的含量,50mmol/L和
期刊
摘 要:利用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设计不同镁素营养供给水平(0、 0.5 、1、 2 mmol/L),研究镁对无限生长型番茄镁吸收利用及果实品质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镁和低镁处理,蕃茄菌植株镁含量分布为下位叶>上位叶>中位叶;正常和高镁处理,下位叶>中位叶>上位叶,缺镁会促进镁素向上移动;缺镁显著降低果实的产量和品质,高镁处理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则略有下降;植株生长后期受到高温胁迫,诱导植株镁钙
期刊
摘 要:实验选用KOH、Fe3O4纳米粒子制备磁性夏威夷果壳活性炭,并从磁化活性炭(M-AC)的改性機理、除铀(U)机理、最佳使用条件对磁性夏威夷果壳活性炭除U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磁性活性炭在pH为5时对U去除效率最好,反应140 min后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为9.63 mg·g-1,去除率可达94.6%。同时实验制备的M-AC在循环实验5次后对U(VI)去除率仍能达到91%,具有明显的磁选回
期刊
摘 要:以木兰林管局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落桦混交林和落油混交林3种典型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抚育间伐对华北落叶松林分的灌木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抚育的不同类型的华北落叶松林分的灌木物种丰富度表现为落桦混交林>落叶松纯林>落油混交林。抚育后的不同类型的华北落叶松林分,林下灌木的物种丰富度、盖度均有所增加;随着抚育年份的增加,灌木的多样性指数呈增加趋势,而灌木分布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不明显。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