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长春高新(000661.SZ)无疑是A股市场“逆袭”的标杆。
2009年前,公司的业绩波澜不惊,股价鲜有表现;2009年后四年,长春高新一改颓势,业绩暴增15倍,股价狂飙26倍,稳坐两市股价“探花”宝座。
《证券市场周刊》发现,业绩、股价表现双双如此骄人的背后,长春高新的大客户疑点重重,公司客户实际情况与报表披露贡献的营业收入严重不符。
“大”客户实为小门诊
长期占据长春高新第一大客户宝座的上海临潼门诊部(下称“临潼门诊部”)位于上海一处位置偏僻、环境脏乱差的小弄堂里(见图1),而这个只有一个灯箱指路的民营门诊部2012年为长春高新贡献了7125万元的营业收入,连续四年成为公司的第一大客户。
公司第二大客户北京老医药卫生工作者协会崇文龙潭湖门诊部(下称“龙潭湖门诊部”)是一个面积只有几百平方米的小民营门诊部,无医保定点资质。根据记者实地观测的就诊患者人数,该门诊部与长春高新所称贡献数千万元营收的身份严重不符。
记者整理长春高新2009年以来的历年客户发现,药品收入近十亿元的长春高新,其前五大客户居然大多是名不见经传的小民营门诊部、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或者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下属医院。尤其是长期占据前两大客户的临潼门诊部和龙潭湖门诊部,二者面积都只有三四百平方米,同为民营性质,且都不是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单位。
第一大客户:上海临潼门诊部
更新于2012年6月的街景地图显示,临潼门诊部位于上海虹口区临潼路110号。
记者实地暗访发现,临潼路上有两间名为临潼门诊部的医疗诊所,沿街的临潼门诊部是一间牙科专科门诊部。据记者了解,长春高新的药品产品线,除金赛药业主要生产生长激素外,另外两家药品生产子公司吉林华康药业和百克生物科技主要生产心血管、抗感染等中西药品和疫苗生物制品,并无牙科相关方面产品的生产、销售。
而同一位置的一个灯箱将记者指向一间名为“上海临潼门诊部”的诊所,记者走进后发现,该诊所只有很狭小的一间门面,甚至连前台应诊都没有,光线昏暗,记者以医药代表的身份与该处医生进行了交谈。
(记者)问:你们除了口腔看别的吗?
(老医生)答:我们这里医保不报销的。
问:看别的吗?
答:看的,主要像五官、儿童(妇科病、中医等)。
问:没有医保那不是没有什么生意了?
答:主要是给外地民工看的。
问:那你们这个是国营单位吗?外面那个牙科是和你们一起的吗?你们是两个单位啊?
答:根本不是一个单位,他们租了外面。我们也是在里面租的。
问:这里平时生意怎么样?门诊生意好不好?
答:确实人不多(此时一个女医生从里边出来,跟该老医生打招呼……)。
据本刊从上海民政局获得的上海临潼门诊部相关资料,该门诊部于2001年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负责人是一个名为“林水良”的退休部队军官,从业人员24人,执业人员仅有18人,开办资金只有15万元。如此小得不起眼的民营门诊部,居然从2009年开始长期占据长春高新第一大客户,2012年贡献营收7125万元,这意味着这个藏身巷子深处的连明显标记都没有的门诊部,每年至少有上亿元的医疗服务收入流水。
第二大客户:龙潭湖门诊部
北京市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料显示,龙潭湖门诊部成立于2004年,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办资金仅有40万元。
本刊记者北京实地调查发现,龙潭湖门诊部的全部门诊面积仅约400平方米,为单层建筑,房龄较老。据记者观察,该门诊部内医疗仪器较少,应诊患者寥寥,医生大多无所事事。而距其南边约100米处,就是龙潭湖北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上面挂着“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社区卫生服务站”。
而就是这个应诊患者寥寥、面积仅有400平方米的门诊部,2012年却与长春高新有着近5000万元的巨额业务来往,占长春高新华北地区营收的19.1%,其外表体量与报表完全不符。
上述两家最大客户如此小的规模,却每年采购高达数千万元的药品,长春高新“大”客户到底还有多少隐藏的秘密?
寥寥的门诊量与巨额药品采购
记者根据其从长春高新采购的药品金额推算发现,临潼门诊部和龙潭湖门诊部都存在理论门诊量远远大于实际门诊量的问题。
2009年以来,上述两家民营门诊部从长春高新采购的药品金额逐年上升,2012年分别达到7125万元和4963万元。如果给予在诊疗过程中药品售价适当加成(按药品加价20%销售来算),当年两家门诊部仅药费收入就分别在8550万元和5955万元左右。如此巨额的药品销售,如果按门诊部每年360天的应诊时间,门诊病人每人每次200元药费(仅药费)来计算,上述两家门诊部全年每天应诊病人平均分别为1187人和827人,每小时分别接诊148人和103人(按每天门诊时间8小时算)。
而本刊记者在上海与北京相应门诊部实地观测发现,两个门诊部实际就诊数量远远小于上述理论接诊数。记者暗访北京龙潭湖门诊部发现,在整个下午的3.5个小时应诊时间,每小时进出门诊部的人数仅有十几人,远未达到理论的103人/每小时接诊量。而临潼门诊部就诊人数也寥寥无几,医生坦言由于不具医保报销资质,主要给外地民工看病,门诊接诊量清淡。
根据记者实地观察,门诊部的占地面积也达不到接待上述理论人数的规模。
涉嫌违规销售国家管制药品
记者在与上述门诊部的进一步接触中发现,临潼门诊部和龙潭湖门诊部都在售卖长春高新下属子公司的同一种药品,即长春金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赛药业”)的“生长激素”。
在长春高新的营收和利润来源中,持股70%金赛药业的“生长激素”药品可谓贡献巨大。以2012年为例,当年长春高新全年营业收入17.6亿元,其中来自名为“基因工程药品/生物类药品”的营业收入为9.73亿元,毛利率高达90.5%。金赛药业当年产生的利润为2.58亿元,为长春高新贡献利润1.81亿元,占公司当年利润2.99亿元的60%。
记者就购买生长激素事宜咨询上述两家门诊部的医生,两家诊所医生全都坦言他们不看病、只卖药,并且在得知记者具体来意后,医生马上叫来一位金赛药业的代表,在其递上的名片中印着“百年成长金赛药业”的标志。在记者对药品真伪产生疑问时,该人员一再声明他们是金赛药业的厂家人员,不是药代,药品保证真实可靠。
2012年,临潼门诊部和龙潭湖门诊部的采购量分别占长春高新华东和华北销售额的13.4%和19.1%。如果上述两家门诊部销售药品全部来自生长激素,就其门诊设施、规模和知名度来看,不可能有如此大的客户群,而且上述两家门诊部都对儿童矮小症无实际诊断能力,医生也明言看不了病。
北京儿童医院是华北地区儿童矮小症诊疗权威机构,按逻辑来说,北京儿童医院应为长春高新的重要客户之一,但却未进入长春高新的前五大客户,相反倒是毫无儿童矮小症诊疗条件的龙潭湖门诊部却长期稳居公司第二大客户。如果两家门诊部采购的药品不是生长激素,而是其他药品,按每日门诊量来算,两家门诊部的采购量远远超过其实际门诊药品的需求用量,这明显有悖正常医疗单位的药品采购逻辑。
另外,生长激素是激素类药物,属于国家严格管制类药物,药店和不具相关资质的药品商业企业、基层医疗机构,严格禁止流通和使用。如果上述两家门诊部药品的采购来自生长激素,则长春高新难逃向患者直销药品的嫌疑,并且涉嫌违规销售国家管制激素类药物。
值得一提的是,长春高新下属金赛药业曾经多次因为违规销售激素类药物受到严厉处罚。2008年6月,金赛药业因把肽类激素违规销售给不具资格的批发企业,受到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吊销相关药品GMP证书的惩罚。2010年10月,金赛药业被控在美国非法销售人类用生长激素,公司和公司总经理向法庭认罪,金赛药业被没收财产720万美元,并向“绿色竞争基金”“捐赠”300万美元。
本刊记者就上述相关问题书面致函长春高新,公司一直回避对上述问题采访的正面回应;截至发稿日,记者尚未收到公司的正式回应。
2009年前,公司的业绩波澜不惊,股价鲜有表现;2009年后四年,长春高新一改颓势,业绩暴增15倍,股价狂飙26倍,稳坐两市股价“探花”宝座。
《证券市场周刊》发现,业绩、股价表现双双如此骄人的背后,长春高新的大客户疑点重重,公司客户实际情况与报表披露贡献的营业收入严重不符。
“大”客户实为小门诊
长期占据长春高新第一大客户宝座的上海临潼门诊部(下称“临潼门诊部”)位于上海一处位置偏僻、环境脏乱差的小弄堂里(见图1),而这个只有一个灯箱指路的民营门诊部2012年为长春高新贡献了7125万元的营业收入,连续四年成为公司的第一大客户。
公司第二大客户北京老医药卫生工作者协会崇文龙潭湖门诊部(下称“龙潭湖门诊部”)是一个面积只有几百平方米的小民营门诊部,无医保定点资质。根据记者实地观测的就诊患者人数,该门诊部与长春高新所称贡献数千万元营收的身份严重不符。
记者整理长春高新2009年以来的历年客户发现,药品收入近十亿元的长春高新,其前五大客户居然大多是名不见经传的小民营门诊部、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或者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下属医院。尤其是长期占据前两大客户的临潼门诊部和龙潭湖门诊部,二者面积都只有三四百平方米,同为民营性质,且都不是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单位。
第一大客户:上海临潼门诊部
更新于2012年6月的街景地图显示,临潼门诊部位于上海虹口区临潼路110号。
记者实地暗访发现,临潼路上有两间名为临潼门诊部的医疗诊所,沿街的临潼门诊部是一间牙科专科门诊部。据记者了解,长春高新的药品产品线,除金赛药业主要生产生长激素外,另外两家药品生产子公司吉林华康药业和百克生物科技主要生产心血管、抗感染等中西药品和疫苗生物制品,并无牙科相关方面产品的生产、销售。
而同一位置的一个灯箱将记者指向一间名为“上海临潼门诊部”的诊所,记者走进后发现,该诊所只有很狭小的一间门面,甚至连前台应诊都没有,光线昏暗,记者以医药代表的身份与该处医生进行了交谈。
(记者)问:你们除了口腔看别的吗?
(老医生)答:我们这里医保不报销的。
问:看别的吗?
答:看的,主要像五官、儿童(妇科病、中医等)。
问:没有医保那不是没有什么生意了?
答:主要是给外地民工看的。
问:那你们这个是国营单位吗?外面那个牙科是和你们一起的吗?你们是两个单位啊?
答:根本不是一个单位,他们租了外面。我们也是在里面租的。
问:这里平时生意怎么样?门诊生意好不好?
答:确实人不多(此时一个女医生从里边出来,跟该老医生打招呼……)。
据本刊从上海民政局获得的上海临潼门诊部相关资料,该门诊部于2001年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负责人是一个名为“林水良”的退休部队军官,从业人员24人,执业人员仅有18人,开办资金只有15万元。如此小得不起眼的民营门诊部,居然从2009年开始长期占据长春高新第一大客户,2012年贡献营收7125万元,这意味着这个藏身巷子深处的连明显标记都没有的门诊部,每年至少有上亿元的医疗服务收入流水。
第二大客户:龙潭湖门诊部
北京市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料显示,龙潭湖门诊部成立于2004年,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办资金仅有40万元。
本刊记者北京实地调查发现,龙潭湖门诊部的全部门诊面积仅约400平方米,为单层建筑,房龄较老。据记者观察,该门诊部内医疗仪器较少,应诊患者寥寥,医生大多无所事事。而距其南边约100米处,就是龙潭湖北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上面挂着“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社区卫生服务站”。
而就是这个应诊患者寥寥、面积仅有400平方米的门诊部,2012年却与长春高新有着近5000万元的巨额业务来往,占长春高新华北地区营收的19.1%,其外表体量与报表完全不符。
上述两家最大客户如此小的规模,却每年采购高达数千万元的药品,长春高新“大”客户到底还有多少隐藏的秘密?
寥寥的门诊量与巨额药品采购
记者根据其从长春高新采购的药品金额推算发现,临潼门诊部和龙潭湖门诊部都存在理论门诊量远远大于实际门诊量的问题。
2009年以来,上述两家民营门诊部从长春高新采购的药品金额逐年上升,2012年分别达到7125万元和4963万元。如果给予在诊疗过程中药品售价适当加成(按药品加价20%销售来算),当年两家门诊部仅药费收入就分别在8550万元和5955万元左右。如此巨额的药品销售,如果按门诊部每年360天的应诊时间,门诊病人每人每次200元药费(仅药费)来计算,上述两家门诊部全年每天应诊病人平均分别为1187人和827人,每小时分别接诊148人和103人(按每天门诊时间8小时算)。
而本刊记者在上海与北京相应门诊部实地观测发现,两个门诊部实际就诊数量远远小于上述理论接诊数。记者暗访北京龙潭湖门诊部发现,在整个下午的3.5个小时应诊时间,每小时进出门诊部的人数仅有十几人,远未达到理论的103人/每小时接诊量。而临潼门诊部就诊人数也寥寥无几,医生坦言由于不具医保报销资质,主要给外地民工看病,门诊接诊量清淡。
根据记者实地观察,门诊部的占地面积也达不到接待上述理论人数的规模。
涉嫌违规销售国家管制药品
记者在与上述门诊部的进一步接触中发现,临潼门诊部和龙潭湖门诊部都在售卖长春高新下属子公司的同一种药品,即长春金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赛药业”)的“生长激素”。
在长春高新的营收和利润来源中,持股70%金赛药业的“生长激素”药品可谓贡献巨大。以2012年为例,当年长春高新全年营业收入17.6亿元,其中来自名为“基因工程药品/生物类药品”的营业收入为9.73亿元,毛利率高达90.5%。金赛药业当年产生的利润为2.58亿元,为长春高新贡献利润1.81亿元,占公司当年利润2.99亿元的60%。
记者就购买生长激素事宜咨询上述两家门诊部的医生,两家诊所医生全都坦言他们不看病、只卖药,并且在得知记者具体来意后,医生马上叫来一位金赛药业的代表,在其递上的名片中印着“百年成长金赛药业”的标志。在记者对药品真伪产生疑问时,该人员一再声明他们是金赛药业的厂家人员,不是药代,药品保证真实可靠。
2012年,临潼门诊部和龙潭湖门诊部的采购量分别占长春高新华东和华北销售额的13.4%和19.1%。如果上述两家门诊部销售药品全部来自生长激素,就其门诊设施、规模和知名度来看,不可能有如此大的客户群,而且上述两家门诊部都对儿童矮小症无实际诊断能力,医生也明言看不了病。
北京儿童医院是华北地区儿童矮小症诊疗权威机构,按逻辑来说,北京儿童医院应为长春高新的重要客户之一,但却未进入长春高新的前五大客户,相反倒是毫无儿童矮小症诊疗条件的龙潭湖门诊部却长期稳居公司第二大客户。如果两家门诊部采购的药品不是生长激素,而是其他药品,按每日门诊量来算,两家门诊部的采购量远远超过其实际门诊药品的需求用量,这明显有悖正常医疗单位的药品采购逻辑。
另外,生长激素是激素类药物,属于国家严格管制类药物,药店和不具相关资质的药品商业企业、基层医疗机构,严格禁止流通和使用。如果上述两家门诊部药品的采购来自生长激素,则长春高新难逃向患者直销药品的嫌疑,并且涉嫌违规销售国家管制激素类药物。
值得一提的是,长春高新下属金赛药业曾经多次因为违规销售激素类药物受到严厉处罚。2008年6月,金赛药业因把肽类激素违规销售给不具资格的批发企业,受到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吊销相关药品GMP证书的惩罚。2010年10月,金赛药业被控在美国非法销售人类用生长激素,公司和公司总经理向法庭认罪,金赛药业被没收财产720万美元,并向“绿色竞争基金”“捐赠”300万美元。
本刊记者就上述相关问题书面致函长春高新,公司一直回避对上述问题采访的正面回应;截至发稿日,记者尚未收到公司的正式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