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液灌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轮状病毒腹泻患儿8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炎琥宁注射液灌肠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1%,对照组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灌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轮状病毒腹泻小儿炎琥宁注射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159
资料和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6月轮状病毒腹泻患儿81例,诊断均符合杨锡强主编的《儿科学》中轮状病毒腹泻的诊断标准:患儿均有大便次数增加,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样,或伴发热、呕吐、口渴等症状,且均作大便常规检查,镜检多数未检出白细胞、红细胞,部分病例白细胞≤3个/HP,部分病例脂肪球在(+~++)不等,不含黏液,轮状病毒检测呈阳性。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2个月13例,12~24个月22例,24~36个月6例;病程:<24小时31例,24~48小时10例;脱水轻度31例,中度10例。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个月12例,12~24个月23例,24~36个月5例;病程:<24小时32例,24~48小时8例;脱水:轻度30例,中度10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根据脱水情况均给予口服ORS补液或静脉补液治疗;根据血清电解质结果,合理补充相应成分以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在以上处理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思密达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炎琥宁10mg/kg加入生理盐水(温度36℃)20ml中灌肠,保留时间为1小时以上。每天2次。如果在灌肠后很快被排出,可按照上述剂量重新灌肠。
疗效评定标准:按照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通过的急性腹泻病疗效标准。①显效:治疗72小时内大便性状、次数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常规化验常。②有效:治疗72小时大便性状、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改善,大便常规化验好转。③无效:治疗72小时大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总有效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两组治疗后评定其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1%,对照组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轮状病毒主要生长于小肠的上皮细胞内,轮状病毒感染成熟的具有吸附性的小肠上部2/3的上皮绒毛,并在细胞浆中进行轮状病毒RNA的复制及结构和非结构蛋白的合成。轮状病毒腹泻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多认为由于小肠的上皮绒毛细胞受感染导致对盐及水分的吸收减少,另外,双搪酶活性降低导致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障碍及随后的渗透性腹泻。非结构蛋白4包括一种称为肠毒素的结构,这种蛋白使细胞内Ca2+聚积减少引起细胞凋亡,肠毒素还引起氯离子向细胞外流动增加,并减少细胞对Na+及水吸收,最终导致腹泻的产生。
灌肠法可使药液直接达到结肠,扩散在结肠分泌液中,并通过黏膜被吸收,然后进入血液循环,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另一方面,药物可在被损伤黏膜处沉积,形成类似保护膜,从而达到止泻目的。炎琥宁是从植物穿心莲提取而得,其主要成分是穿心莲内酯。现代药理学表明,炎琥宁具有抗病毒的作用。炎琥宁在肠道局部应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时,可以提高SigA含量,因此可以提高抗轮状病毒的能力,再者采用炎琥宁灌肠可以限制通过粪便排毒的时间,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本文中,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炎琥宁灌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焦富勇,康华,王可胜.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2,13(1):43-44.
2马子程,张丽芬,马秀月.婴幼儿秋季腹泻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关系探讨.临床医学,2005,25(11):65-66.
3尹力平,刘淑文.炎琥宁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外医疗,2008,12(26):77-78.
4朱吉英.炎琥宁保留灌肠左治婴幼儿秋季腹泻65例的临床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7):97-98.
关键词轮状病毒腹泻小儿炎琥宁注射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159
资料和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6月轮状病毒腹泻患儿81例,诊断均符合杨锡强主编的《儿科学》中轮状病毒腹泻的诊断标准:患儿均有大便次数增加,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样,或伴发热、呕吐、口渴等症状,且均作大便常规检查,镜检多数未检出白细胞、红细胞,部分病例白细胞≤3个/HP,部分病例脂肪球在(+~++)不等,不含黏液,轮状病毒检测呈阳性。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2个月13例,12~24个月22例,24~36个月6例;病程:<24小时31例,24~48小时10例;脱水轻度31例,中度10例。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个月12例,12~24个月23例,24~36个月5例;病程:<24小时32例,24~48小时8例;脱水:轻度30例,中度10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根据脱水情况均给予口服ORS补液或静脉补液治疗;根据血清电解质结果,合理补充相应成分以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在以上处理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思密达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炎琥宁10mg/kg加入生理盐水(温度36℃)20ml中灌肠,保留时间为1小时以上。每天2次。如果在灌肠后很快被排出,可按照上述剂量重新灌肠。
疗效评定标准:按照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通过的急性腹泻病疗效标准。①显效:治疗72小时内大便性状、次数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常规化验常。②有效:治疗72小时大便性状、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改善,大便常规化验好转。③无效:治疗72小时大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总有效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两组治疗后评定其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1%,对照组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轮状病毒主要生长于小肠的上皮细胞内,轮状病毒感染成熟的具有吸附性的小肠上部2/3的上皮绒毛,并在细胞浆中进行轮状病毒RNA的复制及结构和非结构蛋白的合成。轮状病毒腹泻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多认为由于小肠的上皮绒毛细胞受感染导致对盐及水分的吸收减少,另外,双搪酶活性降低导致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障碍及随后的渗透性腹泻。非结构蛋白4包括一种称为肠毒素的结构,这种蛋白使细胞内Ca2+聚积减少引起细胞凋亡,肠毒素还引起氯离子向细胞外流动增加,并减少细胞对Na+及水吸收,最终导致腹泻的产生。
灌肠法可使药液直接达到结肠,扩散在结肠分泌液中,并通过黏膜被吸收,然后进入血液循环,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另一方面,药物可在被损伤黏膜处沉积,形成类似保护膜,从而达到止泻目的。炎琥宁是从植物穿心莲提取而得,其主要成分是穿心莲内酯。现代药理学表明,炎琥宁具有抗病毒的作用。炎琥宁在肠道局部应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时,可以提高SigA含量,因此可以提高抗轮状病毒的能力,再者采用炎琥宁灌肠可以限制通过粪便排毒的时间,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本文中,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炎琥宁灌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焦富勇,康华,王可胜.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2,13(1):43-44.
2马子程,张丽芬,马秀月.婴幼儿秋季腹泻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关系探讨.临床医学,2005,25(11):65-66.
3尹力平,刘淑文.炎琥宁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外医疗,2008,12(26):77-78.
4朱吉英.炎琥宁保留灌肠左治婴幼儿秋季腹泻65例的临床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7):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