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进岛六十载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crasher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午五点之后,刘公岛上的游人已经大多乘船离港,只有少部分喜欢安静地人选择住下来,三三两两在岛上散步。
  酷热散去,隋海滨的小饭馆门前支起小桌,客人们显然更喜欢在露天的环境里吃喝聊天。住岛的客人本就不多,一家人也就没有那么忙碌。菜上齐了,隋海滨就跟妻子在屋里悠闲地看电视……这样安逸的日子已经持续了多年。
  2021年的这个夏天有些不同,7月1日建党百年纪念日来临之前,隋海滨的父亲隋振斗和母亲孙淑卿,同时收到了党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一段关于刘公岛的独特记忆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东村“不是一个村”
  登上刘公岛码头,在去往东泓炮台的路上,就会路过岛上唯一的村庄——东村。
  据史料记载,刘公岛上最早有两个村落,因两村东西相对而得名东村、西村。明代,倭寇屡犯我国沿海,刘公岛首当其冲。为避倭寇侵扰,魏国公徐辉祖将岛上居民迁至陆地城郊。东村居民的平静生活被打破了,自此与战乱联系起来。嘉靖年间,人称“海贼王”的王宪五率农民军占岛种田,威震朝廷,后遭官府“清剿”而撤走,岛上又荒无人烟。
  此后的历代,东村都鲜有人迹,直到北洋海军到来。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刘公岛上大兴土木,万人进驻,战舰云集。此时,岛上居民除军人家属外,多数居民为军人服务,少数务农或从事近海捕捞。由于居民增多,岛上形成了包括东村在内三个村庄,可谓“人丁兴旺”。
  但好景不长,英军强占刘公岛之后,颁布了《驱逐刘公岛原始居民法令》和《限制华民进岛条例》,迁出岛上大部分居民,严禁中国人随意上岛。1898年英国租占威海卫时,岛上尚有居民5000多人。英租威海卫不久后的1900年,英国海军便购买了岛上的全部土地房产,岛上居民举家外迁。英军将东村改造,租给英海军刘公岛基地的中国籍普通雇员居住使用。
  新中国成立时,岛上东村和西村,有151户701人,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以近海捕捞为副业。1953年,东西村合并,东村就成了岛上唯一的村落。
  为新中国守岛
  新中国成立后,刘公岛被作为军事管制区。为确保刘公岛海防要塞安全,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批“根正苗红”的村民集体迁移至岛内,开启了一段崭新的生活。
  1960年,隋海滨的父亲隋振斗就这樣带着一份责任,搬到了岛上居住,成为东村的一员。1964年和1965年,隋振斗与老伴孙淑卿,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新中国海上边防的一部分。
  六十多年过去了,隋振斗一家见证了刘公岛的风雨历程。受父亲的影响,成年之后的隋海滨在军营度过三年的青春时光。退伍后的他,最终还是选择回到刘公岛。在外来人眼中,他们已经是这座岛上的“原住民”。不便的交通和并不丰厚的收入,让年轻人大多离岛谋生。而为什么一直在岛上坚守,隋海滨说:“这么多年已经习惯岛上的生活节奏,开家餐馆除了补贴日常生活开支,最主要的是可以照顾年迈的父母。”今年七一,两位老人同时收到“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成为这个家独特的荣耀。
  如今的东村,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养老圣地”。随着岁月的更迭,东村村民们慢慢老去,慢慢走进历史,但村落与时代一同共振的变迁史永远不会流逝,永远留在历史之中……像隋海滨一样为数不多留下的年轻人,则继续着父辈们的生活。
  早上天蒙蒙亮,隋海滨登上离岛的第一艘客轮,采购日常所需,伴随着东升的太阳开启崭新的一天。
其他文献
为什么丁汝昌在甲午之战最紧要关头,选择退守刘公岛?  为什么在梁啟超看来,就是刘公岛眼前的这片海,唤醒了中华民族四千年之大梦?  为什么刘公岛这座面积只有3.15平方公里的小岛,会被称作“警醒之岛”?  这个夏天,在“八一”建军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登上刘公岛,试图去寻找答案。  从铁码头到北洋海军公所,从东泓炮台到北洋海军忠魂碑,从复原的定远号铁甲舰到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陈列馆……我们看到了曾经的进
期刊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松涛吗?我听过松涛,也不止一次地领略过山林的风声,但如此的涛声,还是第一次听到。  五月,太阳把白昼拉得越来越长,把黑夜变得越来越短,人在不知不觉间拥有了更多时间去追逐生命、享受生活。  难得的闲暇时光,乍一放下忙碌的工作,尚未与平日里心间萦绕的压力、忧愁告别,却又因这假期,徒增一丝空荡之感。看着窗外的天空,想找个清净地方换换心情的念头,又被北边那座并不远的新甫山唤了出来。  进入
期刊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已结束“太空之旅”重返地球。这是华夏大地上又一次问天壮举。星空浩瀚无涯,探索浩瀚宇宙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如今,梦想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仰望浩渺星空,我们为中国航天人喝彩!我们虽然不能以星空视角俯视地球,但却可以跟随航拍之眼,从高空俯瞰我们朝夕相处的大地。九月微凉之时,秋染大地之刻,我們以航拍镜头行走“俯瞰”齐鲁大地,捕捉到别样的大美山东。  当你俯瞰这片大地时,曾经熟悉的
期刊
如果以刘公岛为圆心,600公里为半径在地球上画一个圆,这个圆,基本可以囊括朝鲜半岛全境,山东半岛以及京津地区。圆的边界距离日本本土不过百余公里。  1894年秋,就在这个圆圈内,一场空前激烈的海战,彻底击溃了封建中国的春秋大梦,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马关条约》赔款割地……这次彻头彻尾的失败,让亿万中国人从麻木到迷茫,从迷茫到坚定,奋而觉醒寻找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一百多年后,在刘公岛夏日清爽的海风
期刊
一簇簇杜鹃娇艳盛放,似春天的调色盘打落了油彩,溅在山海天青翠的“裙摆”上。此刻日照,大海之畔,遍地芬芳。  4月24日,第三届中国(日照)杜鹃花节暨全国主流媒体聚焦“日照文旅”摄影短视频采访活动在山东省日照市中国杜鹃花博览园开幕。  时隔一年,再次如约而至的杜鹃花展“花样”更丰富、层次更多元。此次展览倡导“美好生活”理念,设置了生活橱窗、园艺卖场、阳台花园、露台花园、一米菜园等功能区域,提供沉浸式
期刊
对于普通人来说,旅行就是在陌生的地方放松自己,开阔身心,寻找在平凡日子里不曾拥有的感动。对于旅游体验师来说,旅行则成了一份工作。他们背着相机,在名山拍日出,在川西看星空。他们总是用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大好河山,并把一路的风景、见闻分享给大众,撰写出一份详尽的旅游攻略,让大众重走路线时,能获得更好的旅行体验。  张子杨就是一位旅行体验师,这位只有23岁的姑娘“圈名”阿常,用双脚丈量过许许多多的地方。在普
期刊
1950年3月,春寒料峭。  家住威海的老船东刘大爷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一群风尘仆仆的军人要租他的渔船,去刘公岛。  刘大爷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只听其中一个人说:“司令员,我们只能找到这条小渔船了。”  诧异的刘大爷,不禁插了一句嘴:“司令员?哪儿的司令员?是威海的司令员,还是山东的司令员?”  “大爷,这位是咱们新中国第一任海军司令员萧劲光萧司令!”  刘大爷更加不解了:“海军司令员?为什么
期刊
16年,漫长却也短暂。  16年,可以做很多事,去很多地方,见很多人。  16年,也可以守着一座岛,每天迎接不同的人,给他们讲相同的故事。  16年,可以有很多种定义,在李翠翠这里,定义16年的这个词,叫成长。  2018年6月12号,作为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刘公岛教学区的讲解员,李翠翠在刘公岛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东泓炮台教学点的情况。三年的时间过去了,除了依然会有人向她投来羡慕的目光,她的工作
期刊
那是一块宽2.6米、高2.8米、厚0.305米的巨大铁甲,马骏杰也不清楚,一百多年的海水侵蚀,是不是已经吞噬掉它昔日铮铮铁骨的风采。“在水中锈了一百年,不应该变成一块铁疙瘩了吗?”端详许久之后,他还是忍不住用手拍了上去。谁知,“这一拍,铁甲竟发出钟声一般的回响”……  也只有如此之高的钢铁铸造工艺,才让那艘铁甲船在被300多发炮弹击中,累计1000多处伤痕的情况下,依然没有任何沉没的迹象。但,正如
期刊
看过台风“烟花”路径概率图,得知“烟花”对刘公岛的影响完全在可控范围内之后的胡雨尘总算是稍稍松了一口气。回想她在岛近四年的时光里,每逢极端天气,整座刘公岛都如临大敌、全面戒备。  “我们会挨家挨户提前通知岛民停好车辆、船舶,每天晚上都会带好提前配发的救生衣、缆绳等救援物资进行夜巡,一是看岛民有没有停好车船,二是看岛内有没有突发状况。”刘公岛派出所女警胡雨尘说。  “就怕遇到突发状况。”一旁的杨子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