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特别强调它的实践能力性。但笔者发现当前我院培养出的本科毕业生,并没有达到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这反映了我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改革的滞后,没有达到市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需求。本文中,笔者结合衡水学院分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情况,并对当前就业市场化人才需求调查和分析,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提出了改革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实践教学 专业改革 就业市场化 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56-02
我们衡水学院分院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个性特长的发展,狠抓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训练,以进一步适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笔者通过对本专业已毕业和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非常倾向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创新能力的锻炼,所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点研究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强化实践环节,加大经费投入
就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来看,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课程,随理论课程设课,教学要求重在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验技能的训练。但随着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蓬勃发展、随着就业市场化对毕业生要求的巨大变化,不难发现实验教学体系存在的弊端。具体表现在:一是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以理论课程为主线设置,内容重复,教学效率低,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二是实验教学内容以验证式实验为主,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去做实验,综合性实验不足,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学生创新技能的要求。三是实验教学管理体制落后,科任老师不能直接管理,仪器设备使用率低,专业教师与实验室隔绝,实验指导不到位。四是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和研究普遍不高,对实验教学研究成果评价不足,缺乏激励机制已严重阻碍了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五是创新性实践环节没有突破,应用型高校更注重教学和教师的科研,对实践性环节,尤其学生的创新性实践环节,投入严重不足,重视程度只是表面文章。
上述几点弊端严重阻碍了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的发展。笔者认为只有进一步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把它作为我院应用性教育的重点,这样才能够彰显办学特色、提高质量的重点。因此,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中,必须加大实践教学场地及硬件设施的投入,创建课程实验、课程综合训练实验室,创建校内实习基地、创新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和毕业设计等能力培养体系。
二、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从2009年升为本科院校以来,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对教学过程中各个实践环节进行改革实验,取得了较大成果,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于本专业重要基础性课程,实践环节采用边学边练的实验室教学方式,用实践环节进行教学,不区分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得整个教学环节都在实验室进行,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实践环节更加直观。二是将相关紧密课程进行综合课程设计,由指导教师给出题目和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分组开展实践活动,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不仅能够节省实践环节实践,减少重复内容,更能锻炼学生综合的问题思考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答辩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强化实习环节,把好毕业关口
在学生进入实习阶段时,我院通过校内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实习环节,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甚至和师资支持,培养学生的市场创新能力;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和发展尽可能多的校外实践基地,争取即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出谋划策和培训员工,又解决学生校外实习困难的问题。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通过第二课堂、设计大赛和教师科研等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近年来,我院参加设计大赛或教师科研的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中取得了分院超过了本院的骄人成绩。进入毕业设计阶段后,我们始终坚持题目新颖,能够体现计算机科学的新技术的应用,并在指导过程中要细致,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为他们今后进入社会选择就业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想适应当前就业市场化对毕业生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高校教师就应该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努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辉宜,吴光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段善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福建电脑;2009年07期.
[3]段善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福建电脑;2009年07期.
[4] 甘岚;曾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5] 娄国焕;计算机相关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与改革[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 专业改革 就业市场化 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56-02
我们衡水学院分院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个性特长的发展,狠抓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训练,以进一步适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笔者通过对本专业已毕业和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非常倾向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创新能力的锻炼,所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点研究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强化实践环节,加大经费投入
就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来看,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课程,随理论课程设课,教学要求重在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验技能的训练。但随着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蓬勃发展、随着就业市场化对毕业生要求的巨大变化,不难发现实验教学体系存在的弊端。具体表现在:一是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以理论课程为主线设置,内容重复,教学效率低,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二是实验教学内容以验证式实验为主,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去做实验,综合性实验不足,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学生创新技能的要求。三是实验教学管理体制落后,科任老师不能直接管理,仪器设备使用率低,专业教师与实验室隔绝,实验指导不到位。四是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和研究普遍不高,对实验教学研究成果评价不足,缺乏激励机制已严重阻碍了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五是创新性实践环节没有突破,应用型高校更注重教学和教师的科研,对实践性环节,尤其学生的创新性实践环节,投入严重不足,重视程度只是表面文章。
上述几点弊端严重阻碍了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的发展。笔者认为只有进一步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把它作为我院应用性教育的重点,这样才能够彰显办学特色、提高质量的重点。因此,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中,必须加大实践教学场地及硬件设施的投入,创建课程实验、课程综合训练实验室,创建校内实习基地、创新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和毕业设计等能力培养体系。
二、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从2009年升为本科院校以来,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对教学过程中各个实践环节进行改革实验,取得了较大成果,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于本专业重要基础性课程,实践环节采用边学边练的实验室教学方式,用实践环节进行教学,不区分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得整个教学环节都在实验室进行,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实践环节更加直观。二是将相关紧密课程进行综合课程设计,由指导教师给出题目和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分组开展实践活动,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不仅能够节省实践环节实践,减少重复内容,更能锻炼学生综合的问题思考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答辩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强化实习环节,把好毕业关口
在学生进入实习阶段时,我院通过校内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实习环节,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甚至和师资支持,培养学生的市场创新能力;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和发展尽可能多的校外实践基地,争取即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出谋划策和培训员工,又解决学生校外实习困难的问题。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通过第二课堂、设计大赛和教师科研等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近年来,我院参加设计大赛或教师科研的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中取得了分院超过了本院的骄人成绩。进入毕业设计阶段后,我们始终坚持题目新颖,能够体现计算机科学的新技术的应用,并在指导过程中要细致,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为他们今后进入社会选择就业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想适应当前就业市场化对毕业生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高校教师就应该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努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辉宜,吴光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段善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福建电脑;2009年07期.
[3]段善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福建电脑;2009年07期.
[4] 甘岚;曾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5] 娄国焕;计算机相关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与改革[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