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年间,她做了BBC英国广播公司驻北京的副制片人,发起成立了世界援助卢旺达的Never Again“永不”论坛,并一直兼任主席,还坚持传播21世纪谈话运动“The Muse”……80年代成功版本,该来点不一样的了吧。
这的确不是一个普通的25岁现代城市女孩。对中国感兴趣的年轻英国女孩,大多在北京上海“实习”6个月,领略一下远东“异域生活经验”,接下来多半会重新投入熟悉的城市的生活怀抱。妙龄女子的花样年华,哪里舍得下伦敦这样的舞台。
而博比从第一次来到中国,开始在成都学八卦、教英文,到不久前决定在伦敦和北京两边生活,来来回回居然已经有了6年在中国的生活经历。这之间,她做了BBC英国广播公司驻北京的副制片人,发起成立了世界援助卢旺达的Never Again“永不”论坛,并一直兼任主席,还坚持传播牛津大学Thedore Zeldin教授的21世纪谈话运动“The Muse”……年纪不大,名目却不少。
“盒子”之外的沟通
第一次和博比吃晚饭,刚翻开菜单,她就递给我份“Muse想了再说”的谈话清单,我们省了点评比萨饼口味和“你的包真不错,在哪买的”……一类的客套话,话题直接跳跃到Muse指定的“畅想问题”,诸如“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你体验过哪些种不同的爱?”和“什么让你真正恐惧?”……乍听起来有交浅言深之嫌,但是仔细想想,日常生活里真正需要脑子比舌尖先行的对话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一经Muse清单引导,神交起来的喜悦的确令人畅快。博比钟情推广并在中国纪录拍摄的“21世纪想了再说——The Muse谈话”由牛津大学教授、“20世纪百名思想家”榜上有名的Thedore Zeldin倡导发明,力图抵制“今天天气很不错”和“吃了吗”的轻松愉快,提醒我们这些习惯了为了不冷场而忙着唇舌碰撞的现代人,关注人类交谈的原本目的——沟通、自省、交流和启迪 。
严格Muse意义上的聚会通常是把年龄、身份、背景、职业完全不同的人安排在一起,如同Blinddate一样,在“谈话菜单”的引导下把“想了再说”的对话进行到底。Muse清单生叫你打破常规,如博比说的,试试“盒子”之外的沟通。结果可能不是驾轻就熟的轻松,却的确是有趣有益的心理游戏体验。
没有技巧的沟通技巧
一起为拍摄纪录片“平常爱”做街头采访时,又不小心从她身上学到了我们这个行业需要的看家本领:采访沟通时没有技巧的技巧。为这个项目,我本来做了一个严谨的采访计划和清单:时间、地点、年龄、背景和职业……博比却拉着我在北京胡同里狂走了两个小时。20分钟之内,她有本事说服在室外健身场沉默健身的70岁老爷爷畅谈爱情故事。最终老爷爷居然感叹“我连老伴都没有告诉过……不过想想,不爱哪能过这么一辈子?”第一次听70多岁的中国老人谈到“情”字,居然不仅没有不自然,还让我们都不小心湿了眼睛。
接着博比又瞄上一个在后海边上坐着独自听收音机的钟点工模样的阿姨。几个微笑问好下来,阿姨居然也打开心扉,谈起她两次失败婚姻,发表了“独身挺好自由挺好”的肺腑宣言不算,我有生以来还第一次听到河南口音的禅语:“我理想的爱,就像这海子里开的莲花,走不近也没什么,远远地看着,能期盼着也就够了……”心下感动之余,也暗自承认我习惯的视野和采访的方式恐怕永远捕捉不到这样的心声。
也曾试着研究博比成功笼络人心的秘诀,最终也不得要领。可能是她听人讲话时别样的投入和专注?这样的一抹诚恳笑容?流利的汉语有些温婉绵长的拖尾口音?或者可能又是年轻的好处?水晶般地招人喜欢,笑意里纯粹得只有善良,不设防也就不被设防?
因为为BBC做中国当代“性”文化纪录片,博比结识的一些中国“风云女性”,都悉数被请到了某著名网站的“女性主义”探讨会上。我一看回放,居然凤凰美女主持曾小姐、为博客文化力下汗马功劳的木美女、80年代宝贝级女作家春姑娘都到了场,畅谈了一番女权主义在中国是进步还是倒退了的问题。木美女好像强调了一下自己的双性恋取向,结果当仁不让地上了头条娱乐。
博比谈了些更笼统的人性化博爱取向,我不也得要领,但知道可以尊崇一下,不仅是出于对科班的尊敬(“两性研究”和“爱”理论是博比在伦敦大学历史专业的特修课)还因为我知道这个女人走的是实践派路线,说到做到,有一副非同普通25岁女孩的胸襟。
有想法就有办法
BBC上可通天、下可入地的工作内容和社交圈,虽然以每天十几个小时工作量为代价,毕竟引来无数人的向往。刚刚过了25岁的博比最近却毅然辞掉了这个记者圈里的黄金饭碗,开始了她自由职业的未知。
直接原因是可以被我们看作“理想主义到极点”的不智之举——为了做更客观的自由记者,也为了有时间全力发展Never Again“永不”论坛——这个她在4年前组织成立的非盈利性机构。《卢旺达旅馆》去年得了奥斯卡之后,这个国家内战的残酷和重建的困难重重似乎才得到人们的关注。而博比自从4年前在伦敦大学听到受害者的演讲并为独立报写完报道之后,就一直密切关注这个百万人死于内战的伤痕累累的国家。
她呼吁成立的卢旺达青年“永不”论坛,致力于联络全球年青志愿者讨论解决民族之间矛盾问题,呼吁理解,忍让和人性化和解的进程,得到很多其它世界救援组织的关注。终于,去年夏天在卢旺达协会论坛上,世界银行行长也亲自到会声援,大大小小的善款也开始从四面八方断断续续涌入。多年的努力终于开始开花结果。
不过掌声过后,平常生活还是柴米油盐的。自由职业有些动听,也有些逆耳,毕竟“自由”就宣告了“代价”。不仅仅是收入,这样的新生活也是对个人身份和前途的挑战。只能套用前辈古语,“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想法就有办法)。
后记:
博比刚刚在伦敦注册的独立纪录片制作公司,现在已经开始为英国第4频道供片。靠的就是她的一支笔,一台DV机,和一群同业和前辈的鼎力支持。天时的年纪,伦敦北京两地的地利,加上自己和而不同的魅力,为什么不呢?80年代成功版本,该来点不一样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