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间,信用风险管理已经逐步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形成一个体系,但是在风险管理中仍然还有很多的问题存在,本文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出几点建议,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金融监管的放松和金融自由化,导致金融行业在市场中的竞争愈来愈严重,在后期所爆发的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正因为此,由此,金融风险管理在全球金融行业当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一、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主要特点
我国现代银行长期以来承担的信用主要是信贷风险,现代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信用衍生产品在市场经济中的交易也日益频繁,那么信用风险也自然变得越来越复杂,由此,现代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也出现了新的特点。
(一)信用风险的透明度降低
信用风险透明度低,针对这就点就导致比传统的信贷风险更加难以识别和测定,只需要根据贷款账面上所显示出来的价值,银行就可以明确知道所承担的最大损失,然后银行可以利用其对名义金额的违约概率和清偿率的估计来计算出可能发生的损失额。但是在衍生工具交易中,经常涉及的是名义本金,合约的价值与信用暴露之间往往没有直接的关系。
(二)风险暴露价值的波动性较大
金融衍生产品既“衍生”于基础商品,它所存在的价值自然就会受到基础商品价值变动的影响。因为它的价格是基础商品价格变动的函数,这样就能够将风险进行转移。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情况的存在,在市场当中却有着巨大的潜在危险,那就是商品在市场中的价格波动,金融衍生产品和传统金融工具相比,其对于价格的变动就显得更加敏感,所以风险系数也由此而增大。
(三)信用风险更为复杂
在银行的贷款中,银行承担的总暴露和贷款总额度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在衍生产品当中,交易者承担的总信用和衍生交易组合的总规模却不一定有着相关联系。通常情况,由于两个暴漏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就不能够简单的将他们相互累加在一起而得出确切的总信用暴漏情况。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生成机制
(一)社会信用体制不健全,金融体系透明度不高
首先,没有一种良好的信用氛围。目前,我国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不够完善,对于信用经济发展的起步略显滞后,信用交易模式还是处于简单不够发达的状态,所以,对于信用道德观念的认识不管是企业还是消费者个人都普遍的缺乏,这样就产生了一种逃避抵赖银行贷款等现象发生,所以这还需要时间推移对其思想观念进一步的加强培养。其次,只有对相关行业和政策信息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认识,商业银行才可以对其信用做出评价,这样所做出来的信用评估才最具理想化。但是,我国目前对于此相关信息系统的建立依旧是处于不够完善阶段,整体的综合信息系统不仅出现不配套现象,而且在信息当中还出现了虚假信息,这就直接造成了银行信用评估系统没有起到实际作用,由此也将银行信用风险加大。
(二)尚未建立完善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针对国外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它们系统数据库存储各种交易信息,中间数据处理器主要将原始数据信息进行分类识别和处理,数据分析层是数据处理的最高阶段,它根据风险管理的不同需求从数据库中抽取信息进行分析。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系统方面缺乏不连续性,造成信息之间冗余,数据之间没有一致性,对于基础数据的不统一和缺乏准确性,直接严重阻碍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信用风险评级体系不完善
随着客户信用评级法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的全面推行,我国商业银行将之前的定性风险管理转换成今天的定量风险管理,经过这样的转变,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却了较大的理想效果,但是就目前风险管理方面还是有着一些问题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风险控制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内部评级体系
监管机构应当强调商业银行全面建立内部风险评级体系,鼓励银行实用内部评级法来确定最低风险成本,这样才可以真正有效的将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首先,需要将数据库进行统一,完善管理信息系統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对对数据库储存的大量历史数据进行测算,然后用经验数据和统计技术建立起来,而且各种信用风险模型的建立和有效运行需要有强大的数据和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支撑。所以,内部评级法的实施在数据管理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专业评级机构也应当充分的发挥其作用,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信用评级的时候,通常只是利用内部的信用评级系统,对于外部的评级机构就显得很少利用。然而针对国外银行不仅使用自己内部信用评级系统,而且还借助一些国际著名的专业评级机构,利用这些专业评级机构中所具有的丰富数据和专业的行业分析作为整体的参考判断,进而全面的调整银行的信贷政策,能够更加合理的确定资产结构,那么风险预测的准确就得以增加。
(二)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
当前国际信用风险分析方法是趋势是:从主观判断分析法和传统的财务比率评分法转向以多变量、依赖于资本市场理论和计算机信息科学的动态计量分析方法为主的方法发展,从单笔资产的风险管理向组合管理方法迈进。然而我国就目前信用分析评估技术依旧还是处于使用传统的专家判断和比率分析以及单笔分析阶段。不管是针对资产组合管理模型还是内部评级法,都是需要利用信用评级作为模型输入变量。所以,我国就必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信用评级的需求。
(三)加强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
对于银行的监督银监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处理:①由合规性监管想风险性监管转变,将监管效能进一步提升就需要将合规性和风险性有机相互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好风险监管工作和加强风险监管的认识。②完善非现场监管体系,保持监督的持续性,需要建立统一和科学规范的非现场监管体系,实现监管报表标准化等,全面实现非现场监管评级,通过对银行报表的分析,进行合规性和风险性评级制度。
参考文献:
[1]满菲,穆彤.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0).
[2]王文珊.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时代金融,2010(03).
[3]万锦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04).
[4]王滨.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J].现代商业,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