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与物流业发展协调度

来源 :中国流通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m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驱动物流业升级,物流业发展刺激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创新网络演化环境内物流业的适应性发展问题已成为现代物流业管理的巨大挑战。现有研究对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与物流业发展的协调一致程度关注不足,将严重影响物流业有序发展。利用投影寻踪(PP)和范数灰关联度(GCOTN)改进复合系统协调度(CDOCS)模型,基于我国2011—2017年实证数据开展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与物流业发展之间处于一种低度协调状态,且创新网络的低效演化对系统整体协调的影响较物流业发展更大;我国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呈波动式增长,且网络资本积累不足和网络资源配置不优是导致低协调度的主要原因。政府部门应兼顾制定物流业发展子系统内部协调及其与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子系统间协调的“双驱”政策,有效设计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治理机制,形成科学的物流仓储装备创新模式,进而提升我国物流业发展与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协调效率,推动物流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物流业发展;协调度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66(2019)07-0022-13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爆发式增长,物流业发展迅速。“仓储”作为物流活动的重要环节,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仓库及仓库管理的范畴,成为供应链一体化大时代下的“仓储”。物流仓储装备是指在整个物流存储领域内用于物流仓储、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及信息处理等各个环节的设备和器材[ 1 ]。物流活动和物流仓储装备是密不可分的,物流仓储装备的合理应用与否,将直接影响物流运作效果。采用最先進的物流仓储装备技术产品和管理理念来实现降本增效、良性经营,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中抵抗竞争压力加剧和持续吸引投资依赖增加的有效路径[ 2-4 ]。随着用户企业对物流存储装备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需求不断增长,物流产业面临自动化仓储系统(AS/RS)、物流装备(Logistics Equipment,LE)、物料处理(Mate rial Handling,MH)等仓储装备关键技术创新问题,诸多创新主体通过联合攻关、共建实验室等形式开展合作创新,形成物流仓储装备创新(集群)网络[ 1,5-7 ]。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既是仓储装备业创新跃迁的组织结构,又是其环境变量,产业创新主体利用技术扩散、知识流动等路径实现仓储装备升级,在结网的过程中创新主体积累社会资本、建立信任机制、产生声誉效用,最终形成网络品牌意识,实现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8-9 ]。物流仓储装备专利总量和联合发明专利总量的持续增长,反映了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涌现态势。然而,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2018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中运输费用占比较2017年下降了0.3%,仓储成本占比则上升了0.4%,物流管理成本占比上涨了0.1%。在物流业降本增效的大趋势下,仓储费用依然上升较快,物流业存在的高成本、低效率等问题依旧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物流仓储装备的投入产出比和利用率不高,物流企业购进的装备未完全发生作用;另一方面,物流仓储装备创新效率不高,创新资源未充分实现优化配置,创新进程和设备升级较慢。这说明物流仓储装备创新与物流业发展可能出现了不一致。那么,作为物流仓储装备创新有形载体(组织结构)和资源整合路径的创新网络,其是否因社会资本积累过度、信任机制缺失等不利于技术扩散和知识流动的因素而与物流业发展也不协调?对上述问题的揭示,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践价值。
  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隶属于产业经济增长理论。早期的索罗—斯旺模型将技术进步视为经济增长因素的外生变量,而201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默(Romer)认为知识创新是内生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之一,明确了创新对产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10 ]。刘国巍等[ 11-12 ]进一步探讨了创新网络的区域协调系统与产业经济增长的关系,测度了创新网络结构资本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这些研究基于不同视角论证了创新网络作为内生变量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但局限于“单边”线性回归操作,从双边匹配视角的分析不足。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与物流业发展之间是交互影响关系,良好的创新网络环境推动了仓储装备升级,进而促进物流业发展,而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又刺激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形成了创新网络演化与物流业发展的双螺旋反馈机制。这意味着基于双边匹配视角明晰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与物流业发展的协调机理,并客观评价二者的协调程度,是科学认识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与物流业发展不协调的重要基础,但现有研究尚不能给出理论解释和实证证据。
  本研究旨在揭示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与物流业发展的协调效果。主要关注如下两个研究问题:第一,物流仓储装备涉及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其创新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承担创新任务的网络组织结构是怎样的,这一组织结构随着创新进程的加快是如何演化的;第二,上述网络组织结构演化与物流业发展如何协调,协调程度如何评价。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以我国2011—2017年物流仓储装备联合发明专利数据和物流业宏观统计数据为基础,整合投影寻踪(PP)、范数灰关联度(GCOTN)和复合系统协调度(CDOCS)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定量探析上述问题。
  一、内涵分析
  (一)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及其演化
  弗里曼(Freeman)[ 13 ]首次提出了创新网络,认为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关系是创新网络架构的主要联结机制,它是为了系统性创新而设计的一种基本制度安排。此后,创新网络的研究范式愈加丰富,出现了基于不同边界特征的企业创新网络、区域创新网络、产业创新网络等网络形式,不同形式的创新网络结构、特性和功能迥异[ 14-18 ]。本文研究的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属于物流仓储装备产业边界约束下的创新网络范畴。同时,产业创新网络具有复杂网络的小世界、无标度等结构主义和择优、扩散等连接主义典型特征[ 19-20 ]。基于此,本文界定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是一个物流仓储装备产业组织边界内包含(上下游企业、大学等)多主体、(产品供给、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多合作关系的复杂动态系统,具有复杂网络拓扑结构特征和资源整合功能。   此外,国内外学者关于产业创新网络演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演化机理、模型和功能等方面,借助自组织、共生等理论揭示产业创新网络形成和循环机理[ 21-22 ],构建网络演化的拓扑结构和生命周期模型[ 23 ],利用实证和案例研究剖析网络治理机制和模式[ 24 ]。综合已有研究成果,本文认为,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是从网络视角对物流仓储装备业创新演化的透视,运用复杂网络演化理论揭示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随时间(生命周期)递进而产生空间(拓扑结构)扩散的过程,有利于明晰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治理机制。
  (二)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与物流业发展的协调机理
  物流业发展是一个产业规模增长和降本增效的动态过程[ 4 ]。前者强调物流业作为一个联通物资流动各环节的产业,随着关联产业承载实体的倍增而呈现规模增长态势。降本增效则是从物流占商品(承载实体)成本比例的视角出发,考察在产业规模增长的态势下物流业成本效率的变化趋势。因此,物流业可以表征为产业(规模)增长和成本效率双重约束下的复合动态系统,其发展表征为随系统进化的状态转移。而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也是一个基于网络视角透视创新演化的过程,揭示了创新网络复杂系统规模扩张、资源流动和资本积累进化的状态转移。物流业的规模增长离不开微观物流仓储企业的数量和规模,而企业又是物流仓储装备的创新主体,是创新网络规模扩张、资源流动和资本积累的节点(信息)载体。同时,物流仓储装备创新主体间的协作推动了技术升级,新装备(如人工智能)缩短了单个物流企业存储环节的劳动耗费时间,进而随技术扩散和溢出缩短了物流业整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推动物流业整体降本增效。可见,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与物流业发展之间具有协调的可行性。
  物流业发展和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这两个动态系统之间的协调机理主要表现为:第一,物流业与物流仓储装备业创新网络作为两个共生单元,首先在“需求信息—知识资源”互补共生界面上建立创新合作共生关系,物流业发展的产业增长、成本效率质参量与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的网络规模、网络资源和网络资本质参量之间,交叉产生规模(产业规模和网络规模)同步增长、资源(生产资源和创新资源)互补聚集、资本(产业相关的有形资本和网络关系等无形资本)协调积累等多组质参量兼容现象,形成了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与物流业发展协调动力的双边匹配共生机制。第二,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与物流业发展之间还存在反馈机制。物流业亟须利用仓储装备技术创新扩大规模、降本增效,物流企业为解决“共性”技术研发难题而组建和推进创新网络演化,而网络演化则进一步利用節点企业的资源集聚和资本积累等路径扩大了物流业规模,降低了物流业的成本占比。第三,在“1+1>2”过程中,协调双方的发展目标、资源配置等都存在信息不对称。受此影响,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因信任缺失、资本积累过度、结构失衡等干扰因素而产生低效率创新行为,物流业也因装备升级换代较慢、投入产出失衡等因素而产生装备利用低效行为。这些行为阻碍了协调系统的线性叠加,催生了系统绩效耦合的非线性变化。
  二、研究模型
  (一)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模型
  网络拓扑结构是创新网络骨架,学者们普遍认为网络规模、密度、中心度、结构洞、平均距离等网络特征是测度网络拓扑结构的计量指标[ 25-27 ]。在此基础上,本文参考文献[28]至[33]构建表1所示的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拓扑结构测度指标体系,据此揭示网络演化态势。
  (二)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与物流业发展的协调度模型
  1.复合系统协调度、投影寻踪与范数灰关联度的引入
  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是从演化视角测度多个关联系统协调一致程度的有效工具[ 34-36 ]。但现有的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仅是建立在双层系统——子系统和子子系统框架基础之上的,对于子子系统再细分的集成研究则相对不足。本文研究的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与物流业发展是两个子系统,而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测度的一级指标体系是子子系统,二级指标体系则是子子系统的再细分。因此,为有效表征本研究的协调复杂性,本文构建“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物流业发展”两方、“子系统—子子系统—子子系统的再细分系统”三层复合系统结构。


  此外,现有的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仅考虑子子系统间“无差异”的非线性(几何平均算法)作用,认为各子子系统在交互作用时地位是一致的,对彼此的影响相同,不用考虑各子子系统相对于子系统整体的加权情况。而本文认为,任何一个(子)系统的(子)子系统基于整体的地位、作用、职能等都不相同,如协调学中的序参量较其他变量更重要。因此,给子子系统赋予一定的权重是必要的。那么,如何给子子系统赋权,成为本文模型构建的首个关键问题。研究发现,产业发展的时序数据相对较短,因此采用灰色系统理论赋权更为合理。范数灰关联度是灰色系统理论中较为经典的权重赋值方法,是在灰关联度的基础上利用近距和远距确定权重[ 37 ]。本文将分别以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与物流业发展两个子系统为整体对象,运用范数灰关联度分别计算每个子系统下子子系统的加权值。
  然而,范数灰关联度的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都是一维行向量,而本文子子系统的再细分都是多维的。于是,如何有效地集成本研究子子系统(二级指标)的再细分,成为模型构建的第二个关键问题。投影寻踪模型是一种有效的数据降维方法,通过极大化数据聚类程度指标寻找最优投影——多指标集成值,并被诸多学者应用于产业演化研究领域,用实践证明其科学性[ 38 ]。鉴于此,本文应用投影寻踪模型集成本研究子子系统(二级指标)的再细分。因此,传统的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不再适用于测量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与物流业发展的系统协调度,需要构建体现子子系统“加权”非线性交互的“两方—三层”改进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   2.物流业发展测度指标
  物流业发展是一个既考虑(本体)产业规模增长,又考虑(关联)产业降本增效的复合系统。在已有研究成果[ 39-42 ]的基础上,本文构建表2所示的物流业发展测度指标体系。
  3. PP- GCOTN- CDOCS协调度模型








  三、实证研究
  (一)数据整理与计算过程
  1.数据整理
  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是一种基于创新行为的社会网络,故本文主要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开展实证研究。物流仓储装备产业(或称物流仓储装备业)是新兴技术密集产业,创新程度较高。专利是技术创新的种子,而联合发明专利则能有效反映创新主体间的合作关系,基于联合发明专利的合作网络能有效反映产业创新系统的关联结构。因此,本文以物流仓储装备业联合发明专利数据为原始数据,据此整理出物流仓储装备业创新主体关联矩阵,进而绘制出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并得到其演化指标数据。首先,以国家知识产权局重点产业专利数据库中“物流产业”下的“库存(仓储、保管)技术”专栏为基础数据库,申请时间设定为2011—2017年①,申请人设定为“公司”“厂”“大学”“研究所”“学院”,交叉检索得到物流仓储装备业联合发明专利数据。然后,运用UCINET软件绘制2011—2017年的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并基于表1所示的公式得到表3所示的网络演化测度指标数值。同时,本文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物流年鉴》、同花顺数据库检索,并基于表2的注释内容计算得到表3所示的物流业发展测度指标数值。
  2.计算过程
  基于表3所示的统计数据和公式(1)至公式(4),运用MATLAB7.0计算得到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子系统、网络规模子子系统、网络资源子子系统、网络资本子子系统、物流业发展子系统、产业增长子子系统、成本效率子子系统的投影(平均)值,具体见表4。
  基于表4的投影值,以物流倉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为参考序列,网络规模、网络资源和网络资本为比较序列,计算三组灰关联系数;以物流业发展为参考序列,产业增长和成本效率为比较序列,计算二组灰关联系数。在此基础上,运用公式(5)至公式(8)计算网络规模、网络资源、网络资本和产业增长、成本效率的范数灰关联度和权重系数,具体结果见表5。
  基于表4和公式(9),确定表6所示的子子系统的细分系统序参量有序度。








  基于表6和公式(10),确定表7所示的子子系统序参量有序度。
  结合表5得到的子子系统权重赋值,利用公式(11)计算得到表8所示的子子系统序参量加权有序度。
  在表8基础上,进一步得到修正后的子系统序参量有序度,并利用公式(12)计算得到最终的复合系统协调度(参见表9)。
  (二)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分析
  现有的创新网络演化分析以网络拓扑结构反映网络具体形态的变化为主,往往得到网络演化规律的复杂性结论,但仍难以把握网络演化的整体态势。本文计算得到的投影值(参见表4)为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分析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证据,用一维向量能够直观反映网络整体随时间(生命周期)递进而产生的渐现和涌现趋势(参见图1)。


  由图1a可知,2011—2017年的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呈“先上—后下—再上”的“N”型分布,表明网络整体状态随生命周期递进而呈波动式增长。进一步,研究发现网络资源呈倒“U”型分布,与网络演化前期同步,表明网络资源优化配置是网络演化的轴心(基本职能);网络规模呈线性增长态势,表明网络规模扩张是推动网络演化上升背离网络资源优化配置的动力,而网络资本则呈负指数下降态势,表明网络资本过多或过少所带来的不稳定性(尤其是资本不足)是网络演化下降背离网络资源优化配置的阻碍因素。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的动力机制如图1b所示。事实上,诸多学者在研究中也得到了一致的结论,都认为产业创新网络作为一种产业组织结构符合规模经济的分析范式,网络规模扩张(特别是网络密度)成为创新网络演化的核心动力[ 25,43 ],但极少考虑网络资源配置不优化和网络资本积累不足对网络动态演化的影响。
  (三)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与物流业发展的协调度分析



  从表9中可以看出,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与物流业发展的复合系统协调度均值为0.013 361 438,表明二者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协调性,但协调程度不高。同时,物流业发展子系统内部的有序度0.237 965 135高于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子系统内部的有序度0.093404 42,而子子系统有序度排序(从高到底)为:成本效率0.490 122 646、产业增长0.482 671 598、网络规模0.372 329 171、網络资本0.316 051 180、网络资源0.284 548 674。由此可见,第一,从绝对视角,物流业发展子系统内部的有序度和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子系统内部的有序度都不高,这是造成低协调度的一个主要原因;第二,相对而言,物流业发展的有序度偏高,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的低效演化是造成低协调度的另一个原因,而网络资本积累不足是网络低效演化的根源所在(参见图1b)。进一步探究网络资本积累不足的原因,发现表3中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的平均距离(均值1.96)较长、聚类系数(均值0.271)较低,表明创新网络节点因强关系锁定、弱关系缺失而造成知识、技术等信息传播渠道过窄,信息时效性低下,网络整体的凝聚力不够,不利于网络结构维、关系维和认知维社会资本的有效积累。
  此外,为了动态探究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与物流业发展协调度不高的原因,本文基于表8、表9构建了图2所示的复合系统协调度动态演化统计图。
  由图2a可知,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与物流业发展的复合系统协调度在2014年前相对平稳(约为0.05),2014—2016年出现了下降趋势,2016年后开始上升。而物流业发展子系统内部的有序度2011—2017年呈递增趋势,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子系统内部的有序度2014年前递增,2014—2016年递减,2016年后上升。可见,复合系统协调度与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子系统内部有序度具有一致的动态演化趋势,因此动态视角下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低效演化仍是协调度低的主要原因。而由图2b进一步可知,2014—2016年网络资源和网络资本有序度都呈下降趋势,表明除了网络资本积累不足导致网络低效演化进而影响协调度下降外,网络资源配置不良也对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与物流业发展的协调产生较大影响,尤其网络中异质类知识、信息和技术等新资源的跨界整合困难,直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探究网络资源配置不优的原因,发现表3中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的节点数(均值317.142 857 100)和边数(均值303.714 285 700)均相对较高,但中心度(均值5.797 142 857)较小、结构洞(均值13.381 142 860)较低,表明网络节点相对分散,没有形成中心突出的“核心—边缘”结构,网络整体的资源整合能力较弱。网络权力依靠中心性发挥功能,间接控制网络资源流动,适度的网络权力集中有利于网络高效治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四、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文的研究为物流仓储装备创新模式构建和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基于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与物流业发展协调评价,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子系统)与物流业发展(子系统)之间处于一种低度协调状态(复合系统协调度均值为0.013 361 438)。进一步研究可知,各子系统内部有序度产生一定的协调作用,排序(从高到底)为物流业发展(有序度均值0.237 965 135)、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有序度均值0.093 404 420),且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的低效演化对系统整体协调影响较大。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与物流业发展各子系统内部协调效果较好,但系统整体协调不佳,难以保证物流仓储装备创新效率及装备利用率。


  第二,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呈波动式增长,网络资源优化配置是网络演化的轴心,网络规模扩张是推动网络演化上升背离网络资源优化配置的动力,而网络资本则是网络演化下降背离网络资源优化配置的阻碍因素。结合均值和时序协调度综合分析可知,网络资本积累不足和网络资源配置不优是影响现阶段我国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与物流业发展协调的主要因素,且进一步研究发现网络平均距离(均值1.96)较长、聚类系数(均值0.271)较低、中心度(均值5.797 142 857)较小、结构洞(均值13.381 142 860)较低。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创新网络信息传播渠道过窄,网络整体凝聚力不够,中心突出的“核心—边缘”结构缺失,是造成低协调度的具体原因。
  (二)理论贡献
  第一,影响产业发展与产业经济增长的因素研究是国内外经济管理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毋庸置疑,将创新网络作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有迹可循,但这些研究局限于将网络作为自变量的因果分析,对网络(作为因变量)反馈协调性机制(关联分析)考察不足。本文基于此理论,以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与物流业为实证背景,借助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构建了由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子系统与物流业发展子系统复合构成的协调系统,从过程视角评价了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与物流业的协调一致程度,剖析了形成复合系统协调效果不佳的低创新效率、低装备利用率等“内生”交互影响因素。该结论基于协调演化视角丰富了产业发展理论,扩充了产业发展影响因素模型,有利于未来探讨创新网络环境下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的解释,具有突出的理论贡献。
  第二,本文提出并验证了创新网络演化的动力机制,尤其是开展了创新网络演化的“主轴—动力—阻力”框架模型分析。研究显示,网络资源优化配置是网络演化的轴心,网络规模扩张是网络演化的动力,而网络资本不足是网络演化的阻力。事实上,本文结论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关于网络演化动力与阻力因素分析的探讨,而且从宏观序参量协调视角梳理了主轴因素、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彼此间的多元联动机理,明晰了创新网络因该机理作用而产生的波动上升式演化规律,弥补了创新网络演化动力交互研究的不足,增强了动力因素对网络演化的解释力度。   (三)管理启示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我国物流业发展和物流仓储装备创新过程和组织管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首先,政府部门应兼顾制定物流业发展子系统内部协调及其与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子系统间协调的“双驱”政策。一方面,强化以物流业“降本增效”为目标导向的产业发展政策,利用补贴、减税等手段鼓励物流企业采用适宜的先进仓储装备(如自动化仓储系统等),提升物流企业工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进而增强物流业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政府应采取推介会、联合申报基金等手段刺激物流业的生产主体,积极寻找具有物流仓储装备研发能力的产、学、研等创新主体开展合作创新,建立官产学研深度协调机制,将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有机嵌入到产业合作网络中,利用创新网络链(如装备技术开发、传播、应用关联路径)激发产业网络链(如装备模块供应商的集群合作)。
  其次,政府部门为快速提升我国物流业发展与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协调效率,形成科学的物流仓储装备创新模式,推动物流业快速发展,应有效设计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治理机制:第一,利用联合申报基金、共建实验室补贴等政策鼓励物流仓储装备创新主体建立正式合作关系,如战略联盟、技术转移或交易伙伴等,利用产业年会、项目对接会等中介服务鼓励创新主体建立非正式关系(如良好人际关系等),努力形成开放式创新环境,拓宽创新网络信息传播渠道,强化网络整体凝聚力;第二,鼓励物流仓储装备供应商集群发展,有效識别龙头企业(权力或结构中心节点),利用补贴、减税等手段鼓励龙头企业开展基于“联盟组合”的自主创新,形成科学的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核心—边缘”结构。
  (四)局限与展望
  第一,本文仅是对物流业发展与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协调机理的探索性研究,关于该机理及模型的相关问题尚有待进一步挖掘。如引入大数据方法将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按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环节再细分,更为深入地考查“产业链围绕创新链布局”的协调态势。
  第二,本文仅以物流业为例,是一个单案例研究存在一定的理论普适性局限,有待进一步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来检验结论。如获取全国其他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数据,开展多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与关联产业发展协调效果的对比分析研究,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网络创新与关联产业发展协调的共性规律。
  注释:
  ①2010年很多物流统计指标名称发生变化,且物流仓储装备联合发明专利数量2011年后开始激增,因此在研究设计时本文将研究期设定为2011—2017年。
  参考文献:
  [1]陆大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6-7.
  [2]杨守德.技术创新驱动中国物流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9,33(3):62-70.
  [3]刘国巍.物流技术创新对物流业的影响测度与路径分析——基于2000—2015年省际空间杜宾面板数据模型[J].中国流通经济,2018,32(1):38-46.
  [4]王建发.我国现代化物流产业发展思路及策略研究——基于降本增效视角[J].管理现代化,2019(2):23-25.
  [5]谢泗薪,张文华.资源整合视角下的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网络运行机制[J].中国流通经济,2014,28(3):49-53.
  [6]远亚丽,张长森.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以知识流动水平为中介变量[J].物流技术,2015,34(3):161-165.
  [7]程国平,荀卫.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物流协调创新模式运行绩效研究——以电子商务综合物流平台为协调平台[J].物流技术,2015,34(21):60-66.
  [8]崔海云,魏国辰.创新网络嵌入、外部知识获取与物流企业市场绩效关系[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1):41-47.
  [9]于飞,李智.航空物流企业创新能力研究——基于知识密集服务网络嵌入视角[J].物流技术,2016,35(7):11-16.
  [10]段宏波,蔡宗武.创新、内生增长与气候变化:2018年度诺贝尔经济科学奖得主的贡献简评[J].管理评论,2018,30(10):3-13.
  [11]刘国巍,张停停,于娟.创新网络的区域协调系统与产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7(11):123-132.
  [12]刘国巍,张停停.空间计量视角下创新网络结构资本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测度——基于“地理—社会”邻近耦合空间权重的回归建模与实验[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20):64-71.
  [13]FREEMAN C.Networks of innovators:a synthesis of re search issues[J].Research policy,1991(20):499-514.
  [14]邬爱其.企业创新网络构建与演进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6,12(10):213-213.
  [15]ESTADES J,RAMANI S V.Technological competence and influence of networks[J].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 gic management,1998,10(4):483-495.
  [16]LILJEROS F,EDLING C R,AMARAL L A N,et al.The web of human sexual contacts[J].Nature,2001,411(6 840):907-908.
  [17]WATTS D J,STROGATS S H.Collective dynamics of“small- world”networks[J].Nature,1998,393(6 684):440-442.   [18]BARABASI A L,ALBERT R.Emergence of scaling in ran dom networks[J].Science,1999,286(5 439):509-512.
  [19]GRAF H,HENNING T.Public research in regional net works of innovators:a comparative study of four east Ger man regions[J].Regional studies,2009,43(10):1 349-1 368.
  [20]D’AMORE R,IORIO R,LABORY S.Research collabora tion networks in biotechnology:exploring the trade-off be tween institutional and geographic distances[J].Industry and innovation,2013,20(3):261-276.
  [21]POSCH A.Industrial recycling networks as starting points for broader sustainability-oriented cooperation [J].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2010,14(2):242-257.
  [22]陸瑾,田文举,张普.基于系统自组织的产业组织技术合作网络形成演化机理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8(5):134-138.
  [23]花磊,王文平.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最优集体创新网络结构[J].中国管理科学,2013,21(5):129-140.
  [24]ZANDER S,TRANG S,KOLBE L M.Drivers of network governance:a multitheoretic perspective with insights from case studies in the German wood industry[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6,110:109-120.
  [25]曹霞,刘国巍.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规模、连接机制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多主体仿真和动态系统论视角[J].运筹与管理,2015,24(2):246-254.
  [26]曹霞,张路蓬.基于利益分配的创新网络合作密度演化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16,31(1):1-12.
  [27]刘国巍,阳正义.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结构对知识扩散的影响——基于广西2000—2013年电子信息专利数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23):36-42.
  [28]LAHIRI N,NARAYANAN S.Vertical integration,innova tion,and alliance portfolio size:implications for firm perfor ma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3,34(9):1 042-1 064.
  [29]谢卫红,李忠顺,屈喜凤,等.网络关系强度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5):62-73.
  [30]孙国强,吉迎东,张宝建,等.网络结构、网络权力与合作行为——基于世界旅游小姐大赛支持网络的微观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6,19(1):43-53.
  [31]李永奎,乐云,何清华,等.基于SNA的复杂项目组织权力量化及实证[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32(2): 312-318.
  [32]张光曦.如何在联盟组合中管理地位与结构洞 ——MOA模型的视角[J].管理世界,2013(11):89-100,129.
  [33]黄玮强,庄新田.网络结构与创新扩散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25(5):1 018-1 024.
  [34]黄德春,胡浩东,田鸣.中国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实证研究——基于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J].环境保护,2018(14):39-44.
  [35]黄永春,朱帅,雷砺颖.中国资源、经济和环境发展水平与协调度的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8(1):45-54.
  [36]鹿晨昱,李文磊,李恒吉,等.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测度研究——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8):916-921.
  [37]宋艳,郭燕.范数灰关联理论在煤矿瓦斯爆炸致因分析中的应用[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25(8):83-87.
  [38]刘国巍.我国通用航空产业演化的内涵、模型与预测——基于投影寻踪、Compertz拟合和蚁群优化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10):3-7.
  [39]王茂林,刘秉镰.我国物流业发展关键影响因子分析[J].物流技术,2015,34(1):131-133.
  [40]何黎明.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若干问题[J].中国流通经济,2018,32(10):3-7.
  [41]郑秀娟.基于随机前沿的物流业发展效率及区域差异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8(18):121-124.
  [42]周烨.产业集聚对物流业产业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8(14):144-147.
  [43]GILSING V,NOOTEBOOM B,VANHAVERBEKE W,et al.Network embeddednes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novel technologies:Technological distance,betweenness central ity and density[J].Research policy,2008,37(10):1 717-1 731.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the Evolution of Logistics Warehous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Network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Based on the PP-GCOTN-CDOCS Model
  LIU Guo-wei1,2and SHAO Yun-Fei1
  (1.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Chengdu,Sichuan611731,China;2.Guilin Aerospace Industry University,Guilin,Guilin541004,China)
  Abstract:Logistics warehous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network) drives the upgrading of logistics industry,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stimulates the evolution of logistics warehous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network. The adaptiv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the environment of innovative network evolution has become a great challenge for modern logistics management. The existing research pays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evolution of logistics warehous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network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which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this paper,Projection Pursuit (PP) and Grey Correlation of the Norm (GCOTN) are used to improve the model of Coordination Degree of Composite Systems(CDOCS),and the measurement research i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empirical data of China from 2011 to 2017.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low degree of synergy between the evolution of logistics warehous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network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China,and the inefficient evolution of innovation network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overall synergy of the system than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the innovation network of logistics warehous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 China has a fluctuating growth evolution,and the accumulation of network capital is not significant.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low coordination degree is that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of footprint and network is not optimized. Accordingly,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formulation of the "double-drive" policy,effectively design the evolution governance mechanism of the logistics warehousing equipment innovation network,form a scientific innovation model of logistics warehousing equipment,and then enhance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the logistics warehousing equipment innovation network evolution in China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Key words:logistics warehousing equipment;innovation network;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coordination degree
其他文献
编者按: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核心是循环,而经济要循环起来,离不开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基于此,2020年10月中下旬本刊邀请我国流通领域二十多位专家学者与业界人士围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进行研讨。因目前正处于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期,研讨会采用了笔谈形式。大家就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构想、建设路径、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产品流
期刊
摘要:自2009年阿里巴巴“双十一”购物节开始,网络购物节受到了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普遍关注。为了研究网络购物节期间的羊群效应及消费者冲动购物行为,本文基于社会影响理论和羊群效应构建研究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购物节期间的社会影响显著影响消费者不全信自己拥有的信息和模仿他人,而对冲动购物行为的直接影响作用不显著;不全信自己拥有的信息和模仿他人均能显著影响消费者冲动购物
期刊
摘要:传统共享物流服务模式主要关注供应链局部环节物流设施设备的共用共享,所得出的往往是相对于供应链端到端视角的局部最优解。从全局优化角度寻找能够满足终端客户时效、经济、质量目标要求的共享物流解决方案,对实现供应链服务各参与方利益最大化具有重要价值。为避免先验知识与主观因素影响,确保共享物流解决方案选择的客观性,有效指导货主、收货人和物流服务提供商实现多赢,可从第四方物流视角出发,构建共享物流端到端
期刊
摘要:在互联网与社会化媒体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价值创造不再由企业单独完成,而是建立在顾客全面参与的基础之上,甚至由顾客的需求所决定。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与顾客契合概念,采用层次回归方法实证探究在线品牌社群中顾客价值共创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在线品牌社群社会网络中,社会交互联结、信任互惠原则、自我概念一致性三个维度均积极促进顾客社群价值感知,顾客社群价值感知积极促进顾客价值共创行为,顾客契合在顾客社群价值
期刊
摘要:随着智慧时代的到来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日益加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国际产能合作,并借助智慧化手段进行供应链优化升级。然而,传统的企业供应链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智慧供应链管理的需要,因此识别智慧供应链绩效影响因素将在提升企业智慧供应链管理水平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为推动面向国际产能合作的智慧供应链发展,探寻影响智慧供应链绩效的因素,本研究基于对四家具有代表性的拥有国际产能合作业务的中国
期刊
摘要:随着“新零售”的提出,传统实体零售商如何通过全渠道实现转型升级,全渠道零售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受到广泛关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全渠道营销协同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实证分析模型,并基于多群组分析探究零售商全渠道营销协同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协同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会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消费者对产品协同和渠道协同的关注度相对较高;不同消费群体的营销协
期刊
摘要:新零售驱动下,物流与电商发展融合得愈发紧密,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水平成为各电商竞争制胜的关键。目前,由物流服务质量引发的顾客不满问题屡见不鲜,构建电商物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准确评价物流服务质量水平,对推动电商优质高速发展至关重要,而评价指标的确定与评价方法的选取是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的前提。新零售电商更加注重实现以人为本的消费理念,可以通过增加产品质量和增值服务两项指标,进一步完善现有电商物流服务质
期刊
摘要:采用探索性案例分析研究方法,以三家具有典型产业链整合行为的电商平台企业为样本,动态化考察电商平台企业实施产业链整合的动机与方式,结果表明:电商平台企业的产业链整合行为具有阶段差异性,即企业初创期进行产业链横向整合、成长期进行产业链纵向整合,成熟期进行“横向+纵向”的模块化整合,相应地,企业所处市场渠道也会发生变革,依次表现为渠道结构扁平化、渠道关系复杂化、渠道功能多样化;电商平台企业通过选择
期刊
摘要:高端服务业是高人力资本、高度创新、高附加值的产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塔尖。全球已进入高端服务业时代,发展高端服务业可将中国市场吸引力和经济辐射力转化为国际影响力。基于24个国家的高端服务业面板数据进行跨国比较,结果表明,金融要素、创新要素、信息技术、政府扶持、市场开放程度等都对高端服务业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中国制造业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服务需求不足使得高端服务业发展和结构调整
期刊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技术与虚拟经济的高速发展,虚拟品牌社区成为消费者参与企业活动,与企业沟通的重要窗口,并在品牌营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企业与消费者建立持久、和谐关系联结的重要工具以及企业品牌资产提升的重要载体和手段。依据风格特征视角,虚拟品牌社区中的顾客参与可以划分为任务型参与、社交型参与和贡献型参与,三种风格的顾客参与是企业品牌资产形成和提升的重要前置因素,并通过关系联结的中介机制影响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