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我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教育,本文探讨并总结了有利应用型本科培养人才平滑过渡到工作岗位和社会,实现由大学生向企业技术员工至高级技术员工角色转化的基于产出的“OBE”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零距离工程”;改革与探索
1 实施“零距离工程”教育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不仅体现在人才培养规模、培养层次及科研成果上,更重要的是要有科学的人才培养方式和社会实用性。大校园、大高楼、大规模并不代表高的办学效益和质量;单纯的注重理论、注重层次、注重排名解决不了社会用人的多样性和发展变化。一方面是一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是许多地区、行业、岗位因缺乏适用人才而限制了发展速度。因此,注重社会实用性,加强培养人才的特色研究,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计划经济年代,我国传承前苏联的教育模式,本科教育过程包括公共与专业技术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企业或工程现场实习与设计等阶段。培养的学生一般有两次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一次为生产实习,一次为毕业实习;且毕业实习有的与毕业设计相结合,时间较长,有的就在企业做。学生毕业后一般都有至少一年的见习期,在师傅的指导下,逐步过渡到顶岗工作。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受企业管理者短期的经营观念和利益驱动影响,出现了学生到企业实习难、顶岗更难(少数低层次、劳动型实习除外)的现象,且实习费用大也使得一些学校和专业谈实习色变,这些严重影响了培养人才的质量,成为一直困扰着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题。基础厚,能力强、上岗快、素质高、有后劲成为企业选聘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关键。
因此,科学的解决我国现阶段高等工程教育目标和企业、社会用人需求的矛盾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我院汽车类专业适应汽车工业发展的需求,建设“零距离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并具体实践的教学改革,探讨了实施“零距离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体系构成、特点和建设等问题,对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加强应用型本科的教学改革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实施“零距离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就是:提高培养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上岗竞争能力、工程素质和心理素质,使培养人才通过工学结合、固本强技,有利平滑过渡到工作岗位和社会,实现由大学生向企业技术员工乃至高级技术员工角色的转化。
2 “零距离工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特点与建设
应用型本科培养的汽车类高级技术人才,后天应该成为工程一线合格的工程师、工艺师、营销师、评估师、管理者,他们明天毕业时必须从企业或工程一线的基本工作——实践操作干起,这是工程技术人才成长的规律,也是现阶段企业选择人才和用人的现状。因此,我们今天培养的学生,不但要具备必需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服务于岗位的工作技能和甘于适应的心理素质,学好能进入岗位,占住岗位的本领,才能跨越此门槛,实现未来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科学合理的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满足将来技术工作的需要,理论基础宽,工作能力强(即学科基础知识牢固——固本);又要立足当前,能从基本技能工作干起(掌握一定快速进入岗位的技能——强技)。使我们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与企业用人需求和后续发展需要紧密对接,实现“零距离结合”,并尽可能有较大的过渡。以使我们的教育对象顺利实现由大学生向企业技术员工乃至高级技术人员的平滑过渡。因此,我们汽车类专业实施“零距离工程”教育模式的特点就是:培养方案要适合工程,教学环境要模拟工程,教学内容要取材工程,人才培养要融入工程。注重理论教学、能力培养、岗位技能、素质强化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3 实施“零距离工程”模式的教学体系改革与建设
实施“零距离工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就要有与之适应的教育教学内容和体系。应用型本科教育首先是本科教育,其人才培养的类型是应用型。因此,教学内容体系的构成应既要保证知识的专业性、系统性、先进性,又要适应工程一线用人的需求特点,注重实用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教学体系的改革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进行理论教学内容优化,学科专业知识整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岗位工作技能。突出工学结合,强调固本强技。实施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面向企业和工程一线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培养为一条主线;教育教学内容体系中,理论教学、能力培养、岗位技能、素质强化四个方面互相交叉,融合互动,淡化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区别,如参与型、体验型、案例型教学,具有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双重特点;理论教学按学科、专业、方向(岗位群)、模块(能力与技能)、课程顺序梯次设计课程,形成了大学公共文化知识平台课、学科专业技术基础平台课,专业岗位知识模块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和素质培养强调四年连续不断线。实践教学分课程实验项目,专项能力训练,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工程模拟训练五个环节,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和加强岗位工作技能。工程素质培养和养成包括心理教育、专业教育、体育锻炼,专业实践操作,工程模拟训练,参与社会工作,岗位体验训练,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等形式。各方面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统一在各个教学模块基础上,可根据行业用人需求的变化,及时、灵活地调整,适时的与工程技术一线需要零距离对接,保持需求一致。车辆工程专业实施的“零距离工程”教学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可概括为:“14345零”型人才培养模式。其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达到总学分的33%。形成了体系精整、能力强化、突出技能、出口灵活的教育教学内容体系。用人单位对我们培养人才的反馈意见是:“会工艺、能设计、懂管理、善服务;素质好、能力强、敢创新、后劲足”。
作者简介:齐晓杰(1960-),男,博士:研究方向:载运工具与运用工程。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零距离工程”;改革与探索
1 实施“零距离工程”教育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不仅体现在人才培养规模、培养层次及科研成果上,更重要的是要有科学的人才培养方式和社会实用性。大校园、大高楼、大规模并不代表高的办学效益和质量;单纯的注重理论、注重层次、注重排名解决不了社会用人的多样性和发展变化。一方面是一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是许多地区、行业、岗位因缺乏适用人才而限制了发展速度。因此,注重社会实用性,加强培养人才的特色研究,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计划经济年代,我国传承前苏联的教育模式,本科教育过程包括公共与专业技术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企业或工程现场实习与设计等阶段。培养的学生一般有两次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一次为生产实习,一次为毕业实习;且毕业实习有的与毕业设计相结合,时间较长,有的就在企业做。学生毕业后一般都有至少一年的见习期,在师傅的指导下,逐步过渡到顶岗工作。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受企业管理者短期的经营观念和利益驱动影响,出现了学生到企业实习难、顶岗更难(少数低层次、劳动型实习除外)的现象,且实习费用大也使得一些学校和专业谈实习色变,这些严重影响了培养人才的质量,成为一直困扰着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题。基础厚,能力强、上岗快、素质高、有后劲成为企业选聘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关键。
因此,科学的解决我国现阶段高等工程教育目标和企业、社会用人需求的矛盾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我院汽车类专业适应汽车工业发展的需求,建设“零距离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并具体实践的教学改革,探讨了实施“零距离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体系构成、特点和建设等问题,对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加强应用型本科的教学改革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实施“零距离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就是:提高培养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上岗竞争能力、工程素质和心理素质,使培养人才通过工学结合、固本强技,有利平滑过渡到工作岗位和社会,实现由大学生向企业技术员工乃至高级技术员工角色的转化。
2 “零距离工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特点与建设
应用型本科培养的汽车类高级技术人才,后天应该成为工程一线合格的工程师、工艺师、营销师、评估师、管理者,他们明天毕业时必须从企业或工程一线的基本工作——实践操作干起,这是工程技术人才成长的规律,也是现阶段企业选择人才和用人的现状。因此,我们今天培养的学生,不但要具备必需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服务于岗位的工作技能和甘于适应的心理素质,学好能进入岗位,占住岗位的本领,才能跨越此门槛,实现未来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科学合理的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满足将来技术工作的需要,理论基础宽,工作能力强(即学科基础知识牢固——固本);又要立足当前,能从基本技能工作干起(掌握一定快速进入岗位的技能——强技)。使我们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与企业用人需求和后续发展需要紧密对接,实现“零距离结合”,并尽可能有较大的过渡。以使我们的教育对象顺利实现由大学生向企业技术员工乃至高级技术人员的平滑过渡。因此,我们汽车类专业实施“零距离工程”教育模式的特点就是:培养方案要适合工程,教学环境要模拟工程,教学内容要取材工程,人才培养要融入工程。注重理论教学、能力培养、岗位技能、素质强化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3 实施“零距离工程”模式的教学体系改革与建设
实施“零距离工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就要有与之适应的教育教学内容和体系。应用型本科教育首先是本科教育,其人才培养的类型是应用型。因此,教学内容体系的构成应既要保证知识的专业性、系统性、先进性,又要适应工程一线用人的需求特点,注重实用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教学体系的改革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进行理论教学内容优化,学科专业知识整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岗位工作技能。突出工学结合,强调固本强技。实施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面向企业和工程一线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培养为一条主线;教育教学内容体系中,理论教学、能力培养、岗位技能、素质强化四个方面互相交叉,融合互动,淡化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区别,如参与型、体验型、案例型教学,具有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双重特点;理论教学按学科、专业、方向(岗位群)、模块(能力与技能)、课程顺序梯次设计课程,形成了大学公共文化知识平台课、学科专业技术基础平台课,专业岗位知识模块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和素质培养强调四年连续不断线。实践教学分课程实验项目,专项能力训练,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工程模拟训练五个环节,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和加强岗位工作技能。工程素质培养和养成包括心理教育、专业教育、体育锻炼,专业实践操作,工程模拟训练,参与社会工作,岗位体验训练,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等形式。各方面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统一在各个教学模块基础上,可根据行业用人需求的变化,及时、灵活地调整,适时的与工程技术一线需要零距离对接,保持需求一致。车辆工程专业实施的“零距离工程”教学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可概括为:“14345零”型人才培养模式。其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达到总学分的33%。形成了体系精整、能力强化、突出技能、出口灵活的教育教学内容体系。用人单位对我们培养人才的反馈意见是:“会工艺、能设计、懂管理、善服务;素质好、能力强、敢创新、后劲足”。
作者简介:齐晓杰(1960-),男,博士:研究方向:载运工具与运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