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缘(节选)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qiulong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迄今为止,亦舒出版了近二百部作品,以小说居多,散文也不少。由于具有艺术魅力,她的作品不胫而走,在英国,她被人拦路问“你是写小说的亦舒吧”;在香港,连银行职员都会互相转告:“亦舒回来了”;在大陆,也有很多拥戴。
  不断地创作,而且拥有大量的读者,毫无疑问,亦舒是一个成功的作家,或者说是一个极成功的作家。
  这是她自己与写作的一份缘,也是她与读者的一份缘。
  回想起来,亦舒自己也感到遥远吧?套用她最喜欢的一句诗:呵,惆怅旧欢如梦。
  那一年,她才14岁,第一篇作品《暑假过去了》,由哥哥倪匡送到了《西点》上刊登。之后,出了第一本短篇小说集《甜呓》,可算是处女作。
  那时候,她是家里的“小妹头”,有四个兄弟,她承受了兄弟们的许多温情。二哥倪匡更有意思,小时候叫她作小咪,长大了则戏称为“大文豪”。
  当然,那个时候倪匡还不叫倪匡,也不叫卫斯理,他叫倪亦明,亦舒也叫倪亦舒,虽然差点被母亲改成了倪亦容。
  看来少年时的亦舒新潮反叛得很,以至母亲也为她的“敏感,情绪化,容易激动”担心,希望她凡事能容忍,冷静。
  但她的才气横溢,意气飞扬,也很早就令人为之瞩目。
  据说亦舒很早就在《中国学生周报》写稿,是典型的文艺青年,她写得勤而快,早就在同学之中鹤立鸡群,更是编辑们眼中的不可多得的才女。他们追稿,打电话上她的学校,冒充是家长,诸多麻烦,他们也乐此不疲,务必要求得她的稿子到手。
  亦舒也对那段穿着中学校服去交稿的奇特经历记忆犹新。那时,一千字稿费才六块钱,写了一万字,到百货公司去买了一件衬衣,花了三十七块半。
  有位老编更好笑,警告他的属下:“你们不要得罪亦小姐,她未够年龄,杀人不用偿命的。”
  瞧瞧,小小年纪,便成为了编辑们不敢得罪的“美丽而豪爽的才女”。
  这也许是形成她的敏锐、麻利、泼辣、执著的性格最早的温床吧?
  但亦舒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触觉,擅于将平凡的字眼变成奇句的才华,实在是源自于她的阅读爱好。
  12岁,她就开始读鲁迅的《野草》,后来还在一家文学杂志社里,将整套《鲁迅全集》全部读完。师承甚殷,以至不惜把鲁迅笔下的主人公的名字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来,虚构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涓生”与“子君”的香港传奇。更不用说行文中的一针见血,爽快犀利的风格,亦源于此了。
  同时,还喜欢看《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更是至爱,至今仍爱不忍释。因为《红楼梦》中的对白:“真是精彩异常,学到一两分即终身享用不尽……”
  仅仅是一句“纵使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就让她以此作底子,写出了一个又一个凄艳的爱情故事,诸如《玫瑰的故事》《风信子》《寂寞鸽子》《蔓陀罗》等等,等等。
  亦舒还喜欢张爱玲的作品,但又认为张爱玲已过时了。殊不知,她在张爱玲那里也甚有私淑之谊,明眼的读者一览无余。
  她却曾明明白白地说过看不懂萧红。也许,萧红骨子里的那份冷清,那种无处可托的忧怨是她不能感同身受的。
  萧红一生颠沛流离,她是一只勇敢而美丽的飞娥扑向光明和爱情,她的殒落是中国女性很凄美也很悲烈的一段萧声。现在知道萧红的人不会太多了,能在明月流光之际低徊于浅水湾的,竟或有谁?
  亦舒出生在上海,五岁多的时候到了香港,27岁那年,赴英国曼切斯特上大学,读的是酒店学。这自然跟从白山黑水一个小村庄里走出来,或者说是挣扎出来,流落他乡,有着亡国之恨的萧红有着很大的不同。
  性格就是命运。从古希腊就已经流传下来的名言能历久弥新,当然有它的道理在。
  亦舒还喜欢金庸的武侠,倪匡的科幻,柯南·道尔的侦探,以及勃朗蒂、狄更斯等作家的作品,而且是一如既往。
  她就是凭着文学青年的姿态,跑到香港《明报》去当记者的。其时她才18岁不到,中学刚毕业,并没有立即升读大学。梳个妹妹头,将有色眼镜架在头上,左手抓记事簿,右手抓钢笔,风尘仆仆地活跃于人生舞台上,白天写新闻专访,晚上写杂文、小说。
  她时常出入于影视圈,兼写名流专访,这对她后来写言情小说很有帮助。那时的亦舒用过“玫瑰”“梅肝”“络绎”“陆国”“叽哩呱啦”等笔名,月薪才380元。
  大学梦是十年后才圆的。从英国回来,酒店管理学毕业的亦舒,先到台湾圆山饭店任女待应总管,继而返港在富丽华酒店任公关。
  工商界的奋斗可以说是极富色彩的,但亦舒毕竟是亦舒,那种长时间的仕途经济,对一位浑身长满了浪漫文艺细胞的女子来说毕竟是很闷的,不久她又重蹈覆辙,跑到“佳视”当编剧,之后又在港府新闻处任高级新闻官。直到近年才“退役”,移民加拿大当全职作家兼家庭主妇。
  一番辗转下来,已较世故成熟,任性已不再是专利,但依然有个性得很。
  我们且来看看亦舒当年在记者笔下是怎么一副模样:
  无可否认,亦舒是漂亮的。
  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黑漆漆的眼珠透着灵气和慧黠。
  笑起来,整齐洁白的牙齿,衬着嘴角边两个小酒窝,很甜很甜。
  谁说作家没有美女?
  第一次看到她向我迎面走来,我脑海中胡乱地涌上她小说中一个个美艳不可方物的女主人公:
  玫瑰、子君、燕呢、蝎子号……
  不过,没有喜宝。
  喜宝美得世俗,亦舒有点清纯,这使我没法把她俩联系起来。
  但亦舒一开口,你瞧!她不再清纯,只是一个可爱的小妇人。如果光听她说话,不看她的脸,你会以为是一个男孩子,因她说得又急又快又豪爽。遇着这时候,你可别开口,她不会让你插嘴,在她面前,你最好做一个讨人喜欢的、忠实的听众。
  但是,也许有那么一天,她会托着下颔,静静地听你高谈阔论。只是,你还没有说完上句,她已完全明白你的下句。而且觉得本小姐太幼稚和可笑,完全不够成熟。她丝毫不客气,眯起眼睛,咬着下唇,然而,终于忍俊不禁,“噗哧”一声笑起来。
  亦舒是明媚的。
  她也是矛盾的。
  她会用整月的稿费,去买一套连何莉莉也嫌太贵的连卡佛名牌套装。也会穿着蓝色的牛仔短裤,套一件褪了色的T恤,到大饭店坐下来吃饭,左右顾盼,旁若无人。
  不是人人都受得了她的揶揄的。如果作为蓝本,被她写进小说中,那么除了是当美丽的女主人公外,你会很不幸。因为不知为什么,她的脑子竟会装满那么多刻薄古怪的名堂。好好一句唐诗宋词元曲,竟被她信手拈来,嵌进她那令人啼笑皆非的挖苦话中,配合得那样天衣无缝,令人不能不佩服她才思敏捷。
  她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虽然有时也满嘴的愁,但这只是心血来潮,要向大众做做情绪表演。转眼间,她又嬉笑怒骂,嘻嘻哈哈,忘记刚刚还在自艾自叹,说这个社会无情无义,“血肉横飞”了……
  矛盾是她不快乐的根源,而且照她的苛求,天下不会有合她心意的男子。柴娃娃怀疑她最成功的小说,便是她自己一生的影子,对这点,我举双手赞成。另外,我也同意这样一句话:“亦舒有追求理想的翅膀,却有爱慕虚荣的泥足。”
  然而,这才是人生。
  亦舒明白这点,也是幸运的。
  
  名家档案
  亦舒,原名倪亦舒,兄长是香港作家倪匡。当亦舒一露头角就迅速成名时,两兄妹就成了香港文坛上的两杂奇花。有人称之为奇迹,说亦舒、倪匡、金庸是“香港文坛三大奇迹”:金庸创作流行武侠小说,倪匡创作流行科幻小说,亦舒创“流行”言情小说。亦舒于1946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五岁时来港定居,中学毕业后,曾在《明报》任职记者,及担任电影杂志采访和编辑等。1973年,亦舒赴英国修读酒店食物管理课程,三年后回港,任职富丽华酒店公关部,后进入政府新闻处担任新闻官,也曾当过电视台编剧。现时为专业作家,并已移居加拿大。
其他文献
◎导演:刘易斯·迈尔斯通  Lewis Mllestone  ◎生演:路易斯·沃海姆 Louis wolheim  刘·艾尔斯 Lew Ayrs  本·亚历山大 Ben Alexander  文斯·巴尼特 Vinee Barnett  ◎类型:动作  ◎片长:1 45分钟  ◎发行公司:环球影业(英国)有限公司  Universal lactures(UK)Ltd,  《西线无战事》是美国百部经典
期刊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的《药》《为了忘却的记念》等作品不见了,只保留下《拿来主义》《祝福》《记念刘和珍君》这三篇,媒体报道时用了“鲁迅作品成中学课本鸡肋”的说法。我不认同文章篇数减少就说明一个人的作品成“鸡肋”了这个逻辑,如果鲁迅作品是“鸡肋”,那么今年首次挤入教材的梁实秋怎么说,“鸡毛”?  鲁迅的作品在今天究竟成没成“鸡肋”不重要,中学语文教材增添删减内容自然有它的道理和用意。
期刊
观点“南辕北辙”    南辕北辙n6nyu6n-beizhe  某小报有云:“认为这是形而上学也好,是美满舒适也罢,身份角度不同,观点自然会南辕北辙。”这里的“南辕北辙”用得不当。  “南辕北辙”原意是本来要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见于《战国策·魏》:“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hdng,道,路),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是说有个人要到南面的楚国去,却驾车往北
期刊
城内一条寂静的街道上  一位老人踽踽独行  打发着秋天无聊的午后  一地的落叶提醒着他  又一个夏天来了又去了,  在下个六月来临之前,他还有无数个孤独的夜需  要度过    靠近孤儿院的一堆落叶中  老人发现了一张小纸条  他停下脚步用颤抖的手捡起这张纸条  当他读着纸条上那稚气的语言时  这位老人禁不住哭了  因为纸条上的话如同火把一般点燃了他的内心    “无论谁捡到这张纸条,我爱你  无论
期刊
一束虹  缓缓穿越  染红了笑容  染亮了发髻    花如浪  被风抱起  赤红笑靥向西  诱出小星星    浩渺的水波连起你  汪汪的大眼睛  一起等待  希望划出闪亮的夜    脚下一片山林涟漪  百村如蚁  炊烟袅起  如墨在心里浸过    脚印像船  撑起一束帆  驶向何处  条条都是路    一句未曾说出的话  江 天    广东深圳松岗中学  许多说过的话  已被时间风化  唯有 唯有
期刊
【作家新秀亮相】  林静宜,福建人,1985年生,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作协巴金文学院新苗工程重点青年作者,“兰溪文伍书店杯”2008中国十大八〇后作家排行榜第六名。陈平主编的《新概念作品十年精选》(女版小说典藏,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和《锦瑟年华》(瑶琴卷·女版小说)的主要作者之一,出版有长篇小说《逆时钟》,另著有长篇小说《蝶葬》。  林静宜是一个梦幻的女孩,也是典型的恋旧写手
期刊
【国学经典选读一】  奕秋诲棋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与,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大雁要飞过来,想着怎样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
期刊
点击文学社  根深叶茂,“新枝”结硕果  ——河北乐亭王滩初中新枝文学社简介  河北乐亭王滩初中新枝文学社成立于1989年3月,现有社员189人。顾问刘柏新(校长)、杨福科(主任),辅导教师赵新民、王丽芝、李艳敏。20年来,文学社植根于渤海之滨这块沃土,沐浴着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的思想光芒。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老师们的关爱下,文学社结合教学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期刊
【作文题目】  老师,您是灵魂的母亲,您是点燃无数英雄火炬的一根火柴!您是……这是一曲赞颂老师的歌。当你听到它时,你能否想到,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深夜伏案批改作业的情景;你能否想到,在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里,都融入了老师的心血;此刻,你那颗心是否正与“感恩”一起跳动呢?你能否……  请以“怀念恩师”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导引】  首先明确写作的对象是特定的“老师”,而不是其他人
期刊
很多同学常常因为自卑、羞涩、胆怯而无法把自己心中的话流畅地表达出来,往往会在众人面前,特别是陌生人多的场合不敢开口,或者语无伦次。这都是因为说话者心理素质差而导致的。一个人要把话说好,离不开过硬的心理素质。交际能力强、会说话的人在什么时候都能做到自信、自控与自强,拥有主动性、坚毅性和果断性。这些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先天具备的,而是通过后天的训练得以形成的。只要时刻保持说话中的热情,学会调节说话中的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