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生物学更是发展迅猛,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本文从唯物学的角度辨证的分析了生物学的发展。
[关键词]生物科学技术 唯物论 认识论 唯物史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手段的日新月异,生物学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在近几十年里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1997年“克隆羊”多莉的诞生,标志着人们打破了自然界高等动物严格遵循有性繁殖后代的惯例,首次实现遗传意义上的“无性繁殖”,被世人称为生物学上的一颗“原子弹”。但是,克隆技术也对人类的伦理道德提出了挑战。本文试从辩证法的角度做一简单分析。
一、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生物科学技术发展过程
生物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每项成果都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的产物,有其客观必然性。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同时,首先要有彻底的唯物主义态度,从客观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如实地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面目;其次,还要具备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本身是一种“自然之物”,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地去探索和研究,才能使它变成“为我之物”。
纵观人类所取得的各项重大科技成果,无不都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高度结合的产物,是贯彻辩正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必然结果。回顾过去生物学的发展成果:19世纪30年代后期,德国植物学施莱登和动物家施旺共同建立了细胞学说,指出了一切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单位。这个学说把千变万化的生物通过具有细胞结构这个共同特征而统一起来,使人们的认识有了一致性的观点;1859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化理论,并提示了地球上所有生物者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经过漫长时间逐渐演化而来的,这也说明了生物界遵循着普遍的进化规律。1865年,孟德尔在《植物杂交试验》中提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即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揭示了一切生物有共同的遗传规律,即生物的性状都是由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所控制的。到了20世纪,科学家们又进一步发现了核酸都有复制—转录—翻译的遗传机制,从而证明了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科学家们在研究基础规律的同时,又掌握了生物体细胞的复制技术,如“克隆”技术等等。这些生物科学新成果都是人类在遵循规律、把握规律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所取得的一次次成功,体现了它们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二、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看生物科学技术
生物科学技术是科学实践的产物,有其本身的可知性。纵观近代生物发展的足迹,科学实践使科学认识从一级前进到更高一级。实践是人类全部认识活动的基础,其中产生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科学实践又是在生产实践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分化和发展起来的高级形式的实践活动,它对于人们更深刻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科学实践以把握自然运动变化的规律为直接目的,并通过理论、应用、技术等具体环节为生产实践提供日益深化、精确化和完善化的自然规律知识体系,使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获得了越来越大的推动力量。所以,在科学上的每一进步,都离不开这一认识和知行统一观。否则,就会违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违背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终只会走向失败。
三、以唯物史观看生物科学技术
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可能超越自然发展的规律,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才能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并建立辩证的思想观。生物技术在近代虽然取得了重大发展,但并不能超越自然规律。就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看,同样脱离不了自然界中具体物质的运动规律性。比如当今“克隆”技术已经“克隆”出了羊这一生物个体,但是不是会给社会和人类自找麻烦呢?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人不是纯粹的自然产物,也不是单纯的生物学上的人,而是实际意义的人。实际意义的人总是生存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总是实践着活生生的现实的人,也就是社会意义的人。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虽然有生物特征的自然属性,但人的本质属性不是自然属性而是社会属性,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从事物质生产、开展社会交往、接受教育等。生特技术不可能从生物学角度上培育或复制出一个生物体能像真正社会意义的人那样,有语言、细维、社会阅历、知识智慧以及生活实践等高级功能。根据生物科学的研究表明:人脑神经元细胞体大约有140亿个,这些神经元细胞体的树突如轴突之间的联系是十分复杂的,再加上变异的影响,导致人的思维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一个现实意义的人,除了受遗传作用外,还必须受后天的实践作用。就“克隆”而言,即使科学家们将来“克隆”出生物学上的人,但此人也非彼人,因为社会在变,客观世界在变,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在变。“克隆”技术即使在人的巨大能动作用下,不可能也无法复出真正完全相同的现实意义的具有社会属性的人。所以人类对生物技术的发展不必杞人忧天,相反更应该从科学的更高层次上去认识和利用它。
当然,任何事物(包括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其负效应的一面,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对待。因此,对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应该一分为二,用正义去克制邪恶,让新兴科学技术去造福人类,给人类营造美好的前景和自由的生活空间。
[关键词]生物科学技术 唯物论 认识论 唯物史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手段的日新月异,生物学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在近几十年里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1997年“克隆羊”多莉的诞生,标志着人们打破了自然界高等动物严格遵循有性繁殖后代的惯例,首次实现遗传意义上的“无性繁殖”,被世人称为生物学上的一颗“原子弹”。但是,克隆技术也对人类的伦理道德提出了挑战。本文试从辩证法的角度做一简单分析。
一、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生物科学技术发展过程
生物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每项成果都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的产物,有其客观必然性。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同时,首先要有彻底的唯物主义态度,从客观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如实地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面目;其次,还要具备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本身是一种“自然之物”,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地去探索和研究,才能使它变成“为我之物”。
纵观人类所取得的各项重大科技成果,无不都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高度结合的产物,是贯彻辩正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必然结果。回顾过去生物学的发展成果:19世纪30年代后期,德国植物学施莱登和动物家施旺共同建立了细胞学说,指出了一切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单位。这个学说把千变万化的生物通过具有细胞结构这个共同特征而统一起来,使人们的认识有了一致性的观点;1859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化理论,并提示了地球上所有生物者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经过漫长时间逐渐演化而来的,这也说明了生物界遵循着普遍的进化规律。1865年,孟德尔在《植物杂交试验》中提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即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揭示了一切生物有共同的遗传规律,即生物的性状都是由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所控制的。到了20世纪,科学家们又进一步发现了核酸都有复制—转录—翻译的遗传机制,从而证明了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科学家们在研究基础规律的同时,又掌握了生物体细胞的复制技术,如“克隆”技术等等。这些生物科学新成果都是人类在遵循规律、把握规律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所取得的一次次成功,体现了它们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二、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看生物科学技术
生物科学技术是科学实践的产物,有其本身的可知性。纵观近代生物发展的足迹,科学实践使科学认识从一级前进到更高一级。实践是人类全部认识活动的基础,其中产生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科学实践又是在生产实践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分化和发展起来的高级形式的实践活动,它对于人们更深刻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科学实践以把握自然运动变化的规律为直接目的,并通过理论、应用、技术等具体环节为生产实践提供日益深化、精确化和完善化的自然规律知识体系,使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获得了越来越大的推动力量。所以,在科学上的每一进步,都离不开这一认识和知行统一观。否则,就会违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违背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终只会走向失败。
三、以唯物史观看生物科学技术
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可能超越自然发展的规律,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才能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并建立辩证的思想观。生物技术在近代虽然取得了重大发展,但并不能超越自然规律。就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看,同样脱离不了自然界中具体物质的运动规律性。比如当今“克隆”技术已经“克隆”出了羊这一生物个体,但是不是会给社会和人类自找麻烦呢?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人不是纯粹的自然产物,也不是单纯的生物学上的人,而是实际意义的人。实际意义的人总是生存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总是实践着活生生的现实的人,也就是社会意义的人。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虽然有生物特征的自然属性,但人的本质属性不是自然属性而是社会属性,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从事物质生产、开展社会交往、接受教育等。生特技术不可能从生物学角度上培育或复制出一个生物体能像真正社会意义的人那样,有语言、细维、社会阅历、知识智慧以及生活实践等高级功能。根据生物科学的研究表明:人脑神经元细胞体大约有140亿个,这些神经元细胞体的树突如轴突之间的联系是十分复杂的,再加上变异的影响,导致人的思维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一个现实意义的人,除了受遗传作用外,还必须受后天的实践作用。就“克隆”而言,即使科学家们将来“克隆”出生物学上的人,但此人也非彼人,因为社会在变,客观世界在变,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在变。“克隆”技术即使在人的巨大能动作用下,不可能也无法复出真正完全相同的现实意义的具有社会属性的人。所以人类对生物技术的发展不必杞人忧天,相反更应该从科学的更高层次上去认识和利用它。
当然,任何事物(包括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其负效应的一面,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对待。因此,对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应该一分为二,用正义去克制邪恶,让新兴科学技术去造福人类,给人类营造美好的前景和自由的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