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商业银行供给问题浅析

来源 :财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民族大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的是经济领域突出显现的“供给跟不上需求”的矛盾。商业银行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核心零件,其发展也同样需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然而,如何提升商业银行的有效供给,使商业银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更符合今后的需求,更好地服务民生和大局,极为值得探析。本文着重分析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主要供给问题与提升有效供给的策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商业银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受到广泛关注的热点,成为指导“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航向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面极为广泛,正逐步地在诸多领域深化进行,如何提高不同领域有效供给是需要不断研究的问题。商业银行作为构成金融体系的支柱,在投资、融资,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商业银行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节点,需要紧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趋势,不断突破制约发展的“桎梏”和“枷锁”,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子集”,因此,需要系统的探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撑理论,商业银行供给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商业银行提升有效供给的措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述
  西方供给侧理论的发展呈现螺旋式上升的特点,萨伊受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启发提出“萨伊定律”,随后凯恩斯革命又推翻萨伊的理论,20世纪70年代,供给学派为供给侧理论进行了第一次复辟,但紧接着又被凯恩斯主义复辟浪潮打下,直至2008年金融危机出现,供给侧理论又重新回归历史舞台。
  19世纪初“萨伊定律”的提出和发展是供给侧理论的开端。“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就是“供给创造需求”即一个产品一旦被生产出来,就立即以自己的全部价值为其他产品提供了一个市场(Say,1821)。因为生产行为同时造就了收入和购买能力,就不可能出现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发的非充分就业。社会需求只能由供给创造且供给必定创造等额需求。仅仅鼓励消费并无益于经济发展,因为关键点不在于刺激消费的欲望,而在于供给消费的手段,只有生产能供给这些手段。因此,激励生产是贤明的政策。自理论提出后,萨伊撰写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一直在欧美经济学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直至“大萧条”到来,供给侧理论被第一次否定。
  颠覆供给侧理论的标志是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发表的著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他认为一个社会的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的均衡点决定就业量,此时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而萨伊定理认为,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凯恩斯认为解决供给过剩的经济恐慌是扩大需求,鼓励消费,反对节省。凯恩斯此观点的提出切合时代背景,解决当时的经济问题,他的理论直到20世纪60年代一直占据经济学界历史舞台。
  在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应对 20 世纪 70 年代经济滞胀失效的背景下,现代供给学派登上了历史舞台,以罗伯特·蒙代尔、阿瑟·拉弗等为代表,否定凯恩斯理论把“需求侧”作为解决经济问题的主要视角,重新肯定“萨伊定律”,认为“供给侧”才是更主要的分析视角,生产或供给是经济繁榮的关键,消费或需求只是次要的结果,实现经济增长最有效的方式是对资本进行投资,并降低物品和服务生产的障碍。因而,供给学派的政策建议是降低边际税率,减少政府规制。美国总统里根采取这一观点指导美国宏观经济调控,这使得供给理论又一次站上历史舞台。
  美国“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科技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又一要素,供给学派提倡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并没有考虑这一新动力,因而宏观经济发展受到制约,此时凯恩斯主义又一次兴起。保罗·萨缪尔森作为凯恩斯主义复辟浪潮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再一次提出要关注“需求侧”调节的思想。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发生大震荡,直接导致经济学界对凯恩斯主义产生了再次怀疑,美国明确地对本国宏观经济采用强有力的“供给管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后,许多学者开始探讨我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依据,从学术的角度探析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供给侧理论的异与同。从字面的角度直观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供给侧理论,均是强调从供求关系链的供给方来解决经济运转出现的问题。无疑,用来指导经济改革的每一种高度抽象化的经济理论都有其现实的社会背景与应对的经济运行矛盾,并提供解决现实具体矛盾和问题的方案。就供给学派而言,其兴起所需要极力解决的经济运行问题是是西方国家中存在的高通胀、低增长的所谓“滞胀”问题。应对此问题,供给学派给出的解决药方是从供给侧全面出击,在及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与实施时,强调供给,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去除对市场的管制。
  我国长期以来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更注重“需求侧”的管理,但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从需求端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减弱。为此,必须改变过去过于强调需求端作用的思路和方式,而应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同时更着力地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下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断字的角度来看,可以拆分为“供给侧”+“结构”+“改革”。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为强调“供给侧”、“结构”以及“改革”三者的合力,突出强调不断提高供给的质量,矫正扭曲的配置来完善供需结构,提高供给对于大众及各行各业对需求变化的灵敏性。因此,这与西方供给侧理论有着明显的区别。从宏观经济运行上来看,我国目前经济增长,未来仍然处在中高速的发展阶段,未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当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在于消除一段时间内存在的供需结构失衡的问题,以供给侧为发力端,科学的优化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匹配程度,增加有效供给的灵敏性,增加高质量供给,去除低质量、重复性、高耗能的供给。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科学提升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匹配性的不二法门。此外,还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域分割,促进生产要素有序合理流动。   中国的国情复杂,经济运行中牵涉到的矛盾诸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打破矛盾束缚,进行经济结构系统性优化,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方妙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西方的供给侧理论,改革过程中难以找到成方来套用,因此需要在各领域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具体措施。
  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主要供给问题
  经历了商业银行制度建设初期、产权制度改革和股权制商业银行制度形成期之后,我国商业银行已经越来越能适应当前经济体制的发展,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伴随产业经济、金融环境、技术创新的发展,从供求关系的角度看,客户不断升级的金融和非金融需求与银行传统的服务供给模式之间的矛盾,逐渐上升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矛盾。
  我国经济增速由高速发展趋于中高速发展,实体经济发展遇到较多困难。经历了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以及上市行为后,由发展模式和制度创新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正向激励正在逐步减弱。高耗能产业、过剩产业等传统的产业模式对信贷的需求不断降低。此外,商业银行过往的低成本负债优势面临瓦解,资金成本上升成为难以逆转的趋势。因此,商业银行发展面临了以下几点主要问题。
  信贷供给投放对象过度集中。就信贷供给对象而言,商业银行的决策选择通常为较大的行业与企业,以及优质的项目,例如电力、基础设施、人工智能等产业。作为实体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往往受信贷支持的力度不够。因此信贷过多地集中于优质行业和客户,为了争取大型企业的存款资源,迫使商业银行的贷款也被动地流向这些企业,从而出现贷款过度集中的状况,这种情况直接后果就是风险得不到有效分散。
  信贷供给投放区域分布不平衡。从投放贷款的地区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较多投放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与城市,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或者农村则相对较少。这种投放的区域性是因为经济发达的地区企业资质好,风险小,但情况极大地加剧了区域经济结构的失衡,不利于经济薄弱地区的发展。
  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同质化严重。近些年,我国商业银行还是有着吃利差作为主要盈利手段的传统观念,没有把产品创新提到应有的高度。由于缺少对创新产品的保护意识,当新开发某一产品后,很快就被其他银行所效仿,使得新开发产品的利润迅速下降,利润达不到预期,因此各银行也不愿多投人力、财力进行产品创新,市场上常见的都是同质化的产品。我国金融业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以中、农、工、建、交为主的商业银行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金融业难以形成自由竞争格局,且政府金融管制仍较为严格,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对创新产品的审批比较复杂,使得商业银行无法自由施展拳脚,金融产品创新的空间受到限制。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累积上升。所谓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指银行不能正常收回或已经无法收回的贷款,俗称呆坏账。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长期积累将会对其产生很大的信用风险,严重时可能会使整个金融市场处于动荡和危机之中,进而使得社会政治经济产生巨大波动。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不断攀升。因此,为了防止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累积,避免可能由此引发的银行信用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管理问题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
  商业银行提升有效供给的措施浅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点明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运行和改革的方向,这必然会对处于现代经济金融中枢地位的银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商业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全领域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为商业银行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因此,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提升有效供给,优化金融服务环境,更为高效的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优化信贷供给对象与领域。商业银行应围绕当前实体经济产业特点,及时调整资金投向的对象与领域,降低对“两高一剩”、“僵尸企业”等产能过剩企业的资金投入,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型产业、创新创业、新型业态、小微企业和三农等优良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同时,要优化信贷结构,合理调整贷款周期,提高货币周转率,促进商业银行发展的良性循环。
  提升感知市场需求灵敏性。商业银行应提高自身适应新形势下客户需求变化的灵敏性,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拓符合地域特征、行业特点的新金融供给产品。另外,商业银行需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不同特点提供有差别化的、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金融业务的运作效率,加强产品整合创新,开创多样化的功能。
  完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商业银行需加强信贷风险评估,不断完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降低总体信贷风险。商业银行要引导企业减少负债率,推进中、小企业的投融资平台的搭建,促进多元化的融资模式的形成,使金融业成为实体经济发展更为强大的动力源泉。
  总结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支柱,在投资、融资,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构成领域。商业银行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节点上,需要积极融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商业银行的治理架构和经营模式,不断创造新的供给,打造新动力,扭转商业银行经营业务“供给跟不上需求”的矛盾,使商业银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更符合今后的需求,更好地服务民生和大局。
  [1]布莱恩·斯诺登,霍华德·R·文.现代宏观经济学:起源、发展和现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41-42).
  [2]赫伯特·斯坦.美国总统经济史:从罗斯福到克林顿.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199).
  [3]张卓元.供给侧改革是适应新形势的主动选择.经济日报,2016 .1.11(13)
  [1]杨永刚.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问题研究.现代商业,2016(5)
  [4]陈小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研究.时代金融,2016(15)
  [5]杜勇廷.论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萨伊、凯恩斯供求理论之比较及其现实意义.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
  [6]贾康、苏惊春.“供给侧”学派溯源与规律初识.全球化,2016(第2)
  [7]贾康、苏惊春.探析“供给侧”经济学派所经历的两轮“否定之否定”—对“供给侧”学派的评价、学理启示及立足于中国的研讨展望.财政研究,2014(8)
  [8]韩喜平、吕玫萱.供给与需求的辨识博弈—近年来我国关于供给学派的研究状况述要.经济学研究,2016.9
其他文献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  伴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以来,互联网被广泛运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学习之中,受社会需求的影响高职院校也迎来了云会计时代,随着会计教学人才培养的高速发展,因其思想与经济条件的制约,致使会计技能教学循着传统的规律,然由于改革开放带来文化多样化发展的影响,使教师逐渐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存在已很难满足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对高职会计技能教学的改革成为时势所趋,改变传统会计教学
期刊
江苏沭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传统的信贷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风险滞后的缺陷,农信社同时面临着更大的竞争,汇兑、存款、贷款都受到冲击,而小微客户对服务的需求有更深入和广泛的期待。农信社明确客户服务中心为小微客户服务的定位,从多方面构建客户服务中心,整合各方的资源,培养人才,运用大数据来提升服务的效果,并着手将服务打造为品牌,超越单纯的价格竞争。  农信社 小微客户 服务中心  农信金融主要服务于
期刊
东华理工大学  伴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逐渐进入“大众化”阶段,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比社会岗位所需人数不成正比,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大学生自身对就业的盲目性。与此同时,各个大学针对大学生就业难建立了相应的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但是实际的实施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对此,为了促使大学生更好就业,本文详细分析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今后人文社科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提供理论性帮助。  人
期刊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汝州电化有限公司  在市场经济环境里,任何一个企业都会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作为自己的经营目标,这是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必然要求。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都会强调高利润和低成本,尽可能地实现其经营利润的最大化,借此提高自身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每一个企业都会面临着利润分配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甚至是困扰,需制定出
期刊
中国计量学院保卫处  本文分析了建立高校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标准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查阅并整理了国内外关于标准化建立的相关文献,并结合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14所高校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现状,对高校校园安全保卫标准体系的结构提出了初步构想。  高校校园 安全保卫  标准化 建设  前言  高等学校的安全稳定对国家和社会的安全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是社会有序进步之前提。高校的社会化、开放性大大增强,高等
期刊
四川科锐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集团化管控能力全面提升,资金使用效益逐步凸显,资金余缺调剂功能有效发挥,有力促进集团公司健康稳定发展。作为现金等价物的票据同样存在安全风险管理、资源优化配置等问题,为进一步推进银行托管模式及集团公司关于资金安全票据管理的相关要求,通过分子公司调研、相关单位收资、合作银行探讨等方式,并借鉴“票据池”建设成熟经验,形成集团公司“票据池”搭建初步方案,以便进一步统一集中管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