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亮点照亮英语课堂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BAOLA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鲜花有了绿叶的点缀会更加美丽,课堂有了亮点出现才会更加有生气。亮点是点燃学生智慧光芒,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现对人生和知识渴求的亮点。听过很多课,老师们为了出亮点,总是想尽了一个个巧妙的方法,引起学生们兴趣,可是学生们见多识广,对老师教学的变化司空见惯。于是纵然老师使尽法宝,课堂依然沉闷。
  那如何设计才能使课堂有亮点呢?
  一、找准学生兴趣点是亮点的关键
  多说、多练是英语教学中的主要学习手段。但是反复单调地操练,会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习效率降低。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教师要在课前先了解学生,了解他们学习英语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等。今天的学生多动,意志薄弱,逆反心强,在这一点上,他们更需要人的尊敬、关心、爱护。因此在每次教学过程中,我通常都从学生心里特点出发,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复习衣服的单词的时候不是就单词而复习单词,而是通过创设“去服装店购物”这样一个场景让学生不自觉中复习穿戴的单词;在操练句型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情境“猜谁的衣物”中张扬自己的个性,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在巩固句型中,让学生进行一场新鲜有趣的“服装SHOW”,再次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不经意中巩固句型。找准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积极体验、参与、实践,从而达到我们要求主动地接受知识并运用知识。
  二、密切联系生活是亮点的途径
  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传统的英语学科教学,教学形式大都采取教师讲学生记的机械方式,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喜欢学习,学到东西,我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展开。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英语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这样我的课堂教学就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学生也觉得学习英语很有趣味了。并养成了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比如初中教材内容涉及广泛,有看病、问路、生日、旅行等功能项目。这些功能项目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如果教师好好地利用教材,帮助学生运用新、旧知识,就某一话题发挥想象,通过情景创设,自编对话,模拟生活进行角色扮演。那么通过表演,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学习真实语言,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的交际活动,更好地体会生活中的英语。
  比如学生搬运病人去医院看病,学生扮演顾客与店主讨价还价等,都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活中所使用的英语。
  三、新颖有趣的活动是亮点的途径
  教学经验和有关研究表明,在学生没有很高兴趣的情况下,往往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活动,把这种兴趣转移到学习上,从而使学生产生很高的兴趣。为了强化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堂上我创设了良好轻松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老师在关心他和爱护他的一种非常自然和愉快的安全感。对每个学生都要求是这样,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学生在你的教学中也许能积极主动地活跃起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回答问题、提出质疑、相互讨论,相互评价以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和满足感。
  如我为他们设计的角色换位、调查、解题、讨论、采访等。还有在组织pair/group work时,可以多组同时进行,然后再由一组或几组上台表演。还可以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以分组合作的形式,把课内的虚拟情境放到课外的真实体验中,如安排学生按英文购物单去超市完成虚拟采购任务等。
  四、教之动情是亮点的升华
  教学艺术的魅力在于感情,有了感情就会增加教学的魅力。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传递,而且伴随着情感交流。积极的情感交流,能促使课堂气氛和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性与积极性。所以,教师在上课时,不仅要善于调动自己的情感因素,保持饱满的热情,更要以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师生感情融洽,气氛和谐,协调一致,以达到加速双边活动的进程。
  老师还要有意识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和鼓励。要常说:OK!Good!Perfect!Wonderful!Well done!Well written!Much better than before!You have done a good job。I find you’ve made a lot of progress! 等使他们享受成功的欢愉,从而保持浓厚的兴趣。
  我还借助音乐、图片、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直观可感的手段,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参与教学的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好学,在学习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课堂的亮点无处不在,可以是一个,可以是多个,如果每堂课能坚持一个亮点,那么学生们的人生将有无数亮点值得回忆。
其他文献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  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
期刊
摘 要:新课改大力倡导“以人为本”,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在平日教学中从多方面入手,结合生活实际、社会实践进行思想品德教学中诸要素(内容、方法、过程、评价、实践活动等)开放性的研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四有公民奠定基础。  关键词:开放 探究 创新  我国教育界
期刊
摘 要:爱情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活永恒的话题,这一话题的内容无不反映在文学作品之中,《诗经》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选入初中教材的两首爱情诗《关雎》、《蒹葭》,教师通过课堂正面引导,使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道德的熏陶。让学生受到正确的爱情启蒙教育,树立健康积极的爱情观,给今后人生中这份最美好的感情以启迪。  关键词:《诗经》 爱情诗 思想意义艺术风格 情操 美学  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男女之间恋爱的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三册第1页至第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知道1厘米有多长,清楚1厘米和几厘米的关系;能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2.通过观察课件、动手比一比,使学生认识厘米这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以及1厘米和几厘米的关系;通过量一量,使学生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具准备
期刊
笔者在农村从教三十多年,目睹了农村学校的发展、班级管理的变化,甚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村经济的逐渐好转、国家对农村教育的大力投入,农村学校不论硬件设施还是教学管理等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今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也有明显的不同,笔者结合自己的带班经历,就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在不同时期的特点谈点体会。  一、上世纪末班级管理的特点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处偏远
期刊
一个好的课堂它是有生命的,那就是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体现课堂的生命?我认为,首先要更新教育思想,从素质教育出发,从陈旧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更新教学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现实生活出发,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从教几年以来,我自始至终地坚持贯彻着新一轮课堂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作为一名新课程的实践者,我尽量在教学中落实这一理念。  一、设疑
期刊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主体意识,
期刊
现在学校里,在校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承受挫折的能力都比较差。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任何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当加强各种各样的心理训练活动,通过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数学教学应当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应当把教学过程作为心理训练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动手、动脑,进行充分的心理
期刊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中国的感恩文化源远流长,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感恩教育是德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性格、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并把这种感恩意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报恩行动,使之成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感恩  1.结合重大节日进行识恩、知恩
期刊
活动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所以,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活动动力,培养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就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动起来,又落实课程目标,使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使学生通过情境探究活动,既能激能,激趣,又能增知,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品表演  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对新事物、新观点特别感兴趣,而且是易于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