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过长期担任聋校语文教师与班主任、德育工作者,我发现聋生有自卑、焦虑、自私、抱怨、散漫、甚至自残等独有的不良心理現象,因此,对聋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语文教学中根据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将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聋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明显了改善。
关键词:聋校;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融入;语文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用一句最简洁的话来说,就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发展,同时,帮助学生克服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适应不良或心理偏差。而针对聋生,因为听力障碍,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有限、加上家庭的多种原因,比如:单亲、留守、父母离异、遗传等,因此有自卑、焦虑、自私、抱怨、散漫、甚至自残等独有的不良心理现象,所以笔者认为对聋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语文教学本身就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学训练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应相辅相成。接下来我就谈谈近年来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体会:
1.发挥课文中典型人物形象的影响力,培养聋生的高尚情操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语文教材有众多的典型人物形象,对学生有较强的感染力。例如:《掘强的小红军》一文中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贵品质。《王冕学画》中王冕小时候在困境中刻苦学画后来成为画家的故事,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月光曲》一文中贝多芬同样是有着听力障碍的人,他却能勇敢地向命运挑战,战胜重重困难,写出了钢琴曲《月光曲》如此优美的曲子的故事。
教学时,就要挖掘出教材中体现人物的心灵美、形象美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等内容。通过学习课文,让他们接触一个个高尚的人物,让他们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熏陶,能够克服不良情绪,接受自己的生理缺陷,敢于直面人生,积极向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人物形象的崇高思想和优秀品质深入学生心坎,成为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效仿的楷模。
2、挖掘课文中的心理教育素材,丰富聋生的情感体验。
聋校语文教材中还有不少是反映美好自然和生活的文章,教学时要运用文中描绘的自然美、社会生活美等优美的情感来陶冶学生。如《峨嵋道上》,能使学生了解峨嵋山上铺路人的艰辛,培养学生热爱平凡劳动、尊敬普通劳动者的感情。《亲人》、《师生情》能使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让座》一文表现了“我”助人为乐、尊老爱老的品质,帮助人能让我们过得更快乐。《我爱家乡》、《我爱故乡的杨梅》等课文,能激发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富饶的西沙群岛》使学生了解了西沙群岛富饶的物产、优美的风景,能激发出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小青蛙》、《小壁虎借尾巴》让学生懂得了要保护有益的动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兴味盎然地鉴赏这些美好的形象的同时,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净化和熏陶,身心便获得了健康的发展。
3.挖掘课文中的心理教育素材,培养聋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更需要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特别是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还应结合教材,培养学生自我调控情绪、主动塑造性格、养成良好习惯等自我教育能力。例如:在《新衬衫》一课的教学时,根据我们班部分学生不懂得谅解别人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谈话:平时,我们同学之间有时因为一点小事而闹不团结,你给我起个外号,我就要回敬地骂你一句。同学不小心踩了你一脚,即使她向你说了“对不起”,你也不原谅她,马上就要找机会报复她。甚至有同学在无意中说了某位同学学习成绩不佳的事之后,便遭到这位同学无休无止的纠缠,这说明同学们彼此之间不能做到心胸豁达,谅解宽容,甚至还有报复心理。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衬衫》这篇课文,你们想不想知道“我”是怎样处理新衬衫被陆倩倩弄脏这件不愉快的事呢?我的话刚说完,学生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课本,读了起来。因为我讲的事就发生在他们身边,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急于想了解的。所以,他们学习的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了应该宽容对待同学无心犯的错,尤其是同学已经诚恳地道歉,就应该从团结出发,宽容谅解对方。在谈学习收获时,我抛出了“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应该怎样来恰当地处理与同学之间的摩擦”这个问题,学生联系自己说出了心里话,做了自我批评,我对一些能正确处理与同学关系的同学做了表扬。这样,在语文学习中培养了学生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能力,还有利于创设良好的群体氛围,密切同学关系。
4.关注聋生的日记,通过日记疏导他们的挫折心理。
高尔基说过,“任何一个高明的作家,都不可能把自己隐藏起来。”学生的日记是反映学生的心理活动的“窗口”,因此,我要求聋生坚持写日记,这是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批阅日记时,我针对学生情况,或给予肯定,或给与指点。曾经有一名5年级的女生,因为心理比较敏感,自尊心又强,猜疑心重,与同学的关系不太融洽。有一回,她因为在宿舍里经常不能按时起床,受到老师的批评,就在日记里写老师不喜欢自己,感觉人生没意思,透露了想自杀的念头。我当时赶快在日记里写出自己的初衷,告诉她老师批评她的最终目的还是想帮助她克服缺点,跟上集体的步伐。然后又告诉她,父母养育一个孩子是多么的不容易,要她珍惜自己的生命。最后,鼓励她拿出勇气战胜困难。在真诚的笔谈中让她感受到老师们的善意,对老师们的误解也消除了。
结语:
在聾校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在进行语言文字教学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要用良好的教学态度和方式去营造课堂健康的心理气氛。同时,做一个有爱心、耐心、恒心、敬业、积极向上的特教老师,成为聋生正面的榜样,也是很重要的。当然,作为班主任教师和德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中、在团队活动中、在家访中、在个别交流中、在孩子们出现心理问题,需要老师的帮助时,都是很好的契机。
参考文献
[1] 郑程华.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现代职业教育,2017(17).
[2] 张峨嵋.情智共融,让孩子健康成长——作文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7.
关键词:聋校;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融入;语文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用一句最简洁的话来说,就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发展,同时,帮助学生克服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适应不良或心理偏差。而针对聋生,因为听力障碍,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有限、加上家庭的多种原因,比如:单亲、留守、父母离异、遗传等,因此有自卑、焦虑、自私、抱怨、散漫、甚至自残等独有的不良心理现象,所以笔者认为对聋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语文教学本身就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学训练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应相辅相成。接下来我就谈谈近年来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体会:
1.发挥课文中典型人物形象的影响力,培养聋生的高尚情操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语文教材有众多的典型人物形象,对学生有较强的感染力。例如:《掘强的小红军》一文中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贵品质。《王冕学画》中王冕小时候在困境中刻苦学画后来成为画家的故事,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月光曲》一文中贝多芬同样是有着听力障碍的人,他却能勇敢地向命运挑战,战胜重重困难,写出了钢琴曲《月光曲》如此优美的曲子的故事。
教学时,就要挖掘出教材中体现人物的心灵美、形象美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等内容。通过学习课文,让他们接触一个个高尚的人物,让他们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熏陶,能够克服不良情绪,接受自己的生理缺陷,敢于直面人生,积极向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人物形象的崇高思想和优秀品质深入学生心坎,成为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效仿的楷模。
2、挖掘课文中的心理教育素材,丰富聋生的情感体验。
聋校语文教材中还有不少是反映美好自然和生活的文章,教学时要运用文中描绘的自然美、社会生活美等优美的情感来陶冶学生。如《峨嵋道上》,能使学生了解峨嵋山上铺路人的艰辛,培养学生热爱平凡劳动、尊敬普通劳动者的感情。《亲人》、《师生情》能使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让座》一文表现了“我”助人为乐、尊老爱老的品质,帮助人能让我们过得更快乐。《我爱家乡》、《我爱故乡的杨梅》等课文,能激发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富饶的西沙群岛》使学生了解了西沙群岛富饶的物产、优美的风景,能激发出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小青蛙》、《小壁虎借尾巴》让学生懂得了要保护有益的动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兴味盎然地鉴赏这些美好的形象的同时,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净化和熏陶,身心便获得了健康的发展。
3.挖掘课文中的心理教育素材,培养聋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更需要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特别是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还应结合教材,培养学生自我调控情绪、主动塑造性格、养成良好习惯等自我教育能力。例如:在《新衬衫》一课的教学时,根据我们班部分学生不懂得谅解别人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谈话:平时,我们同学之间有时因为一点小事而闹不团结,你给我起个外号,我就要回敬地骂你一句。同学不小心踩了你一脚,即使她向你说了“对不起”,你也不原谅她,马上就要找机会报复她。甚至有同学在无意中说了某位同学学习成绩不佳的事之后,便遭到这位同学无休无止的纠缠,这说明同学们彼此之间不能做到心胸豁达,谅解宽容,甚至还有报复心理。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衬衫》这篇课文,你们想不想知道“我”是怎样处理新衬衫被陆倩倩弄脏这件不愉快的事呢?我的话刚说完,学生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课本,读了起来。因为我讲的事就发生在他们身边,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急于想了解的。所以,他们学习的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了应该宽容对待同学无心犯的错,尤其是同学已经诚恳地道歉,就应该从团结出发,宽容谅解对方。在谈学习收获时,我抛出了“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应该怎样来恰当地处理与同学之间的摩擦”这个问题,学生联系自己说出了心里话,做了自我批评,我对一些能正确处理与同学关系的同学做了表扬。这样,在语文学习中培养了学生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能力,还有利于创设良好的群体氛围,密切同学关系。
4.关注聋生的日记,通过日记疏导他们的挫折心理。
高尔基说过,“任何一个高明的作家,都不可能把自己隐藏起来。”学生的日记是反映学生的心理活动的“窗口”,因此,我要求聋生坚持写日记,这是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批阅日记时,我针对学生情况,或给予肯定,或给与指点。曾经有一名5年级的女生,因为心理比较敏感,自尊心又强,猜疑心重,与同学的关系不太融洽。有一回,她因为在宿舍里经常不能按时起床,受到老师的批评,就在日记里写老师不喜欢自己,感觉人生没意思,透露了想自杀的念头。我当时赶快在日记里写出自己的初衷,告诉她老师批评她的最终目的还是想帮助她克服缺点,跟上集体的步伐。然后又告诉她,父母养育一个孩子是多么的不容易,要她珍惜自己的生命。最后,鼓励她拿出勇气战胜困难。在真诚的笔谈中让她感受到老师们的善意,对老师们的误解也消除了。
结语:
在聾校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在进行语言文字教学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要用良好的教学态度和方式去营造课堂健康的心理气氛。同时,做一个有爱心、耐心、恒心、敬业、积极向上的特教老师,成为聋生正面的榜样,也是很重要的。当然,作为班主任教师和德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中、在团队活动中、在家访中、在个别交流中、在孩子们出现心理问题,需要老师的帮助时,都是很好的契机。
参考文献
[1] 郑程华.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现代职业教育,2017(17).
[2] 张峨嵋.情智共融,让孩子健康成长——作文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