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9位百岁寿星的4个长寿密码,你能解开几个
近期,哈尔滨市进行了一次老年人口調查,发现在全市城乡1042万总人口中,有百岁以上的老寿星189人,是历年来发现最多者。其中,女性占2/3以上。
这项课题的主要研究者之一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教授王宇,笔者就此采访了王老师,探讨这些百岁老人的长寿“密码”。
密码”之一
心态平和,喜欢交流,随遇而安,从容淡泊
家住南岗区文兴街的陈金营老人已经101岁了,他的孙子说:“从来没见过爷爷发脾气,爷爷是个比较慢性子的人,奶奶则是一个急脾气,老两口的性格正好可以互补。有一次奶奶和爷爷发脾气,爷爷在一旁微笑,说我出去溜达溜达。
爷爷出门后,奶奶哭笑不得,气也消了。”家住呼兰区北大街103岁的李陈氏也是脾气好,愿意和人交流。
有人问老人长寿秘诀是什么,她回答:“没什么长寿秘诀,家里人吃什么我就吃什么,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愿意‘唠嗑’,有话不憋着,说出来心里痛快。现在生活好了,更没啥不知足的、没啥看不开的。”
百岁老人大都性格好、脾气好,不爱生气、发火,心胸开阔,待人随和。即使在大灾大难面前,也总能保持淡定、从容的态度。就是说,在性格“密码”上,哈尔滨的百岁老人们普遍乐观豁达、心态平和,因知足而常乐。
这189位百岁老人基本都是平民百姓,多数没有参加过固定工作,有退休金的仅占1/6左右,大都靠子女孙辈养活,只有一位是大学教授。他们大都随遇而安,不思名利,甘于淡泊。
密码”之二
普遍有长寿家族史,个子不高
在调查中发现,有60%左右的百岁老人有家族长寿史。比如,家住南岗区的于秀芳老人,今年已经102岁,他在山东的哥哥已经106岁。
家住呼兰区北大街的李陈氏已经103岁了,她的两个妹妹在山东德州,也快要100岁了。家住双城市103岁的张凤恩和99岁的张李氏这对寿星夫妻也是如此,张李氏母亲活了100岁,张凤恩姐姐活了102岁。
东北人都长得人高马大的,可是,这些百岁老寿星大都长得比较矮小。女寿星身高都只有1.45米左右;男寿星的身高到1.7米的也不多。他们又小又瘦,最初还以为他们是南方人,不过调研发现,他们当中有不少都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
虽然人在老年时身体会萎缩,但是他们在青壮年时的身高就比大多数人的身高要矮一些。科学已经证实,人的身高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这次《报告》中也提出了“遗传因素”问题,认为遗传因素也是决定人是否长寿的因素之一。
密码”之三
粗茶淡饭分外香,没吃过补品
饮食对于人的寿命的影响至关重要,人到底吃什么能够长寿呢?有专家认为,百岁老人的饮食结构一定是合理的,他们一天的饮食当中各种营养比较均衡。但实际上百岁老人的饮食没有那么讲究和精致,大都很随便。家住南岗区清明二道街的顾岳珍老人已经109岁了,是所有百岁老人中年龄名列前茅的。
她一日两餐,早8点一餐,下午3点一餐,每顿饭都要喝玉米面粥,有的时候还吃两个自己做的小窝窝头。老人喜欢吃的一道菜与众不同,就是用做完豆浆剩下的豆腐渣炒白菜。老人认为:豆腐渣含有的营养价值很高,用它和清热解毒的大白菜一起炒,能排出体内废物。
这些老人小时候大都生活在多子女的贫困大家庭,家里没有足够的粮食给孩子们吃,所以长年累月吃的东西就那么几样,如窝头、大饼子、玉米面粥,再加上白菜、土豆。
冰城的百岁老人都是从苦日子里走过来的,按现在的视角来看,他们的饮食非常粗糙,营养基础也差,可是他们却依然有一个硬朗的好身板,生活的艰苦并没有给他们的身体带来任何“后遗症”,反而让他们把人生的岁月走得更久远。这种现象令人深思。
原来人的体内有一种“节约基因”。当人的生活极度贫困、食物极度匮乏的时候,这个基因为了使人生存下去,就会对身体进行调节,即身体摄取的食物减少时,它会使人的代谢也同时减慢。而一旦生活条件好转了,食物充足了,这个基因又会适当地进行调节,不过,它不是剧烈地调节,而是逐渐地调节或可称之为“逐渐适应”。
当那些百岁老人们赶上了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他们没有一下子大量食用,而是始终保持定量摄入,说白了,就是他们懂得“节制”,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习惯,这是百岁老人饮食上的共同特点。
很多人都认为,“食补”或者“药补”可以提高人体素质,增强免疫力。但是,观察老寿星们的平时饮食,却与“食补”“药补”大相径庭,他们从不特意吃什么、补什么,而是家里人吃什么就跟着吃什么。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一辈子都没吃过人参、鹿茸、海参等高档补品,有的甚至见都没见过。大多数百岁老人没有刻意养生,生活上不过是顺其自然而已。
老寿星们大都是干瘦干瘦的,可以看出,他们从青年到老年均没有经历过肥胖阶段,始终保持正常的体态。俗话说“粗茶淡饭分外香”,家里的粗茶淡饭,让老寿星们健康长寿。
密码”之四
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很少上医院
调查中发现,百岁老寿星现在大都行动不便,只有28人还可以行动自如。道里区新发镇五一村陈玉莲百岁老人,自己能种菜园子,能担柴草,令人叹服称奇;居住在道里区托老所的孟宪彩老人,101岁还能经常与社区老年人跳大秧歌。专家认为,他们之所以还可以像年轻人那样活跃,就是因为他们拥有一颗年轻的心。
这些百岁老年人大都有良好的生活规律,常年保持固定的生活习惯。其中,睡觉、起床的时间常年保持不变,即日出而起、日落而息,一日三餐或两餐,不嗜烟酒或少嗜烟酒。他们当中几乎没有人患过“神经衰弱”。长寿老年人们从来不熬夜,睡眠质量绝对是一流的。
他们总能让身体得到很好的休息,通过良好睡眠的调节,将潜在的疾病赶走,这可能也是他们长寿的密码之一。
家住道里区的孙修暖老太太103岁了,每日饮食起居都是固定不变的,十分规律。孙修暖老人在80岁的时候听说用手梳头可以舒筋活血,有益头部健康,她便开始每天用双手梳理头发100多下,并用搓热了的手来搓面部。从此,这个习惯坚持了20多年,如今,孙修暖老人头发中又长出了黑发,看上去气色不错,比其他百岁老人显得年轻不少。
这些百岁老人一般身体素质好,无大病,很少上医院,有的一辈子没到过医院。有一位百岁老人自己总结长寿的原因说:“就是一条,少吃药,少受害。”
百岁老人对待疾病的经验有借鉴意义。如今,很多人不舒服就吃药,常年吃药,有的甚至就是无病也吃药。是药三分毒,可吃可不吃的药最好不吃,尤其不要常年服药。当然,真有病了一定要去看医生,在医嘱下认真服药。
近期,哈尔滨市进行了一次老年人口調查,发现在全市城乡1042万总人口中,有百岁以上的老寿星189人,是历年来发现最多者。其中,女性占2/3以上。
这项课题的主要研究者之一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教授王宇,笔者就此采访了王老师,探讨这些百岁老人的长寿“密码”。
密码”之一
心态平和,喜欢交流,随遇而安,从容淡泊
家住南岗区文兴街的陈金营老人已经101岁了,他的孙子说:“从来没见过爷爷发脾气,爷爷是个比较慢性子的人,奶奶则是一个急脾气,老两口的性格正好可以互补。有一次奶奶和爷爷发脾气,爷爷在一旁微笑,说我出去溜达溜达。
爷爷出门后,奶奶哭笑不得,气也消了。”家住呼兰区北大街103岁的李陈氏也是脾气好,愿意和人交流。
有人问老人长寿秘诀是什么,她回答:“没什么长寿秘诀,家里人吃什么我就吃什么,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愿意‘唠嗑’,有话不憋着,说出来心里痛快。现在生活好了,更没啥不知足的、没啥看不开的。”
百岁老人大都性格好、脾气好,不爱生气、发火,心胸开阔,待人随和。即使在大灾大难面前,也总能保持淡定、从容的态度。就是说,在性格“密码”上,哈尔滨的百岁老人们普遍乐观豁达、心态平和,因知足而常乐。
这189位百岁老人基本都是平民百姓,多数没有参加过固定工作,有退休金的仅占1/6左右,大都靠子女孙辈养活,只有一位是大学教授。他们大都随遇而安,不思名利,甘于淡泊。
密码”之二
普遍有长寿家族史,个子不高
在调查中发现,有60%左右的百岁老人有家族长寿史。比如,家住南岗区的于秀芳老人,今年已经102岁,他在山东的哥哥已经106岁。
家住呼兰区北大街的李陈氏已经103岁了,她的两个妹妹在山东德州,也快要100岁了。家住双城市103岁的张凤恩和99岁的张李氏这对寿星夫妻也是如此,张李氏母亲活了100岁,张凤恩姐姐活了102岁。
东北人都长得人高马大的,可是,这些百岁老寿星大都长得比较矮小。女寿星身高都只有1.45米左右;男寿星的身高到1.7米的也不多。他们又小又瘦,最初还以为他们是南方人,不过调研发现,他们当中有不少都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
虽然人在老年时身体会萎缩,但是他们在青壮年时的身高就比大多数人的身高要矮一些。科学已经证实,人的身高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这次《报告》中也提出了“遗传因素”问题,认为遗传因素也是决定人是否长寿的因素之一。
密码”之三
粗茶淡饭分外香,没吃过补品
饮食对于人的寿命的影响至关重要,人到底吃什么能够长寿呢?有专家认为,百岁老人的饮食结构一定是合理的,他们一天的饮食当中各种营养比较均衡。但实际上百岁老人的饮食没有那么讲究和精致,大都很随便。家住南岗区清明二道街的顾岳珍老人已经109岁了,是所有百岁老人中年龄名列前茅的。
她一日两餐,早8点一餐,下午3点一餐,每顿饭都要喝玉米面粥,有的时候还吃两个自己做的小窝窝头。老人喜欢吃的一道菜与众不同,就是用做完豆浆剩下的豆腐渣炒白菜。老人认为:豆腐渣含有的营养价值很高,用它和清热解毒的大白菜一起炒,能排出体内废物。
这些老人小时候大都生活在多子女的贫困大家庭,家里没有足够的粮食给孩子们吃,所以长年累月吃的东西就那么几样,如窝头、大饼子、玉米面粥,再加上白菜、土豆。
冰城的百岁老人都是从苦日子里走过来的,按现在的视角来看,他们的饮食非常粗糙,营养基础也差,可是他们却依然有一个硬朗的好身板,生活的艰苦并没有给他们的身体带来任何“后遗症”,反而让他们把人生的岁月走得更久远。这种现象令人深思。
原来人的体内有一种“节约基因”。当人的生活极度贫困、食物极度匮乏的时候,这个基因为了使人生存下去,就会对身体进行调节,即身体摄取的食物减少时,它会使人的代谢也同时减慢。而一旦生活条件好转了,食物充足了,这个基因又会适当地进行调节,不过,它不是剧烈地调节,而是逐渐地调节或可称之为“逐渐适应”。
当那些百岁老人们赶上了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他们没有一下子大量食用,而是始终保持定量摄入,说白了,就是他们懂得“节制”,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习惯,这是百岁老人饮食上的共同特点。
很多人都认为,“食补”或者“药补”可以提高人体素质,增强免疫力。但是,观察老寿星们的平时饮食,却与“食补”“药补”大相径庭,他们从不特意吃什么、补什么,而是家里人吃什么就跟着吃什么。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一辈子都没吃过人参、鹿茸、海参等高档补品,有的甚至见都没见过。大多数百岁老人没有刻意养生,生活上不过是顺其自然而已。
老寿星们大都是干瘦干瘦的,可以看出,他们从青年到老年均没有经历过肥胖阶段,始终保持正常的体态。俗话说“粗茶淡饭分外香”,家里的粗茶淡饭,让老寿星们健康长寿。
密码”之四
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很少上医院
调查中发现,百岁老寿星现在大都行动不便,只有28人还可以行动自如。道里区新发镇五一村陈玉莲百岁老人,自己能种菜园子,能担柴草,令人叹服称奇;居住在道里区托老所的孟宪彩老人,101岁还能经常与社区老年人跳大秧歌。专家认为,他们之所以还可以像年轻人那样活跃,就是因为他们拥有一颗年轻的心。
这些百岁老年人大都有良好的生活规律,常年保持固定的生活习惯。其中,睡觉、起床的时间常年保持不变,即日出而起、日落而息,一日三餐或两餐,不嗜烟酒或少嗜烟酒。他们当中几乎没有人患过“神经衰弱”。长寿老年人们从来不熬夜,睡眠质量绝对是一流的。
他们总能让身体得到很好的休息,通过良好睡眠的调节,将潜在的疾病赶走,这可能也是他们长寿的密码之一。
家住道里区的孙修暖老太太103岁了,每日饮食起居都是固定不变的,十分规律。孙修暖老人在80岁的时候听说用手梳头可以舒筋活血,有益头部健康,她便开始每天用双手梳理头发100多下,并用搓热了的手来搓面部。从此,这个习惯坚持了20多年,如今,孙修暖老人头发中又长出了黑发,看上去气色不错,比其他百岁老人显得年轻不少。
这些百岁老人一般身体素质好,无大病,很少上医院,有的一辈子没到过医院。有一位百岁老人自己总结长寿的原因说:“就是一条,少吃药,少受害。”
百岁老人对待疾病的经验有借鉴意义。如今,很多人不舒服就吃药,常年吃药,有的甚至就是无病也吃药。是药三分毒,可吃可不吃的药最好不吃,尤其不要常年服药。当然,真有病了一定要去看医生,在医嘱下认真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