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减少明知故问的互动
【现象】T:I’m your new teacher.Do you want to know me?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Question,please.
T:Look,this is my friend,Tony White.
Do you want to know him?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Question,please.
T:Do you have a friend?
Look,this is a letter to a penfriend.(教授新单词)
【解析】这是一位教师设计的6B Unit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 PartA的导入部分(以下案例同)。教师设计了两次诸如“Do you want to know me?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一次“Do you have a friend?”之类的明知故问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实质就是鼓励学生猜测性、冲动性的问答而不是进行认知性思考、批判性思维。而且这种问题的本身也包含了教师期待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与方式,那就是:Yes,I do.其实,无论学生如何回答,教师都会按照预设好的步骤推进教学。也就说,这种问题本身就是废话。教师费尽心机的互动就是为了要一个单词“penfriend”,但是却不惜浓墨重彩地大绕弯子,耗时、费力又低效。
【改进策略】在设计话语前,教师不仅应考虑围绕教学主题设计什么样的话语,而且还要考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确保每句话语都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情感,从而使话语始终能够围绕课堂教学目的展开,更好地完成教学的中心任务。为此,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减少明知故问的话语,最大限度地“瘦身”。
二、减少回应性重复的反馈
【现象】T:listen and tick the question sentences.(课件展示备选的问句)
T:Read the answers,please.
Who do you want to write to?
S1:Peter.
T:Yes,he’s Peter. Who’s Peter?
S2:He’s an English boy.
T:You’re right. He’s an English boy. Where does he live?
…
【解析】在上述例子中,教师不停地重复所有应答者的句子,其目的是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听到这句话,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种下意识的重复却使大部分学生容易出现听觉疲劳,甚至还会严重干扰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容易被教师强行介入的话语分散了注意力。
【改进策略】教师尽量使用简短的评价性语言,如“OK/Good/Excellent”或点头微笑即可,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真正在关注他的回答而不是敷衍了事即可,尽量不要重复学生的答语,在细节处努力将自己的话语“瘦身”。
三、减少标签式情感号令
【现象】T:Everyone should have a friend. And we shoul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let’s remember: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解析】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项目中,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已经成为许多优质课和展示课必备的环节,有的甚至不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牵强附会地设计一些话语来达成此教学意愿,使“情感目标”成为一种口号式、标签式的教学,一时间情感泛滥成灾,教学设计流于形式,曲解了真正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过程。想想,就六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怎么可能认识诸如:communicate,remember,indeed。很显然,这个过程是套用了课堂模式,属于标签式的情感号令。
【改进策略】并非所有的课只有贴上情感标签才算是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不要贴上情感标签,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做决定。就是说,课堂话语的设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能为学生所接受,又能具有启发性、研讨性,能诱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如若多余,就一定要想法舍去,努力让教师话语“瘦身”。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冯楼小学)
【现象】T:I’m your new teacher.Do you want to know me?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Question,please.
T:Look,this is my friend,Tony White.
Do you want to know him?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Question,please.
T:Do you have a friend?
Look,this is a letter to a penfriend.(教授新单词)
【解析】这是一位教师设计的6B Unit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 PartA的导入部分(以下案例同)。教师设计了两次诸如“Do you want to know me?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一次“Do you have a friend?”之类的明知故问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实质就是鼓励学生猜测性、冲动性的问答而不是进行认知性思考、批判性思维。而且这种问题的本身也包含了教师期待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与方式,那就是:Yes,I do.其实,无论学生如何回答,教师都会按照预设好的步骤推进教学。也就说,这种问题本身就是废话。教师费尽心机的互动就是为了要一个单词“penfriend”,但是却不惜浓墨重彩地大绕弯子,耗时、费力又低效。
【改进策略】在设计话语前,教师不仅应考虑围绕教学主题设计什么样的话语,而且还要考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确保每句话语都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情感,从而使话语始终能够围绕课堂教学目的展开,更好地完成教学的中心任务。为此,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减少明知故问的话语,最大限度地“瘦身”。
二、减少回应性重复的反馈
【现象】T:listen and tick the question sentences.(课件展示备选的问句)
T:Read the answers,please.
Who do you want to write to?
S1:Peter.
T:Yes,he’s Peter. Who’s Peter?
S2:He’s an English boy.
T:You’re right. He’s an English boy. Where does he live?
…
【解析】在上述例子中,教师不停地重复所有应答者的句子,其目的是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听到这句话,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种下意识的重复却使大部分学生容易出现听觉疲劳,甚至还会严重干扰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容易被教师强行介入的话语分散了注意力。
【改进策略】教师尽量使用简短的评价性语言,如“OK/Good/Excellent”或点头微笑即可,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真正在关注他的回答而不是敷衍了事即可,尽量不要重复学生的答语,在细节处努力将自己的话语“瘦身”。
三、减少标签式情感号令
【现象】T:Everyone should have a friend. And we shoul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let’s remember: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解析】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项目中,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已经成为许多优质课和展示课必备的环节,有的甚至不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牵强附会地设计一些话语来达成此教学意愿,使“情感目标”成为一种口号式、标签式的教学,一时间情感泛滥成灾,教学设计流于形式,曲解了真正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过程。想想,就六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怎么可能认识诸如:communicate,remember,indeed。很显然,这个过程是套用了课堂模式,属于标签式的情感号令。
【改进策略】并非所有的课只有贴上情感标签才算是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不要贴上情感标签,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做决定。就是说,课堂话语的设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能为学生所接受,又能具有启发性、研讨性,能诱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如若多余,就一定要想法舍去,努力让教师话语“瘦身”。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冯楼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