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职业教育的发展正面临着一个转型期,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要适应这个要求,职业教育就要与时俱进,积极进行教学探究,为培养出适合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探索出新路,开发校本教材就成为其中重要一环。
关键词:就业导向;中职会计;校本教材;开发;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5-00116-01
随着中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方针的深入,改革会计专业课程,开发校本教材,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结合,与地区的经济发展相适应,已是当务之急,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开发的意义
(一)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定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这为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要进行课程改革,就需要对课程内容的载体——教材同时进行改革。虽然现今本校有中等职业学校国家规划的统一教材,但这只是一种普遍引导性教材,以学生的一般学习需求为基础。学校在课程领域只是一个循规蹈矩的执行者,没有探索与创造的空间,由此造成了学校“千篇一律,一个模式”的现象。事实上,每所学校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内外部条件,其中包括当地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学生就业形式。这些条件的综合形成了学校自己的办学传统。国家和地方课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阶段性,不可能时时更新。它难以兼顾各个地区,每所学校、每个学生的差异,缺乏灵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相比较而言,校本课程的开发更注重了校与校、生与生之间的差异,通过采用相应的课程政策,促使其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这是一种基于学生个体的经历、兴趣与体验,把握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并将这些因素纳入到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的课程。另外,校本课程的开发也综合考虑了本地区的经济特色及未来发展与校本课程的关系,做到学校教育既承担好“个性化”课题,又承担好“社会化”课题,更好地促进人才的发展。因此中职会计专业校本教材开发迫在眉睫。
(二)中职会计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
目前会计行业发展迅速,而会计专业的教材更新速度较慢,学生将大量时间用在学习一些落后且无应用价值的课程上,教学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另外教材枯燥呆板,内容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却缺少教学方法的建议和学法的指导,不利于教师和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教材的表达局限于文字,缺少实际的案例与练习。其次,我国的职业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正是中职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能否健康地开展下去取决于中职学校自身的发展和特色,校本教材的开发则显然是特色学校的重要内涵之一。再次,中职学校学生生源较差,硬性规定他们课上要认真听讲,学习那些高深的理论、枯燥的定律,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基于学生减负增效上的校本开发,对于解决教学与就业脱节的问题有着良好的作用,也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提供了一种良好的途径。
二、存在的问题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是结果。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注意避免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部分教师缺乏应有的专业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造成简单抄袭,拼凑材料,教材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与时代脱离,无特色,与学生实际联系不大,增加了師生的压力和负担。
(二)课程评价是课程开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本课程要有相应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只有实施科学的管理和评价,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三)校本课程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应通过实践不断修改和完善校本课程。
三、开发的策略
(一)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来开发校本教材,避免内容单一。
校本教材的开发需要多种教育科研方法的综合运用,如观察、访谈、调查、总结、分析-综合、比较、预测等。只有这样,开发出的校本教材才不会内容单一。不是强调原创、首创,而是重在教师研究意义上的创新,重在学校范围内的创新,重在今天的研究要比昨天的研究更有进步和新意。不要把任何的教研形式都贴上“校本研究”的标签,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探索中寻求校本教研的新路子。
(二)教师、学生、家长、企业共同参与来开发校本教材,形成本校特色。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为目标,每个校本教材的开发都应树立“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学生能学到什么程度我们就教到什么程度”的教学理念。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努力探求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要立足现有教材但又不受教材的束缚,积极编写满足市场需求的、学生有能力学的校本教材,使教学内容与市场的需求接轨,与职高学生的特点接轨。职业学校的教师、相关企业的会计人员、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可以参与校本研究,从而形成具有本地区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有人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而“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国家和地方共同选择的课程设计的理念。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校本教材开发是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学习终生化的必然产物。学校要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就不得不在课程开发上下功夫,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就是在构建学校自身的特色,因此中职学校会计校本教材开发,应以新的课改为指导,努力创设出体现学校特色及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教材,以实现学校课程资源的优质组合及有效利用,为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具有真才实学的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进.《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职业技术教育 2004年第4期
【2】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与条件》.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9年第3期
【3】罗炜.《校本教研教师行动研究案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出版
关键词:就业导向;中职会计;校本教材;开发;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5-00116-01
随着中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方针的深入,改革会计专业课程,开发校本教材,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结合,与地区的经济发展相适应,已是当务之急,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开发的意义
(一)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定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这为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要进行课程改革,就需要对课程内容的载体——教材同时进行改革。虽然现今本校有中等职业学校国家规划的统一教材,但这只是一种普遍引导性教材,以学生的一般学习需求为基础。学校在课程领域只是一个循规蹈矩的执行者,没有探索与创造的空间,由此造成了学校“千篇一律,一个模式”的现象。事实上,每所学校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内外部条件,其中包括当地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学生就业形式。这些条件的综合形成了学校自己的办学传统。国家和地方课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阶段性,不可能时时更新。它难以兼顾各个地区,每所学校、每个学生的差异,缺乏灵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相比较而言,校本课程的开发更注重了校与校、生与生之间的差异,通过采用相应的课程政策,促使其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这是一种基于学生个体的经历、兴趣与体验,把握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并将这些因素纳入到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的课程。另外,校本课程的开发也综合考虑了本地区的经济特色及未来发展与校本课程的关系,做到学校教育既承担好“个性化”课题,又承担好“社会化”课题,更好地促进人才的发展。因此中职会计专业校本教材开发迫在眉睫。
(二)中职会计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
目前会计行业发展迅速,而会计专业的教材更新速度较慢,学生将大量时间用在学习一些落后且无应用价值的课程上,教学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另外教材枯燥呆板,内容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却缺少教学方法的建议和学法的指导,不利于教师和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教材的表达局限于文字,缺少实际的案例与练习。其次,我国的职业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正是中职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能否健康地开展下去取决于中职学校自身的发展和特色,校本教材的开发则显然是特色学校的重要内涵之一。再次,中职学校学生生源较差,硬性规定他们课上要认真听讲,学习那些高深的理论、枯燥的定律,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基于学生减负增效上的校本开发,对于解决教学与就业脱节的问题有着良好的作用,也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提供了一种良好的途径。
二、存在的问题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是结果。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注意避免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部分教师缺乏应有的专业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造成简单抄袭,拼凑材料,教材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与时代脱离,无特色,与学生实际联系不大,增加了師生的压力和负担。
(二)课程评价是课程开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本课程要有相应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只有实施科学的管理和评价,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三)校本课程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应通过实践不断修改和完善校本课程。
三、开发的策略
(一)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来开发校本教材,避免内容单一。
校本教材的开发需要多种教育科研方法的综合运用,如观察、访谈、调查、总结、分析-综合、比较、预测等。只有这样,开发出的校本教材才不会内容单一。不是强调原创、首创,而是重在教师研究意义上的创新,重在学校范围内的创新,重在今天的研究要比昨天的研究更有进步和新意。不要把任何的教研形式都贴上“校本研究”的标签,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探索中寻求校本教研的新路子。
(二)教师、学生、家长、企业共同参与来开发校本教材,形成本校特色。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为目标,每个校本教材的开发都应树立“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学生能学到什么程度我们就教到什么程度”的教学理念。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努力探求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要立足现有教材但又不受教材的束缚,积极编写满足市场需求的、学生有能力学的校本教材,使教学内容与市场的需求接轨,与职高学生的特点接轨。职业学校的教师、相关企业的会计人员、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可以参与校本研究,从而形成具有本地区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有人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而“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国家和地方共同选择的课程设计的理念。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校本教材开发是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学习终生化的必然产物。学校要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就不得不在课程开发上下功夫,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就是在构建学校自身的特色,因此中职学校会计校本教材开发,应以新的课改为指导,努力创设出体现学校特色及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教材,以实现学校课程资源的优质组合及有效利用,为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具有真才实学的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进.《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职业技术教育 2004年第4期
【2】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与条件》.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9年第3期
【3】罗炜.《校本教研教师行动研究案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