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2016年在我院入院治疗的80例动静脉瘘患者纳入本研究,将80例患者分为优质护理组与常规对照组,均为40例,常规对照组,采用健康教育、用药护理等一般的护理方法。优质护理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内瘘阻塞、静脉内瘘失功发生情况,评估两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优质护理组感染、内瘘阻塞、静脉内瘘失功发生例数为1、1、1,常规对照组为6、4、7,优质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在相关知识掌握评分上,前者为(88.9±5.4),高于对照组的(72.0±4.8),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引发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因素多样,采用优质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延长内瘘寿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临床护理
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在临床中只能采取血液透析疗法,血液透析对于患者的生存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影响,为了保障治疗效果,需要保证畅通的血管通路,因此,静脉内瘘也被称之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由于血液透析治疗需要频繁穿刺患者血管,容易引发感染,降低血管的生理功能,引发动静脉内瘘失调,降低了透析的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在我院入院治疗的80例动静脉瘘患者纳入本研究,在原发性疾病上,以高血压肾病、慢性肾炎、痛风性肾病为主。男47例,女33例,年龄为35~68岁,平均年龄为(47.5±9.1)岁,动静脉瘘使用时间为4个月~3年,平均时间为(16.8±4.2)个月。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80例患者分为优质护理组与常规对照组,均为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对照组,采用健康教育、用药护理等一般的护理方法。优质护理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措施:
内瘘护理:
在透析前,对患者内瘘情况进行系统的评估,制定实施方案,在穿刺前,评估患者血管情况,根据此选择穿刺方法,针尖与患者皮肤呈40°角,减少痛感。保持好动脉端与静脉端的距离,透析结束后,把握好穿刺针的拔除力度、位置与时间,使用创可贴止血,保证穿刺点无渗血[1]。在动静脉瘘建立后的1周,可以进行血管扩展锻炼,若患者自身血管情况较差,可以予以红远外宽谱仪,穿刺后24进行热敷,涂抹喜疗妥软膏,促进血管的修复。
基础护理:
告知患者与家属动静脉瘘注意事项,引导患者放松心情,积极配合治疗,平时加强指导,让患者掌握自我保护方式,监测内瘘的变化,看是否有疼痛、红肿表现,做到对症治疗。平时穿着宽松衣物,避免加强内瘘侧肢体负担,定期抬高患者,促进血液的回流[2]。
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遭受病痛折磨,机体耐力低、营养状态不佳,护理人员要加强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勇敢的面对生活,及早回归社会。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内瘘阻塞、静脉内瘘失功发生情况,评估两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优质护理组感染、内瘘阻塞、静脉内瘘失功发生例数为1、1、1,常规对照组为6、4、7,优质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在相关知识掌握评分上,前者为(88.9±5.4),高于对照组的(72.0±4.8),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动静脉内瘘堵塞的诱因多样,其动脉硬化、糖尿病、血液粘稠等机体自身疾病的影响;脱水过多、嘔吐体液不足、严重腹泻引发的低血压;感染、年龄、心理因素等等。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动静脉内瘘后之后,静脉血液量增多,血液上升,血管壁扩展,形成了动脉化血管,在透析治疗时,可以直接穿刺,提高血液获得量,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3-4]。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可以分析出动静脉内瘘失功的高危诱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予以患者科学的生活、健康指导,提高他们的自我护理能力,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本组研究显示,优质护理组感染、内瘘阻塞、静脉内瘘失功发生例数为1、1、1,常规对照组为6、4、7,优质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在相关知识掌握评分上,前者为(88.9±5.4),高于对照组的(72.0±4.8),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引发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因素多样,采用优质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延长内瘘寿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杜春玲.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 实用医学杂志. 2010(10)
[2]米绪华,唐万欣,付平,苏白海,曾文彤. 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 中国血液净化. 2009(07)
[3]徐娟,尤厚英.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及护理[J]. 当代护士(专科版). 2009(05)
[4]王文娟,吴春燕,应迎娟,王国红,倪虹,莫华利,叶有新. 穿刺方法对血透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 2009(02)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临床护理
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在临床中只能采取血液透析疗法,血液透析对于患者的生存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影响,为了保障治疗效果,需要保证畅通的血管通路,因此,静脉内瘘也被称之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由于血液透析治疗需要频繁穿刺患者血管,容易引发感染,降低血管的生理功能,引发动静脉内瘘失调,降低了透析的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在我院入院治疗的80例动静脉瘘患者纳入本研究,在原发性疾病上,以高血压肾病、慢性肾炎、痛风性肾病为主。男47例,女33例,年龄为35~68岁,平均年龄为(47.5±9.1)岁,动静脉瘘使用时间为4个月~3年,平均时间为(16.8±4.2)个月。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80例患者分为优质护理组与常规对照组,均为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对照组,采用健康教育、用药护理等一般的护理方法。优质护理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措施:
内瘘护理:
在透析前,对患者内瘘情况进行系统的评估,制定实施方案,在穿刺前,评估患者血管情况,根据此选择穿刺方法,针尖与患者皮肤呈40°角,减少痛感。保持好动脉端与静脉端的距离,透析结束后,把握好穿刺针的拔除力度、位置与时间,使用创可贴止血,保证穿刺点无渗血[1]。在动静脉瘘建立后的1周,可以进行血管扩展锻炼,若患者自身血管情况较差,可以予以红远外宽谱仪,穿刺后24进行热敷,涂抹喜疗妥软膏,促进血管的修复。
基础护理:
告知患者与家属动静脉瘘注意事项,引导患者放松心情,积极配合治疗,平时加强指导,让患者掌握自我保护方式,监测内瘘的变化,看是否有疼痛、红肿表现,做到对症治疗。平时穿着宽松衣物,避免加强内瘘侧肢体负担,定期抬高患者,促进血液的回流[2]。
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遭受病痛折磨,机体耐力低、营养状态不佳,护理人员要加强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勇敢的面对生活,及早回归社会。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内瘘阻塞、静脉内瘘失功发生情况,评估两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优质护理组感染、内瘘阻塞、静脉内瘘失功发生例数为1、1、1,常规对照组为6、4、7,优质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在相关知识掌握评分上,前者为(88.9±5.4),高于对照组的(72.0±4.8),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动静脉内瘘堵塞的诱因多样,其动脉硬化、糖尿病、血液粘稠等机体自身疾病的影响;脱水过多、嘔吐体液不足、严重腹泻引发的低血压;感染、年龄、心理因素等等。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动静脉内瘘后之后,静脉血液量增多,血液上升,血管壁扩展,形成了动脉化血管,在透析治疗时,可以直接穿刺,提高血液获得量,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3-4]。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可以分析出动静脉内瘘失功的高危诱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予以患者科学的生活、健康指导,提高他们的自我护理能力,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本组研究显示,优质护理组感染、内瘘阻塞、静脉内瘘失功发生例数为1、1、1,常规对照组为6、4、7,优质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在相关知识掌握评分上,前者为(88.9±5.4),高于对照组的(72.0±4.8),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引发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因素多样,采用优质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延长内瘘寿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杜春玲.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 实用医学杂志. 2010(10)
[2]米绪华,唐万欣,付平,苏白海,曾文彤. 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 中国血液净化. 2009(07)
[3]徐娟,尤厚英.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及护理[J]. 当代护士(专科版). 2009(05)
[4]王文娟,吴春燕,应迎娟,王国红,倪虹,莫华利,叶有新. 穿刺方法对血透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