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质量。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水平是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重视课堂管理。课堂教学活动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因而也是一个管理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一种群体性活动,这个群体活动表现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要使学生提高感知效率、理解能力和具备应用技能,就必须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组织教学活动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际上是一种管理行为,这就是说,课堂教学活动自然渗透着管理因素。教师的管理措施是否得当,影响着课堂教学活动能否得以顺利进行和效能能否提高。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和管理行为是互相伴随、浑然天成的。从实践角度来看,教师的管理能力强,其课堂教学效果相应地就好;课堂教学效果差,往往都能在教师的管理能力方面找到原因。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深刻地认识到教学与管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因而强调提高教师的管理能力,重视对课堂教学中管理问题的研究。20世纪初,杜威干脆把教师称为教学活动中的“管理者”。不仅明确讨论了课堂管理规则的建立问题,而且阐述了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实施恰当的奖惩措施、给学生提出合理的希望和要求等问题。同时,还向教师们提供了集中学生注意力、消除课堂紧张气氛的方法,提出了避免师生课堂冲突的有效措施和帮助提高课堂管理水平的策略等。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知识的传授者、智能的培养者和课堂活动的管理者等多重身份。这说明课堂教学管理的特殊性决定了课堂教学管理是课堂教学实践的需要,也是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
课堂教学管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建立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规则,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尽可能取得显著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明确课堂教学管理的目的,遵循课堂教学管理规律
任何一种管理行为都是有目的的。目的就是方向,目的就是应达到的预期标准。目的明确,才能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管理的目的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而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就必须优化环境、组织学生、创造条件,提高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心灵的绩效。
与任何事物都有规律并且必须遵循规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一样,课堂教学管理也必然存在着客观规律,并且只有遵循它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而,对课堂教学管理规律的研究就必然成为课堂教学管理学理论体系中重要的和具有前提性的内容了。列宁认为:“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规律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客观性和必然性,我们应据此来认识和揭示课堂教学管理的规律。例如,按照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安排教学活动的规律,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等。
二、掌握课堂教学管理方法,讲究课堂教学管理艺术
管理方法是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为了达到目的所使用的手段和措施。与人类的一切知识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一样,课堂教学管理方法也是来源于课堂教学管理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管理规律的自觉运用,是教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经验性的结晶,并在课堂教学管理活动中经受检验和发展。
课堂教学管理方法应是多系列的,其中常规方法有:说服方法、集体教育的方法、自我管理的方法、分组控制的方法、制度约束的方法、环境熏陶的方法等。激励的方法有:目标激励方法、情感激励方法、榜样激励方法等。
管理艺术是一种管理技巧,它比管理方法更带策略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难免会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纠纷,以及其他一些处理起来难度较大的事件。要化解这些矛盾和纠纷,处理好各种事件,就必须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艺术。课堂教学管理艺术通常有相互沟通的艺术、化解矛盾的艺术、表扬的艺术、批评的艺术、提醒的艺术(眼神提醒、语言提醒、动作提醒)、指导的艺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艺术、评价学生的艺术等。
课堂气氛的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有利于正气的树立和对不良学风的遏制。同时,良好的课堂气氛还是创造一个和谐集体的基础。
三、遵守课堂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矫正学生不良课堂行为习惯
规章制度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管理的规范性。用规章制度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管理,属于常规性或基础性的管理,这种常规性管理是不可缺少的。没有常规性管理,就不可能有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常规性管理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其对于培养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和行为规范有着重要的作用。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之一。优秀学生的特点之一是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一个学生班级中,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不良,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管理中不断予以矫正。
参考文献:
1、王天一,夏之莲.外国教育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3、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4、列宁全集(第38卷)[M].人民出版社,1974.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重视课堂管理。课堂教学活动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因而也是一个管理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一种群体性活动,这个群体活动表现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要使学生提高感知效率、理解能力和具备应用技能,就必须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组织教学活动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际上是一种管理行为,这就是说,课堂教学活动自然渗透着管理因素。教师的管理措施是否得当,影响着课堂教学活动能否得以顺利进行和效能能否提高。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和管理行为是互相伴随、浑然天成的。从实践角度来看,教师的管理能力强,其课堂教学效果相应地就好;课堂教学效果差,往往都能在教师的管理能力方面找到原因。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深刻地认识到教学与管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因而强调提高教师的管理能力,重视对课堂教学中管理问题的研究。20世纪初,杜威干脆把教师称为教学活动中的“管理者”。不仅明确讨论了课堂管理规则的建立问题,而且阐述了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实施恰当的奖惩措施、给学生提出合理的希望和要求等问题。同时,还向教师们提供了集中学生注意力、消除课堂紧张气氛的方法,提出了避免师生课堂冲突的有效措施和帮助提高课堂管理水平的策略等。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知识的传授者、智能的培养者和课堂活动的管理者等多重身份。这说明课堂教学管理的特殊性决定了课堂教学管理是课堂教学实践的需要,也是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
课堂教学管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建立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规则,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尽可能取得显著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明确课堂教学管理的目的,遵循课堂教学管理规律
任何一种管理行为都是有目的的。目的就是方向,目的就是应达到的预期标准。目的明确,才能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管理的目的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而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就必须优化环境、组织学生、创造条件,提高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心灵的绩效。
与任何事物都有规律并且必须遵循规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一样,课堂教学管理也必然存在着客观规律,并且只有遵循它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而,对课堂教学管理规律的研究就必然成为课堂教学管理学理论体系中重要的和具有前提性的内容了。列宁认为:“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规律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客观性和必然性,我们应据此来认识和揭示课堂教学管理的规律。例如,按照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安排教学活动的规律,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等。
二、掌握课堂教学管理方法,讲究课堂教学管理艺术
管理方法是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为了达到目的所使用的手段和措施。与人类的一切知识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一样,课堂教学管理方法也是来源于课堂教学管理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管理规律的自觉运用,是教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经验性的结晶,并在课堂教学管理活动中经受检验和发展。
课堂教学管理方法应是多系列的,其中常规方法有:说服方法、集体教育的方法、自我管理的方法、分组控制的方法、制度约束的方法、环境熏陶的方法等。激励的方法有:目标激励方法、情感激励方法、榜样激励方法等。
管理艺术是一种管理技巧,它比管理方法更带策略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难免会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纠纷,以及其他一些处理起来难度较大的事件。要化解这些矛盾和纠纷,处理好各种事件,就必须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艺术。课堂教学管理艺术通常有相互沟通的艺术、化解矛盾的艺术、表扬的艺术、批评的艺术、提醒的艺术(眼神提醒、语言提醒、动作提醒)、指导的艺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艺术、评价学生的艺术等。
课堂气氛的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有利于正气的树立和对不良学风的遏制。同时,良好的课堂气氛还是创造一个和谐集体的基础。
三、遵守课堂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矫正学生不良课堂行为习惯
规章制度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管理的规范性。用规章制度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管理,属于常规性或基础性的管理,这种常规性管理是不可缺少的。没有常规性管理,就不可能有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常规性管理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其对于培养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和行为规范有着重要的作用。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之一。优秀学生的特点之一是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一个学生班级中,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不良,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管理中不断予以矫正。
参考文献:
1、王天一,夏之莲.外国教育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3、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4、列宁全集(第38卷)[M].人民出版社,1974.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