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桂林的山千姿百态,桂林的水清澈见底,青山绿水间,一座结合秀逸天纯的山水景观与全球众多杰出艺术家的创作心血,以当代雕塑艺术为主题的大型国际地景“博物馆”——愚自乐园,以鲜明的个性及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让人们同时感受自然的山水和精彩的艺术。
愚自乐园位于桂林市雁山区大埠乡境内,占地900余亩的山水间,四面群峰林立,峻秀挺拔,林间湖畔,山水相映,举目望去,处处是风景。这里汇聚了来自中国、日本、美国、意大利、法国、瑞典、捷克、荷兰、保加利亚等47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位世界顶级雕塑艺术家多年来创作的230余件当代雕塑艺术作品。其深刻的人文启发、睿智的艺术表现,给周围的这片山水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内涵,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相得益彰,让每个步入这里的人情不自禁地感受艺术的震撼,令人愉悦,令人遐想。
从1998年至今的二十几个春秋,以台湾企业家曹日章先生、艺术家萧长正先生为代表的一群“愚人”快乐而又执着地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在桂林这片明秀的山水间“自娱自乐”,孜孜不倦地打造不朽的人文景观,缔造弥新的历史。也许,这就是“愚自乐园”深刻的内涵吧!
在愚自乐园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件高高矗立的雕塑作品“顶天立地”。一根一米见方,数十米高的四方石柱直冲云霄,上面镶嵌着40多个国家的国旗标志,有代表着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参与创作。与地面相连的仅有三个小小的支点,奇险绝妙,扣人心弦。
园区内每一件作品都是参加创作营的各国艺术家们在身历此境,体会桂林山水风光之后创作的,呈现出迥然各异的风格与涵义。国际著名的台湾雕塑大师朱铭、北京艺术家萧立、杭州艺术家李秀勤、德国艺术家依伯哈艾克等都以专案的方式完成了精彩的作品系列。当法国艺术家克莱尔艾瓦肯来到桂林,越发体会到这片土地的勃勃生机,充满了不可言喻的力与美。于是,她为桂林造了一片“林”:湖畔矗立着18根直指天空、纵情伸展的汉白玉石柱,山风吹掠,石林低语,那风还在树干上留下了一横一横的记忆。这就是《风之林》。常年戴着助听器的荷兰艺术家吉隆西蒙,在参加愚自乐园国际雕塑创作营的那一个月里,桂林沉浸在一片烟雨迷蒙中,这片山水虽说是雨的旋律,但对他而言,却是一首永远听不真切,看不明白的悲歌。“声音”是他日夜思念的“情人”,于是他创作了《雨在我耳边哭泣》。英国艺术家查德·劳伦斯的《女人与风景》则把桂林山水想象成有着柔软心肠和美丽曲线的母亲,他认为只有这么细致柔美的大地母亲,才能孕育出如幻似梦的桂林山水之美。这种将自然拟人化的浪漫主义联想,不是很精彩么?斑驳的阳光洒落松林间,不同肤色的孩子在追逐嬉戏,一对对情侣缠绵相依,还有坐在石凳上的男女老少,似在谈论着国家大事,又像在唠叨着家长里短,《人间舞台》演绎着人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台湾艺术家蔡根的《我留下我的鞋在桂林》是表达对桂林的挚爱?对山水的眷念?还是对祖国母亲那一缕深情的思念……
桂林的漓江秀甲天下,还有比漓江更美的景致么?《甲漓水》藉以灯光的层次变化将水底世界的千变万化透过水影的波光潋滟,呈现出仙境般的迷离幻境。日湖和光湖是园区视野最宽阔,景色最迷人的地方,岸上《水火之间》那弯曲向上的石柱如竖立的波纹向天边延伸,水中的倒影似跳跃的火焰在波光里曼舞,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和生命的启迪。
愚自乐园的每一座建筑景观都秉承了顺势而为的理念,将每一座建筑与山势、地景及周围环境有机结合,使建筑回归自然之美。远远望去,山脚下斜躺着几个黑白相间的“集装箱”,特别引人注目。走近了,才发现那是一座建筑,是愚自乐园的艺术楼。整个建筑造型宛若层峦叠嶂的山势连绵起伏,以板块的交错创造不平衡与不稳定的运动感,传神地勾勒出了桂林山水的层次印象。愚人餐坊的1/4球体餐厅,钢架结构外饰镜面玻璃,宛如沉入海底的玲珑扇贝,诉说着桂林地貌的漫长变迁。在进入园区大门的左前方,一片宽阔的草坪上凸现一个小山坡,绿油油的草地从地面一直延伸到坡顶。其实,那“坡”就是艺术家的修行馆。那是一座结合了自然生态的建筑物,屋顶斜面与地面的草皮连接一体,是地、景与建筑的完美结合。
扣人心弦的故事景观是愚自乐园又一道独特的风景,向人们讲述着“愚人”们创业的艰辛与挫折。花废园里,几棵干枯了的树干在风中摇曳着,然而,树枯了,愿望是否会冷了?花谢了,梦想是否碎了?换个角度,体会另一种花容树影;换个心情,打造另一番生命风情。百悔红景观讲述着工作中困难一重重,阻碍一波波,艺术筑梦的痴愚也曾准备放弃,但又满心不舍,心痛得淌红了池水……
辽阔的空间、原始的松林、承载人文藝术的雕塑作品,交织成一篇自然与人文的绝美乐章。穿行在星罗棋布的雕塑作品之间,空气里弥漫着艺术的味道,放慢脚步,欣赏着,品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