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窦娥冤》和《俄狄浦斯王》是中西方文化中的典范性的悲剧,其艺术价值,作品影响可以说不相上下,但从作品具体内容来看有巨大的差异。本文试从悲剧发生方式、悲剧人物的内在性格和作品主题进行比较。
关键词:悲剧;《窦娥冤》;《俄狄浦斯王》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作品是以东汉流传下来的“东海孝妇”的故事为核,以元代的社会环境为背景,展现了窦娥短短的一生中遭到失母丧夫的打击,高利贷的毒害,流氓之辈的欺压,贪官污吏的误判,种种不幸和灾难,最终交织成了惊天动地的悲剧,一直以来都被当作中国古代悲剧的典范。《俄狄浦斯王》则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的索福克勒斯的作品,大约写于公元前403年。作品取材于原始时代的古老传说,通过写俄狄浦斯用尽全力也没能逃出杀父娶母的命运安排来实现悲剧的完成。作品曾得到亚里士多德高度的评价,被称为“十全十美的悲剧”。
同是经受住了历史考验的作品,同是中西方文化中的典范性的悲剧,我们却能从中发现巨大的差异。
一、悲剧的发生方式不同
窦娥的悲剧是一步步造成的,是有先后顺序的。她先是经历了生活悲剧,之后是婚姻悲剧,随后是蒙冤悲剧,最终就那样含恨而死。而且她的冤案能够昭雪有很大的偶然性,如果主办官员不是她的父亲,如果她的灵魂没有一次次的提醒,那么即使血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恐怕她的清白也无从证明了。所以说窦娥的悲剧是由前到后一步步形成的,是线性发展的。
然而俄狄浦斯的悲剧却是必然的。他的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生下后神谕说,他将来必杀父娶母。他的父亲遂将他遗弃了,然而他还是活了下来。当他选择从科仕托斯城出走时,就是为了避免杀父娶母的悲剧的发生,但事实上他是离这必然的命运更近了一步。他猜中了司芬克斯之谜,解除了忒拜城的灾难,顺理成章的成了新王,娶了旧后,此时杀父娶母的命运就已经成了现实了。之后他的一步步的追查只是让自己越来越接近真相,越来越痛苦。可以说,俄狄浦斯就像处在一个巨大的命运圆盘中,无论他如何努力和反抗都走不出这个圆盘,周而复始,从来没真的逃脱过,最终被这命运收服,完成了杀父娶母的神谕。
二、悲剧人物的内在性格不同
窦娥是中国封建礼教下的一个标准化的人物。她出生在书香门第,因幼年遭受失恃之痛和贫困之苦养成了孝顺的品格,父亲为抵债将她卖作债主的童养媳,平时倍受蔡婆的虐待,但她对蔡婆仍然以礼相待。在蒙冤入狱后,她严词拒绝,甚至遭到毒刑、受尽折磨仍不肯屈招。然而一旦要严刑拷打蔡婆,她宁愿自己承认死罪,也不愿意蔡婆受刑。在押赴刑场时她首先想到的也不是自己的不幸与冤屈,而是担心蔡婆看到自己披枷带锁感到伤心。可以说窦娥是一个满脑子的孝道、贞节等伦理观念的女子,她活的没有自我,她的所有的行为都是按照既有的封建伦理观念在做。
俄狄浦斯则是一个有自主意志的人,他充满了斗争的意识,当命运被安排时,他没有屈从,他努力抗争,他在与命运与神旨抗衡。他的出走,他的努力都是为了逃脱杀父娶母的命运,不管最终他是否成功,但是至少他有抗争的精神,作品中把他塑造成了一个诚实、正直、善良、坚强、敢于直面严酷、勇于承担责任的英雄形象。两者虽都是悲剧人物但是他们内在的性格完全不同,所以给人的悲剧体验也完全不同。
三、作品的主题不同
窦娥的悲剧是社会所造成的,属于“社会悲剧”;俄狄浦斯的悲剧是命运所注定的,属于“命运悲剧”。
在《窦娥冤》中关汉卿描写窦娥的悲剧的一生是为了反映当时整个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横行霸道,政府官员的昏庸腐朽,以及像张驴儿这样的无赖的蛮横阴险。作者所传达的,是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民众的无限同情,还有对毒害人的封建礼教的批判。作品中的人物从身体到思想都深受荼毒,所以关汉卿要猛烈抨击悲剧人物所生活的时代和社会,这才是他写作的目的所在。
《俄狄浦斯王》是人与命运抗争的主题,该剧主要表现了人的意志和命运的冲突。中心人物俄狄浦斯并不是一个弱者,他是一个英雄,在邪恶的命运面前,他是努力抗争的而不是消極顺从的。他敢于去面对现实,敢于去自我惩罚,最终他自刺双目,自我流放,来完成本不该属于自己的惩罚。他的悲剧不是最终他杀父娶母的结果,而是他一步步地去远离,却最终不知不觉地犯罪。俄狄浦斯在和邪恶的命运搏斗中遭到了不可避免的毁灭,但是他的善良刚毅却让我们肃然起敬,作者歌颂的是人物本身,是他独立坚强的意志,是他勇敢斗争的精神。
由此看来,古代中西方的悲剧观,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西方悲剧的人物通常有自由的意志,他们有明确的自我选择,他们身上体现着人的力量与尊严,他们是在与命运的抗争中败下阵来的。悲剧主人公处在一个比常人高的位置上,让我们仰望。西方的悲剧不是让我们悲悯而是让我们震撼。中国古代的悲剧,则是将主体放在外在的伦常规范之下,他们被社会所左右,缺乏自由的意志,显得渺小而悲悯,他们的悲更多的来源于惨,会让读者俯视,不是震撼而是同情。
参考文献
[1]王卫东.从《窦娥冤》的双重结构看中国古代的悲剧意识[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
[2]宁宗一,陆林,田桂民.元杂剧研究概述[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
[3]罗念生.论古希腊悲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
袁媛(1997.04—),女,汉族,河南三门峡人,本科在读,就读于河北大学文学院,所学专业,汉语言文学。
关键词:悲剧;《窦娥冤》;《俄狄浦斯王》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作品是以东汉流传下来的“东海孝妇”的故事为核,以元代的社会环境为背景,展现了窦娥短短的一生中遭到失母丧夫的打击,高利贷的毒害,流氓之辈的欺压,贪官污吏的误判,种种不幸和灾难,最终交织成了惊天动地的悲剧,一直以来都被当作中国古代悲剧的典范。《俄狄浦斯王》则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的索福克勒斯的作品,大约写于公元前403年。作品取材于原始时代的古老传说,通过写俄狄浦斯用尽全力也没能逃出杀父娶母的命运安排来实现悲剧的完成。作品曾得到亚里士多德高度的评价,被称为“十全十美的悲剧”。
同是经受住了历史考验的作品,同是中西方文化中的典范性的悲剧,我们却能从中发现巨大的差异。
一、悲剧的发生方式不同
窦娥的悲剧是一步步造成的,是有先后顺序的。她先是经历了生活悲剧,之后是婚姻悲剧,随后是蒙冤悲剧,最终就那样含恨而死。而且她的冤案能够昭雪有很大的偶然性,如果主办官员不是她的父亲,如果她的灵魂没有一次次的提醒,那么即使血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恐怕她的清白也无从证明了。所以说窦娥的悲剧是由前到后一步步形成的,是线性发展的。
然而俄狄浦斯的悲剧却是必然的。他的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生下后神谕说,他将来必杀父娶母。他的父亲遂将他遗弃了,然而他还是活了下来。当他选择从科仕托斯城出走时,就是为了避免杀父娶母的悲剧的发生,但事实上他是离这必然的命运更近了一步。他猜中了司芬克斯之谜,解除了忒拜城的灾难,顺理成章的成了新王,娶了旧后,此时杀父娶母的命运就已经成了现实了。之后他的一步步的追查只是让自己越来越接近真相,越来越痛苦。可以说,俄狄浦斯就像处在一个巨大的命运圆盘中,无论他如何努力和反抗都走不出这个圆盘,周而复始,从来没真的逃脱过,最终被这命运收服,完成了杀父娶母的神谕。
二、悲剧人物的内在性格不同
窦娥是中国封建礼教下的一个标准化的人物。她出生在书香门第,因幼年遭受失恃之痛和贫困之苦养成了孝顺的品格,父亲为抵债将她卖作债主的童养媳,平时倍受蔡婆的虐待,但她对蔡婆仍然以礼相待。在蒙冤入狱后,她严词拒绝,甚至遭到毒刑、受尽折磨仍不肯屈招。然而一旦要严刑拷打蔡婆,她宁愿自己承认死罪,也不愿意蔡婆受刑。在押赴刑场时她首先想到的也不是自己的不幸与冤屈,而是担心蔡婆看到自己披枷带锁感到伤心。可以说窦娥是一个满脑子的孝道、贞节等伦理观念的女子,她活的没有自我,她的所有的行为都是按照既有的封建伦理观念在做。
俄狄浦斯则是一个有自主意志的人,他充满了斗争的意识,当命运被安排时,他没有屈从,他努力抗争,他在与命运与神旨抗衡。他的出走,他的努力都是为了逃脱杀父娶母的命运,不管最终他是否成功,但是至少他有抗争的精神,作品中把他塑造成了一个诚实、正直、善良、坚强、敢于直面严酷、勇于承担责任的英雄形象。两者虽都是悲剧人物但是他们内在的性格完全不同,所以给人的悲剧体验也完全不同。
三、作品的主题不同
窦娥的悲剧是社会所造成的,属于“社会悲剧”;俄狄浦斯的悲剧是命运所注定的,属于“命运悲剧”。
在《窦娥冤》中关汉卿描写窦娥的悲剧的一生是为了反映当时整个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横行霸道,政府官员的昏庸腐朽,以及像张驴儿这样的无赖的蛮横阴险。作者所传达的,是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民众的无限同情,还有对毒害人的封建礼教的批判。作品中的人物从身体到思想都深受荼毒,所以关汉卿要猛烈抨击悲剧人物所生活的时代和社会,这才是他写作的目的所在。
《俄狄浦斯王》是人与命运抗争的主题,该剧主要表现了人的意志和命运的冲突。中心人物俄狄浦斯并不是一个弱者,他是一个英雄,在邪恶的命运面前,他是努力抗争的而不是消極顺从的。他敢于去面对现实,敢于去自我惩罚,最终他自刺双目,自我流放,来完成本不该属于自己的惩罚。他的悲剧不是最终他杀父娶母的结果,而是他一步步地去远离,却最终不知不觉地犯罪。俄狄浦斯在和邪恶的命运搏斗中遭到了不可避免的毁灭,但是他的善良刚毅却让我们肃然起敬,作者歌颂的是人物本身,是他独立坚强的意志,是他勇敢斗争的精神。
由此看来,古代中西方的悲剧观,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西方悲剧的人物通常有自由的意志,他们有明确的自我选择,他们身上体现着人的力量与尊严,他们是在与命运的抗争中败下阵来的。悲剧主人公处在一个比常人高的位置上,让我们仰望。西方的悲剧不是让我们悲悯而是让我们震撼。中国古代的悲剧,则是将主体放在外在的伦常规范之下,他们被社会所左右,缺乏自由的意志,显得渺小而悲悯,他们的悲更多的来源于惨,会让读者俯视,不是震撼而是同情。
参考文献
[1]王卫东.从《窦娥冤》的双重结构看中国古代的悲剧意识[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
[2]宁宗一,陆林,田桂民.元杂剧研究概述[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
[3]罗念生.论古希腊悲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
袁媛(1997.04—),女,汉族,河南三门峡人,本科在读,就读于河北大学文学院,所学专业,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