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学科教育正在各个学校火热地开展,为我国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初中的体育教学在培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基于初中体育的学科教学,教师应该在提高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素质教育的稳步进行。
【关键词】初中体育;学生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学生核心素养是近年来各学科教学中重点关注的内容。在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中,对核心素养有这样的强调:对学生的培养应该注重全面化发展,帮助他们形成今后应该必备的品质与能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各个学科教学的关键点,作为一名初中体育老师,应依据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开展相应的体育课程。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在2014年,教育部提出:研究各个阶段学生发展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明确学生终身、社会发展中所必备的关键能力及品格。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逐步建立。它是现阶段教育方针的具象化,是实现宏观理念、教育目标以及具体教育实施实践三者之间链接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初中的体育学科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的,发挥它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的全名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当代学生能够应对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品质与能力。它是新时代教育理念中,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大趋势。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核心素养不仅仅注重于对学生个体的需求,还从社会、文化两个方面扩充,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可以说,它不是学生的“基础”素养,而是提升学生核心能力的“高阶”素养。
因此,当前环境下的初中体育课堂不应该仅限于学生关键素养的提升,一定要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目标来开展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使得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达到素质的全方位提升。
二、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中忽略学生个人的需求与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身心发展非常“活跃”的阶段,对于身边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而这种身心特点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飘忽不定,对任何事情都有着“三分钟热度”,在学习中就会有走神、不专心的情况出现;同时,由于“新课改”的逐步实施,很多体育老师在初中教学中完全以中考的分数来要求学生,没有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各项目标作为教学的目的,忽视了学生在体育方面的个人需求以及兴趣。此外,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对体育教学的本质认识不够清晰,使得学生对体育的想法、思维受到禁锢与束缚,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体育运动失去兴趣,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则更加无从谈起。
(二)教学模式非常单一
初中生相比于小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变化。在学习上,课业负担加重、升学压力来临,使得学生压力倍增;在生活上,他们开始进入“青春期”,正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些都需要初中老师在教学中特别关注。
然而,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达到考核的分数指标,忽略了他们自身的体育运动需求,同时,体育老师也逐步理解学生文化课的重要性,把体育课变成学生文化课之后的“休息时间”,忽略了体育课的存在目的。长此以往,教师在教学中会以单一教学模式为主,用固化传统的教学形式教授学生运动技能。在此过程中,学生会逐步丧失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对待体育课的态度也会逐渐降低,久而久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便会模糊,更不利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12岁开始,孩子们就与儿童时期告别,逐渐向青年时期过渡。在12-16岁这个时期,是学生各项能力趋于完善的时期,统称为青春期。也正是这个时期,学生们会展现出身体以及心理方面的问题。在身体方面,每个学生的发育水平、发育时间都有所不同,存在差异性,许多教师却在体育课上“一视同仁”,给学生安排没有区分性的体育锻炼,没有以学生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体育课程设计,致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达不到要求,这种多次失败或是无法达到要求的挫败感,会间接影响学生的毅力与韧性,也会让学生对于体育运动丧失耐心,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导致体育教学成为一种被动的过程,成为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过程中的阻力。
三、在初中体育课堂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的初中体育课程,教师更多注重于学生对各类运动的技能掌握程度,旨在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学会更多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然而,这种教育模式却忽略了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情感体验,高强度地体育练习间接地影响了他们对于体育运动的学习热情,最终体育课堂的教学并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如果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初中体育课堂的目标之一,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得今后的体育教学实现良性发展。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能够带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热情,化被动为主动,逐渐让学生积极、樂观、发自真心地参与体育运动,帮助他们的情感融入体育运动之中,让他们真正爱上体育;同时,在体育课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会增强学生的耐力、毅力以及恒心,使得今后体育课的开展更加顺利,达到更高的教学效果。
(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新课改是对当前环境下教育理念的重大革新,在它的引导下,教师开始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核心素养,在体育教学中也不例外。从我国当下体育课堂的实际教学来看,大多数的体育老师只是抓住学生的运动成绩,旨在帮助他们能够顺利达到考试的标准。体育分数固然重要,但是教师不能只抓分数,而忽略了体育对学生身心方面的作用。将新课改的核心教学方法融入实际教学中,可以帮助教师改变教学理念,在把握体育关键素养教育的同时,向“文化”以及“社会”两个方向扩充,从学生的价值观、情感观、生活观进行突破,培养他们的“抗打击”能力、心理调节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等,通过体育教学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运动习惯,树立健全的人格,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有助于社會的发展与进步
我国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祖国的下一代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增强他们的体质,为我国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身心健康、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是将生硬的运动知识讲授给学生,老师更加关注学生是否在考试中达标,而不是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热情。在融入核心素养的教育模式下,不仅仅是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等到更多的锻炼机会,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生活中热爱运动,让运动成为他们一生的习惯。
四、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方法
(一)加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养成良好运动品格
体育老师如果想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核心素养,首要目标就是要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发扬体育运动的精神,消除学生对体育课的错误理解。
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情感,都是通过体育学习的态度、兴趣所体现出来的。因此,为了能够加强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体育老师应该将学生的年龄、性别、身心发展情况等特点进行汇总分类,将不同的运动方式运用在适合的学生中。此外如上文所述,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各个学科中融入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为今后的个人发展打下基础。可以在体育项目运动之前,穿插一些与该项目相关的国家运动员,或者在课前带领学生观看运动员的“荣耀时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体育品德教育也会反作用于学生,让他们对相关体育项目更有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将体育教学目标由知识技能转向核心素养
当教师对不同学龄段、不同年级以及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后,应该对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与理解,在此理解基础之上,教师应该对今后的体育课程进行更深入地研讨。
因此,教师应该从固化的“体育分数理论”中走出来,以体育核心素养为教学基准来组织实施课程。从学生的实际的身心情况出发,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加强考试所涉及的运动项目,直至达到相应目标。
(三)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改变教师教学模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都是“一刀切”,重视标准化教学。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以及对运动的认知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统一的,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而变化的。因此,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的体育教学,一定要尊重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个性化需求,教师将这种需求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才可以真正达到体育课堂的转型。
此外,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把讲授式教学转变为对话+讲授的教学模式。在日常生活中,要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以学生全方位的体育发展为教学中心,帮助学生形成终身运动意识,提升他们的体育核心素养。
五、结束语
现阶段,学校的体育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体育教师,不应该单纯注重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创新教学手段,全面落实学生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黄迎春.聚焦核心素养 打造体育新课堂[J].当代家庭教育,2020(27):184-185.
[2]甘甜.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5):246+248.
[3]杨宏平.加强体育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探研[J].成才之路,2020(14):67-68.
【关键词】初中体育;学生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学生核心素养是近年来各学科教学中重点关注的内容。在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中,对核心素养有这样的强调:对学生的培养应该注重全面化发展,帮助他们形成今后应该必备的品质与能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各个学科教学的关键点,作为一名初中体育老师,应依据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开展相应的体育课程。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在2014年,教育部提出:研究各个阶段学生发展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明确学生终身、社会发展中所必备的关键能力及品格。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逐步建立。它是现阶段教育方针的具象化,是实现宏观理念、教育目标以及具体教育实施实践三者之间链接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初中的体育学科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的,发挥它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的全名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当代学生能够应对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品质与能力。它是新时代教育理念中,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大趋势。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核心素养不仅仅注重于对学生个体的需求,还从社会、文化两个方面扩充,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可以说,它不是学生的“基础”素养,而是提升学生核心能力的“高阶”素养。
因此,当前环境下的初中体育课堂不应该仅限于学生关键素养的提升,一定要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目标来开展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使得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达到素质的全方位提升。
二、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中忽略学生个人的需求与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身心发展非常“活跃”的阶段,对于身边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而这种身心特点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飘忽不定,对任何事情都有着“三分钟热度”,在学习中就会有走神、不专心的情况出现;同时,由于“新课改”的逐步实施,很多体育老师在初中教学中完全以中考的分数来要求学生,没有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各项目标作为教学的目的,忽视了学生在体育方面的个人需求以及兴趣。此外,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对体育教学的本质认识不够清晰,使得学生对体育的想法、思维受到禁锢与束缚,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体育运动失去兴趣,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则更加无从谈起。
(二)教学模式非常单一
初中生相比于小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变化。在学习上,课业负担加重、升学压力来临,使得学生压力倍增;在生活上,他们开始进入“青春期”,正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些都需要初中老师在教学中特别关注。
然而,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达到考核的分数指标,忽略了他们自身的体育运动需求,同时,体育老师也逐步理解学生文化课的重要性,把体育课变成学生文化课之后的“休息时间”,忽略了体育课的存在目的。长此以往,教师在教学中会以单一教学模式为主,用固化传统的教学形式教授学生运动技能。在此过程中,学生会逐步丧失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对待体育课的态度也会逐渐降低,久而久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便会模糊,更不利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12岁开始,孩子们就与儿童时期告别,逐渐向青年时期过渡。在12-16岁这个时期,是学生各项能力趋于完善的时期,统称为青春期。也正是这个时期,学生们会展现出身体以及心理方面的问题。在身体方面,每个学生的发育水平、发育时间都有所不同,存在差异性,许多教师却在体育课上“一视同仁”,给学生安排没有区分性的体育锻炼,没有以学生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体育课程设计,致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达不到要求,这种多次失败或是无法达到要求的挫败感,会间接影响学生的毅力与韧性,也会让学生对于体育运动丧失耐心,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导致体育教学成为一种被动的过程,成为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过程中的阻力。
三、在初中体育课堂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的初中体育课程,教师更多注重于学生对各类运动的技能掌握程度,旨在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学会更多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然而,这种教育模式却忽略了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情感体验,高强度地体育练习间接地影响了他们对于体育运动的学习热情,最终体育课堂的教学并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如果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初中体育课堂的目标之一,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得今后的体育教学实现良性发展。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能够带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热情,化被动为主动,逐渐让学生积极、樂观、发自真心地参与体育运动,帮助他们的情感融入体育运动之中,让他们真正爱上体育;同时,在体育课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会增强学生的耐力、毅力以及恒心,使得今后体育课的开展更加顺利,达到更高的教学效果。
(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新课改是对当前环境下教育理念的重大革新,在它的引导下,教师开始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核心素养,在体育教学中也不例外。从我国当下体育课堂的实际教学来看,大多数的体育老师只是抓住学生的运动成绩,旨在帮助他们能够顺利达到考试的标准。体育分数固然重要,但是教师不能只抓分数,而忽略了体育对学生身心方面的作用。将新课改的核心教学方法融入实际教学中,可以帮助教师改变教学理念,在把握体育关键素养教育的同时,向“文化”以及“社会”两个方向扩充,从学生的价值观、情感观、生活观进行突破,培养他们的“抗打击”能力、心理调节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等,通过体育教学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运动习惯,树立健全的人格,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有助于社會的发展与进步
我国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祖国的下一代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增强他们的体质,为我国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身心健康、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是将生硬的运动知识讲授给学生,老师更加关注学生是否在考试中达标,而不是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热情。在融入核心素养的教育模式下,不仅仅是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等到更多的锻炼机会,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生活中热爱运动,让运动成为他们一生的习惯。
四、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方法
(一)加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养成良好运动品格
体育老师如果想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核心素养,首要目标就是要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发扬体育运动的精神,消除学生对体育课的错误理解。
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情感,都是通过体育学习的态度、兴趣所体现出来的。因此,为了能够加强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体育老师应该将学生的年龄、性别、身心发展情况等特点进行汇总分类,将不同的运动方式运用在适合的学生中。此外如上文所述,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各个学科中融入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为今后的个人发展打下基础。可以在体育项目运动之前,穿插一些与该项目相关的国家运动员,或者在课前带领学生观看运动员的“荣耀时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体育品德教育也会反作用于学生,让他们对相关体育项目更有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将体育教学目标由知识技能转向核心素养
当教师对不同学龄段、不同年级以及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后,应该对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与理解,在此理解基础之上,教师应该对今后的体育课程进行更深入地研讨。
因此,教师应该从固化的“体育分数理论”中走出来,以体育核心素养为教学基准来组织实施课程。从学生的实际的身心情况出发,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加强考试所涉及的运动项目,直至达到相应目标。
(三)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改变教师教学模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都是“一刀切”,重视标准化教学。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以及对运动的认知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统一的,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而变化的。因此,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的体育教学,一定要尊重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个性化需求,教师将这种需求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才可以真正达到体育课堂的转型。
此外,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把讲授式教学转变为对话+讲授的教学模式。在日常生活中,要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以学生全方位的体育发展为教学中心,帮助学生形成终身运动意识,提升他们的体育核心素养。
五、结束语
现阶段,学校的体育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体育教师,不应该单纯注重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创新教学手段,全面落实学生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黄迎春.聚焦核心素养 打造体育新课堂[J].当代家庭教育,2020(27):184-185.
[2]甘甜.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5):246+248.
[3]杨宏平.加强体育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探研[J].成才之路,2020(14):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