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小城

来源 :青少年日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13日 晴
  今天,回到了久违的老家,正值对面酒店开张。锣鼓喧天,张灯结彩的,还请来艺人助阵,比过年还热闹。
  不知何时起,小城开始变了。
  我出生在这座小城。
  小时候,这小城,古老而陈旧,地方不大,集市却也颇为热闹。这里没有多少高楼,家家户户的平房都带着小院。
  我对带树的院落情有独钟。雨下时,满地青石砖上都是斑驳的枯叶,与苔绿斑斑的青石板路相映衬,显得院宅幽深而古朴;风起时,刮起搭在古树上的晾衣绳,鼓起红红绿绿的风帆,更为小院增深一份意境。占据我童年回忆最多的片段,是小院对面的早点铺。
  对面街上是炸油条的早点铺,大概是为数不多的缘故吧,生意还算兴隆,每天都有热腾腾的香气溢出来,散入早晨清新的空气中。
  吃油条就要配豆浆,都是从对面的早点铺买的,盛在瓷碗里,加上一勺白糖,静静地看着白糖在豆浆里慢慢消融。用双手捧起,便爱不释手。于是在我记忆深处的味蕾中,便有了那份独特的清香。静静地,静静地氤氲着。
  的确,以前的小城就是这样,只是静静的,静静的。像极了一位安详的老人。
  道路在慢慢拓宽,青石板也渐渐换成了沥青,对面卖早点的老大爷也搬到别处去了,不知道他的油条还是不是一如既往地炸着,不知道早点摊是不是依旧兴隆。
  小城依然在变。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交错纵横。从早到晚,东来西往,川流不息。曾经的小城在童年的画册里一再模糊,再模糊,终伴随着童年消失不见。
  但是,那些陌生又熟悉的道路、那些黑夜下温暖的灯光,总会在某个特定的时刻给你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自己切切实实地感到:小城还在——在童年记忆里,温暖的灯光下,泛黄的日记里,在我们的心里。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三中初二(5)班
其他文献
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晴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却要说:“书籍是我快乐的源泉。”  快乐是一篇童话  小时候,爷爷曾经给我买过一本书:《安徒生童话》。幼时的我,便被上面五彩缤纷的图案所吸引,缠着爷爷给我讲故事,里面描绘的高大的城堡,英俊的王子,美丽的公主,甚至一匹雪白的骏马都能引起我的无限遐想。那时的我,沉醉于美好的故事,每听一篇,都要快乐上好一阵子。  后来,
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运城市盐湖区,地处黄河金三角的腹地,古城河东。  河东是中化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德孝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史家公认的德圣孝祖虞舜,威震华夏的武圣关公,均生长于河东大地,成为中华文明的两面旗帜。  中华文明是五千年来绵延传承的文明。文明的传承就是文化的传承,德孝文化在中华文明传承中起到了中坚的作用。在建设和谐社会,全体人民奔小康的今天,进一步弘扬德孝文化,有着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