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监测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lq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降钙素原(PCT)指导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CU住院的脓毒症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抗菌药物治疗组(RAT组,40例)及PCT监测指导抗菌药物治疗组(PCT组,42例).RAT组按脓毒症的抗菌药物治疗原则选择及停用抗菌药物;PCT组在此基础上每天监测PCT,以无活动感染症状以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下降,PCT下降超过90%或PCT<0.25 μg/L作为停药指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预后情况;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曲线分析.通过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对两组生存患者和死亡患者血清PCT水平进行1~7d的动态观察.结果 Mann-Whitney U检验或x2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APACHEⅡ评分,血培养和痰培养阳性率,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呼吸机使用及血液滤过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 Rank检验结果显示,PCT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较RAT组明显缩短[d:8.1±0.3,95%可信区间(95%CI 8.3~9.7)比9.3±0.3(95%CI8.7~ 10.1),P=0.013].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曲线分析发现,PCT组比RAT组的生存曲线下降速度较快,提示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缩短.两组患者住院时间、ICU滞留时间、28 d死亡例数、28 d复发例数及临床治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死亡患者PCT水平比生存患者要明显升高,在治疗前期和治疗后期均超过10 μg/L.结论 动态监测PCT可以有效缩短ICU脓毒症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且患者预后无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白内障患病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因具有手术操作简单、视力恢复快、术后散光小等优点越来越受欢迎.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是指切口<6.0 mm,分为激光乳化、超声乳化和非超声乳化三种手术方式.超声乳化的优点在于能将手术时机由传统的成熟期提前到未成熟期,从而大大缩短了患者等待手术的时间.为进一步探讨和比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本研究对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