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要办出特色,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改革,构建符合高职教育的规律,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这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热点与难点。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策略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013-01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特征,这对身处职业教育前沿的高职院校在办学思想、办学规模和办学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人才培养的内涵和意义
教育与市场对接,是职业教育的一大显著特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面对劳动力市场激烈竞争的局面,如何结合就业市场和学生自身特点,开展职业教育,使学生增强社会竞争力,提高就业率,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紧要问题。
但市场规律和教育毕竟是两码事,抛开教育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片面迎合市场需求,只会使职业教育的路越走越窄;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开办“热门”专业,会使学校越办越难。事实上,市场虽然千变万化,但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则有一定规律,这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二十一世纪教育报告中提出的“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存”。这要求我们必须找准高职院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
二、人才培养的策略和措施
首先,坚持科学发展观,明确办学定位。一方面注重特色办学,即行业特色和职教特色,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突出行业特色,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上;另一方面培养基本的职业素质。无论开设什么专业,都要以能力为本,注重基本素质的培养。基于以上两点,高职院校应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情况,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科学合理的设置专业,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加大实践教学比重,逐步形成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据教育部职成教司统计,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多从文化课教师改行而来或从大专院校分配而来,专业知识面狭窄,职教理论缺乏,实践经验不足,总体素质偏低。一些不具备条件的院校,盲目开设新专业,扩大招生规模,由于专业课教师紧缺,引进了不少非师范类毕业生担任专业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均有欠缺,其后果根本谈不上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向必须由“单一知识型”向“双师型”转化。构建一只“双师型”教师队伍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各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主动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并积极聘请行业、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人员作兼职教师,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
再次,了解生源及就业现状,转变思想观念。目前,人们对职业教育仍持有偏见,认为只有没被本科、专科录取的学生,才不得不进入各类高职院校的行列,这无疑更降低了高职院校的层次。在此生源前提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普遍偏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积极,缺乏应有的职业意识。到就业时,不能针对社会需求,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高不成低不就。这势必造成人才市场供求双方结构失调,出现“有岗无人”或“有人无岗”并存的不良状况,导致毕业生不能正确把握就业机会,错失就业良机。如此,转变思想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转变就业观念。虽然就业去向是双向选择,但实际上是企业选择人才,不是人才选择企业。因而,高职院校在抓教学的同时,要走向市场,适应需求。二是要转变教育质量评价观念。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成为衡量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就业形势的好坏、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招生形势和生源质量,关系到它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再配合聘请业内专家讲座和优秀毕业生到校现身说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培养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改变其头脑中的职业偏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就业观,明白学习是为了工作,要生存必须工作,要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努力工作的道理,使其在就业时能主动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参与竞争、自由择业、自主创业,在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对各行业从业人员规定的职业准入标准。实行“双证”并重制度,是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各高职院校都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地位,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融通,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合格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策略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013-01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特征,这对身处职业教育前沿的高职院校在办学思想、办学规模和办学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人才培养的内涵和意义
教育与市场对接,是职业教育的一大显著特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面对劳动力市场激烈竞争的局面,如何结合就业市场和学生自身特点,开展职业教育,使学生增强社会竞争力,提高就业率,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紧要问题。
但市场规律和教育毕竟是两码事,抛开教育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片面迎合市场需求,只会使职业教育的路越走越窄;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开办“热门”专业,会使学校越办越难。事实上,市场虽然千变万化,但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则有一定规律,这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二十一世纪教育报告中提出的“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存”。这要求我们必须找准高职院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
二、人才培养的策略和措施
首先,坚持科学发展观,明确办学定位。一方面注重特色办学,即行业特色和职教特色,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突出行业特色,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上;另一方面培养基本的职业素质。无论开设什么专业,都要以能力为本,注重基本素质的培养。基于以上两点,高职院校应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情况,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科学合理的设置专业,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加大实践教学比重,逐步形成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据教育部职成教司统计,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多从文化课教师改行而来或从大专院校分配而来,专业知识面狭窄,职教理论缺乏,实践经验不足,总体素质偏低。一些不具备条件的院校,盲目开设新专业,扩大招生规模,由于专业课教师紧缺,引进了不少非师范类毕业生担任专业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均有欠缺,其后果根本谈不上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向必须由“单一知识型”向“双师型”转化。构建一只“双师型”教师队伍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各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主动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并积极聘请行业、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人员作兼职教师,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
再次,了解生源及就业现状,转变思想观念。目前,人们对职业教育仍持有偏见,认为只有没被本科、专科录取的学生,才不得不进入各类高职院校的行列,这无疑更降低了高职院校的层次。在此生源前提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普遍偏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积极,缺乏应有的职业意识。到就业时,不能针对社会需求,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高不成低不就。这势必造成人才市场供求双方结构失调,出现“有岗无人”或“有人无岗”并存的不良状况,导致毕业生不能正确把握就业机会,错失就业良机。如此,转变思想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转变就业观念。虽然就业去向是双向选择,但实际上是企业选择人才,不是人才选择企业。因而,高职院校在抓教学的同时,要走向市场,适应需求。二是要转变教育质量评价观念。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成为衡量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就业形势的好坏、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招生形势和生源质量,关系到它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再配合聘请业内专家讲座和优秀毕业生到校现身说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培养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改变其头脑中的职业偏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就业观,明白学习是为了工作,要生存必须工作,要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努力工作的道理,使其在就业时能主动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参与竞争、自由择业、自主创业,在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对各行业从业人员规定的职业准入标准。实行“双证”并重制度,是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各高职院校都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地位,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融通,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合格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