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观鸟爱好者都曾有过从家门口到世界各地的“入坑”经历。在偶遇不同鸟类的旅途中,他们的感官体验也随之延伸,并渐渐发现,观鸟不仅是为了认知更多生命,也是为了借由它们的眼睛,确认人类当下的处境。
韦晔
生态旅行爱好者,涉足野生动物摄影多年,曾长期从事野生动物报道,遍走中国大江南北,拍摄了大量的野生动物作品。相关报道曾获国家、省市级好新闻奖。
初次与韦晔联系,聊到观鸟时,他的话头从家门口说起:“每天,我都会留意家门口的鸟儿。天蒙蒙亮时,最先听到的往往是黑脸噪鹛的鸣唱,“啾一啾!啾一啾!’嗓门很大,我半睡半醒,就能想象它们的样子。必定是七八只成群,在树丛里窜来窜去,晨练的长者没准会觉得这是群松鼠,它们棕色的羽毛的确可以迷惑人。”
当你熟悉了总在窗外鸣叫的那只鸟,听到它的声音时,就像熟悉的朋友在打招呼,或许没有看到它的身影,但你知道它是谁、身在何处,就让心里多了一层温暖的牵挂。
2008年左右,当时还是记者的韦晔跟着专家在云南跟踪亚洲象,过程艰辛不说,有时费尽周折却扑了空。恰好同行的几个人都带着望远镜,空闲时,大家便用它观鸟解闷。借由望远镜,韦晔发现许多色彩艳丽的鸟,就连南方常见的红耳鹎也跟平时的样子大相径庭,显露出细致油润的美,这一下子就把他拉进了观鸟的“坑”。
“观鸟的魅力,你不进入这个‘坑’是很难体会到的。”韦晔向我们描述道,“它是一种感官体验的延伸。当你开始观鸟时,会下意识留意鸟类的声音,你会发现相貌平平的乌鸫其实叫声非常动听,它甚至懂得模仿其它鳥类的鸣叫;有时,你还会偶遇它们许多有趣的行为,比如我曾看见一只白头鹎对着汽车的后视镜照镜子,非常有意思。”
刚入门的观鸟爱好者,大多先从自己最熟悉的家门口开始观察,等时间空闲些,便迫不及待往外走,希望能偶遇不同鸟类。因为记者的职业经历,韦晔的观鸟“起点”要比旁人更高一些,在交通尚不便利的早期,足迹便已留在秦岭、三江源、高黎贡山等地,细数下来,都是国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走得多了,对一些保护区、湿地公园也有了几分自己的评判。
在名为《我们想有一间观鸟屋》的文章里,他对位于新加坡的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颇为推崇,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心中理想观鸟地的模样
窗外没有水泥堤岸困住肆意伸展的生命,水鸟集群飞向浅滩;连片的芦苇丛里鹪莺叽叽喳喳,没有人会去收割它们的庇护所;野鸭在水里倒栽葱,不必担心猎枪和鸟网;鹆鹬在泥沙里扫荡,不知不觉走到窗下,它吃得过瘾,我们看着开心,谁也不打扰谁。
寸土寸金的新加坡尚能为鸟类保留这样一方净土,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韦晔直言:“我们国内其它城市就更没有借口不去这么做。”
事实上,以国家乃至皇家的名义,划出一定的范围来保护珍贵的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做法由来已久,从2000多年前的亚洲到1000多年前的欧洲都存在过。特别自19世纪以来,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等地区开始彼此效仿,迅速掀起建立大规模保护地的风潮。据《受保护的地球报告》公布的世界保护地数据,截至2016年4月,全球244个国家和地区的保护地数量为217155个,其中陆地上有202467个,海上有14688个。
各国对保护地的管理方式不同,其成效如何却一目了然,因为大自然的反馈总是直截了当,鸟类作为最好的指示物种,被视为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风向标,在《拉姆赛尔公约》(Ramsar Convention)规定的国际重要湿地评选标准中成为关键因素。我国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曾开展“点鸟奖湖”活动,以湖区内候鸟数量的多少,给承包湖区渔民发放奖金。
在为数众多的自然保护区中,韦晔认为位于香港的米埔湿地保护区,是离我们最近的学习对象。这里作为候鸟们重要的补给站和越冬地,每年为数万水鸟提供歇脚的场所,供它们觅食并储存足够的能量,以完成一场从北极、西伯利亚、中国沿海到东南亚和澳大拉西亚的漫长迁徙。每逢周日及公众假期,米埔湿地会安排经验丰富的领队带领小型导赏团,在红树林、观鸟屋与自然平静地相处。
而香港湿地公园作为米埔湿地保护区的缓冲地带,满足了民众体验、观赏、参与、科普的需求,也为水鸟栖息繁殖保留了大量湿地。难能可贵的是,香港湿地公园确以生态保护为首要任务,与国内大批“城市公园式”的湿地公园截然不同。韦晔介绍道:“香港湿地公园的游客中心和相连的人工湖融为一体,服务中心、餐厅、科普体验等区域都很低调地藏在里面,俯瞰时就像一片大草坡。此外,公园内部尽可能减少了硬化路面,以此降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因此当你走出建筑时,放眼望去完全是湿地的景观。”
显然,对韦晔这样的观鸟爱好者而言,无论是在家门口细细观察,还是在保护区中静心领略,都同样乐趣无穷。正如几年前他在文章中写道:“观鸟,好似集邮——远行去云南、新疆,像是进了集邮公司,目不暇接,甚至消化不良’;无暇外出,在家门口观鸟也自得其乐,鸟种积攒的过程,好比在一封封来信上寻找心仪的邮票,品相无法苛求,但收集的漫长过程也值得回味。”在这样的旅程中,他们的视野也得以延伸,并渐渐发现,观鸟不仅是为了认知更多生命,也是为了借由它们的眼睛,确认人类当下的处境。
观鸟入门指南
观鸟装备推荐
双筒望远镜是必备的,建议买8倍的,便于手持。光学器材没有“物美价廉”一说,如果你有钱买iPhone,那在望远镜上就别吝啬了,我买的第一台望远镜是奥林巴斯的8*42,网上1500元可以买到。当然,这些年国产品牌有性价比更高的型号。如果你是任性的购物爱好者,恭喜你,可以选择的大牌很多,比如施华洛世奇、蔡司、徕卡。至于穿着,很简单,不要穿鲜艳的外衣,选一双舒适的鞋子就行了。
观鸟要买什么书
首推《中国鸟类野外手册》,这本书的英文版权归属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由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引入国内,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鸟类的图谱均是手工绘制,识别度较高。另外推荐“鸟人课堂”微信公众号以及“懂鸟”小程序。
如何入门
书里有1000多种鸟,怎么和现实中看到的对应起来?入门是有点困难,2006年我第一次拍到白头鵯,都没有信心确认。好在观鸟爱好者里的热心肠很多,百度、微博、微信上搜“观鸟”,你很容易找到当地的观鸟组织。和有经验的鸟人观鸟,你的经验值会迅速累积。
韦晔
生态旅行爱好者,涉足野生动物摄影多年,曾长期从事野生动物报道,遍走中国大江南北,拍摄了大量的野生动物作品。相关报道曾获国家、省市级好新闻奖。
初次与韦晔联系,聊到观鸟时,他的话头从家门口说起:“每天,我都会留意家门口的鸟儿。天蒙蒙亮时,最先听到的往往是黑脸噪鹛的鸣唱,“啾一啾!啾一啾!’嗓门很大,我半睡半醒,就能想象它们的样子。必定是七八只成群,在树丛里窜来窜去,晨练的长者没准会觉得这是群松鼠,它们棕色的羽毛的确可以迷惑人。”
当你熟悉了总在窗外鸣叫的那只鸟,听到它的声音时,就像熟悉的朋友在打招呼,或许没有看到它的身影,但你知道它是谁、身在何处,就让心里多了一层温暖的牵挂。
2008年左右,当时还是记者的韦晔跟着专家在云南跟踪亚洲象,过程艰辛不说,有时费尽周折却扑了空。恰好同行的几个人都带着望远镜,空闲时,大家便用它观鸟解闷。借由望远镜,韦晔发现许多色彩艳丽的鸟,就连南方常见的红耳鹎也跟平时的样子大相径庭,显露出细致油润的美,这一下子就把他拉进了观鸟的“坑”。
“观鸟的魅力,你不进入这个‘坑’是很难体会到的。”韦晔向我们描述道,“它是一种感官体验的延伸。当你开始观鸟时,会下意识留意鸟类的声音,你会发现相貌平平的乌鸫其实叫声非常动听,它甚至懂得模仿其它鳥类的鸣叫;有时,你还会偶遇它们许多有趣的行为,比如我曾看见一只白头鹎对着汽车的后视镜照镜子,非常有意思。”
刚入门的观鸟爱好者,大多先从自己最熟悉的家门口开始观察,等时间空闲些,便迫不及待往外走,希望能偶遇不同鸟类。因为记者的职业经历,韦晔的观鸟“起点”要比旁人更高一些,在交通尚不便利的早期,足迹便已留在秦岭、三江源、高黎贡山等地,细数下来,都是国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走得多了,对一些保护区、湿地公园也有了几分自己的评判。
在名为《我们想有一间观鸟屋》的文章里,他对位于新加坡的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颇为推崇,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心中理想观鸟地的模样
窗外没有水泥堤岸困住肆意伸展的生命,水鸟集群飞向浅滩;连片的芦苇丛里鹪莺叽叽喳喳,没有人会去收割它们的庇护所;野鸭在水里倒栽葱,不必担心猎枪和鸟网;鹆鹬在泥沙里扫荡,不知不觉走到窗下,它吃得过瘾,我们看着开心,谁也不打扰谁。
寸土寸金的新加坡尚能为鸟类保留这样一方净土,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韦晔直言:“我们国内其它城市就更没有借口不去这么做。”
事实上,以国家乃至皇家的名义,划出一定的范围来保护珍贵的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做法由来已久,从2000多年前的亚洲到1000多年前的欧洲都存在过。特别自19世纪以来,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等地区开始彼此效仿,迅速掀起建立大规模保护地的风潮。据《受保护的地球报告》公布的世界保护地数据,截至2016年4月,全球244个国家和地区的保护地数量为217155个,其中陆地上有202467个,海上有14688个。
各国对保护地的管理方式不同,其成效如何却一目了然,因为大自然的反馈总是直截了当,鸟类作为最好的指示物种,被视为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风向标,在《拉姆赛尔公约》(Ramsar Convention)规定的国际重要湿地评选标准中成为关键因素。我国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曾开展“点鸟奖湖”活动,以湖区内候鸟数量的多少,给承包湖区渔民发放奖金。
在为数众多的自然保护区中,韦晔认为位于香港的米埔湿地保护区,是离我们最近的学习对象。这里作为候鸟们重要的补给站和越冬地,每年为数万水鸟提供歇脚的场所,供它们觅食并储存足够的能量,以完成一场从北极、西伯利亚、中国沿海到东南亚和澳大拉西亚的漫长迁徙。每逢周日及公众假期,米埔湿地会安排经验丰富的领队带领小型导赏团,在红树林、观鸟屋与自然平静地相处。
而香港湿地公园作为米埔湿地保护区的缓冲地带,满足了民众体验、观赏、参与、科普的需求,也为水鸟栖息繁殖保留了大量湿地。难能可贵的是,香港湿地公园确以生态保护为首要任务,与国内大批“城市公园式”的湿地公园截然不同。韦晔介绍道:“香港湿地公园的游客中心和相连的人工湖融为一体,服务中心、餐厅、科普体验等区域都很低调地藏在里面,俯瞰时就像一片大草坡。此外,公园内部尽可能减少了硬化路面,以此降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因此当你走出建筑时,放眼望去完全是湿地的景观。”
显然,对韦晔这样的观鸟爱好者而言,无论是在家门口细细观察,还是在保护区中静心领略,都同样乐趣无穷。正如几年前他在文章中写道:“观鸟,好似集邮——远行去云南、新疆,像是进了集邮公司,目不暇接,甚至消化不良’;无暇外出,在家门口观鸟也自得其乐,鸟种积攒的过程,好比在一封封来信上寻找心仪的邮票,品相无法苛求,但收集的漫长过程也值得回味。”在这样的旅程中,他们的视野也得以延伸,并渐渐发现,观鸟不仅是为了认知更多生命,也是为了借由它们的眼睛,确认人类当下的处境。
观鸟入门指南
观鸟装备推荐
双筒望远镜是必备的,建议买8倍的,便于手持。光学器材没有“物美价廉”一说,如果你有钱买iPhone,那在望远镜上就别吝啬了,我买的第一台望远镜是奥林巴斯的8*42,网上1500元可以买到。当然,这些年国产品牌有性价比更高的型号。如果你是任性的购物爱好者,恭喜你,可以选择的大牌很多,比如施华洛世奇、蔡司、徕卡。至于穿着,很简单,不要穿鲜艳的外衣,选一双舒适的鞋子就行了。
观鸟要买什么书
首推《中国鸟类野外手册》,这本书的英文版权归属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由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引入国内,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鸟类的图谱均是手工绘制,识别度较高。另外推荐“鸟人课堂”微信公众号以及“懂鸟”小程序。
如何入门
书里有1000多种鸟,怎么和现实中看到的对应起来?入门是有点困难,2006年我第一次拍到白头鵯,都没有信心确认。好在观鸟爱好者里的热心肠很多,百度、微博、微信上搜“观鸟”,你很容易找到当地的观鸟组织。和有经验的鸟人观鸟,你的经验值会迅速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