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留守儿童”是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已经引起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校更是责无旁贷。时间证明,以打造温馨寝室为切入点可以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寄宿校园 温暖如家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149-01
改革开放,中华兴旺。市场经济的洪流滚滚向前,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的子女留在了农村,长期寄养在爷爷、奶奶,或者是其他的亲朋好友家里,形成了“留守儿童”。目前,全国“留守儿童”已超过2000万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组部等七部委下发了《关于落实中央指示精神积极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通知》。学校是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的主阵地,应构建“托管”模式,创办“留守儿童”之家。笔者仅以所在的工作单位重庆市忠县巴营完小为例简述以打造温馨寝室作为切入点,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1 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对打造留守儿童温馨之家作了专题研究,达成共识,一直认为学生寝室是留守儿童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学校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重要场所,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我校把寝室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性、创造性,以寝室文化建设为核心,倾力打造了一个活泼、愉快、健康、向上的寝室文化氛围。
2009年9月,我校就成立了由一把手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学校行政为成员的寝室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相关的考核奖惩制度和具体的考核评比量化,确保了我校寝室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为今后取得的成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完善制度,奖惩并举
为了顺利推进这项工作,学校先后制定了《寝室文化建设班主任奖惩办法》、《寝室文化管理考核量化细则》、《温馨寝室评比标准》、《生活指导老师岗位职责》、《寄宿生守则》、《文明寝室公约》等寝室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并把这些制度下发到相关寝室管理人员手中,使我校在今后的寝室文化建设工作中不但有章可循,而且也有效地调动了寝室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 组织培训,调动学生
打造温馨寝室,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班主任老师以及生活指导老师,他们都只不过是充当了一个管理者的角色,我们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让留守儿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打造他们自己的“温馨家园”,并且通过长期的训练来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广大留守儿童才是这项工作的主体。我们对留守儿童的培训主要分三步走:
3.1 组织全体住宿生参加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如何折叠被子、整理床铺;如何摆放寝室的生活用品;如何布置、美化寝室等。首先在网上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下发给他们,让他们懂得一些相关的知识,然后通过多媒体演示,让他们观看一些相关的图片,以激发他们自己动手整理、美化寝室的热情,同时也为他们自己去整理、美化寝室提供一个方向。
3.2 由学校寝室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的所有成员协助班主任老师深入到各个寝室,教学生如何整理内务
手把手地教给学生如何折叠被子,如何整理床单,如何摆放脸巾、口盅、牙膏、牙刷、桶、盆、包、鞋等其它物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校定期举办一次内务整理技能大赛,以提高学生自己整理内务的能力。等到学生自己学会整理内务以后,由生活指导老师每周进行不定期检查,以督促学生养成自觉整理内务的习惯,促使学生将外在的被动行为变成内在的主动行为。
3.3 让学生自己给自己的寝室取一个名字,根据这个名字确定每个寝室的主题,然后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去布置美化寝室,美化结束后由学校寝室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进行量化评比,对做得不够好的提出进一步改进地建议和要求
4 量化考核,形成常态
经过两年多来的不懈努力,我校的寝室文化建设已经进入了有条不紊的良性循环轨道:每年春季对各个寝室的美化进行补充修缮,每年秋季进行更换,随着学生的变化,对新住宿的学生仍然按照以往的方法进行培训。每期开学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训练,待学生学会了整理内务的技能,完成了对寝室的美化,逐渐养成习惯后,每周由值周行政带领值周教师对各个寝室进行不定期地量化考核,考核项目细化到要对寝室的被子、床单、脸巾、口盅、桶、盆、鞋、包等所有物品的整理和摆放一一量化打分,把考核量化结果和班级流动红旗以及温馨寝室的评比挂钩,并最终与班主任的年终绩效挂钩,以调动班主任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5 两年打造,初见成效
如今,我校着力打造的温馨寝室文化已初见成效。“月光曲”“勤学苑”“卧龙阁”“星星之夜”……一个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让人耳目一新,看上去就给人一种特别温馨的感觉,同时让人产生一种很想进去看一看的冲动。步入每一间寝室,富有个性的寝室让人赏心悦目,地面上摆放成一条线的鞋子;窗台上整齐划一的脸巾、口盅、牙膏牙刷;床铺上叠成如砖块似的被子和平整的床單等,都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每一间寝室无疑都成了留守儿童的温馨家园。自2010年9月以来,我校的寝室文化先后受到了各级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它俨然已经成了我们学校的一张名片,《忠州日报》、忠县电视台、《三峡都市报》、《重庆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也对此作了相关的报道。为此,我校在2011年春季被县教委命名为“自主行为规范特色学校”,被重庆市妇联命名为“重庆市留守儿童家长示范学校”,同时也迎来了倒灌小学、磨子初中、东溪小学等兄弟学校的参观学习。这对于我们来说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我们决心以打造温馨寝室为切入点,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进一步做细做实,并由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延伸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日常行为习惯,最终把我校的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既有思维能力,又有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真正做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校打造留守儿童温馨寝室,取得了一定成绩,我们从来就认为没有最好,但我们会追求更好。我们会不懈努力,让寝室文化滋润留守儿童的心田,让寝室文化培养留守儿童的德行,让留守儿童在温馨的寝室里快乐地生活,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寄宿校园 温暖如家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149-01
改革开放,中华兴旺。市场经济的洪流滚滚向前,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的子女留在了农村,长期寄养在爷爷、奶奶,或者是其他的亲朋好友家里,形成了“留守儿童”。目前,全国“留守儿童”已超过2000万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组部等七部委下发了《关于落实中央指示精神积极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通知》。学校是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的主阵地,应构建“托管”模式,创办“留守儿童”之家。笔者仅以所在的工作单位重庆市忠县巴营完小为例简述以打造温馨寝室作为切入点,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1 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对打造留守儿童温馨之家作了专题研究,达成共识,一直认为学生寝室是留守儿童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学校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重要场所,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我校把寝室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性、创造性,以寝室文化建设为核心,倾力打造了一个活泼、愉快、健康、向上的寝室文化氛围。
2009年9月,我校就成立了由一把手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学校行政为成员的寝室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相关的考核奖惩制度和具体的考核评比量化,确保了我校寝室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为今后取得的成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完善制度,奖惩并举
为了顺利推进这项工作,学校先后制定了《寝室文化建设班主任奖惩办法》、《寝室文化管理考核量化细则》、《温馨寝室评比标准》、《生活指导老师岗位职责》、《寄宿生守则》、《文明寝室公约》等寝室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并把这些制度下发到相关寝室管理人员手中,使我校在今后的寝室文化建设工作中不但有章可循,而且也有效地调动了寝室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 组织培训,调动学生
打造温馨寝室,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班主任老师以及生活指导老师,他们都只不过是充当了一个管理者的角色,我们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让留守儿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打造他们自己的“温馨家园”,并且通过长期的训练来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广大留守儿童才是这项工作的主体。我们对留守儿童的培训主要分三步走:
3.1 组织全体住宿生参加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如何折叠被子、整理床铺;如何摆放寝室的生活用品;如何布置、美化寝室等。首先在网上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下发给他们,让他们懂得一些相关的知识,然后通过多媒体演示,让他们观看一些相关的图片,以激发他们自己动手整理、美化寝室的热情,同时也为他们自己去整理、美化寝室提供一个方向。
3.2 由学校寝室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的所有成员协助班主任老师深入到各个寝室,教学生如何整理内务
手把手地教给学生如何折叠被子,如何整理床单,如何摆放脸巾、口盅、牙膏、牙刷、桶、盆、包、鞋等其它物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校定期举办一次内务整理技能大赛,以提高学生自己整理内务的能力。等到学生自己学会整理内务以后,由生活指导老师每周进行不定期检查,以督促学生养成自觉整理内务的习惯,促使学生将外在的被动行为变成内在的主动行为。
3.3 让学生自己给自己的寝室取一个名字,根据这个名字确定每个寝室的主题,然后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去布置美化寝室,美化结束后由学校寝室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进行量化评比,对做得不够好的提出进一步改进地建议和要求
4 量化考核,形成常态
经过两年多来的不懈努力,我校的寝室文化建设已经进入了有条不紊的良性循环轨道:每年春季对各个寝室的美化进行补充修缮,每年秋季进行更换,随着学生的变化,对新住宿的学生仍然按照以往的方法进行培训。每期开学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训练,待学生学会了整理内务的技能,完成了对寝室的美化,逐渐养成习惯后,每周由值周行政带领值周教师对各个寝室进行不定期地量化考核,考核项目细化到要对寝室的被子、床单、脸巾、口盅、桶、盆、鞋、包等所有物品的整理和摆放一一量化打分,把考核量化结果和班级流动红旗以及温馨寝室的评比挂钩,并最终与班主任的年终绩效挂钩,以调动班主任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5 两年打造,初见成效
如今,我校着力打造的温馨寝室文化已初见成效。“月光曲”“勤学苑”“卧龙阁”“星星之夜”……一个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让人耳目一新,看上去就给人一种特别温馨的感觉,同时让人产生一种很想进去看一看的冲动。步入每一间寝室,富有个性的寝室让人赏心悦目,地面上摆放成一条线的鞋子;窗台上整齐划一的脸巾、口盅、牙膏牙刷;床铺上叠成如砖块似的被子和平整的床單等,都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每一间寝室无疑都成了留守儿童的温馨家园。自2010年9月以来,我校的寝室文化先后受到了各级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它俨然已经成了我们学校的一张名片,《忠州日报》、忠县电视台、《三峡都市报》、《重庆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也对此作了相关的报道。为此,我校在2011年春季被县教委命名为“自主行为规范特色学校”,被重庆市妇联命名为“重庆市留守儿童家长示范学校”,同时也迎来了倒灌小学、磨子初中、东溪小学等兄弟学校的参观学习。这对于我们来说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我们决心以打造温馨寝室为切入点,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进一步做细做实,并由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延伸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日常行为习惯,最终把我校的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既有思维能力,又有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真正做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校打造留守儿童温馨寝室,取得了一定成绩,我们从来就认为没有最好,但我们会追求更好。我们会不懈努力,让寝室文化滋润留守儿童的心田,让寝室文化培养留守儿童的德行,让留守儿童在温馨的寝室里快乐地生活,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