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诗词与陶瓷绘画的结合开始于晚清时期,当时一批失意的新安派文人画家来到景德镇,尝试在瓷板上绘制融合了诗词的文人画,创立浅绛彩,开启了陶瓷绘画与诗词结合的一个新时代。
关键词
陶瓷绘画
诗词结合
方式及影响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词与陶瓷都是中国灿烂历史文化中骄傲的存在,两者虽分属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艺术特征及表现手法,但究其根本两者都是来源于生活,是人们对于生活的认识和感受的表达,于是中国人便巧夺天工般把诗词通过意境和情感桥梁融入陶瓷绘画艺术,让两者相得益彰、交相辉映。诗词与陶瓷绘画的结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诗词为陶瓷绘画提供灵感和题材即诗意画。从字面上看诗意画是指以诗词内容或诗的意境以及诗中佳句为题材而创作的绘画。诗词表现的物象虽然不是能直接观看的生活情景,但却是作者对于生活的认识和介绍,并且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内心感受,也正由于诗词所描绘的情景不是直观的而是留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便为陶瓷绘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题材。陶瓷绘画创作者采用诗词题材而创作的诗意画往往要将诗中意境着意加深加远一番,以诗作画,那所作出的画必定要有诗意,不可拘泥于诗词所描写的物象细节,也不仅仅是对诗词的诠释和写意,而是绘画艺术的再创造,它既要有诗词的内涵又要有绘画的特点,融诗情画意于一体,观画者能从画中得出诗的意境和情感。
其二,在陶瓷绘画作品上题诗即题画诗。在中国古代,文人常常以诗会友,以画抒情,但陶瓷创作者在瓷上作画毕竟只是作者的一时心境,观赏者很难去体会作者作画的心情,这便导致常常出现曲高和寡的情况。“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也能用来表达艺术创作者知音难觅的孤独情怀,虽然陶瓷绘画创作中所画的景物是生动具象的,但表达的感情却是抽象虚空的。这时,诗词便以书法为媒介跃于陶瓷绘画作品上,引发观画者的联想,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将诗词题于瓷上彩绘中构成瓷画的组成部分,这不仅丰富了画面,加深感情的抒发,而且能寄予作品更为广阔的寓意,从而提高瓷画作品的艺术水平。题画诗在陶瓷绘画作品中,和绘画意境是相承相融的,画面中有了题画诗,绘画的景与诗文的情统一于此画的情趣之中。于是,画得诗之意,诗传画外情。
在诗词融入中国陶瓷绘画之前,中国陶瓷绘画是以图案装饰为主流,瓷上彩绘也仅仅是为了配合、装饰陶瓷器物而存在。一直到了晚清时期,由于当时社会经济衰退,文人画家们开始失去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在徽州,原本靠徽商支持的新安画派的画家只能靠卖画为生,也就在此时,一些新安派画家发现了陶瓷绘画这个巨大的潜在市场,这样就出现了程门、金品卿等一些造诣颇高的新安派画家来到景德镇以瓷当纸进行绘画创作。他们不愿学习传统而复杂的工艺程序,自创浅绛彩,把融合了诗词的文人画带入瓷上彩绘,文人画的艺术特色、表现技法、审美趣味一融入陶瓷绘画创作立即给当时的景德镇陶瓷艺术界注入一股新鲜空气,并且开启了诗词与陶瓷绘画融合的新时代。继程门等人之后,中国陶瓷绘画史上出现了王琦、毕伯涛等人组成的“珠山八友”,他们继承了这种把诗词与陶瓷彩绘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并将其发展到另一个高峰,他们不再仅仅拘泥于原有的古诗中,开始根据自己的画面需要题上诗词。例如,“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在1 9 4 2年创作的《古刹钟声图》瓶中题诗:“古寺晨钟响入云,客帆风正喜潮平,林泉到处皆名胜,山水之间有妙人”。这件古刹钟声图瓶画面山势挺拔,江面开阔,仅“古刹钟声”四字便把观画者带入一种神秘莫测的禅界,作者通过诗词表达了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他的作品更有“妙超自然”之势。同为“珠山八友”的何许人也常用诗句描写画中之景,画外之意,抒发自己的情愫,他在瓷板画《寒江独钓图》中题道:“六出霏霏舞,孤舟倚石矶,浑然冷不觉,把钓独忘归”。而他在《踏雪寻梅图》中又题:“豪气冲寒雪浪开,骑驴蹴踏小桥来,梅花岭上馨香满,折得旋归助酒醅”。何许人的瓷板画融诗、画于一体,意境深远,追求一种近乎平淡天真,萧散闲适的艺术境界,表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
当今陶瓷绘画中的诗文也不仅仅只有“阳春白雪”,或许艺术家们觉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偶尔也想接接地气,而真正的艺术也应该是雅俗共赏的,于是一些引人深思却也妙趣横生的小品画出现在大众面前。其中张志安先生曾画过一幅画,画面当中有一群依偎在母鸡旁边的小鸡,题字曰:“世上只有妈妈好。”而旁边还有两只电孵化的小鸡,却写道:“平生未见妈妈面。”让人在兴致盎然观赏的同时体会到了很多,有心酸、有无奈,这就要看观画者的心态了。
在现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也日益高涨,对于陶瓷绘画作品的欣赏更加注重内涵,注重文化,注重艺术修养。在这一大好形势下,诗词等其他文学艺术与陶瓷绘画的关系日益紧密,这也就要求陶瓷绘画艺术创作者除了学习精湛的陶瓷绘画工艺技法之外,更需加强对诗词和文学的研究和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个人审美趣味。陶瓷绘画创作者需要有一颗诗意的心灵,这是要日积月累,长期潜心研读诗词文学,方能让自己的作品更具诗情画意。陶瓷绘画与诗词结合发展至今,已不仅仅是一种工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萧汀,李建毛.瓷器上的诗文与绘画.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 2 ]刘继才.中国题画诗发展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 3 ]涂少波,涂海波.云作衣裳花为容,越女新妆出镜心--论诗歌在绘画中的功能.陶瓷研究.2002
[4]郭幼林,汪旭初.论诗歌艺术与陶瓷绘画的结合.景德镇陶瓷.2011
[ 5 ]王筱凤,彭静文.陶瓷艺术与诗词文化.中国陶瓷.2006
诗词与陶瓷绘画的结合开始于晚清时期,当时一批失意的新安派文人画家来到景德镇,尝试在瓷板上绘制融合了诗词的文人画,创立浅绛彩,开启了陶瓷绘画与诗词结合的一个新时代。
关键词
陶瓷绘画
诗词结合
方式及影响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词与陶瓷都是中国灿烂历史文化中骄傲的存在,两者虽分属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艺术特征及表现手法,但究其根本两者都是来源于生活,是人们对于生活的认识和感受的表达,于是中国人便巧夺天工般把诗词通过意境和情感桥梁融入陶瓷绘画艺术,让两者相得益彰、交相辉映。诗词与陶瓷绘画的结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诗词为陶瓷绘画提供灵感和题材即诗意画。从字面上看诗意画是指以诗词内容或诗的意境以及诗中佳句为题材而创作的绘画。诗词表现的物象虽然不是能直接观看的生活情景,但却是作者对于生活的认识和介绍,并且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内心感受,也正由于诗词所描绘的情景不是直观的而是留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便为陶瓷绘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题材。陶瓷绘画创作者采用诗词题材而创作的诗意画往往要将诗中意境着意加深加远一番,以诗作画,那所作出的画必定要有诗意,不可拘泥于诗词所描写的物象细节,也不仅仅是对诗词的诠释和写意,而是绘画艺术的再创造,它既要有诗词的内涵又要有绘画的特点,融诗情画意于一体,观画者能从画中得出诗的意境和情感。
其二,在陶瓷绘画作品上题诗即题画诗。在中国古代,文人常常以诗会友,以画抒情,但陶瓷创作者在瓷上作画毕竟只是作者的一时心境,观赏者很难去体会作者作画的心情,这便导致常常出现曲高和寡的情况。“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也能用来表达艺术创作者知音难觅的孤独情怀,虽然陶瓷绘画创作中所画的景物是生动具象的,但表达的感情却是抽象虚空的。这时,诗词便以书法为媒介跃于陶瓷绘画作品上,引发观画者的联想,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将诗词题于瓷上彩绘中构成瓷画的组成部分,这不仅丰富了画面,加深感情的抒发,而且能寄予作品更为广阔的寓意,从而提高瓷画作品的艺术水平。题画诗在陶瓷绘画作品中,和绘画意境是相承相融的,画面中有了题画诗,绘画的景与诗文的情统一于此画的情趣之中。于是,画得诗之意,诗传画外情。
在诗词融入中国陶瓷绘画之前,中国陶瓷绘画是以图案装饰为主流,瓷上彩绘也仅仅是为了配合、装饰陶瓷器物而存在。一直到了晚清时期,由于当时社会经济衰退,文人画家们开始失去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在徽州,原本靠徽商支持的新安画派的画家只能靠卖画为生,也就在此时,一些新安派画家发现了陶瓷绘画这个巨大的潜在市场,这样就出现了程门、金品卿等一些造诣颇高的新安派画家来到景德镇以瓷当纸进行绘画创作。他们不愿学习传统而复杂的工艺程序,自创浅绛彩,把融合了诗词的文人画带入瓷上彩绘,文人画的艺术特色、表现技法、审美趣味一融入陶瓷绘画创作立即给当时的景德镇陶瓷艺术界注入一股新鲜空气,并且开启了诗词与陶瓷绘画融合的新时代。继程门等人之后,中国陶瓷绘画史上出现了王琦、毕伯涛等人组成的“珠山八友”,他们继承了这种把诗词与陶瓷彩绘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并将其发展到另一个高峰,他们不再仅仅拘泥于原有的古诗中,开始根据自己的画面需要题上诗词。例如,“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在1 9 4 2年创作的《古刹钟声图》瓶中题诗:“古寺晨钟响入云,客帆风正喜潮平,林泉到处皆名胜,山水之间有妙人”。这件古刹钟声图瓶画面山势挺拔,江面开阔,仅“古刹钟声”四字便把观画者带入一种神秘莫测的禅界,作者通过诗词表达了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他的作品更有“妙超自然”之势。同为“珠山八友”的何许人也常用诗句描写画中之景,画外之意,抒发自己的情愫,他在瓷板画《寒江独钓图》中题道:“六出霏霏舞,孤舟倚石矶,浑然冷不觉,把钓独忘归”。而他在《踏雪寻梅图》中又题:“豪气冲寒雪浪开,骑驴蹴踏小桥来,梅花岭上馨香满,折得旋归助酒醅”。何许人的瓷板画融诗、画于一体,意境深远,追求一种近乎平淡天真,萧散闲适的艺术境界,表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
当今陶瓷绘画中的诗文也不仅仅只有“阳春白雪”,或许艺术家们觉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偶尔也想接接地气,而真正的艺术也应该是雅俗共赏的,于是一些引人深思却也妙趣横生的小品画出现在大众面前。其中张志安先生曾画过一幅画,画面当中有一群依偎在母鸡旁边的小鸡,题字曰:“世上只有妈妈好。”而旁边还有两只电孵化的小鸡,却写道:“平生未见妈妈面。”让人在兴致盎然观赏的同时体会到了很多,有心酸、有无奈,这就要看观画者的心态了。
在现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也日益高涨,对于陶瓷绘画作品的欣赏更加注重内涵,注重文化,注重艺术修养。在这一大好形势下,诗词等其他文学艺术与陶瓷绘画的关系日益紧密,这也就要求陶瓷绘画艺术创作者除了学习精湛的陶瓷绘画工艺技法之外,更需加强对诗词和文学的研究和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个人审美趣味。陶瓷绘画创作者需要有一颗诗意的心灵,这是要日积月累,长期潜心研读诗词文学,方能让自己的作品更具诗情画意。陶瓷绘画与诗词结合发展至今,已不仅仅是一种工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萧汀,李建毛.瓷器上的诗文与绘画.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 2 ]刘继才.中国题画诗发展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 3 ]涂少波,涂海波.云作衣裳花为容,越女新妆出镜心--论诗歌在绘画中的功能.陶瓷研究.2002
[4]郭幼林,汪旭初.论诗歌艺术与陶瓷绘画的结合.景德镇陶瓷.2011
[ 5 ]王筱凤,彭静文.陶瓷艺术与诗词文化.中国陶瓷.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