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园数字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之一,是我国高等教育加快改革创新、提高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集教学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服务信息化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同时还应重点关注目前国内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其他几个方面问题。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内涵;体系;原则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05-0020-03
一、国内高校应进一步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
首先,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形态,在整个社会文化发展中理应发挥推动力与导向作用,以校园数字化为重要表征的创新文化是这一功能实践的重要形式之一。
“校园文化是生长和发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是对社会文化反复选择加以吸收,并融汇了校园精神和个性表达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结构。”[1]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形态,校园文化植根于社会文化,同时为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起着导向与助推作用。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高校不仅要向社会提供高科技,创造精神新文化,而且要培养掌握现代知识和现代技术的、适应并能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可以说,高校校园文化是以憧憬未来作为其主导价值观的,因此,它的发展不可能只停留在对现存社会文化的认同水平上,它必须具有超前性、创新性。
校园数字化是创新高等教育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具有前瞻意识、实践精神等的创新型人才的有效载体。高校应充分结合自身的研发优势,实现科学研究与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
其次,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实现精英人才培养目标,借助校园数字化平台加快改革进程、提高办学效益是必由之路。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实现精英人才培养目标,教育资源的有限性是瓶颈之一。在有效开源的同时,提高现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也是一个必然选择。大学校园的数字化正可以适应这一需求,为办学效益的提高开辟了新的途径,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实现多校区空间距离的虚拟化,不仅能够避免重复建设,还可以通过各种资源的有效共享,提高科研、教学和管理效率,给学生的学习也带来了便捷,为提高教育质量、增强科研实力注入新的活力。
再次,数字化校园是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之一,是高等学校增强国内、国际竞争力,加快融入国际教育大环境的重要手段。
校园数字化已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国外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其校园的数字化程度已经很高,基本上覆盖了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国内高校对这方面的重视仍显不足,部分高校仍然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一些走在前列的学校也时常出现资金和人力投入青黄不接的场景,这给整个校园数字化进程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当前,我国高校若要快速融入国际高等教育大环境,进一步创新其教学和管理方式势在必行。数字化程度越高,其教职员工的教学、管理和服务理念更新越快,与国际接轨的效果也就越明显。学生若置身于这样一所高度数字化的校园,其学习方法、生活方式也会得到革命性的变革,直接效果便是其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有利于他们形成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意识和发展的观念。
二、国内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刍议
1.数字化校园内涵的解析
数字化校园的实质就是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教育和校务管理过程的优化、协调,教师与学生实现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的优化,从而实现提高各种工作效率、效果和效益。[2]
从数字化校园的实质考虑,我们需要从学校全局的高度出发,理清其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物流之间的关系,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和应用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个应用子系统的集成,从而实现管理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和服务信息化。
管理信息化是由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校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安保系统、社区服务系统以及视频会议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化管理体系,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或取代传统管理方式的有效载体,从而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节约办学成本,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
教学信息化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过程进行整合,建立教学信息平台,是教学资源的数字化,使之在校园内甚至社会范围充分共享,加快教学信息的流动。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应用系统与校园管理平台的集成,可以使教师全面、快速、准确地把握学校的动向及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反过来学生也可以通过它从各个角度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为其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便利。我们通常所提到的多媒体教室、远程教学、教学同步系统、虚拟实验室、数字图书馆以及教学资源中心等都属于教学信息化的范畴。
服务信息化是通过数字化手段,面向教师、学生以及社会人士开放的便捷服务体系,是数字化校园的最终表现形式。服务信息化包括“一卡式”服务和“一站式”服务两种。“一卡式”服务即集学生证、借书卡、学习卡、消费卡、门禁卡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一卡通”服务;“一站式”服务是指为教师、学生提供信息查询、资源下载、帐户管理以及虚拟生活的个性化网上服务平台。
2.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
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应用支撑层、会话层,由此建立大学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信息系统和服务信息系统。
(1)物理层:是数据流动的基础设施,主要指校园网络的物理设施,如综合布线、网络主干、网络出口、网络终端等;
(2)数据链路层:是数字信息流动的软件基础和保障,如网络安全系统、身份认证系统等;
(3)应用支撑层:是数字化校园中教学、科研、管理等要素的处理逻辑,以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校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安保系统、社区服务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为基础,具有信息共享功能,是学校传统管理和服务职能在网络中的实现;
(4)会话层:是用户与内层应用的接口逻辑。用户通过会话层来获取公告信息、管理帐户、查询信息、下载资源并参与虚拟生活等。
3.数字化校园的实现原则:领导重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人机紧密结合的复杂系统工程,是学校的一项全局性工作,而不是单纯的技术实现,我们必须用系统化、整体化、层次化的观点,正确认识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高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要立足本校实际,注重经济、实用、高效,高水平设计,高起点建设,高技术配置。具体来说,应遵循以下原则:
(1)领导重视。高校组织机构复杂,各职能部门的数字应用程度各不相同,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绝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管理问题、制度问题。因此,没有学校决策者对这一巨大工程的支持和直接参与,就没有成功的可能。要充分认识到高层领导在项目中的作用,不但要求各部门、各单位的负责人参与到建设中来,还要求学校领导参与到建设中来,把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办成“一把手”工程,这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所在。
(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实际紧密相连,这就要求我们的建设者们能够以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基础,对校园数字化方案进行顶层设计,以此作为今后建设过程中的指导性文件。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资金和需求情况的不同集中精力分先后开发应用系统,成熟一个应用一个,从而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稳步、有序推进。这一过程同时可以帮助我们积累建设经验,深化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理论的理解和创新,为后期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3)可持续发展。在“统一规划”和“分步实施”之间需要一个平衡点,这就是“可持续发展”。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才能保证分步实施的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体现在统一规划中,在初期需要对信息标准做出明确规定,各应用系统的接口规范以及接口数量也应一并做出明确表述。数据中心的建设是基础工程,在分步实施之前,一个高效、安全、稳定的数据中心必不可少,可以保证具体实施过程不致重复建设,从而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还体现在对原始规划方案的完善过程中,通过从实施到应用反复发展,加上新技术、新情况的不断涌现,原始规划方案也可以根据情况适时做出相应调整。
三、国内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仍需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1.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理性思维
高校建设数字化校园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它将提供互动式的虚拟教育环境,帮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发展远程教育、提高教育层次的战略举措,是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但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各不相同,管理体制存在差异,在规划和建设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坚持理性和谨慎的态度,应该以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消费者观念意识的转变、学校发展战略的选择等多种因素为依据,有效控制建设规模和进度,贪大求全、盲目跟风等意欲过分超前的行为必将造成浪费,甚至会制约后期建设和发展。
2.数字化校园建设要以管理思想和管理体制创新为基础
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是现有管理体制和服务手段的简单智能化,而是应该与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从校内管理和服务的流程入手,全面分析学校内部的各类逻辑,对所有管理和服务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坚决摒弃低效、冗余环节,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和业务规范,提高效率,体现公平。以此为基础的数字化进程才会具有创新内涵,才会具有持久生命力。
与此同时,管理体制改革也需要充分借鉴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技术优势,针对在流程梳理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模糊环节,可以借助技术手段加以屏蔽,给管理者的改革智慧插上腾飞的翅膀。
3.“以人为本”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本质要求
各项功能设计、人机交互界面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其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要求所有设计开发人员必须站在最终用户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体会用户的使用偏好和操作逻辑,如此方能设计出适合用户口味的好产品。反之,如果应用系统不能得到用户的广泛支持,其推广应用便会受到阻力,难以达到理想的应用效果,从而影响到整个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
4.加强成果宣传、深化操作培训是数字化校园建设不可或缺的步骤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及时对建设成果进行广泛的宣传,开展深入的培训,可以促进新成果关注度和使用率的提高,从而为进一步完善建设成果和推进建设进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合理使用网络信息资源,改善网络运行环境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必须在培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李振远.析校园文化的本质特征[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3).
[2]赵裕国,谷士艳.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理论与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编辑:金冉)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内涵;体系;原则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05-0020-03
一、国内高校应进一步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
首先,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形态,在整个社会文化发展中理应发挥推动力与导向作用,以校园数字化为重要表征的创新文化是这一功能实践的重要形式之一。
“校园文化是生长和发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是对社会文化反复选择加以吸收,并融汇了校园精神和个性表达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结构。”[1]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形态,校园文化植根于社会文化,同时为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起着导向与助推作用。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高校不仅要向社会提供高科技,创造精神新文化,而且要培养掌握现代知识和现代技术的、适应并能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可以说,高校校园文化是以憧憬未来作为其主导价值观的,因此,它的发展不可能只停留在对现存社会文化的认同水平上,它必须具有超前性、创新性。
校园数字化是创新高等教育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具有前瞻意识、实践精神等的创新型人才的有效载体。高校应充分结合自身的研发优势,实现科学研究与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
其次,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实现精英人才培养目标,借助校园数字化平台加快改革进程、提高办学效益是必由之路。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实现精英人才培养目标,教育资源的有限性是瓶颈之一。在有效开源的同时,提高现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也是一个必然选择。大学校园的数字化正可以适应这一需求,为办学效益的提高开辟了新的途径,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实现多校区空间距离的虚拟化,不仅能够避免重复建设,还可以通过各种资源的有效共享,提高科研、教学和管理效率,给学生的学习也带来了便捷,为提高教育质量、增强科研实力注入新的活力。
再次,数字化校园是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之一,是高等学校增强国内、国际竞争力,加快融入国际教育大环境的重要手段。
校园数字化已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国外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其校园的数字化程度已经很高,基本上覆盖了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国内高校对这方面的重视仍显不足,部分高校仍然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一些走在前列的学校也时常出现资金和人力投入青黄不接的场景,这给整个校园数字化进程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当前,我国高校若要快速融入国际高等教育大环境,进一步创新其教学和管理方式势在必行。数字化程度越高,其教职员工的教学、管理和服务理念更新越快,与国际接轨的效果也就越明显。学生若置身于这样一所高度数字化的校园,其学习方法、生活方式也会得到革命性的变革,直接效果便是其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有利于他们形成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意识和发展的观念。
二、国内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刍议
1.数字化校园内涵的解析
数字化校园的实质就是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教育和校务管理过程的优化、协调,教师与学生实现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的优化,从而实现提高各种工作效率、效果和效益。[2]
从数字化校园的实质考虑,我们需要从学校全局的高度出发,理清其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物流之间的关系,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和应用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个应用子系统的集成,从而实现管理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和服务信息化。
管理信息化是由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校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安保系统、社区服务系统以及视频会议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化管理体系,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或取代传统管理方式的有效载体,从而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节约办学成本,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
教学信息化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过程进行整合,建立教学信息平台,是教学资源的数字化,使之在校园内甚至社会范围充分共享,加快教学信息的流动。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应用系统与校园管理平台的集成,可以使教师全面、快速、准确地把握学校的动向及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反过来学生也可以通过它从各个角度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为其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便利。我们通常所提到的多媒体教室、远程教学、教学同步系统、虚拟实验室、数字图书馆以及教学资源中心等都属于教学信息化的范畴。
服务信息化是通过数字化手段,面向教师、学生以及社会人士开放的便捷服务体系,是数字化校园的最终表现形式。服务信息化包括“一卡式”服务和“一站式”服务两种。“一卡式”服务即集学生证、借书卡、学习卡、消费卡、门禁卡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一卡通”服务;“一站式”服务是指为教师、学生提供信息查询、资源下载、帐户管理以及虚拟生活的个性化网上服务平台。
2.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
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应用支撑层、会话层,由此建立大学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信息系统和服务信息系统。
(1)物理层:是数据流动的基础设施,主要指校园网络的物理设施,如综合布线、网络主干、网络出口、网络终端等;
(2)数据链路层:是数字信息流动的软件基础和保障,如网络安全系统、身份认证系统等;
(3)应用支撑层:是数字化校园中教学、科研、管理等要素的处理逻辑,以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校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安保系统、社区服务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为基础,具有信息共享功能,是学校传统管理和服务职能在网络中的实现;
(4)会话层:是用户与内层应用的接口逻辑。用户通过会话层来获取公告信息、管理帐户、查询信息、下载资源并参与虚拟生活等。
3.数字化校园的实现原则:领导重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人机紧密结合的复杂系统工程,是学校的一项全局性工作,而不是单纯的技术实现,我们必须用系统化、整体化、层次化的观点,正确认识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高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要立足本校实际,注重经济、实用、高效,高水平设计,高起点建设,高技术配置。具体来说,应遵循以下原则:
(1)领导重视。高校组织机构复杂,各职能部门的数字应用程度各不相同,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绝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管理问题、制度问题。因此,没有学校决策者对这一巨大工程的支持和直接参与,就没有成功的可能。要充分认识到高层领导在项目中的作用,不但要求各部门、各单位的负责人参与到建设中来,还要求学校领导参与到建设中来,把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办成“一把手”工程,这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所在。
(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实际紧密相连,这就要求我们的建设者们能够以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基础,对校园数字化方案进行顶层设计,以此作为今后建设过程中的指导性文件。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资金和需求情况的不同集中精力分先后开发应用系统,成熟一个应用一个,从而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稳步、有序推进。这一过程同时可以帮助我们积累建设经验,深化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理论的理解和创新,为后期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3)可持续发展。在“统一规划”和“分步实施”之间需要一个平衡点,这就是“可持续发展”。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才能保证分步实施的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体现在统一规划中,在初期需要对信息标准做出明确规定,各应用系统的接口规范以及接口数量也应一并做出明确表述。数据中心的建设是基础工程,在分步实施之前,一个高效、安全、稳定的数据中心必不可少,可以保证具体实施过程不致重复建设,从而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还体现在对原始规划方案的完善过程中,通过从实施到应用反复发展,加上新技术、新情况的不断涌现,原始规划方案也可以根据情况适时做出相应调整。
三、国内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仍需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1.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理性思维
高校建设数字化校园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它将提供互动式的虚拟教育环境,帮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发展远程教育、提高教育层次的战略举措,是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但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各不相同,管理体制存在差异,在规划和建设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坚持理性和谨慎的态度,应该以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消费者观念意识的转变、学校发展战略的选择等多种因素为依据,有效控制建设规模和进度,贪大求全、盲目跟风等意欲过分超前的行为必将造成浪费,甚至会制约后期建设和发展。
2.数字化校园建设要以管理思想和管理体制创新为基础
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是现有管理体制和服务手段的简单智能化,而是应该与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从校内管理和服务的流程入手,全面分析学校内部的各类逻辑,对所有管理和服务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坚决摒弃低效、冗余环节,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和业务规范,提高效率,体现公平。以此为基础的数字化进程才会具有创新内涵,才会具有持久生命力。
与此同时,管理体制改革也需要充分借鉴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技术优势,针对在流程梳理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模糊环节,可以借助技术手段加以屏蔽,给管理者的改革智慧插上腾飞的翅膀。
3.“以人为本”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本质要求
各项功能设计、人机交互界面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其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要求所有设计开发人员必须站在最终用户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体会用户的使用偏好和操作逻辑,如此方能设计出适合用户口味的好产品。反之,如果应用系统不能得到用户的广泛支持,其推广应用便会受到阻力,难以达到理想的应用效果,从而影响到整个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
4.加强成果宣传、深化操作培训是数字化校园建设不可或缺的步骤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及时对建设成果进行广泛的宣传,开展深入的培训,可以促进新成果关注度和使用率的提高,从而为进一步完善建设成果和推进建设进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合理使用网络信息资源,改善网络运行环境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必须在培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李振远.析校园文化的本质特征[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3).
[2]赵裕国,谷士艳.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理论与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编辑:金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