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往的高考试卷中,曾经考过“默写名句”的内容,由于有不同意见,高考取消了这项内容,经过几年调查讨论,于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中重新增加了“默写名句”的内容。
【关键词】语文 记诵 诗词 名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58
背诵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背诵名句名篇对于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具有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得到了承认。现用的高中语文新教材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据不完全统计,每册至少有十到十四篇要求完全背诵或部分背诵的篇目。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些教师对背诵并不重视。虽然也按课文要求布置了背诵的任务,但是用于训练读背的时间极少,并且不认真检查落实。结果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即使是脍炙人口的诗文名篇,有的根本背不出来,有的背得结结巴巴,毫无韵味。长此以往,学生对课文背诵渐渐失去兴趣。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方法不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并且与素质教育宗旨相背。
一部分教师之所以对背诵不重视,是认为其在高考中只占区区四分,却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事倍功半不合算。其实这些教师还是把背诵等同与“死记硬背”了,我们应澄清这种糊涂认识。背诵的确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是要得法、背精、背通、背活。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背诵,背出文章的韵味情致,背出作者的喜怒哀乐,背出学生的真情实感,以至于与作者水乳交融,为作者之悲而悲,为作者之乐而乐,为文中之谈天说地而知文知理,为文中的慷慨激昂而奋发向上!如果我们学生“活背”了,就可以感受到什么是最美的,什么样是丑的,就能够净化心灵,从而提高了思想素质。把文中那精妙的遣词造句,那前后照应的逻辑组织,在背诵中吸收过来,在脑中贮藏起来,把作者的东西变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样,既获取了知识,又提高了文化素质。众多的收益岂是能用分数所衡量的?
青少年时期的背诵记忆往往会成为一辈子的财富,我们每个教师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下苦功多背一些课文名言警句和诗句,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十分必要。当今世界,是运用语言表现自己的世界,各方面、各领域都需要善于表达意者。小至人情上的互间暖寒,市场上讨价还价,大至政坛上的雄辩争论,外交的舞台上的唇枪舌剑……可想而知,那种结结巴巴、毫无生气的语言是多么苍白无力,多么令人遗憾!而流畅动听、生动勃勃、以至出口成章、慷慨激昂的语言,并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后天训练出来的。严格说来,都是从“背”开始的。這样看来,我们在教学中能不重视背诵吗?
无数事实表明,重视背诵重视积累会使人的知识越来越充实,大脑越来越聪明:会提高人的素质,促使人成才。宋代的司马光,小时候记忆力不强,但他听从老师的教导,认真朗读、背诵,将众多的史料记得滚瓜烂熟,这为他后来在狱中条件极差的情况撰写《资治通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终成为著名史学家。杰出伟人毛泽东,小时候也勤于朗诵,青少年时期熟读以至背诵了许多历史、文学、哲学著作。由于他诵得多、记得多,并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消化吸收,这使他后来在著述、演讲时,对所需的材料可以信手拈来。在他留下的著作中我们可以发现,正是站在前人的肩头,才成就了其宏伟的身姿。胡适、老舍、朱自清、鲁迅哪一位不是在青少年时代靠背诵下了坚实的基础。再加上后天的不断努力,才得以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灿烂的篇章。许多自然科学家。如钱学森、苏步青、竺可祯等人总结自身的成长经历,也提供学生要多“吟诗诵文”,从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注重诵读,注重积累的学生:他们头脑灵活、反应敏捷、学习成绩普遍优良,尤其是作文水平很高,口头表达能力大大超过一般学生。
背诵是语文素质积累的基础。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没有记忆,便没有知识的储备。试想一个小学毕业生,能背诵300多篇(首)诗文,并且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那么这些知识绝不会是僵死枯燥的,它会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作用,是其终身受益。心理学告诉我们,记忆活动中,动脑思考是相伴而行的。我国古代的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就是背诵,也培养了大批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诗人学者。可见,背诵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应当继承发扬。
背诵也是扩展新知的重要前提。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里的“熟读”就是背诵。动脑思考是伴随着记忆活动进行的,即使纯机械性的记忆,也离不开动脑。就如我们吃饭吃菜需要咀嚼一样,背诵就是扩展新知识的“咀嚼”阶段。往往有这样的情形,那些说写能力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大都背诵了不少的诗文。
因此,凡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诗文,我们一定要求学生背诵。这样,通过潜移默化,不断“咀嚼”,学生在背诵中经过“顿悟”,逐渐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为拓展新知创造了条件。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
同时,背诵还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一个小学毕业生能够流利准确地背诵上百篇课文和上百首诗文,以此垫底,就能解决学习中的疑难奠定了基础。比如:学生背诵了“停车坐爱枫林晚”的诗句,并且弄懂了“坐”的含义,以后学到《陌上桑》时,就会推断出“但坐观罗敷”中的“坐”也是“因为”的意思。
事实证明,读、背出素质,朗读、背诵只要得法,不但不与当今提倡素质教育的大潮相悖,还可以发展智力,提高素质,促使成才。所以,我们在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切实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读背基本功训练。
【关键词】语文 记诵 诗词 名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58
背诵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背诵名句名篇对于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具有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得到了承认。现用的高中语文新教材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据不完全统计,每册至少有十到十四篇要求完全背诵或部分背诵的篇目。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些教师对背诵并不重视。虽然也按课文要求布置了背诵的任务,但是用于训练读背的时间极少,并且不认真检查落实。结果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即使是脍炙人口的诗文名篇,有的根本背不出来,有的背得结结巴巴,毫无韵味。长此以往,学生对课文背诵渐渐失去兴趣。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方法不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并且与素质教育宗旨相背。
一部分教师之所以对背诵不重视,是认为其在高考中只占区区四分,却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事倍功半不合算。其实这些教师还是把背诵等同与“死记硬背”了,我们应澄清这种糊涂认识。背诵的确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是要得法、背精、背通、背活。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背诵,背出文章的韵味情致,背出作者的喜怒哀乐,背出学生的真情实感,以至于与作者水乳交融,为作者之悲而悲,为作者之乐而乐,为文中之谈天说地而知文知理,为文中的慷慨激昂而奋发向上!如果我们学生“活背”了,就可以感受到什么是最美的,什么样是丑的,就能够净化心灵,从而提高了思想素质。把文中那精妙的遣词造句,那前后照应的逻辑组织,在背诵中吸收过来,在脑中贮藏起来,把作者的东西变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样,既获取了知识,又提高了文化素质。众多的收益岂是能用分数所衡量的?
青少年时期的背诵记忆往往会成为一辈子的财富,我们每个教师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下苦功多背一些课文名言警句和诗句,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十分必要。当今世界,是运用语言表现自己的世界,各方面、各领域都需要善于表达意者。小至人情上的互间暖寒,市场上讨价还价,大至政坛上的雄辩争论,外交的舞台上的唇枪舌剑……可想而知,那种结结巴巴、毫无生气的语言是多么苍白无力,多么令人遗憾!而流畅动听、生动勃勃、以至出口成章、慷慨激昂的语言,并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后天训练出来的。严格说来,都是从“背”开始的。這样看来,我们在教学中能不重视背诵吗?
无数事实表明,重视背诵重视积累会使人的知识越来越充实,大脑越来越聪明:会提高人的素质,促使人成才。宋代的司马光,小时候记忆力不强,但他听从老师的教导,认真朗读、背诵,将众多的史料记得滚瓜烂熟,这为他后来在狱中条件极差的情况撰写《资治通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终成为著名史学家。杰出伟人毛泽东,小时候也勤于朗诵,青少年时期熟读以至背诵了许多历史、文学、哲学著作。由于他诵得多、记得多,并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消化吸收,这使他后来在著述、演讲时,对所需的材料可以信手拈来。在他留下的著作中我们可以发现,正是站在前人的肩头,才成就了其宏伟的身姿。胡适、老舍、朱自清、鲁迅哪一位不是在青少年时代靠背诵下了坚实的基础。再加上后天的不断努力,才得以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灿烂的篇章。许多自然科学家。如钱学森、苏步青、竺可祯等人总结自身的成长经历,也提供学生要多“吟诗诵文”,从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注重诵读,注重积累的学生:他们头脑灵活、反应敏捷、学习成绩普遍优良,尤其是作文水平很高,口头表达能力大大超过一般学生。
背诵是语文素质积累的基础。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没有记忆,便没有知识的储备。试想一个小学毕业生,能背诵300多篇(首)诗文,并且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那么这些知识绝不会是僵死枯燥的,它会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作用,是其终身受益。心理学告诉我们,记忆活动中,动脑思考是相伴而行的。我国古代的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就是背诵,也培养了大批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诗人学者。可见,背诵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应当继承发扬。
背诵也是扩展新知的重要前提。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里的“熟读”就是背诵。动脑思考是伴随着记忆活动进行的,即使纯机械性的记忆,也离不开动脑。就如我们吃饭吃菜需要咀嚼一样,背诵就是扩展新知识的“咀嚼”阶段。往往有这样的情形,那些说写能力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大都背诵了不少的诗文。
因此,凡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诗文,我们一定要求学生背诵。这样,通过潜移默化,不断“咀嚼”,学生在背诵中经过“顿悟”,逐渐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为拓展新知创造了条件。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
同时,背诵还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一个小学毕业生能够流利准确地背诵上百篇课文和上百首诗文,以此垫底,就能解决学习中的疑难奠定了基础。比如:学生背诵了“停车坐爱枫林晚”的诗句,并且弄懂了“坐”的含义,以后学到《陌上桑》时,就会推断出“但坐观罗敷”中的“坐”也是“因为”的意思。
事实证明,读、背出素质,朗读、背诵只要得法,不但不与当今提倡素质教育的大潮相悖,还可以发展智力,提高素质,促使成才。所以,我们在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切实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读背基本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