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群体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青少年价值观、人生观的认识和培养。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由于所在地域,受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民族文化影响,使得教育教学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历,分析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并探析了相应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特殊性
一、族地区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1.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学对象的复杂性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成分往往较多,就拿作者所在的云南省怒江州来说,怒江州人口52万,怒江州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占总人口的92.2%,辖区内有僳僳族、独龙族、怒族、普米族、彝族等,是中国民族族别成份最多的自治州。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的语言、经济发展状况、历史文化、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思想状况出现了较大的变动,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差异化加大,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群众思想不断转变,新旧思想之间的冲突加剧。因此,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把握教学对象的复杂性,不能一味地拘泥于教材,而应该充分考虑地区的复杂性现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有特色的民族团结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完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2.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策环境的特殊性
基于我国国情,我国对于少数民族地区一直实行的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国策,充分考虑和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同时着力保护少数民族自身的特殊文化,实施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双语教学体现了一方面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对本民族语言、文字、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努力学习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在这种特殊的政策条件下,教育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考虑国家实施的特殊民族政策,在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要尊重少数民族自身的文化和习俗,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现行政策,拓宽教学内容。
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1.调整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要涉及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渗透、融合以及局部的冲击和碰撞。因此,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充分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需要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和调整,做到“因材施教”,即既要符合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要求,又要顾及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教授文化时充分尊重少数民族自身独特的传统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存在着多民族文化,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对教学内容做出恰当的调整。但对内容的调整需要围绕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内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其目的是快速有效地造就合格公民。另外,在对边疆少数民族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调整上注重民族文化教学,通过介绍不同民族的文化,加深各民族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文化层面上的交流,更加有助于消除各民族文化隔阂,增进各民族团结。
2. 调整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语言交流沟通在少数民族地区存在一定的障碍,同时加上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不多,因而思想政治教学不能过多的依赖课堂教学这种方法,避免照本宣科,应当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如采用多媒体技术、实施社会实践活动、读书会、观看相关的影视资料、开展讲座、举办辩论会等。当前教学中流行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有利于向学生展示生动的图片和影像,其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减少了教学中枯燥无味。在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作为教育者要善于学习,善于利用新的教学工具,利用教学工具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之外,通过设计一些人物短剧、情景剧等表演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将所学的内容形象化地表现出来,寓教于乐,学以致用。另外,积极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将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从课堂以内延伸到课堂之外,要求学生带着所学的理论知识到社会中去。
三、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进行规范、约束和矫正,并不断地将教育活动向家庭辐封,向社会延伸,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依托的开放型德育教育网络;家庭是学生健全人格和高尚道德修养形成的“第一环境”,家长一定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社会在德育工作的地位也非常重要、它一头连着家庭,一头连着学校,要号召全社会成员精心构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只有形成学校一社会一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构建三者的双向反馈机制,学生的思想行为随时随地都会受到约束,才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思想、高尚的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钟雨琳.建立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必要性探讨 [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20).
[2] 郭华生.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特征 [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
[3] 胡耀南.民族院校“两课”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5).
关键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特殊性
一、族地区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1.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学对象的复杂性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成分往往较多,就拿作者所在的云南省怒江州来说,怒江州人口52万,怒江州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占总人口的92.2%,辖区内有僳僳族、独龙族、怒族、普米族、彝族等,是中国民族族别成份最多的自治州。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的语言、经济发展状况、历史文化、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思想状况出现了较大的变动,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差异化加大,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群众思想不断转变,新旧思想之间的冲突加剧。因此,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把握教学对象的复杂性,不能一味地拘泥于教材,而应该充分考虑地区的复杂性现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有特色的民族团结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完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2.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策环境的特殊性
基于我国国情,我国对于少数民族地区一直实行的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国策,充分考虑和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同时着力保护少数民族自身的特殊文化,实施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双语教学体现了一方面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对本民族语言、文字、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努力学习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在这种特殊的政策条件下,教育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考虑国家实施的特殊民族政策,在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要尊重少数民族自身的文化和习俗,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现行政策,拓宽教学内容。
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1.调整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要涉及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渗透、融合以及局部的冲击和碰撞。因此,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充分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需要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和调整,做到“因材施教”,即既要符合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要求,又要顾及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教授文化时充分尊重少数民族自身独特的传统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存在着多民族文化,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对教学内容做出恰当的调整。但对内容的调整需要围绕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内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其目的是快速有效地造就合格公民。另外,在对边疆少数民族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调整上注重民族文化教学,通过介绍不同民族的文化,加深各民族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文化层面上的交流,更加有助于消除各民族文化隔阂,增进各民族团结。
2. 调整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语言交流沟通在少数民族地区存在一定的障碍,同时加上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不多,因而思想政治教学不能过多的依赖课堂教学这种方法,避免照本宣科,应当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如采用多媒体技术、实施社会实践活动、读书会、观看相关的影视资料、开展讲座、举办辩论会等。当前教学中流行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有利于向学生展示生动的图片和影像,其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减少了教学中枯燥无味。在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作为教育者要善于学习,善于利用新的教学工具,利用教学工具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之外,通过设计一些人物短剧、情景剧等表演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将所学的内容形象化地表现出来,寓教于乐,学以致用。另外,积极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将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从课堂以内延伸到课堂之外,要求学生带着所学的理论知识到社会中去。
三、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进行规范、约束和矫正,并不断地将教育活动向家庭辐封,向社会延伸,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依托的开放型德育教育网络;家庭是学生健全人格和高尚道德修养形成的“第一环境”,家长一定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社会在德育工作的地位也非常重要、它一头连着家庭,一头连着学校,要号召全社会成员精心构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只有形成学校一社会一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构建三者的双向反馈机制,学生的思想行为随时随地都会受到约束,才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思想、高尚的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钟雨琳.建立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必要性探讨 [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20).
[2] 郭华生.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特征 [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
[3] 胡耀南.民族院校“两课”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