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09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是适应新课标、新高考、新课程的需要,更是搞好常规教学的先导。《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了“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基本理念,强调了“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等,都要始终贯穿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更加凸显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历史教学定位。强化教学设计,采取灵活而又富有实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不仅关系到提高教学效益、落实高中历史备考的需要,更是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本文立足于笔者亲身的教学实践体会,对课堂教学策略方面的几点感悟记录点滴。
  关键词:新课标;历史课堂;教学策略;主体性
  
  所谓课堂教学策略,简而言之就是指教师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上采取的设计思路、方略。课堂教学,强调以课堂为主阵地,师生双边交流为主要形式,应该是一项系统的、可操作的、能启发学生智慧的伟大工程,特别是激起学生知识、思维、学科素养的推动力,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历史课堂学习,体验历史事件的风云变幻,感受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初步形成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在新课标指导下,整合课程内容,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去组织教学,可采取多种教学策略。
  一、 创设历史情境,感知现实
  历史就是已经过去的现在,我们的今日今时也会变成历史,她是一种客观存在。通过创设特定的历史情境,让学生亲自去感知和体验历史,才能使学生理解历史,进行历史性思考,从而树立历史意识,用历史照亮现实。教育从整体上说不过是使受教育者做好准备,去迎战生活中的各种直接经历,用有关的思想和恰当的行动去应付每时每刻出现的情况……因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手段、途径,创设丰富多彩的、有血有肉的历史情境,把学生带入历史的长河,触摸历史的脉搏,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引发他们对现实的思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学生的生命活动。这样的办法有很多,比如:
  (一) 用语言生动地描述历史
  语言作为人与人交流、传递信息的媒介,是课堂教学中最普遍、最直接、最易用的手段。老师用生动形象、饱含激情的语言描述历史情景:纵横捭阖的风云人物、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从偶然到必然的事件结果……,创设语境,让学生聆听历史、走进历史。
  (二) 用实物直观地展示历史
  课堂上向学生提供、展示力所能及的文物實物或仿制的历史文物,利用实物的是可视性和直观性,让学生“触摸”历史,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三) 用音乐渲染历史情境
  孔子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认为人在音乐的教育熏陶下激发最高人格的养成。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遍使用,播放甚至让学生吟唱音乐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使用音乐,不仅能寓教于乐、渲染课堂气氛,更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去体验、感悟生动的历史。
  (四) 利用情景短剧再现历史
  在历史教学中,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巧妙运用历史的故事性、不可逆性,让学生自写剧本,自编、自导、自演历史情景短剧,再现“还原”历史场景,让学生超越历史的时空隧道“身临其境”、身在其中。如在学习高中历史选修2《美国〈独立宣言〉》一课的背景内容时,学生创设了“理性之光、精神之魂、独立之战、共和之梦、《宣言》之签”五幕情景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丰富了课堂形式,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五) 利用PPT呈现历史
  幻灯片应用于课堂教学已经是一种很普遍很常规的教学手段了,老师可以利用PPT这一强大的软件,向学生展示插图、地图、文字资料、思维导图、学生作业照片、播放相关音视频诗歌、民谣等,让学生见其形、闻其声、赏其色,能很直观地给学生传递丰富的内容,激发学生思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 倾听交流,由教转学
  历史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课堂作为历史教学的主阵地,又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关键,要求切实落实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身心发展程度和状态,关注学生通过历史课堂学习在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变化程度和发展状态,即学生在学科素养养成方面所发生的变化,而教师更多是学法指导、倾听交流并适度地引领与评价。可让学生展示自学自研提纲,对课本内容构建框架体系;可让学生搜集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史料,形成科学的历史认识和历史解释;可让学生提出、生成新的问题,延伸课堂学习的内容;可让学生分享学研成果,感受情智交融、学习的乐趣……
  三、 自主探究,享受乐趣
  学生自主探究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由学生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问题情景,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思考、表达与交流,并最终形成一定结论或认知的探究活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让学生主动参与质疑提出问题、主动合作探究释疑解惑是学生潜在的需求,也是学生主体性教学理念的体现。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个学习过程。
  (一)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探究欲是一种求知欲,是一种内在的需求。教师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赋予学生探究的动力。教师提出的主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或是社会生活热点问题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索情感。
  (二) 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人
  课堂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把学生作为具有能动性、独立性的个体来看待,选题引导、评价反馈方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青少年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状况,给学生伸展个性的空间和展示才华的机会。因此,教师完全可就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规划方案,自主进行讨论,教师从中进行调控和指导。   (三) 让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探究可给学生带来许多乐趣,如自由与合作的乐趣,探究未知的乐趣、得到肯定与体验成功的乐趣等。
  四、 突破定势,鼓励创新
  學生天性活泼好动,充满着好奇和幻想,思想上和行动上很少受到传统束缚。但传统教学由于过于注重书本,极力维护教师和教材的权威地位,使学生形成了许多思想定势。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就必须不断突破已有的或潜在的思维定式,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一) 突破思维定式需要创新,而创新要从学生的好奇开始
  课堂上教师都应积极地、热情地鼓励学生的好奇心,不要简单地驳回或否定。否则,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慢慢地萎缩,也不可能有任何思想上的突破。
  (二) 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对于打破思维定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围绕问题多方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活动,开发学生想象、思维的空间,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的灵感。这样,既可以为解决问题提供多种途径和方法,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三) 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充分利用本科优势,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品质,并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不迷信、拘泥于已有的结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使学生敢于班门弄斧,敢于异想天开,敢于标新立异。
  五、 张扬个性,致力成长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思想,他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施之以不同的教育,对不同学生提出的同一问题也常作不同回答。“正确的教育关注的是个人的自由……教育的作用就是帮助个体发现他们自身所有的心理障碍,而不是将新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强加在个体身上。这种外在强加的力量并不能激发智力的发展,也不可能产生创造性的理解;只是更进一步制约了个性的发展。”前人的这些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课堂教学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 给学生一个张扬的空间
  历史的长河浩瀚无际,我们所教的历史不该局限于教材。我们应当从有限的教材扩展到广阔无垠的历史中去,为学生的个性飞扬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胞怀、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循循善诱的爱心。
  (二) 尊重学生的个性
  要让学生个性发扬,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包括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的特长、尊重学生的差异等。特别是对于那些基础比较薄弱、接受理解能力相对较慢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和耐心,土耳其有句谚语:“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枝矮树枝。”
  (三) 促进学生的自我体验
  各种形式的教学情景、方法和手段,都是为了作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积极的内在体验,“把体验作为一种学习的目的,知识的掌握成为获得内心感受的一部分,既丰富了学生自己的情感,更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形成主动而持续的学习需求。”
  当然,“教无定法”,教学策略更是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端正教学理念,明确课标要求,摆好师生位置,找到源自内心的自信和为人师表的情怀,做好科学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教学设计,做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历史教学改革的参与者,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就一定完成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
  参考文献:
  [1][英]怀特海.应全面理解教育:生活智慧是不分科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15).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3.
  [3][印度]克里希那穆提.赵娟娟译.你就是世界[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7:117-118.
  [4]连文达.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课程的路径选择[J].教育评论,2016(12):139.
  作者简介:徐四发,湖北省应城市,湖北省应城市第二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就一般情况而言,大部分人语言发展的关键和基础是幼儿时期,所以现在我国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和作用之一就是重视和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为儿童今后的综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论述了目前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就如何强化幼儿园语言教学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能力;影响因素;策略     幼儿园的教学就是指我们所说的学前教育阶段,是每个学生接受基础教育的阶段,
期刊
当今激烈的竞争给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科技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目标。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表现为科技实力的竞争。科技与经济的密切关系,使得各国政府认识到只有二者和谐统一地发展,才能更好地振兴经济,发挥科技的创造力,增强竞争实力,从而在世界的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以黑龙江省作为实证,深入研究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和谐度水平。根据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