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系统梳理了天府文化研究的重点。随着关于天府文化的政策出台,国内对天府文化的研究出现了小高峰。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两大问题:天府文化内涵和天府文化的塑造。在梳理已有研究的过程发现学者对天府文化内涵和范围缺乏清晰界定,与国际学者无对话,对天府文化发展的具体实证研究相对较少。
关键词:天府文化;综述;塑造
2017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要深度发掘地域文化特质,从市民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推动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继往开来、革故鼎新的时代风尚,发展“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随后,2017年9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了《关于成立成都市天府文化中心优化提升领导小组的通知》。成都市党的重视和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得天府文化迅速成为最近两年城市文化的研究热点。
1 天府文化研究重点
以“天府文化”为主题词,在CNKI文献数据库中检索到文献197篇,其中核心期刊26篇,最后有效研究核心期刊8篇。从中筛选部分文献为基础分析天府文化研究的历程和方式。学术界的关注从2011年正式开始,直到2016年开始至今学术界的关注才升温;媒体关注度主要从2013年开始呈现上升趋势,到2017年达到顶峰之后开始下降,主要是因为2017年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发展天府文化。
1.1 天府文化的内涵
关于天府文化内涵,最后由成都市政府在对成都“天府文化”特点的概括中形成讨论。徐学书(2011)认为,以“天府”作为区域文化形象概念,其内涵随着社会发展应予以丰富和发展,才能适应时代需要。2017年,在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天府文化”的内涵后,多数学者都在此基础上来解释天府文化的内涵的来源及在当代社会中如何体现。石至王硕(2018)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移民角度来分析天府文化的兼容特点即友善、包容的特点。黄剑华(2018)认为古蜀文明既与天府文化存在源流关系,更是天府文化的根脉所在,兼容并蓄是天府文化的个性特色。李后强(2018)认为天府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在不同圈层是由不同文化的组合而成的。
1.2 天府文化的塑造
关于天府文化的塑造,学者从多角度提出建议和多平台进行尝试。王祖明(2017)认为要塑造“天府个性”,建议做好两件事:一是实施成都天府记忆工程;二是打造成都故事展播品牌。黄杉(2019)认为天府文化是成都的城市文化,从历史文化遗产的整理着手来系统研究成都城市文化形象的打造视角,提出以下建议:进一步理清天府文化形象塑造理念,将“全域成都”作为成都市文化形象塑造考察的视野范围。王淼(2019)认为把川剧作为天府文化的载体,天府文化的内涵在川剧中以其的各种元素相对应。马勤(2018)着眼于交通传播天府文化的特点与意义,通过梳理成都市内公共交通站场承载的天府文化的现状,得出利用交通站场传播天府文化不够充分的结论,最后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借力交通站场助推天府文化的发展的一些思考。还有学者把塑造天府文化和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相结合。
2 总结与评论
从天府文化的研究重点看,主要关注2类问题,天府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天府文化的塑造。不过,现有研究在以下几方面仍然存在局限,未来应该继续深入分析。
2.1 天府文化的概念不够清晰
尽管天府文化的提法被广泛运用,然而目前学术界并未给出其确切范围区分。天府文化的内涵和成都市“天府文化”内涵并未明确区分,也没有明确统一。这导致大多数研究对天府文化的具体内涵缺乏清晰界定,不同研究对天府文化的理解存在很大分歧。这导致了两个问题:一是对天府文化的研究只是政策类的研究,不能深入下去;二是,把什么东西都往天府文化里塞,导致天府文化的内涵过于宽泛。天府文化的内涵是否需要地区的明确区分?它到底涵盖那些文化?这些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2.2 与国际学者无对话
现有研究中,国内出版的文章或专著占了绝大多数,以英文发表的论文没有。这与前面提到的概念不清的问题相关,并且从侧面反映了已有研究的两个局限。一方面,没有国外学者参与天府文化研究表明,目前对天府文化的研究仍然局限在高度地方化甚至政策化的背景下,导致天府文化的相关研究问题缺乏国际上的普适性,因而难以引起其他国家学者的兴趣。另一方面,从国内学者没有与国际学者交流合作来看,目前对天府文化的研究仍然以本土的概念和视角为主,没有与国际已成功的文化名城(如巴黎)如何打造城市文化问题衔接。
2.3 对具体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
目前的研究对天府文化的内涵和塑造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很少关于推行天府文化发展的实证研究。现如今,中国各大城市都在为如何打造城市文化发愁,如若能够通过如何推行并打造天府文化的实证研究,提取城市文化的打造范式,能推动中国各大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如何进行天府文化的实证研究,这需要考察多个方面?如何提取重要参考对象,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学书.“天府四川”:神话、历史、现实叠加的区域文化形象——对四川“天府”文化形象的新解读[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
[2] 石硕,王志.论天府文化的兼容特点——兼论成都在汉藏交流中的连接枢纽作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02).
[3] 黄剑华.从成都平原考古发现说天府文化[J].地方文化研究,2018(02).
[4] 李后强.天府文化的特质与公园城市的内涵[N].企業家日报,2018-09-04(001).
[5] 王祖明.丰富表达载体 塑造“天府个性”——关于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的思考和建议[J].先锋,2017(08).
[6] 黄杉.天府文化形象塑造探究[J].四川戏剧,2019(02).
[7] 王淼.锦江水逝川戏喧——从川剧看天府文化的传播[J].先锋,2019(01).
[8] 马勤.成都公共交通助推天府文化发展[J].时代报告,2018(22).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华大学2020年“西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类研究课题成果(编号:2020088)。
作者简介:邓燕(1996—),女,四川省遂宁市人,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
关键词:天府文化;综述;塑造
2017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要深度发掘地域文化特质,从市民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推动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继往开来、革故鼎新的时代风尚,发展“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随后,2017年9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了《关于成立成都市天府文化中心优化提升领导小组的通知》。成都市党的重视和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得天府文化迅速成为最近两年城市文化的研究热点。
1 天府文化研究重点
以“天府文化”为主题词,在CNKI文献数据库中检索到文献197篇,其中核心期刊26篇,最后有效研究核心期刊8篇。从中筛选部分文献为基础分析天府文化研究的历程和方式。学术界的关注从2011年正式开始,直到2016年开始至今学术界的关注才升温;媒体关注度主要从2013年开始呈现上升趋势,到2017年达到顶峰之后开始下降,主要是因为2017年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发展天府文化。
1.1 天府文化的内涵
关于天府文化内涵,最后由成都市政府在对成都“天府文化”特点的概括中形成讨论。徐学书(2011)认为,以“天府”作为区域文化形象概念,其内涵随着社会发展应予以丰富和发展,才能适应时代需要。2017年,在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天府文化”的内涵后,多数学者都在此基础上来解释天府文化的内涵的来源及在当代社会中如何体现。石至王硕(2018)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移民角度来分析天府文化的兼容特点即友善、包容的特点。黄剑华(2018)认为古蜀文明既与天府文化存在源流关系,更是天府文化的根脉所在,兼容并蓄是天府文化的个性特色。李后强(2018)认为天府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在不同圈层是由不同文化的组合而成的。
1.2 天府文化的塑造
关于天府文化的塑造,学者从多角度提出建议和多平台进行尝试。王祖明(2017)认为要塑造“天府个性”,建议做好两件事:一是实施成都天府记忆工程;二是打造成都故事展播品牌。黄杉(2019)认为天府文化是成都的城市文化,从历史文化遗产的整理着手来系统研究成都城市文化形象的打造视角,提出以下建议:进一步理清天府文化形象塑造理念,将“全域成都”作为成都市文化形象塑造考察的视野范围。王淼(2019)认为把川剧作为天府文化的载体,天府文化的内涵在川剧中以其的各种元素相对应。马勤(2018)着眼于交通传播天府文化的特点与意义,通过梳理成都市内公共交通站场承载的天府文化的现状,得出利用交通站场传播天府文化不够充分的结论,最后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借力交通站场助推天府文化的发展的一些思考。还有学者把塑造天府文化和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相结合。
2 总结与评论
从天府文化的研究重点看,主要关注2类问题,天府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天府文化的塑造。不过,现有研究在以下几方面仍然存在局限,未来应该继续深入分析。
2.1 天府文化的概念不够清晰
尽管天府文化的提法被广泛运用,然而目前学术界并未给出其确切范围区分。天府文化的内涵和成都市“天府文化”内涵并未明确区分,也没有明确统一。这导致大多数研究对天府文化的具体内涵缺乏清晰界定,不同研究对天府文化的理解存在很大分歧。这导致了两个问题:一是对天府文化的研究只是政策类的研究,不能深入下去;二是,把什么东西都往天府文化里塞,导致天府文化的内涵过于宽泛。天府文化的内涵是否需要地区的明确区分?它到底涵盖那些文化?这些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2.2 与国际学者无对话
现有研究中,国内出版的文章或专著占了绝大多数,以英文发表的论文没有。这与前面提到的概念不清的问题相关,并且从侧面反映了已有研究的两个局限。一方面,没有国外学者参与天府文化研究表明,目前对天府文化的研究仍然局限在高度地方化甚至政策化的背景下,导致天府文化的相关研究问题缺乏国际上的普适性,因而难以引起其他国家学者的兴趣。另一方面,从国内学者没有与国际学者交流合作来看,目前对天府文化的研究仍然以本土的概念和视角为主,没有与国际已成功的文化名城(如巴黎)如何打造城市文化问题衔接。
2.3 对具体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
目前的研究对天府文化的内涵和塑造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很少关于推行天府文化发展的实证研究。现如今,中国各大城市都在为如何打造城市文化发愁,如若能够通过如何推行并打造天府文化的实证研究,提取城市文化的打造范式,能推动中国各大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如何进行天府文化的实证研究,这需要考察多个方面?如何提取重要参考对象,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学书.“天府四川”:神话、历史、现实叠加的区域文化形象——对四川“天府”文化形象的新解读[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
[2] 石硕,王志.论天府文化的兼容特点——兼论成都在汉藏交流中的连接枢纽作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02).
[3] 黄剑华.从成都平原考古发现说天府文化[J].地方文化研究,2018(02).
[4] 李后强.天府文化的特质与公园城市的内涵[N].企業家日报,2018-09-04(001).
[5] 王祖明.丰富表达载体 塑造“天府个性”——关于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的思考和建议[J].先锋,2017(08).
[6] 黄杉.天府文化形象塑造探究[J].四川戏剧,2019(02).
[7] 王淼.锦江水逝川戏喧——从川剧看天府文化的传播[J].先锋,2019(01).
[8] 马勤.成都公共交通助推天府文化发展[J].时代报告,2018(22).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华大学2020年“西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类研究课题成果(编号:2020088)。
作者简介:邓燕(1996—),女,四川省遂宁市人,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