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跨文化交际能力(ICC)概念的提出已有近半个世纪,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社会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世界公民必备能力。鉴于此,高校英语课堂在注重语言能力提高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本文拟以李安电影《推手》为例,分析主人公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语言﹑饮食和教育观念等因素,试图解析电影中跨文化能力缺失的原因,以培养观影人的跨文化意识,塑造跨文化人格,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推手》;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382
世纪之初的2001年,《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颁布,该纲领性文件对语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给予高度重视,是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所采取的行动;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跨文化教育指导纲领 2006》发布;于2018年6月,经过近4年努力之后,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CES),在CES各种能力阐释中,跨文化语际中介能力被2次提及,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21世纪,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被国际世界所认可的当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然成为未来世界公民必备的素质。
1.跨文化交际能力概述
1959年爱德华·霍尔出版了划时代意义的《无声的语言》一书,标志着跨文化交际的发端。Hymes在1972年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概念,他认为Chomsky关于“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定义太有限,只关注到个体的语言能力,而忽略了不同背景的人们之间沟通的有效和适宜性,以及个体应具备的社会、对话和策略等能力。Hymes的观点得到了Swaine和Byram(1997)等人的认同和发展。目前,关于跨文化能力的概念、组成因素和模型理论研究颇多,表述也不尽相同,被多数学者认同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概念是:“建立在个人的跨文化知识、技能和态度基础之上的,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进行有效和恰當沟通的能力 (Deardorff,2004)。”这个定义与Samovar和Porter(2004:303)归纳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动机(motivation)、知识(knowledge)和技能(skill)三个方面的观点,其核心因素基本一致;中国学者贾玉新(2019)则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包括:全球伦理、批判能力、态度和性格、文化意识、跨文化能力及人种志的研究能力(global ethic,critical ability,attitude and disposition,cultural awareness,intercultural competence,ethnographic research ability),可见,随着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解也更加多元和深入。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表达不同,但他们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已达成一定共识,即跨文化能力需要足够的知识、合适的动机以及训练有素的行动(黄诚,2014)。本文拟以电影《推手》为例,分析不同文化交流中的跨文化能力缺失原因,在全球化进程日趋加快的21世纪,让越来越多的人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为跨文化交流做好准备。
2.电影《推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缺失原因分析
《推手》是由李安执导,1991年上映的老影片,也是李安“父亲三部曲”的首部。影片中的父亲老朱是一位典型的中国父亲,他身上的特质,非常符合文化刻板印象里传统的中国老父亲形象。初来乍到美国后,老朱的语言、饮食、教育理念等自身因素,使他遭遇了强烈的文化冲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受到极大考验。现主要从语言、饮食、教育理念等几方面对该部电影中主人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欠缺进行分析,以示读者。
2.1语言障碍:老朱七十多岁来美国,不懂英文,与儿子一家三口同共同生活,却无法语言交流,产生诸多不便和误解。语言作为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因素,语言障碍显然加剧了文化冲突。老朱与儿媳无法进行语言沟通,只能用手势、副语言、空间利用等方式来传达思想,有效和适宜的交流几乎无法达成。语言是这个家庭文化冲突中不可逾越的鸿沟。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个体利用语言表达对世界的认知,现代语言哲学的奠基人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我语言的局限,即是我世界的局限”,虽有些言过其实,但足可见语言能力对人的影响。语言承载的文化和内涵是民族和个人所特有的,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学习目标文化的语言,在影片中老朱与儿媳及孙子关系的疏离,与双方语言能力准备不足,关系甚大。
2.2饮食差异:中餐饱含东方文化,古人留下不少些五谷丰登的诗句,更有“珍珠为宝,稻米为王”的说法。老朱到了美国,很难融入美国的色拉+面包的西餐饮食习惯,同桌共餐,老朱吃中餐,玛莎吃色拉。老朱自然觉得中餐更好,所以尽管语言不通,也要叨咕:哎,人要吃五谷……老朱不知:在西方,人们更加注重食物对身体的营养,煎炒烹炸过的色、香、味俱全的中餐,在有些美国人眼里,并不是理想食物。如果双方在饮食上能有共识,估计文化冲突和后来更多的矛盾应该会有所缓和。
通常晚餐是一天中所有家人最放松和团圆的时刻,但对老朱来说,准备晚餐仿佛也是一场“战斗”,他切葱花的声音与玛莎水龙头洗碗的声音相抵抗,像极了东西文化的的碰撞。英语中就有:The way to ones heart is through their stomach.中国文化也有类似的表达:抓住一个人的心首先要抓住他的胃。显然,在这里部影片里,两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缺少了饮食这个要素,东西方两种文化就显得更加难易融入彼此。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就缺少了一个重要提升路径。
2.3 教育观念:电影中,孙子从学校带回了创意画作品,玛莎认真翻阅,夸赞儿子的创造力,老朱瞥一眼,觉得孩子的涂鸦过于暴力,后来拉着孙子去教他水墨画。水墨画深受中国儒家影响,其意境、内容、审美等方面都具有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内涵,这对每天看电视里的变形金刚和科幻动画的孙子来说,显然难以理解和接受。另外,中西方表达对晚辈喜爱之情也有不同,西方注重个体隐私,即使是儿童,也要平等对待并尊重,尽量避免肢体接触,一定要接触的话,也要征得孩子同意,“我可以摸摸你的头发/脸吗?”老朱那一代国人,多数没有受过西方教育,也很少有出国经验,自然不懂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禁忌,所以当他看到洗完澡裹着浴巾的孙子时,便要看其私密部位以示宠爱,孙子裹紧浴巾以示抗拒,儿媳玛莎估计也要把这个爷爷视作“恋童癖”了。作为长辈,不能像中国传统刻板印象中的父亲那样在孩子面前充当绝对权威。 电影中,老朱的太极师傅身份,更加强化了他的中国传统特质,因为太极中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医学、美学等多种文化精髓,这对影片中文化冲突的激化也有推助作用。影片中美文化差异众多:比如美国年轻夫妇不与父母同住,儿子想按照中国的习惯与父亲同住,显然“水土不服”;老朱离开儿子家后去餐馆打工,利益为先的餐馆老板嫌弃老朱效率低,威胁辞退老朱,这样直接而残酷的方式,既体现了美国社会的效率和金钱至上,也是与东方文化的委婉和“面子”的交锋;儿子载老朱去看陈太的情景,也很好地体现了中美之间寒暄的差异,老朱衣着得体,本想进屋多聊一会儿,可儿子几句话将字画送完就要离开,而陈太的女儿也无意邀请老朱到室内畅谈。电影中这些看似波澜不惊的细节,在当事人的心中可能会引起波涛汹涌的情感。
3.结语
以上几个方面是《推手》中主人公跨文化交际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在教育领域,近年来不少学者建议利用电影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H.D.Brown,2013),有一些教师已经开始尝试。电影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资源,适当利用,可增加文化输入,有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Deardorff,D.The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s a Student Out-com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t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D].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2004.
[2] H.D.Brown.跨文化交際教学实用方法[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 Samovar L A&Porter R E,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303.
[4]贾玉新等 跨文化交际新视野[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266.
[5]黄诚 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30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推手》;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382
世纪之初的2001年,《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颁布,该纲领性文件对语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给予高度重视,是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所采取的行动;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跨文化教育指导纲领 2006》发布;于2018年6月,经过近4年努力之后,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CES),在CES各种能力阐释中,跨文化语际中介能力被2次提及,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21世纪,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被国际世界所认可的当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然成为未来世界公民必备的素质。
1.跨文化交际能力概述
1959年爱德华·霍尔出版了划时代意义的《无声的语言》一书,标志着跨文化交际的发端。Hymes在1972年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概念,他认为Chomsky关于“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定义太有限,只关注到个体的语言能力,而忽略了不同背景的人们之间沟通的有效和适宜性,以及个体应具备的社会、对话和策略等能力。Hymes的观点得到了Swaine和Byram(1997)等人的认同和发展。目前,关于跨文化能力的概念、组成因素和模型理论研究颇多,表述也不尽相同,被多数学者认同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概念是:“建立在个人的跨文化知识、技能和态度基础之上的,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进行有效和恰當沟通的能力 (Deardorff,2004)。”这个定义与Samovar和Porter(2004:303)归纳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动机(motivation)、知识(knowledge)和技能(skill)三个方面的观点,其核心因素基本一致;中国学者贾玉新(2019)则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包括:全球伦理、批判能力、态度和性格、文化意识、跨文化能力及人种志的研究能力(global ethic,critical ability,attitude and disposition,cultural awareness,intercultural competence,ethnographic research ability),可见,随着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解也更加多元和深入。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表达不同,但他们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已达成一定共识,即跨文化能力需要足够的知识、合适的动机以及训练有素的行动(黄诚,2014)。本文拟以电影《推手》为例,分析不同文化交流中的跨文化能力缺失原因,在全球化进程日趋加快的21世纪,让越来越多的人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为跨文化交流做好准备。
2.电影《推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缺失原因分析
《推手》是由李安执导,1991年上映的老影片,也是李安“父亲三部曲”的首部。影片中的父亲老朱是一位典型的中国父亲,他身上的特质,非常符合文化刻板印象里传统的中国老父亲形象。初来乍到美国后,老朱的语言、饮食、教育理念等自身因素,使他遭遇了强烈的文化冲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受到极大考验。现主要从语言、饮食、教育理念等几方面对该部电影中主人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欠缺进行分析,以示读者。
2.1语言障碍:老朱七十多岁来美国,不懂英文,与儿子一家三口同共同生活,却无法语言交流,产生诸多不便和误解。语言作为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因素,语言障碍显然加剧了文化冲突。老朱与儿媳无法进行语言沟通,只能用手势、副语言、空间利用等方式来传达思想,有效和适宜的交流几乎无法达成。语言是这个家庭文化冲突中不可逾越的鸿沟。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个体利用语言表达对世界的认知,现代语言哲学的奠基人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我语言的局限,即是我世界的局限”,虽有些言过其实,但足可见语言能力对人的影响。语言承载的文化和内涵是民族和个人所特有的,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学习目标文化的语言,在影片中老朱与儿媳及孙子关系的疏离,与双方语言能力准备不足,关系甚大。
2.2饮食差异:中餐饱含东方文化,古人留下不少些五谷丰登的诗句,更有“珍珠为宝,稻米为王”的说法。老朱到了美国,很难融入美国的色拉+面包的西餐饮食习惯,同桌共餐,老朱吃中餐,玛莎吃色拉。老朱自然觉得中餐更好,所以尽管语言不通,也要叨咕:哎,人要吃五谷……老朱不知:在西方,人们更加注重食物对身体的营养,煎炒烹炸过的色、香、味俱全的中餐,在有些美国人眼里,并不是理想食物。如果双方在饮食上能有共识,估计文化冲突和后来更多的矛盾应该会有所缓和。
通常晚餐是一天中所有家人最放松和团圆的时刻,但对老朱来说,准备晚餐仿佛也是一场“战斗”,他切葱花的声音与玛莎水龙头洗碗的声音相抵抗,像极了东西文化的的碰撞。英语中就有:The way to ones heart is through their stomach.中国文化也有类似的表达:抓住一个人的心首先要抓住他的胃。显然,在这里部影片里,两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缺少了饮食这个要素,东西方两种文化就显得更加难易融入彼此。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就缺少了一个重要提升路径。
2.3 教育观念:电影中,孙子从学校带回了创意画作品,玛莎认真翻阅,夸赞儿子的创造力,老朱瞥一眼,觉得孩子的涂鸦过于暴力,后来拉着孙子去教他水墨画。水墨画深受中国儒家影响,其意境、内容、审美等方面都具有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内涵,这对每天看电视里的变形金刚和科幻动画的孙子来说,显然难以理解和接受。另外,中西方表达对晚辈喜爱之情也有不同,西方注重个体隐私,即使是儿童,也要平等对待并尊重,尽量避免肢体接触,一定要接触的话,也要征得孩子同意,“我可以摸摸你的头发/脸吗?”老朱那一代国人,多数没有受过西方教育,也很少有出国经验,自然不懂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禁忌,所以当他看到洗完澡裹着浴巾的孙子时,便要看其私密部位以示宠爱,孙子裹紧浴巾以示抗拒,儿媳玛莎估计也要把这个爷爷视作“恋童癖”了。作为长辈,不能像中国传统刻板印象中的父亲那样在孩子面前充当绝对权威。 电影中,老朱的太极师傅身份,更加强化了他的中国传统特质,因为太极中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医学、美学等多种文化精髓,这对影片中文化冲突的激化也有推助作用。影片中美文化差异众多:比如美国年轻夫妇不与父母同住,儿子想按照中国的习惯与父亲同住,显然“水土不服”;老朱离开儿子家后去餐馆打工,利益为先的餐馆老板嫌弃老朱效率低,威胁辞退老朱,这样直接而残酷的方式,既体现了美国社会的效率和金钱至上,也是与东方文化的委婉和“面子”的交锋;儿子载老朱去看陈太的情景,也很好地体现了中美之间寒暄的差异,老朱衣着得体,本想进屋多聊一会儿,可儿子几句话将字画送完就要离开,而陈太的女儿也无意邀请老朱到室内畅谈。电影中这些看似波澜不惊的细节,在当事人的心中可能会引起波涛汹涌的情感。
3.结语
以上几个方面是《推手》中主人公跨文化交际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在教育领域,近年来不少学者建议利用电影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H.D.Brown,2013),有一些教师已经开始尝试。电影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资源,适当利用,可增加文化输入,有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Deardorff,D.The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s a Student Out-com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t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D].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2004.
[2] H.D.Brown.跨文化交際教学实用方法[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 Samovar L A&Porter R E,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303.
[4]贾玉新等 跨文化交际新视野[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266.
[5]黄诚 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