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青年冲锋季”:我军首次大规模青年竞赛活动

来源 :湘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hai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首难忘的歌:引出了萧华等开国将军的历史钩沉
  1933年春,中央苏区红军首次开展了大规模的青年竞赛活动,时称“红军青年冲锋季”。遗憾的是,敌军“围剿”,战事匆忙,加上流动作战,轻装再轻装,致使有关文字记载消失在硝烟之中。
  上世纪80年代初,曾在苏区红军担任师青年干事的王宗槐中将与原总政治部主任萧华上将、副主任刘志坚中将凑到一起,谈起当年“红军青年冲锋季”,谁也说不全其具体内容了。好在有首歌他们都会唱。那曲子是《苏武牧羊》之古曲,歌词内容就是“红军青年冲锋季”的主要口号和具体要求:“四不五要三努力”。“四不”:不生病、不掉队、不怕苦、不犯纪律。“五要”:每人要识三百字、要团结友爱、要积极参加文体活动、要搞好军民关系、要讲究卫生。“三努力”:努力提高政治觉悟、努力提高军事本领、努力提高文化水平。
  借助这首歌,三位开国将军从记忆深处捞出了历史的沉积。


  历史背景:艰难环境逼出了青年工作新思路
  红军开展“青年冲锋季”竞赛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背景。
  首先,她是深入开展青年工作的必然产物。1932年1月,在党中央直接领导和关怀下,苏区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瑞金召开了首届代表大会。会议确定了青年团的工作任务。嗣后,团中央又发布了《关于青年工作的决议》,红军总政治部颁发了《红军青年工作的条例》及《关于团与青年的训令》等,把青年工作摆到了重要的位置上。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结束后,部队建立和完善了青年工作机构:军以上单位有青年部,师有青年科,团有青年干事,连队有战士兼任的青年委员。这就为“红军青年冲锋季”提供了组织上和政治上的保证。
  诞生“红军青年冲锋季”, 还有一个直接原因,那就是严酷的战争环境所逼迫。敌人连续四次对我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我军伤亡较重,加之物质待遇菲薄,生活艰苦,需要鼓舞士气,激励斗志。1933年2月初,红军总政治部召开了政治工作会议,周恩来在会上号召大家动脑筋,想办法,加强政治工作,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以萧华为部长的总政青年部根据这次政工会议的要求,提出了开展“红军青年冲锋季”竞赛活动的建议。总政治部采纳了这项建议,立即发动全军,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我军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红军青年冲锋季”竞赛活动。
  各级领导带头:不吃辣椒见精神
  这次“冲锋季”活动要求很具体,比如“不生病”、“不掉队”,这两项内在联系很紧密,都是战斗力的保障。为达到这“两不”,部队又提出了“四不”:不喝生水、不抽烟、不喝酒、不吃辣椒。为什么要规定“不吃辣椒”呢?他们分析过行军掉队的原因:除了生病、气候原因和人的思想条件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红军大都是南方人,爱吃辣椒。俗话说,“辣椒没补,两头受苦”,多吃辣椒,易患肠炎和肛门炎。长途行军,肚子痛,肛门也痛,一步一擦,实为苦痛。所以,大家规定,不吃它。
  整个“冲锋季”活动中所有规定,本是对青年干部和士兵的约束,但各级领导也主动引以律己。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等,都特别爱吃辣椒。为支持青年活动,他们也同青年战士一样,主动不吃。上层领导如此表率,基层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
  “飞行集会”:督促检查的有效手段
  “红军青年冲锋季”的竞赛活动,大都靠“飞行集会”来布置和检查落实的。具体做法是:紧急集合,突然行动。首长把大家集合起来,简短而明确地布置一两项工作。到了限令的时间,再把大家集合起来,当场检查落实情况,开展评比活动。
  有次“飞行集会”,某师全师集合,检查两项工作:卫生和伪装,开展团与团之间的竞赛。大家坐在开阔地上,某师师长陈光下令脱帽,顿时,每个人露出了剃得光光的头。然后,他又下令检查其他卫生项目。检查组同志从不同的角度扫视那洗得一干二净的手和脸,记下了成绩。这时,师长命令:“戴上伪装!”刹那间,一片葱绿的草丛和树枝,掩盖了人和装备,达到了实战中防空袭的要求。
  像这样大的“飞行集会”在整个青年“冲锋季”里是不常有的。大量的竞赛话动,比如军事体育、花枪表演,还有劈刺动作、投手榴弹等,都是以团、营、连为单位开展的。
  通过这种有布置有检查的“飞行集会”,部队军政素质一天天地提高,战斗力大大加强了。红军长征能够取得胜利,这次“青年冲锋季”的竞赛活动功不可没。
  学习文化:军中处处是课堂
  红军战士大多是穷苦出身,文化水平很低,很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更谈不上写家信、看作战图了。“红军青年冲锋季”中要求每人识300个字,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各人的情况不同,识字的方法也不一样。有的在行军时把字块插在前边同志的背包上,边走边认;有的在途中休息时以石子、木棍当笔,大地为纸,勤练苦学。由于条件所限,没有统一的课本。好在部队生活本身就是大课堂:日常接触的用具用品、连队每个同志的名字、行军经过的村名地名,还有每天一换的夜间口令,都是大家“攻克”的目标。这比世上任何教科书都切合实际。
  经过3个月的突击攻关,大多数同志都完成了识字任务。不少同志还学会了写信写日记。直到50年后,很多幸存的老将军每每谈起此事,都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这些大老粗,后来能担负起党交给的重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红军青年冲锋季’逼出了学文化的兴趣。”
  历史功迹:她给革命留下了传统基因
  当年5月底,“红军青年冲锋季”以其巨大成就完成了历史使命。她不仅对提高部队战斗力起了促进和推动作用,还对提高红军的军政素质,其中包括文化水平、优良作风、健康习惯等,都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1950年10月初,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在全军首届青年工作会议上指出:“‘红军青年冲锋季’虽然在执行中有些偏激现象,但她所取得的成绩是主要的。”
  1950年冬,中国青年代表团访苏期间,应苏军邀请,时任该团副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的王宗槐,向苏军官兵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优良传统,其间,他将“红军青年冲锋季”作了重点介绍。苏军翻译将“冲锋季”翻译成 “红军开展活动,像冲锋枪那样快捷而迅猛”,逗得大伙哈哈大笑。这一生动的笑声,加深了大家对“红军青年冲锋季”具体内容的理解。
  屈指算来,“红军青年冲锋季”迄今迈过了79个年头,虽然其许多具体要求早就过时了,但它的传统基因却顽强地保留了下来。时至今日,我们既可以从蔚然成风的“拥军爱民月”、“文明礼貌月”、“质量安全月”中看到类似“红军青年冲锋季”那种时段性的活动模式,又可以从“五讲四美三热爱”、“四有三讲两不怕”、“八耻八辱”等精神文明建设口号中,追溯出它们与“四不五要三努力”的渊源关系。仅此而言,“红军青年冲锋季”产生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都是不可低估的。
其他文献
一、锯齿剥绒机安全操作要点1.机器在运转中,思想集中,坚守工作岗位,发现机器运转不正常或有异声,应立即停车检查,找出原因并及时排除,如发现铁质、石块等特殊杂质进入工作箱
2007年5月28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九团棉花加工厂“121”车间改扩建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棉花加工设备的安装完成后,该厂将率先完成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工作,全面与国
马日事变后,八七会议前毛泽东是否到过浏阳?史学界对此争论很大。无论是党史正本还是公开出版的各类文献资料,都没有明确记载。笔者以浏阳党史部门征集的一些原始资料为主要依据,认为:毛泽东在此期间来浏阳,是符合逻辑且有历史资料予以佐证的。  安全因素是首要原因  1927年5月21日“马日事变”发生后,叛军在长沙城内围攻省总工会等革命机关、团体,解除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武装,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
气流式皮棉清理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气棉混合流在一定前进速度下,通过迅速改变运动方向,利用杂质单位密度大,所受的离心力较大,因而惯性力也较大的力学特性,使杂质来不及随纤维一
随着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当前,各基层医院重视抓行风教育的大气候已经出现,运用理论指导行风教育的风气正在养成,这是主流。但是,一些形式上的东西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