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中国建国初期面临的国际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主要因素。首先,为了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有计划地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建立起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其次,为了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需要建立全国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建国初期面临的国际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主要因素。首先,为了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有计划地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建立起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其次,为了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需要建立全国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
其他文献
1995年以来,陈云研究迎来了一个高潮,其中1995-1996年是这一高潮的顶点。几年来,新版《陈云文选》、《陈云文选》一卷本、《陈云论党的建设》、《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增订本)等陈云论著相继出版,《党的文献》杂志也整理发表了一些陈云文稿。除各大报刊杂志上发表的大量回忆、纪念文章外,还出版了一些宣传介绍陈云生平的著述,如《伟人之初领袖篇——陈云》、《陈云在延安》、《陈云与东北解放》、《共和国经济风云中的陈云》、《中华名人丛书——陈云》等。
陈云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他在经济建设上的贡献,与创造性地运用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在历史关头展现了高尚的求实风范是分不开的。他将贯彻实事求是的有效途径精炼为15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并指出:“这十五个字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
陈云经济思想的主题是什么?我们认为,最为贴切的一句话,是陈云在党的八大发言中讲的——建设一个“有利于人民的社会主义经济”。“有利于人民”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所在,但如果不能对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安排,就不利于这个本质很好地实现。
由于军费开支浩大和大量收购物资,不得不多发钞票;又由于人民尝够了国民党政府统治之下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苦头,长期形成了重货轻币的心理习惯;再加上投机资本家囤积居奇兴风作浪,从1949年7月到1950年2月曾出现三次物价上涨风。当时,稳定物价是稳定人心、稳定政权的关键。陈云以异乎寻常的精力、才能和智慧赢得了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战役的胜利,并由此声名远扬海内外,毛泽东称之日“能”,赞扬稳定物价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陈云和邓小平,是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代表人物,两人可比较的地方很多,这里只就经济建设中陈云的“综合平衡”思想与邓小平的“上新台阶”思想做些初步分析。建国以来陈云强调平衡的思想在《陈云文选》第二三卷中是十分突出的,总结起来,陈云平衡思想中的特点是:
陈云的政治威望和丰富经验,使得他当之无愧地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最重要成员之一。作为政治家和实践家,陈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自己毕生的心血和精力;作为思想家,陈云为我们留下了三卷文选和其他一些重要著作,成为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在这里借用“发展经济学”这一概念,说明陈云在“一五”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经济实践是中国工业化初期的发展经济学。一、我国工业化的起点是重工业、大规模、高速度。这一方针是党中央的集体决定。陈云在编制“一五”计划过程中对此是积极支持,具体贯彻的。他说,我们的计划是紧张的,但可以过得去,不至于破裂。
廖鲁言作为农村工作主要领导人之一,长期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主持工作。他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探索总结出许多切合实际的经验,提出了许多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张。但毛泽东总认为廖的思想落后于农村及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多次批评指责。廖鲁言竭力在中央的指示和农村的现状之间寻找平衡,在不违背中央精神的情况下,谨慎地执行切合农村实际的政策,并为此不懈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毛泽东过高估计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急于改变农村生产关系的合作化政策,终于迫使他中断、放弃了正确的探索,被卷入“左”倾运动的浪潮。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过去了55年,而在我的脑海中,有关中国人民革命战争胜利前夜的历史事件和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宣告共和国成立的庄严仪式(我有幸是这一仪式的见证人)的记忆却没有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