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一直是新课改的终极追求目标。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经提出,教育模式应该是“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数,学生因此可以多学”。实际上,高效课堂的本质要求便是以学生的“学”代替教师的“教”。下面,本文对如何以“少教多学”来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现展开研究与讨论。
【关键词】小学 语文 高效课堂 少教多学 情境激趣 疑问引导 平等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32-01
以学代教,少教多学,是实现高效教学的有效手段。我国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们所展开的交际活动最主要的语言便是汉语。那么,只有让小学生学会学汉语,才能够促进他们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因此,以少教多学来促进小学语文的高效发展,是每个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从创设情境,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巧设疑问,引发小学生的主动思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得小学生敢说、敢做、敢想三个角度,讨论少教多学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实现“少教多学”,教师就必须要激起小学生学习兴趣。只有触发了小学生学习兴趣之一内在动机,才有可能使他们主动学习。因此,教师便可以利用具体的情境,再现故事发生场景,或者是将学生引入到与课文相近的情境之中,使小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刺激他们的感官与心灵感受,以此来引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开始之前,我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唐山大地震》的影片片段。在视频播放到电影中的女主角选择救自己的儿子,放弃女儿生命的一幕时,视频戛然而止。然后我问:“大家能够想象一下,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吗?”学生看视频正看得起劲,戛然而止的视频也能够激起他们的好奇心。于是,学生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有的学生说:“那个小女孩是不是死了?”有的学生说:“后来是不是这个妈妈又后悔了?”有的学生说:“最后两个孩子都得救了吗?”等等。然后,我为学生讲了这个影片的后续情节。很多学生在听完之后,都沉默不语。显然,他们已经进入了情景之中。我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说:“大难来临之际,父母是最想保护孩子的。我们接着来读一读课文,看这对地震中的父子发生了哪些故事好吗?”
二、巧设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最大的问题便是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主体意识不强,造成这个问题的最主要原因便是小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传授,习惯了以被动接受的方式来获取语文知识。在课堂之中,他们只要接受良好即可,并没有空间与时间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思考。因此,少教多学,便离不开以问题来引导小学生的主动思考。因此,教师必须要利用恰当的时机,巧设疑问。在提问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问题的难度,以“最近发展区”为依据,使问题的难度既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还能够让学生通过探究与思索找到问题答案。这主要是为了避免难度過高,打消学生的学习自信;难度过低,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在《草原》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以“文章是以什么顺序展开记叙的?”“整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草原的?”等问题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这些问题能够让学生在阅读时有着明确的方向,使其学会从整体的角度来阅读与思考。
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小学生敢于自由发言
我国一直有“尊师重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师生观念,尤其是在过去,教师在课堂中有着绝对的控制权利。虽然自新课改以来,人们越来越强调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但是实际上,传统的师生观念并未发生彻底改变,教师依然“说一不二”,使得语文课堂“一人讲课,满堂安静”,这显然不利于发挥小学生的能动性,以“少教多学”来实现高效教学更是无从谈起。因此,要想实现少教多学,就必须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从不端架子,总是利用课下自由活动时间,与学生闲谈,使他们渐渐对我产生信任感,将我看作是一个平等的朋友。另外,在课堂之中,我也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大胆质疑,不管他们对语文教学有着任何问题,都可以主动提出来。我还经常在班级中举办一些演讲,让学生自由的阐述他们在阅读中的感受。学生只有在不断的讨论与交流中,才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文本的情感,读出深意。
总而言之,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实现“以生为本”,并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教师必须要实现“少教多学”,创设具体教学情境,激起兴趣;巧设疑问,以问题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小学生有勇于发言与提问的勇气,从而促进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代玉娟.“少教多学”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10).
[2]刘欢.“少教多学”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生活教育,2015(15).
【关键词】小学 语文 高效课堂 少教多学 情境激趣 疑问引导 平等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32-01
以学代教,少教多学,是实现高效教学的有效手段。我国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们所展开的交际活动最主要的语言便是汉语。那么,只有让小学生学会学汉语,才能够促进他们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因此,以少教多学来促进小学语文的高效发展,是每个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从创设情境,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巧设疑问,引发小学生的主动思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得小学生敢说、敢做、敢想三个角度,讨论少教多学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实现“少教多学”,教师就必须要激起小学生学习兴趣。只有触发了小学生学习兴趣之一内在动机,才有可能使他们主动学习。因此,教师便可以利用具体的情境,再现故事发生场景,或者是将学生引入到与课文相近的情境之中,使小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刺激他们的感官与心灵感受,以此来引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开始之前,我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唐山大地震》的影片片段。在视频播放到电影中的女主角选择救自己的儿子,放弃女儿生命的一幕时,视频戛然而止。然后我问:“大家能够想象一下,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吗?”学生看视频正看得起劲,戛然而止的视频也能够激起他们的好奇心。于是,学生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有的学生说:“那个小女孩是不是死了?”有的学生说:“后来是不是这个妈妈又后悔了?”有的学生说:“最后两个孩子都得救了吗?”等等。然后,我为学生讲了这个影片的后续情节。很多学生在听完之后,都沉默不语。显然,他们已经进入了情景之中。我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说:“大难来临之际,父母是最想保护孩子的。我们接着来读一读课文,看这对地震中的父子发生了哪些故事好吗?”
二、巧设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最大的问题便是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主体意识不强,造成这个问题的最主要原因便是小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传授,习惯了以被动接受的方式来获取语文知识。在课堂之中,他们只要接受良好即可,并没有空间与时间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思考。因此,少教多学,便离不开以问题来引导小学生的主动思考。因此,教师必须要利用恰当的时机,巧设疑问。在提问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问题的难度,以“最近发展区”为依据,使问题的难度既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还能够让学生通过探究与思索找到问题答案。这主要是为了避免难度過高,打消学生的学习自信;难度过低,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在《草原》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以“文章是以什么顺序展开记叙的?”“整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草原的?”等问题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这些问题能够让学生在阅读时有着明确的方向,使其学会从整体的角度来阅读与思考。
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小学生敢于自由发言
我国一直有“尊师重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师生观念,尤其是在过去,教师在课堂中有着绝对的控制权利。虽然自新课改以来,人们越来越强调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但是实际上,传统的师生观念并未发生彻底改变,教师依然“说一不二”,使得语文课堂“一人讲课,满堂安静”,这显然不利于发挥小学生的能动性,以“少教多学”来实现高效教学更是无从谈起。因此,要想实现少教多学,就必须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从不端架子,总是利用课下自由活动时间,与学生闲谈,使他们渐渐对我产生信任感,将我看作是一个平等的朋友。另外,在课堂之中,我也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大胆质疑,不管他们对语文教学有着任何问题,都可以主动提出来。我还经常在班级中举办一些演讲,让学生自由的阐述他们在阅读中的感受。学生只有在不断的讨论与交流中,才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文本的情感,读出深意。
总而言之,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实现“以生为本”,并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教师必须要实现“少教多学”,创设具体教学情境,激起兴趣;巧设疑问,以问题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小学生有勇于发言与提问的勇气,从而促进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代玉娟.“少教多学”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10).
[2]刘欢.“少教多学”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生活教育,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