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活动:驱动品牌策略选择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v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译:厉如秋
  
  在业务领域中,每个改善表现的变化背后都存在着相应的触发因素。当企业遇到一个触发因素或同时受多个触发因素影响的时候,这些触发因素所呈现出的机遇是相当重要与复杂的。企业在业务上选择何种方式回应、采取何种特别的手法,将直接决定其成败。
  我们归纳了十个主要的业务问题,这些问题促使企业用深思熟虑后的策略进行回应、提升表现。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可以采用集中有效的品牌管理进行回应。
  
  1.新供给 新允诺
  
  新商品的创研或现有产品/服务的提升,是该业务驱动的表现形式。在每个蓬勃发展的业务领域的核心,必定有热情洋溢的创想。企业愿景可以通过满足顾客需求,将创想带人市场。对于任何个人或企业而言,培育真正新的、具有价值、持续的创想都是一项挑战。伟大的创想需要品牌卫士来确保其独特性与相关性。换言之,品牌策略使业务策略得以生动逼真地展现。
  
  2.强大而灵活的竞争
  
  行业界线模糊、业务步伐加速、市场和分销渠道日益复杂与错综关联。所有的发展预示着竞争的变化。如何获取新的、忠实的顾客,遭遇到创新竞争的威胁。几乎每天,在各个行业都会出现创新的产品或服务,用以满足消费者变幻莫测的需求。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产品的更新换代正成为一门艺术(这也正是身为消费者的部分乐趣所在)。
  在这种业务环境中,品牌是一种可以用来沟通与展示差异化的管理工作。品牌可以用来展示尊贵高级、便利易得,抑或经久耐用等等。然而在竞争时代,投资和管理品牌的最大收益是领导性品牌如何表现关于归属感的信息。强大的品牌可以创建无形的“俱乐部”,并培育消费者高度的忠诚度。
  
  3.成熟精明更高需求的顾客
  
  当前,我们面临的最大业务挑战莫过于消费者从来不受我们的控制。这未尝不是件好事。至少,这让企业们在商界游戏中勇争上游。如今的消费者不再在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鱼”和“熊掌”之间游离,他们要求两者表现同样出色。这就是为何银行向零售店效仿、医院向酒店取经的缘由。
  
  4.来自价格和利润的压力
  
  也许,品牌管理最明显的促进作用就是发挥在产品或服务面临价格和利润压力的时候。强大的品牌善于与消费者沟通,告诉他们自己能给他们所带来的利益。投资品牌所能带来的回报在于:它能提升产品和服务,并且将人们聚焦在价格上的目光引开,告诉市场购买者要关注其与众不同的价值。
  
  5.来自销售与市场份额的压力
  
  虽然来自价格与利润的压力可以通过有效的品牌差异化得到化解,在将产品提供给最合适的消费者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的依然是销售与市场份额的表现。
  品牌在利益与属性的结合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经品牌专家之手,这些富有吸引力的价值可以被精准地设计、联合,最后呈现给最恰当的受众。
  
  6.结合与剥离
  
  兼并、购买、母公司收回子公司全部股本,对于企业而言,这些都是迅速成长的机会。而且,这些境况对于品牌建设是块肥沃丰饶的土地。该业务驱动因素要求至少对品牌名称的变化进行检验,但更多情况下会涉及新品牌的策略、潜在介绍等等。
  各种各样的品牌回应服从现有资产的保留、兼并的积极元素,或是完全创建新的事物。无论何种情况,消费者总是最早知晓和体会到并购行为所带来体验变化的人群。
  
  7.有机成长
  
  通过购买而发展的企业的通常需求是有机地成长。强大的品牌如同来自于企业的激动人心的大使,担负着进入新的市场、创建新的产品线或产品延展、或是寻求联盟与品牌联合的合作者的使命。
  强大的品牌是绝妙的杠杆,能帮助企业进行恰如其分的、可衡量的有机成长。
  
  8.创收新途径
  
  


  品牌所承受的来自创收新途径的压力空前巨大,最有效的途径即是品牌授权。事实证明,通过新的结构配置,将品牌延展应用于新的市场是一项赢利性的主张。
  吸引力来自于顾客想要与该品牌更多接触、共处的欲望。然而,这是一种“陷阱”。频繁发生的现象是,企业过多地授权导致了对品牌的失控。在产品与服务上出现的某些质量问题导致了品牌源头的资产稀释。
  
  9.股价表现
  
  公开上市的企业日益关注品牌建设在投资者沟通上显现的力量。Interbrand的研究显示,拥有卓越品牌的公司的表现比一般公司优秀15%。
  股价上的溢价证明了品牌投资所带来的可以衡量的、具有价值的回报。
  如果一个品牌能够对消费者产生相当大的吸引力并使其留恋不舍,它必定也能够对投资者发挥同样的作用。
  
  10.吸引、保留人才与生产效率
  
  具有思想、与时俱进的企业深知人才的价值。彼得·德鲁克曾经写道:“我得出的结论是,企业崛起的一个决定性的变化在于它不再认为员工是成本,而把他们视为资源。”为了吸引、留住人才和提升生产效率,愈来愈多的企业将内部品牌协同奉若至宝。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最后知道公司新近市场营销活动的人是内部员工。随着这种模式的打破,深远的影响得以产生。企业首先在员工身上投资,以确保内部员工能够知晓企业向外部人群——消费者和投资者所陈述的允诺。这将有助于允诺的有效传递。强大的品牌是企业网罗人才的绝佳工具。如同我们选择购买产品的时候,员工是通过品牌与其相关价值来评估一个企业的。这将节省招聘时间和成本,并可以作为一个积极的筛选机制来确保与员工的关系。
  未来的企业先锋将聚焦于内部品牌协同。领导性的企业在内部的“所言”与“所行”保持一致的沟通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费用。
  这些公司深知真正的动力来自于员工的成就、个人发展、对于工作的满意度和被承认的感觉。他们更理解品牌和其价值是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和满意度的卓越工具。
  当企业面临以上某一个或数个业务触发因素时,提升品牌所扮演的角色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同时采用策略与创意的回应,由品牌介入而带来的力量将得到彰显。
  在日渐喧闹嘈杂的市场,消费者无暇进行任何识别与评估。品牌建设和所有其他相关的利益可以提供竞争优势,这值得管理者思索并对业务触发因素作出恰当的反应。
  责编/郑彦
其他文献
通常一个成功破市的保健品背后都有一个相应的概念支持,比如脑白金的“脑白金体学说”、排毒养颜胶囊的“排毒理论”、赛尼克减肥药的“阻油机理”等。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市场上,发掘产品“概念”是体现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手段。它能创造记忆点,使传播变得更加有效;它能区隔市场,屏蔽竞争。“概念”是很多保健品策划的灵魂。  然而,是不是有一个独特的“概念”就能笑傲江湖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果仅仅停留在“概念”本身,
期刊
在不断发掘胜任力内涵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发现,胜任力模型不仅仅适用于人才的选拔和招聘,它们可以被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甚至成为企业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核心。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从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估出发的。围绕岗位职责和岗位价值,企业能够进一步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方面的工作,包括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等。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仍然是目前的主流,但是,通过不断的实践,人们开始意识到,仅仅理解岗
期刊
商业模式一词最早出现在50年代,伴随着新经济(网络经济)的崛起在上世纪90年代被广泛使用和传播,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企业管理领域最为热门的词汇之一,出现的频度极高。但是对于商业模式的理解却千差万别,关于它的定义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版本。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管理概念都没有“商业模式”那么多的解释、含义和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期刊
SOHO最近施行的售房策略是摒弃传统媒体广告战略,专门启用新媒体。著名房地产商潘石屹的态度反映出2005年以来,随着网络受众规模的成长和企业营销理念的转变,网络营销进入高速成长阶段。    全球最大的广告公司WPP集团总裁斯瑞也表示,“未来数年内网络广告将占20%左右的市场,广告空间日益受到挤压。”不过,目前网络营销的主流工具仍是基于Web1.0的条件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根据i
期刊
在企业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人才的竞争之“役”业已悄然拉开帷幕。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如果说知识代表着资源,那么知识型人才就将代表着企业的资本。企业也正是围绕着“资本”展开了激烈争夺,也许恰恰是因为企业对“秀木”的渴求,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员工离职、跳槽的频率尤如雨后春笋般的节节攀高。面对跳槽率的居高不下,使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问题越来越赤裸裸的摆在企业面前,同时如何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达到企
期刊
国内企业塑造品牌的重点是企业形象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建设,很少有企业将雇主品牌作为企业运营的重点。雇主品牌意识在国内知名企业中已经成为企业总裁和高管关注的重点,但是在广大的中小企业中,雇主品牌管理意识仍然极为淡薄,甚至有很多企业对雇主品牌缺少基本的认识。  2001年The Conference Board主持的“通过品牌吸引你的员工”研究发现:大约85%的工作变动根源于组织与员工之间的不匹配。因此,
期刊
在国美并购永乐之后,中国家电连锁的竞争态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国美开始推出自己的高档业态“鹏润电器”,苏宁也加快了自己的开店速度。但在笔者看来,这种快速的市场田地运动并非是最好的竞争方式,应该说当前及未来中国家电业的重心是在厂商经营模式的提升和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上,而不在于粗放圈地的速度。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家电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卖方市场转变到买方市场来,家电连锁作为一个新型的生
期刊
身着德尔惠的“明星运动装备”,美国哈林巫师篮球队开始了中国校园篮球巡演之旅。哈林旋风过后,校园延续着疯狂的热度,“德尔哈林”的联合名片也随之深入人心。  目前国内众多运动品牌都面临着“专业做不过阿迪达斯,体育做不过耐克,知名度做不过李宁”的困境,模仿建立起来的知名度,只能获得短暂的成功,无法形成持久的竞争力。德尔惠需要强化娱乐体育的明晰定位,丰富品牌文化内涵。而刚刚登陆中国的美国哈林巫师篮球队期待
期刊
下月中旬要去趟德国,除了工作之外,最期待的是能够到沏宝咖啡和阿尔迪超市去体验一番。  没想到出品宝马、奔驰、西门子,以严谨的工业生产著称的德国,商业繁荣也毫不逊色:沏宝是全球第五大咖啡销售商,一个“什么都卖的咖啡店”;阿尔迪是世界上最大的批发商,单个商品年均销售额达到3000万欧元,世界第一零售企业沃尔玛只有150万欧元,仅为阿尔迪的1/20,而后者的年营业额几乎是阿尔迪的6倍。  沏宝被称为是一
期刊
大约在2003年前后,胜任力模型在国内刮起了一阵旋风,更有人提出以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取代传统的人力资源模型的主张。两三年过去了。这阵风似乎逐渐平静下来,再回头去看看那些在国内胜任力模型率先实践的企业,以及考察那些即将在该方面所有动作的企业,我们更多的感到胜任力模型在国内的落地、生根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远远没有当初预期的那样乐观。因此,结合这些年来大量企业的实践,本文将重点谈谈企业在胜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