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就想找杨晔谈谈,却一直没时间。一晃,半学期都过去了,我还是没“抽”出时间来——大概是我真的“太忙”了吧。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我心里却越发揪得慌,像欠了别人多少债似的,很不是滋味儿。又是星期一了,我觉得再不找杨晔好好聊聊,也太说不过去了。于是,仿佛下了很大决心似的对自己说,今天无论如何也要和杨晔好好聊聊。
我一边等着杨晔,一边想我的事儿。
杨晔是一个很有写作天赋的孩子。她写的文字很美,总透着一股说不上来的灵性。甚至,我还偷偷地想过,杨晔真是个好苗子,没准儿若干年后会成为又一个“萧红”。我对自己说,我可不能耽误了她,我得好好指导她的写作。
因为时间较短,我便直截了当地对杨晔说:“杨晔,我很喜欢你的作文,尤其是这篇考场作文——《脚印》。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从脚印这个角度写这篇文章呢?”
“我觉得从这个角度写,有话可说,可以拿到高分。”杨晔说。
“你很坦率,这也的确是个理由。考场是个特殊的场合,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作文,容不得你作过多的设想。你如此地构写你的作文,也无可厚非。”我停了一下,继续对杨晔说:“不过,今天我们能不能先不谈考试。如果是平时写作的话,你打算从哪个角度入手,你想表达什么样的主题?”
我想写作其实和平常做事没什么两样的,不就是先想想做什么,如何做才能做得更好。想好了,就付诸实施。所以,我先问问她有什么写作打算。我以为这样指导学生写作文,比较容易上路些。
“老师,我没想那么多。我写文章凭的是直觉,觉得哪个角度好写就从哪个角度写,至于主题我也很少想着表现什么,一句话写好了,第二句话就自然而然地有了,不需要想的。”
这是很出乎意外的。在我认为写作文怎能不构思呢?不构思,怎么写啊?还有,写作文怎能没有预设的主题呢?她如此地有违常规,很是让我吃惊。她该不会从来都没有观察过生活,观察自然吧,我突然想到——后来,我回想当时的情况时,觉得大概是在我潜意识里,观察生活、观察自然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吧。
“你的文章写得很好,你观察过自然,观察过生活吗?”我半是疑惑,半是求证似的问杨晔。
“没有,我从来没有刻意地观察过自然,观察过生活。我觉得写作几乎不需要刻意的观察和刻意的思考,可以想到哪就写到哪儿。”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她的话,让我想起了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是啊,作文是一种心灵的流淌,一种生命的表达。刻意地观察,其实是在生活和自然之外的,如此写出来的作文,文字再优美,怕也只是描摹生活而已,而不是生活本身,更不是作者鲜活的生命。
虽说,刚刚才学写作的孩子,还是需要学会观察的,可是如果孩子已经到了不刻意而为,便可随心所致地表达的地步,我又何必一味地教她所谓的写作方法呢?
写作,其实是没有什么技巧的——至少大多作家写作时,不会一边想着运用什么表现手法,一边创作的。大多数情况下,写作就是一种心灵的流淌,更是一种生命的境界。
还需要再说什么嘛!
【附】
脚 印 杨 晔
满园的桃红是春的脚印,旷野的苍翠是夏的脚印,山间的金黄是秋的脚印,满天的雪白是冬的脚印,大自然的脚印是五颜六色的。亲爱的,你可知道,自然中的那一串串人的脚印是什么颜色的呢?
山中,我看见了整齐的红色印迹,那是火红的枫叶“画”出来的脚印;
路上,我看见了拥挤的绿色印迹,那是嫩绿的小草“挤”出来的脚印;
溪边,我看见了散落的黑色印迹,那是黝黑的泥土“刻”出来的脚印;
雨中,我看见了急促的印迹,那是银色的细雨“织”出来的脚印。
自然中,我看见了它们——人的脚印,有大,有小,有深,有浅,那是路人带不走的。
漫漫人生,有艰辛的征程,也有幸福的旅途。征程中踩出来的脚印是深厚的,旅途中踩出来的脚印却很轻浅。蜻蜓点水般行走人生,是留不下印迹的;而宛如磐石般的脚印,连岁月都抹不去,因为她记载着你曾经的坚强与美丽。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因为它留下了春的脚印;
草儿为什么这样绿,是因为它带来了夏的脚印;
叶儿为什么这样黄,是因为它唤醒了秋的脚印;
雪儿为什么这样白,是因为它伴随了冬的脚印。
自然为什么这般美妙,是因为它孕育着春华秋实;人生的路上为什么这样精彩,是因为它在色彩斑斓的生活中书写了苍拔有力的脚印。
山中,路上,溪边,雨中,我看见了前行的人们,他们渐行渐远,留下了串串有色彩的脚印。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我心里却越发揪得慌,像欠了别人多少债似的,很不是滋味儿。又是星期一了,我觉得再不找杨晔好好聊聊,也太说不过去了。于是,仿佛下了很大决心似的对自己说,今天无论如何也要和杨晔好好聊聊。
我一边等着杨晔,一边想我的事儿。
杨晔是一个很有写作天赋的孩子。她写的文字很美,总透着一股说不上来的灵性。甚至,我还偷偷地想过,杨晔真是个好苗子,没准儿若干年后会成为又一个“萧红”。我对自己说,我可不能耽误了她,我得好好指导她的写作。
因为时间较短,我便直截了当地对杨晔说:“杨晔,我很喜欢你的作文,尤其是这篇考场作文——《脚印》。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从脚印这个角度写这篇文章呢?”
“我觉得从这个角度写,有话可说,可以拿到高分。”杨晔说。
“你很坦率,这也的确是个理由。考场是个特殊的场合,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作文,容不得你作过多的设想。你如此地构写你的作文,也无可厚非。”我停了一下,继续对杨晔说:“不过,今天我们能不能先不谈考试。如果是平时写作的话,你打算从哪个角度入手,你想表达什么样的主题?”
我想写作其实和平常做事没什么两样的,不就是先想想做什么,如何做才能做得更好。想好了,就付诸实施。所以,我先问问她有什么写作打算。我以为这样指导学生写作文,比较容易上路些。
“老师,我没想那么多。我写文章凭的是直觉,觉得哪个角度好写就从哪个角度写,至于主题我也很少想着表现什么,一句话写好了,第二句话就自然而然地有了,不需要想的。”
这是很出乎意外的。在我认为写作文怎能不构思呢?不构思,怎么写啊?还有,写作文怎能没有预设的主题呢?她如此地有违常规,很是让我吃惊。她该不会从来都没有观察过生活,观察自然吧,我突然想到——后来,我回想当时的情况时,觉得大概是在我潜意识里,观察生活、观察自然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吧。
“你的文章写得很好,你观察过自然,观察过生活吗?”我半是疑惑,半是求证似的问杨晔。
“没有,我从来没有刻意地观察过自然,观察过生活。我觉得写作几乎不需要刻意的观察和刻意的思考,可以想到哪就写到哪儿。”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她的话,让我想起了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是啊,作文是一种心灵的流淌,一种生命的表达。刻意地观察,其实是在生活和自然之外的,如此写出来的作文,文字再优美,怕也只是描摹生活而已,而不是生活本身,更不是作者鲜活的生命。
虽说,刚刚才学写作的孩子,还是需要学会观察的,可是如果孩子已经到了不刻意而为,便可随心所致地表达的地步,我又何必一味地教她所谓的写作方法呢?
写作,其实是没有什么技巧的——至少大多作家写作时,不会一边想着运用什么表现手法,一边创作的。大多数情况下,写作就是一种心灵的流淌,更是一种生命的境界。
还需要再说什么嘛!
【附】
脚 印 杨 晔
满园的桃红是春的脚印,旷野的苍翠是夏的脚印,山间的金黄是秋的脚印,满天的雪白是冬的脚印,大自然的脚印是五颜六色的。亲爱的,你可知道,自然中的那一串串人的脚印是什么颜色的呢?
山中,我看见了整齐的红色印迹,那是火红的枫叶“画”出来的脚印;
路上,我看见了拥挤的绿色印迹,那是嫩绿的小草“挤”出来的脚印;
溪边,我看见了散落的黑色印迹,那是黝黑的泥土“刻”出来的脚印;
雨中,我看见了急促的印迹,那是银色的细雨“织”出来的脚印。
自然中,我看见了它们——人的脚印,有大,有小,有深,有浅,那是路人带不走的。
漫漫人生,有艰辛的征程,也有幸福的旅途。征程中踩出来的脚印是深厚的,旅途中踩出来的脚印却很轻浅。蜻蜓点水般行走人生,是留不下印迹的;而宛如磐石般的脚印,连岁月都抹不去,因为她记载着你曾经的坚强与美丽。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因为它留下了春的脚印;
草儿为什么这样绿,是因为它带来了夏的脚印;
叶儿为什么这样黄,是因为它唤醒了秋的脚印;
雪儿为什么这样白,是因为它伴随了冬的脚印。
自然为什么这般美妙,是因为它孕育着春华秋实;人生的路上为什么这样精彩,是因为它在色彩斑斓的生活中书写了苍拔有力的脚印。
山中,路上,溪边,雨中,我看见了前行的人们,他们渐行渐远,留下了串串有色彩的脚印。